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80年代)胡开文《青墨》墨块
  • (70-80年代)胡开文《青墨》墨块
  • (70-80年代)胡开文《青墨》墨块
  • (70-80年代)胡开文《青墨》墨块
  • (70-80年代)胡开文《青墨》墨块
  • (70-80年代)胡开文《青墨》墨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70-80年代)胡开文《青墨》墨块

135 一品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制作者不详

尺寸3.3 × 1 × 11.6 cm

上书时间2024-07-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一品
商品描述
墨有断裂并破损。见图。

墨锭上的郭沫若题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写字画画是需要磨墨的,讲究的是“人磨墨,墨磨人”,没有磋磨不成人。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几周写字后,多半变成了有墨锭没有墨盘,因为几个同学喜欢篆刻,就将墨盘打烂了一人分一点,磨平了用来刻印章。墨盘则是伙着用。后来墨盘越来越少,就使用烂碗底来磨墨。现在的毛笔字越写越大,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懒人用墨汁方便的很,因此墨盘还经常看见,墨锭主要是进入收藏品阶层,磨墨罕见了。
近日就有幸收藏到一锭有郭沫若题字的“青墨”墨锭,文字鎏金,有“胡开文制”的印章;另一面是郭沫若的题字“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在墨的顶上有“特制青墨”字样。关于青墨南朝梁国的江淹有一首《空青赋》的词,其中有“若夫邃古之世,汗漫窈微;惟此青墨,所以造之”的句子。青墨是一种松烟墨,是从燃烧过后松木烟灰中提练制成的墨。《洞天墨录》记有:“古墨惟以松烟为之,曹子建诗:“墨山青松烟”,“青墨”墨浓黑无光,入水易化,因为没有光泽而用于习字。有朋友认为我这锭墨应该是1977-79年代生产的老墨,让我磨点墨来试试使用效果。我说,过几天来吧,我得且用且珍惜,先把玩一下子再说。

郭字经常惹争议

郭沫若是我国上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而他除了在文学上的突出才华之外,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然而郭沫若每次给人题字后往往都会引发世人很大的争议,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今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除了幼时家中良好的教育环境,郭沫若进入学堂后,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让自小已经有了良好积累的他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而到了中学之后,郭沫若接受的是中西混合式的教育,在学校老师的影响之下,郭沫若开始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他临摹了苏东坡、魏碑和欧阳询等大家的书法,在书法方面有了自己的一番造诣。
在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到日本进修,并旅居在日本近十年,在此期间郭沫若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古文字,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通过对于文字的解读理清了背后的历史观念,并以史为镜,来解决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梳理了我国文字和书法的演变进程,建构了自己关于古文字的学术体系,促进我国书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的人生和创作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以往积累的在学术和书法上的成就也让郭沫若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也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在书法领域中深耕,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也愈发精进。郭沫若更加全身心投入到了书法的创作当中,自身的书写风格也愈发的鲜明:他的书法更追求随意潇洒、表露自身的心境,肆意潇洒地运笔,展现自己的笔锋。这一时期的郭沫若自身也始终处于精神高度昂扬的状态,写的字也正是郭沫若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书法的格局十分大气,能够给观赏的人留下强烈的印象。随着郭沫若的书法创作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欣赏,也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现当代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位置。其充满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时代的烙印,充斥个人特色的书法被世人敬称为“郭体”。

郭沫若的字体浑圆大气,十分适合用来题字,而郭沫若本人也十分热情,兴到浓时喜欢用笔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因此全国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郭沫若的墨宝。郭沫若为各个国家机构题的字很多,包括“故宫博物馆”“中国银行”等都是郭沫若所题的字,而且还广受一众书法家的好评。当时为中国银行题字时,郭沫若是经过反复思考琢磨、练习了无数次之后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银行的题字。启功先生就曾经公开发言说:只要到大街上看一看到处挂着的中国银行的牌子,就知道郭沫若的书法如何,只有郭沫若才能写得出这样的字来。启功先生也是书法大家,还是雍正的第九世孙,他不仅在绘画作词上有很大的成就,还自创了“启功体”的文字被世人所认可,而这样知名的书法家对郭沫若书法的高度认可,应该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了。岳阳楼重整动工时,毛主席请郭沫若为其题写“岳阳楼”三个字,黄帝陵动工时,一些人写信给毛主席,请他为黄帝陵题字。主席思索再三,挥笔写就《黄帝陵》一文,但在碑文题写“黄帝陵”三个字时,他又找到郭沫若前来书写。
文无第一。郭沫若的书法也没有谁封他是第几名的,但是他的书法造诣也是没有多少人能够达到的层次。

文房四宝墨为先

墨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我国的制墨工艺最早始于秦代,当时已经出现了松烟墨丸。从汉代开始,官府设制墨作坊。东汉时,发明了墨模,墨型趋于规整。 三国时,制墨业进一步发展,至魏晋之后,松烟墨完全取代了天然石墨。制墨技艺经唐宋元明等历代制墨名家的实践,技艺理论日趋精辟,名家层出不穷。磨墨的方式分为研和磨两种方式,研墨是来回直推,磨墨是转圈,研墨更快,磨墨更细腻。
磨墨的时候水要一点一点的加,不要一次加很多水,加水的工具叫做“水滴”,也称之为砚滴,砚滴专门用来在磨墨时往砚台里加水,一般造型都很可爱。墨磨得比平常使用时要稍微浓一点,然后点几滴水破开。这时稍微等几分钟墨自然化开就好用了。以前人写字,都是大清早把一天的墨研好,让它一边写一边化,会越来越好用。写字的时候,还是要在桌上准备一盏清水,写的时候笔锋稍微沾一点清水然后蘸墨,这样写出来的字枯润适中。一般要把笔上的墨写干再蘸清水,否则清水一会儿就成墨池啦,这时应该换一盏。
用磨出来的墨写字,可以培养我们对笔墨细微变化的感受,使得心绪更为宁静专注。毫无疑问,磨出来的墨对纸张的渗化效果更好,更容易控制。 

徽墨品牌传天下

“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研无声”,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的绩溪、屯溪、歙县而得名。到清早期 徽州有著名的制墨四大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
胡开文品牌墨自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一七六五年) 由徽州人胡天注创始以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全厂设有雕模、点烟、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个生产工序和一个设备齐全的墨锭理化检测中心。集中了名家制作徽墨的技术设备和配方,拥有明清以来历代名家创作雕刻的珍贵墨模七千八百多个品种。产品经国家商标总局核准《胡开文》的传统配方,采用纯桐油烟金、银箔、天然麝香等珍贵药材精制而成,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褪、掭笔不谬、入纸不晕之特点,是书写绘画等必不可少的工艺美术文化用品。
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老话说“天下墨业在绩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就占了两席——汪近圣和胡开文。出生于上庄镇的胡开文是近代以来最负盛名的制墨大师之一,而上庄镇地处徽州腹地,一直以来就是徽墨的重要产地。乾隆年间,胡开文创立了自己的墨庄,所制的胡开文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古制,又勇于创新,开辟了“药墨”这一新方向。著名的“八宝五胆药墨”,就是将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药材入墨而成的。在书画圈内有这样讲究,越有年头的墨锭的售价就相应越高。人们普遍认为老墨才好用,九十年代的不如八十年代的,八十年代的不如五十年代的。其实新墨一般存放五年即可用,十年左右就能表现出较为出色的效果。如果保存的时间过长,那反而没法用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