•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下全两册

448 九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11-20

景泰蓝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244379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6页
  • 字数 48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博雅华人本土心理学丛书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华人本土化心理学的推动与研究已有大约三十年的历史,在方法改进、理论建构,及实证研究三方面皆有相当成就。本书的目的即是分别就这三方面有系统地报道、分析与讨论长期研究工作的结果。
  全书共有26章,组成9编,第一至五编为上册,第六至九编为下册。第一编谈的是本土化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意义及发展。第二编讨论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研究方向。第三编阐述本土化心理学的三个理论:刘劭的人格理论、华人的社会取向论及华人的关系主义论。第四编分析家族主义、泛家族主义及家人关系(如亲子关系与婚姻关系)。第五编探讨脸面观、道德观、正义观及公私观。第六编论说人情关系、和谐与冲突,及缘观与忍观。第七编综论价值观、成就动机及心理变迁。第八编评析华人企业组织中的领导与忠诚,及华人的工作动机与分配正义。第九编则谈华人本土化心理疗法与华人宗教经验。
  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者的参考书,“华人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研究”以及其他类似课程(供研究生与大学高年级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用作课本时,可依学分要求与学生程度,从本书中选择适当的章节组成教材。书中各章皆由长期从事华人本土化心理研究的学者撰写。
【作者简介】
  杨国枢,中国社会心理学家。1932年12月22日生于山东胶县。早年在台湾大学心理学系任教,后赴美留学,1969年获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返台后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曾兼任台湾心理学会、台湾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60年代初曾从事动物行为、罗夏测验、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1969年起致力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对中国人性格。著有《中国人的性格》、《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现代化与民族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化论丛》等。
  黄光国,台北市人,出生于1945年11月6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致力于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着有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馀篇,曾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三次,优良研究奖十馀次,目前为国科会特约研究员,及教育部国家讲座。
  杨中芳,生于天津,祖籍山东蓬莱,教授、基础和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出版多部相关专著,包括“如何研究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及信任”等代表性著作和论文数十篇。近年,她潜心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中庸”的思想对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目录】
第一编本土化心理学的开拓
第一章本土化心理学的意义与发展杨国枢
 一、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化)心理学
二、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科
 三、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方法论
四、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术运动
 五、结语
第二编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基础黄光国
 一、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
二、建构实在论
 三、心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四、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争议
 五、结语: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十字路
第三章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杨中芳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二、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三、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思考策略
四、怎样在“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看个体之具体行动
 五、本土心理研究的一套策略
六、总结
第四章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杨中芳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二、对研究方法的基本信念
 三、本土化心理研究方法总览
四、如何具体进行本土化研究
 五、总结
第三编本土化心理学的理论
第五章刘劭的人格理论及其诠释杨国枢
 一、刘劭之人格理论的内涵
二、刘劭之人格理论的诠释
 三、结语
第六章华人社会取向的理论分析杨国枢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二、中国人社会取向的特征
 三、中国人社会取向之泉由的假说
四、结语
第七章华人关系主义的理论建构黄光国
 一、引言
二、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三、“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
四、儒家文化的分析
 五、关系中的人们
六、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
 七、结论:解决问题的效力
第四编家族取向与家人关系
第八章家族主义与泛家族主义杨国枢、叶明华
 一、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意义与概念分析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测量研究
 三、家族化历程——从家族主义到泛家族主义
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第九章孝道的心理与行为叶光辉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在华人家庭的重要性
 三、孝道之社会态度的研究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发展)研究
 五、亲子冲突来源与子女消解模式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十章婚姻关系及其调适利翠珊
 一、婚姻关系的研究背景
二、理解华人婚姻关系的概念架构
 三、华人的婚姻关系与调适
四、华人婚姻研完策略与方法的检讨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五编脸面观、道德观及公私观念
第十一章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黄光国
 一、引论
二、戏剧理论
三、华人“脸面”观的文化根源
 四、儒家思想的深层结构
五、孝道与无条件的积极义务
 六、儒家文化中的社会观:心理社会图
七、儒家文化中的自我观
 八、东西文化的对比
九、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
 十、面子性格与印象整饰
十一、面子与社会互动
 十二、结论
第十二章华人的道德观与正义观黄光国
 一、引言
二、道德发展的阶段:强加式客位研究取向
 三、道德思虑的向度: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
四、本土文化的考量:强加式与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的批判
 五、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与正义: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
六、结论
第十三章人己群己关系与公私观念李美枝
 一、社会认同模式与社会凝聚模式的群体现
二、中国传统的人己观与公私观
三、台湾本土的重要群际事件
四、人己关系与团体类别化的实证研究
 五、分类意识与现代社群主义
六、结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