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拓 内容完整,不少字,包顺丰,孔网首现,国内首现,孔网唯一,唐希陶旧藏:旧拓 近代《吴昌硕隐闲楼记》一组二幅(尺寸29*72cm)
¥
12600
七品
仅1件
作者吴昌硕
出版社民国
年代民国 (1912-1948)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18-06-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商品描述
-
唐希陶旧藏:旧拓 近代《吴昌硕隐闲楼记》一组二幅(尺寸29*72cm)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1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其它
尺寸:长29*宽72*高0.1(cm)
唐希陶,江苏江阴人,工书法,擅篆刻,为上海著名金石碑帖专家和收藏家。上海法政学院毕业,历任上海清华中学训育主任、上海市政府专员。
《吴昌硕隐闲楼记》珍贵碑帖拓片,瑰宝聚集,来之不易,感受原碑刻的价值及风采的同时,亦体会历史的厚重和文明之幽远。
镌拓千秋 - 著名碑帖收藏家唐希陶旧藏珍贵碑帖
唐先生为江苏江阴人,善工书法、擅篆刻,为上海著名金石碑帖专家和收藏家。所藏珍贵碑帖拓片众多,其中甚有一些为极稀见版本。历任上海清华中学训育主任、上海市政府专员等职。《吴昌硕隐闲楼记》等各类珍贵碑帖拓片,瑰宝聚集,来之不易,感受原碑刻的价值及风采的同时,亦体会历史的厚重和文明之幽远。
题襟馆: 题襟馆又名隐闲楼,建于1914年,由海上题襟馆书画会会友哈少孚、胡二梅、王一亭、毛子坚、吴昌硕、吴石潜等募集书画易资, 为上海题襟馆书画会在杭州的艺术活动场所。“良友重逢聚德门,相交如水淡无言。人来海上新诗笔,客满山中旧酒痕。格界乌丝文采艳,裙题白练墨华存。从今佳话留孤屿,异地如闻笑语温。”现在的“题襟馆”匾额由金尔珍1914年题书,馆门廊东侧墙壁上有山阴任伯年1886年画《吴昌硕饥看天图》刻石,上题“看天图”,旁曰:“仓硕先生吟坛行看子”,归安杨岘在画的左上角题有长句。《吴昌硕饥看天图》旁边为杨憩亭所画《赵撝叔(赵之谦)小像》刻石,石高73厘米,宽32厘米,右上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璚题记。题襟馆前空地是眺望西湖的上佳地方,站在平台前沿眺望西湖,只见西湖如一幅水墨山水长卷在眼前铺展开来,令人心旷神怡,故有“宜雨宜晴,静观自得;尽善尽美,为乐至斯”之美誉。(图片二十三) 最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墙上所嵌的丁敬《砚林诗墨》真迹刻石,或龙飞凤舞,或清秀隽永,让人目不暇接,分31石刻于三面墙上。馆内墙上另嵌有吴昌硕撰并书的《隐闲楼记》行书刻石,1915年勒。分二石,石高29厘米,宽67厘米,每石25行,行字不等,后附捐资题名,又附一石,为捐助书画题名,楷书,48行。
在《隐闲楼记》中有文:“夫古人书画肆为奇异,大要得于山川云日之助,资于游观登眺之美,非然,则一室扫除,抽毫弄墨,其发路心意,终不足以睥睨古今,牢笼宙合。”向大自然学习,博大的胸襟,升腾至宇宙的情怀,也认识到书画奇逸与山川云日之美的关系。
题襟馆,又名隐闲楼,建于1914年。室内嵌有印人丁敬《砚林诗墨》刻石,书画大家任伯年画作以及吴昌硕刻石《饥看天图》。馆与鹤庐贯连,经鹤庐下的拱门便可到达里西湖。
题襟馆,筑于杭州西泠印社内,早年为沪上书画家一社团雅号,后移称馆名,形制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样式,面积约70平方米,东临楼外楼,南朝西湖,馆内藏刻石、字、匾等(“题襟馆”匾额由晚清金尔珍题书)。
吴昌硕每临杭州,必扶阶孤山,攀石题襟馆,或搁笔远眺,或卷纸近思。他曾说:“居于此,则湖山之胜,必当奔集于腕下”,感慨“天下山水均有己貌”之余,认为“画当出己意,摹仿随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
如今,莅临题襟馆,世人无不感佩其简朴清雅的气息,长衣布鞋,平头短髭,一如吴昌硕先生之形象、为人。而古往今来,世风日变,长长百年,窗楣与瓦楞间回荡的还是文人书家的率真和旷达。如题襟馆前馆联所云“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便是对自身情状的写照。
说西泠之题襟馆,这里,必说上海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亦称海上题襟馆)。该“海上题襟馆”,是清末上海一个规模较大、活动频繁的书画金石团体,它的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中国书画研究会(又称上海书画研究会)。
海上题襟馆成立后,先后云集了上百名书画金石家,包括汪洵、吴昌硕、哈少甫、倪墨畊、王念慈、夏小谷、沈和卿、王季眉、余德屺、王一亭、商笙伯、黄山寿、赵云舫等,可谓济济一堂。有人回忆:“当时,一张大型的长方书画桌周围,总是挤满了人--有作画题诗的,有评品议论的,有相互交谈艺术创作心得体会的,一直要活动到接近深夜时,人们才告离去”。
题襟馆的会员,常将收藏的珍贵书画印章拿到馆里陈列,彼此观摩研究,有时为鉴别一方古印、一幅古画或古字迹的真伪,彼此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学术气氛颇浓。书画掮客亦几乎每晚必拿许多书画金石古玩到馆里兜售,题襟馆也替会员经办书画金石作品的销售事宜,外地来上海以卖字、画、印为生的职业艺术家,一般也通过题襟馆得以代订润格(旧指为人做诗、做画所定的报酬标准)和介绍书画金石的销路。
海上题襟馆的首任会长是汪洵,副会长为哈少甫,汪洵去世后,由吴昌硕继任会长,哈少甫、王一亭任副会长。海上题襟馆最初的会址即为中国书画研究会的商余雅集楼上,民国后改设在四马路三山会馆(今福州路云南路口)间壁。1913年,吴昌硕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1914年,印社立二十八印人画像石,重建四照阁,募建隐闲楼(即西泠印社题襟馆),自此,活动大部移至杭州孤山。
1914年至1925年,吴昌硕在题襟馆吟诗作画,撰学治印,佳品迭出,先后有《西泠印社图》《西泠印社记》《隐闲楼记》等问世。还兼收并蓄徐渭、朱耷、石涛诸家之长,独开了大写意花卉的门径,并将数百年印学流派推向某种极致。
1915年,日本长崎、大阪首次展出吴昌硕书画,并仿题襟馆造屋;6月获赠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吴昌硕铜像(后由吴转赠印社),放置题襟馆;1923年,题襟馆曾募捐修理,同时建鹤庐、阿弥陀经石幢、入口半坡石坊等。
1924年10月14日,题襟馆迎来了世界文学巨匠泰戈尔。当时,泰戈尔从“上海来杭,……在饱览了杭州的湖光山色之后,乘兴到西泠印社,落座题襟馆。……陪同前往的有印度国际大学研究院院长沈教授、艺术院院长波斯教授、美国农学家爱莫赫斯,以及中国作家徐志摩、瞿世英和王统照等人”。
至今,泰戈尔书房的墙上依旧挂着两幅中国山水画,画有松荫亭榭、小桥流水,亭中有几位老翁执卷闲坐--据泰戈尔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泰戈尔从中国杭州一个叫西泠印社的地方、带回的数十幅名画中的两幅。纪念馆还珍藏有西泠印社一位金石艺术家为泰戈尔刻的两方小石印,上面都刻着竺震旦三个字(“竺震旦”为泰戈尔的中文名,1924年泰访华期间由梁启超所取)。
1967年,为纪念印社四位创始人(丁辅之、王福庵、叶品三、吴石潜)而设立的遗迹陈列室,11月13日在孤山社址题襟馆正式对外开放,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的孙女丁望如、丁如留女士,向印社捐献丁辅之生前用印七十三方。
1927年5月18日,吴昌硕在题襟馆闲坐,突然促起,挥笔写了一幅芭蕉,意犹未尽,又在右题识“苍苍枯岁”四字--画中,芭蕉入秋,枝叶长垂,且有颓败状--这一直被认为是吴昌硕的领命之作。
1927年,吴昌硕去世,留题襟馆于人世,作客西湖,70年后游人每探足于此,只知其为画家的居所、治印的场馆,不知其也为天下人仰叹先人奋进的地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