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观红楼3 欧丽娟讲红楼梦
  • 大观红楼3 欧丽娟讲红楼梦
  • 大观红楼3 欧丽娟讲红楼梦
  • 大观红楼3 欧丽娟讲红楼梦
  • 大观红楼3 欧丽娟讲红楼梦
  • 大观红楼3 欧丽娟讲红楼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观红楼3 欧丽娟讲红楼梦

保正版,全新,未拆封

50 3.9折 129 全新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丽娟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实物拍照,品相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欧丽娟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96448
  • 定价 1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996页
  • 字数 667千字
【内容简介】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潜心研究,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得出了自己真切的感悟。 

  《大观红楼3》聚焦于太虚幻境中的正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妙玉,她们以波澜壮阔的复调曲式交织在《红楼梦》中,由此焕发出不同的心灵光影、人生风景。
【作者简介】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诗、《红楼梦》、中国文学史。除了“大观红楼”系列之外,代表作还包括《杜诗意象论》《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诗论红楼梦》《红楼梦人物立体论》《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唐诗的多维视野》《唐诗新思路》等,因台大“红楼梦”公开课获得“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2015年杰出教学者奖。
【目录】
目 录 

开卷语 

编辑体例 

第一章 总论:人物的诠释原则 

一、“意见”:另一种谣言 

二、独特的个体:具体经验上的人 

三、“滑疑之耀”:复调的平等 

第二章 “一字定评”与代表花 

一、人/ 花互喻与象征寓意 

二、一字定评 

第三章 “重像”或“替身”设计 

一、人物关系的特殊建构方式 

二、贾宝玉的重像人物 

三、薛宝钗的重像人物 

四、林黛玉的重像人物 

第四章 林黛玉论 

一、神话:感伤性格的先天解释 

二、贵族少女:林姑娘不是“灰姑娘” 

三、宠儿/ 孤儿:单边主义的自我中心 

四、人格特质与生活习性 

五、由“个人”到“合群”的转化 

六、宝、黛之间的裂变 

七、黛玉之死 

第五章 薛宝钗论 

一、“君子”之难写与难解 

二、成长背景与人格特质 

三、性格成因与生命哲学 

四、“冷香丸”新解 

五、立体突破的多元面貌 

六、争议事件的厘清 

七、相关诗词的寓意重估 

八、真正的佳人 

第六章 贾探春论 

一、一种灵苗异 

二、大观精神:宰相器识 

三、入世干才:才志兼备 

四、血与心:君子的追求 

五、出走意识:超时代的性别突破 

六、远嫁的心理创伤 

七、末世的光辉 

第七章 贾迎春论 

一、木头:“没有个性”的个性 

二、基本焦虑与“病态的依顺”心理 

三、生命哲学与思想根据 

四、幸福的片刻 

五、信仰的崩溃:唯一的抗议 

六、角落里的青苔 

第八章 贾惜春论 

一、前言:“苗而不秀” 

二、基本焦虑与“病态的逃避”心理 

三、生命哲学与思想依据 

四、“吝惜”春天:拒绝人生 

第九章 史湘云论 

一、序言 

二、天赋与性格特质 615 

三、心直口快:“直而温,率而无虐” 

四、一半风流一半娇:双性的均衡 

五、婚姻与命运 

六、没有阴影的心灵 

第十章 王熙凤论 

一、序言 

二、名门出身与特殊教育 

三、大家小姐的正统风范 

四、孝敬爱怜的真情诚意 

五、观其所使:平儿论 

六、逸才逾蹈的出轨与反思 

七、人命公案的平议 

八、牺牲奉献与悲愤灰心 

九、对脂粉英雄的礼赞与哀挽 

第十一章 李纨论 

一、成长背景与性格基调 

二、白梅:心如止水的年轻寡妇 

三、红杏:灰烬中的余火残光 

四、沉默的大财主 

五、“投射心理”与“同类比较” 

六、在缺憾中自足 

第十二章 妙玉论 

一、生命史的轨迹:五个阶段 

二、先天禀赋:冰霜之下的善良柔软 

三、太高、过洁:性格的极端化发展 

四、白雪红梅:道姑/ 名流的综合体 

五、淖泥的下场:自我的单薄狭隘 

六、高傲的小鸟 

第十三章 秦可卿论 

一、另类的海棠花 

二、低微的出身与优异的天赋 

三、爱欲女神:春睡的海棠 

四、情、欲的复合 

五、暧昧的死亡 

六、殿后的批判 

第十四章 总结:性格、环境、命运及其反思 

一、人格养成的先天性 

二、家庭、环境的关键性 

三、人性样貌的复杂变异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实物拍照,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