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图2:沙孟海签名手迹本:珍贵书画资料:吴王三谭书画萃(吴昌硕王震白龙山人、谭组云谭小云谭少云(潜楼老人”刘廷琛题扉页、吴昌硕对联、沈曾植、朱缰 村、张謇、王一亭白龙山人、清道人李瑞清等民国家题词、
¥
1050
八品
库存2件
作者吴昌硕
出版社民国
出版时间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6-0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手迹自鉴。不是电子书、实物拍摄。以照片为准
资料珍贵,为防止购后复制再退货,故下订单前不明处可先QQ咨询,有货,售后不退。特此说明。
大8开、后面有1970年影印民国版、,民国珍贵资料内部影印件
谭小云,原名志仁,号凤凰山人,又号妙微居士。江苏海安县人。1901年6月28日生。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父谭组云、弟谭小云均为名画家。父子三人在美术界有“三谭”之称。
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绘画。1920年师从国画大师吴昌硕攻书画、篆刻,颇得真传,为吴门高足。1935年任南洋大学书画教授,校方赠“声重艺林”银盾。解放前在美术界已享盛名。解放后,于1956年加入中国美协。1957年中国美协在颐和园举行个人画展,展出作品150件,受到广泛好评。每年都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展览。1978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80年加入中国革命委员会。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征其作品,并获荣誉奖。
其书画作品甚丰,历年出版的书画册有《吴昌硕谭少云书画合集》、《王一亭谭少云名画合壁》、《吴王谭三家墨妙》、《吴王三谭书画萃》、《艺舟书画谱》、《三谭书画册》、《三谭书画宝》、《海陵谭家书画舫》、《古今大观》、《十家书画集》等。国画、书法、篆刻惧佳,尤工画梅、佛像。
谭小云、谭志莲、半亩松雪。谭小云(1904-?),原名志仁,号凤凰山人,又号妙微居士。江苏海安县人。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父谭组云、弟谭少云均为名画家。父子三人在美术界有“三谭”之称。为吴昌硕高足,得其真传。国画、书法、篆刻惧佳。擅山水,尤工画梅、佛像。画作笔酣墨饱,浑苍劲;书法朴茂雄健,劲有力;篆刻雄浑苍老,别具一格。历年出版的书画册有《吴昌硕谭小云书画合集》《王一亭谭小云名画合壁》《吴王谭三家墨妙》《吴王三谭书画萃》《艺舟书画谱》《三谭书画册》《三谭书画宝》《海陵谭家书画舫》《古今大观》《十家书画集》等。
谭祖云:
谭祖云,江苏海安人,名德钟,字祖云,号高谭居士,工画及书法,画风近吴昌硕,与其子谭少云、谭小云称“三谭”。
履历少年时,家境贫寒,从陈西壁、陆子才孝廉研究文学。弱冠为童子师,馆同里张氏。暇则临摹钟王书迹,汉唐碑版,刻苦钻研,卓然成家。
1917 年遍游长江沿岸,远至京师粤闽,后定居上海鬻书。历与康有为、吴昌硕、高邕之、李叔同、李瑞清、沈曾植、曾熙、于右任等谈论艺事,彼此引为知己。与谭延闿(组安)齐名,世称『南北谭』。张大千、张善孖兄弟常来组云先生住宅谈艺,曾有以数幅古字画换先生所饲白鹤,而先生只赠不换之趣闻。尝谓:“云之力云也,时而在山,时而出山,其为无定踪矣。余自民国六年鬻书于大江南北,每岁必一归省母,居数月即出,诚一片行云也。余号曰组云,居海陵之东,去海不百里,因自号海陵云”。
20年代,与于右任在上海城隍庙书画会经王一亭介绍相识,于双手作拱说:“久仰大名当抵掌相谈书道,似久有谋交,志同道合,相见恨晚。”其对书法的见解于右任大为心折。此后20年,文字交往不断。二人均尊碑,尤宗魏碑。无论于南京、上海,他每有得意之作,均登于右任住所请教切磋书艺。 1930 年,谭组云寓居金陵鸡鸣寺,谭延闿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午后常至寺与之谈书法,饮清茶,并合书出版《天马赋》。于右任为书扉页题一帧:“试看南北奇书”。谭延闿逝世后,谭组云以北魏体为其书墓志铭,大气磅礴,艺林珍之。
编辑本段成就初到沪上时,谭组云由京口王维清介绍至海上题襟馆见任伯年、吴昌硕、胡公寿、黄山寿、蒲华、墨呻、翔卿、王一亭、程瑶笙诸先生,后常在馆挥毫。蒲华、吴昌硕极赞其书《十七帖》、《书谱》、《争座位》为最佳,是以终身喜书此三帖。他布衣蔬食,种松饲鹤,以此自娱。家宅满壁悬古人墨迹,喜取四时之花于一室,朝夕观摹,陶冶其中。书工各体,融汇南北,汲取王右军、颜鲁公、白阳、青藤、八大、石涛诸家之精华;画以写意为多,擅长罗汉,梅兰竹菊等;印宗秦汉,略参己意;诗以古体擅长。每作书,精神贯注,顷刻若干幅,兼包并蓄,一气呵成,转折处最重体法,是其特长,可谓于古集其大成,于今独树一帜。常语人学书之法,持羊毫在手,须将其作铁笔,如此则笔自能健,又何患不力透纸背耶!上海《申报》屡载其各体书作。世人评论为:“魏书则厚同灵庙,草书则气近颠张,隶书则神似张迁,行书则胎息座位,石鼓则运用钟鼎峋嵝,可谓各擅其长矣”。著名书画家曾熙对他的书画亦十分赞赏,称“组云先生书画之名,久播海上。今是始得读赐幅梅花与此作,笔疏以健,神韵欲流,信名下不虚也”。 谭组云-山茶花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谭组云曾将他与石涛、彭玉麟、吴俊卿、李梅庵、李叔同、王一亭及其哲嗣少云、小云、长媳韩佩芬的书
画合版《十人书画集》一册。与少云、小云合版《三谭书画集》,于上海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三谭书画展』。首展当日,售出作品数百幅,沪上书画界传为美谈。世人赞称:“三苏而后又三谭,才似晴光气似岚。父子比肩担道艺,横绝江北复江南。”“堪羡谭家父子兵,笔如弓马砚如城。神州不少登瀛客,多才多艺莫与京。”南海康有为为《海陵谭家书画舫》题句:“用笔苍拙,能客冶峋嵝、毛公鼎、散氏盘诸品,以气韵幽秀见长,足可贵”。82岁高龄的吴昌硕亦欣然为其主编的《书画精品》题签。
编辑本段社会贡献30年代,为弘扬国粹,他采用面授与函授之法,在上海创办海陵学苑。外埠学生作业寄来,他用彩笔详加修改,并以文字说明。凡经济窘迫又酷学者,均不计学费。文教所及远至扶桑三岛,后有成就者,如应贵征、陈霞锐等。继于上海开设华商书局,专印名家书画作品及文字著作,并于南京、丹阳等地设立分发行所。谭组云还精于鉴赏字画,上海及通、如、海、泰一带凡有字画请他鉴定者定能如愿,并将自镌印『组云过目』钤于鉴定确认之字画上。现以上地区博物馆收藏之名人古旧字画,可时 谭组云-篆书七言联
见此印。
编辑本段人品他非但书艺卓绝,且品行高尚,常教导子孙:“金钱一节不必苦苦追求”。每逢大年三十更深人静时,常常往贫民区人家门缝塞红纸包。谕海上二男:“施送寒衣乃冬季第一善举。当此严寒之际,务必至衣庄购买旧棉襦若干件(以多为要),每夜至街上见檐下乞丐无衣者施之。”家宅春联每年书:诸恶莫作,从善奉行。 1931 年海安大水,韩紫石发函致沪,他欣然义卖书画赈故里之灾。由于书画兴盛,又较多接触军政界人士,手头渐称宽裕。然他一再告诫子侄,一不做官,二不买田。晚年家居海安潭园,与韩紫石、陆省吾先生创佛教居士林于凤山之麓,建筑宏伟,清静庄严,与韩紫石被公举为林长。时海安有东西两大古寺,均十方丛林,他常往寺中与方丈品论书法,鉴赏字画。
谭组云毕生作品及著述甚丰,如《海香诗钞》、《海陵印存》、《海陵书画集》、《续艺舟双楫》等。对苏、沪地区书画事业之发展影响颇大。
1949 年正月晦卒于家中,享年74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