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CD 巴乌与葫芦丝(包邮)
¥
9.89
八品
仅1件
制作者广东杰盛唱片有限公司
年代2000年代 (2000-2009)
尺寸1 × 1 cm
货号JCHB1—1—2
上书时间2024-06-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保存完好,播放正常,缺封皮,详见实物照片
- 商品描述
-
1盘CD《 巴乌与葫芦丝》(包邮)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4]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葫芦丝和巴乌的差别不大,音域也一样,指法也基本一样。可以说你学会了葫芦丝想学巴乌是很简单的事。当然有改良巴乌加键的,那个和葫芦丝就不一样了。通常情况下大致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结构不同,又在某些方面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
葫芦丝巴乌简称“姊妹乐器”,指法用气都是一样的。巴乌音色浓厚而柔美。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在演奏葫芦丝是,为使气息通畅,身体自然协调有利于乐器演奏,一般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采用站姿进行演奏。当然肖时在练习或演奏葫芦丝时也可采用坐姿,其上身体位要求与站姿相同。不过为不影响演奏时气息运行,应选择相应高度的座位,双脚可分开踏地,但不可架脚或两腿交叉。
巴乌演奏姿势与葫芦丝演奏姿势基本相同,只不过葫芦丝吹奏时是竖着吹,而巴乌则是用上、下嘴唇包着“吹口”横吹。演奏时双手位位于右侧。为使吹奏方便、自然、协调,双手持巴乌时,右胳膊可略高于左胳膊,头部和巴乌管可略向尾端倾斜。另外采用站姿演奏巴乌时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竖着吹”的葫芦丝与“横着吹”的巴乌在许多地方是相同的,难怪有人说“会吹葫芦丝就会吹巴乌”。其实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二者最关键、最明显的不同是吹奏气息入口处的位置和结构,从而导致吹奏口型和吐音方法不一样。
1、结构位置不一样
二者气息入口结构不同,葫芦丝“突起”,由此得名“吹嘴”,巴乌“不突起”,由此得名“吹口”。二者气息入口位置不同,葫芦丝吹嘴位置在顶端,决定了葫芦丝必须竖着吹,巴乌吹口位于左端,决定了巴乌必须横着吹。
2、吹奏口型不一样
由于葫芦丝“吹嘴”和巴乌“吹口”结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吹奏口型亦有很大区别,因而在傣族民间才有“噘嘴吹葫芦,咧嘴吹巴乌”的说法。二者的标准吹奏口型是:
葫芦丝:吹奏口型类似汉字“屋(噘嘴)”的发音口型。
巴乌:吹奏口型类似汉字“七(咧嘴)”的发音口型。
3、吐气方法不一样
二者正确的吐音吐气方法分别是:
葫芦丝:“T”表示汉语拼音平声“tu”;“K”表示汉语拼音平声“ku”。
巴乌:“T”表示汉语拼音平声“te”;“K”表示汉语拼音平声“ke”。
— 没有更多了 —
保存完好,播放正常,缺封皮,详见实物照片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