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和手帖001:我们终究是一个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和手帖001:我们终究是一个人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书名标题与图片不一致时,以图片为准哦

14.34 3.4折 42 九品

库存4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静 主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6947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952134941863952397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我们期望成为生活美学的记录者和造物者。“日和手帖”,或者说本身并无意义,它被赋予的是:一个有关日系生活方式的MOOK。一个众筹造物的全新生活品牌。探讨人与物的关系。一起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



导语摘要
 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我们期望成为生活美学的记录者和造物者。“日和手帖”,或者说本身并无意义,它被赋予的是:一个有关日系生活方式的MOOK。一个众筹造物的全新生活品牌。探讨人与物的关系。一起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
同名众筹造物的官网即将上线;定期制造相关日常用品;双月出版一本主题同名纸质MOOK;定期放送日和手帖纪录短片;定期在不同城市举办有关生活方式的主题聚会和活动。
2014年8月,《日和手帖》首期特辑苏静主编的《日和手帖(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推出!

作者简介
  苏静 现任北京知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人兼总经理,《知日》系列图书创始人兼主编,《知日》系列图书目前销量已达百万册。曾创办磨铁旗下独立出版品牌文治图书,前文治Lab总经理与出版人。

目录

「群访」
Alone Yet Not Alone

「生活方式」
漫游野生生活 远离人群,漫游者马丁深入丛林
公共空间中的个人 多相工作室:公共空间如何更好地照顾好个人?
各自旅行的三是两听 一个品牌两种天性,背着不同的行李去旅行
从“鹤”到“云游” 将传统文化的符号穿在身上的善衣局局长李登廷
Life is nothing 八年时间经营独立品牌,随心而动玩生活
与人和物的有限社交 游走世界,寻找生活器物的文林
停电时没有比烛光下玩纸牌更好的娱乐了 加班、提案、停电时的生存工具盒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 小林和人的杂货店,挑选富有新价值的日用品
一个人去哪儿吃好? 日本男女的一个人饮食调查
一个人坐下用餐 一人桌餐厅EENMAAL

「人物」
森荣喜 东京独男的日常
聂永真 想再多睡一些
应永会 字里行间的人情味
张小溪 凝聚情绪的自画像
我懂得自己和自己玩 卤猫生活记事
桒悳 阿鹏的私密电台
马佳佳 “性”原本不是什么遮遮掩掩的事情
山本文绪 能拥有这样一段时间,我觉得很重要
新井一二三的独自旅程

「速读」
《乌合之众》 群体中,个人不再是他自己
你永远是我的爱人

「食帖」
单人食谱
不孤独的一人食
虚构一餐

「小说」
死伴

「造物」
一个人的生活用品型录
青瓷的招待
龙泉青瓷 一抹天青



内容摘要

  《日和手帖·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特集,专访多位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作家、旅行者,用他/她的人生经历,具体呈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真实表达“人与物”与生俱来的和谐关系。
  跟随美国漫游者马丁远离人群,深入丛林,漫游野生生活;在“多相工作室”探讨公共空间如何照顾好个人;听伍科、李皆乐夫妇解读“三是两听”的一个品牌、两种天性,伴侣间的短暂独处和分开旅行;“善衣局”局长李登廷从“鹤”到“云游”,将传统文化的符号穿在身上;董攀用八年时间经营独立品牌,高呼“Life is nothing”,随心而动玩生活;看游走世界,寻找生活器物的文林如何保持与人和物的有限社交……更有加班、提案、停电“生存工具盒”的贴心建议;日本小林和人杂货店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赏鉴;日本男女的一个人饮食调查:“一个人去哪儿吃好?”
  访问日本摄影师森荣喜、台湾平面设计师聂永真、字体设计师应永会、插画家兼跨界艺术家张小溪、自由插画师张卤猫、自由创作人阿鹏、泡否(powerful)科技创始人兼CEO及情趣咨询师马佳佳、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和新井一二三。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热爱美食、器物、旅行、读书,以及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人群,热爱潮流文化的创意、设计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

   

  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
  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
  “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我们期望成为生活美学的记录者和造物者。
  “日和手帖”,或者说本身并无意义,它被赋予的是:
  一个有关日系生活方式的MOOK。一个众筹造物的全新生活品牌。探讨人与物的关系。一起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
  一本特集,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在人群中,我们是别人的儿女、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同事、别人的好友。
  在人群中,我们有的是一对,有的是单身,有的是独居,有的是群居。
  在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但是,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
  这个社会,很多时候,并没有准备好去接受“一个人”。
  面对自己,如何去享受“一个人”?
  《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特集收集了十几个“一个人”生活方式样本。
  关注一个人,只关注“你”的感受。和自己对话,独立思考,回归本真。
  “一个人”,自然不需要和他人发生关系。
  “一个人”的你,却无不在与周遭的环境相处,与身边的物品发生关系。
  兼具行动精神的我们和我们的读者,用“一个人”的用户场景,来定义“日常物”的使用。
  因为那些通常被忽视的日常物,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日和手帖”的产品团队,本次前往了浙江龙泉,烧制出了一批为“一个人”使用的食器和酒器。用自己的行动力来改造自己的日常生活。
  同名众筹造物的官网即将上线;定期制造相关日常用品;双月出版一本主题同名纸质MOOK;定期放送日和手帖纪录短片;定期在不同城市举办有关生活方式的主题聚会和活动。
  在视频站点检索“日和手帖”可收看同名视频纪录短片。



精彩内容
 一开始做服装设计对你来说难吗?
2010年初,我辞职离开公司后,花了大概一年时间去学习缝纫、打版,还有去研究中国传统服饰。之后就开始尝试性地制作一些自己想穿的衣服。后来选择了一些比较满意的,自己穿起来拍照发布到网络上面,当时这种新鲜的中国风格获得了很多人的好评。不过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是怎么去把握好整个品牌。我要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个有个人风格的品牌,怎么去拿捏传统和现代的那个度是最难的一个点。不是做一批衣服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品牌。商标、
VI、包装、品牌视觉、产品照、细节等等的度的拿捏,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是从一开始便确定现在的这种风格。将道教的一些传统元素带入服装设计?
对,我一开始做“鹤”的时候就确定了这样的风格。我思考过要做自己非常感
兴趣的事情,自己才会很投入地去做,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如果带了功
利性,就会失去自己的初心。我的初心就是做好看的衣服给自己穿。
怎么会对道教感兴趣?
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周围环境接触到很多道教文化,比如我父亲也是经常给一些道观画宗教画,还没上学时我就开始临摹我父亲的画,都是画的一些神仙、妖怪什么的。
当时对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后来也看一
些道教经文,里面的一些文字也让我非常惊奇。这些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而且道教是一个很纯粹的中国文化,这也是我选择道教作为出发点的一个原因。
但是把这种传统的元素玩转得现代。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这中间的分寸拿捏是否蛮难的?
其实被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把握两种事物融合起来的那个度,真的是只能靠设计师自身的审美能力,没有明确的死的办法。也没有办法学习到,只能靠设计师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来把握这个分寸。所以每个人在把握这个度上面都会不一样。
你的设计中常常会有一种古典与现代,甚至后现代风格的反差,即便是很小的细节,比如能够在衣服上看到“逢凶化吉”“一见生财”“如朕亲临”这样的刺绣的字词,感觉很奇妙。
在设计衣服的时候,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冲突感,包括文化上面的冲突、现代与传统
的冲突、不同质感面料和材料的;中突,但是找到这种;中突后再想办法将这种冲突化为和谐,让这种;中突能够很自然地呈现出来。之前有很多设计师和我聊时说到汉字怎么设计都不会好看,英文随便放放就会觉得洋气。所以我想要打破这样一种观念,后来我选择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古代词汇,用我的形式感把它们放在衣服上,给了衣服一种灵魂。将这种有好的寓意的词汇放在衣服上,在城市里穿着,那种冲突感是非常有趣的。
除道教的元素之外。你的设计会不会也吸取了日本服饰,或者说日本对于图案的应用方式,甚至包括服装整体的感觉?
任何人都会对美好的东西有向往。在我做服装之前,我和很多设计师一样都很喜欢日本,与其说是喜欢日本,倒不如
说是喜欢他们把传统文化保留得那么好,喜欢他们把传统文化挖掘出来重新利用得那么好。在做服装之前,这个问题我考虑过很久,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像他们一样把自己的文化挖掘出来。
你的设计其实也是另一种对民俗的急救。相比一味地“拯救”,这样的发掘、
提炼和再设计是不是更积极一点?
这也是我想做的一件事情,大家看到我的衣服很容易想到日本,其实我参考的很多都是唐朝、宋朝的一些服饰。而且一说到中国风、民族风大家都会和庸俗、
土气联想到一块儿。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个文化断层,没有能够更好地去把自己的文化挖掘出来,有专门挖掘这些文化的,但是也没有更好地利用,所以我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激起大家对我们自身文化的兴趣。这样对保护民族民俗文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从细节到整体的样貌。你对产品的要
求都很高。而且基本走手工活。其实走手工路线,会增加你蛮多成本的吧?
其实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我一个人去想所有的事情,每一个细节,每一颗纽扣、刺绣图案的设计等等,还有其他很多细节都自己手工制作,比如一些矿石做的纽扣,我找到合适的矿石后自己打孔,最后把它们制作成纽扣。
所以之前我都一年就出一个系列,而且每款衣服的量都很少,卖光了也不会再做。但是这与以前做矢量图案完全在电脑里画图不同,现在这样更有趣、有意义。
有没有了解过,购买使用你衣服的人属于哪一个族群?
好像买我衣服的有大部分是从事艺术领域的人,这样的人自身审美能力比较高一些,懂得怎么穿着好看。还有一部分是对传统文化比较热爱的。再有一部分是在国外的中国人,他们很想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其间有好几个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顾客和我聊起过,在国外时长着亚洲面7L,如果穿着很好看、很得体,就会被别人误认为是日本人,让他们很苦恼。
今年发布了新作“云游”。“云游”和“鹤”对你来说会不会有很大不同?
“鹤”其实是我之前纯粹表达自己的一个带有实验性质的品牌,因为第一次做,所
以各方面没有很多经验。“云游“是我在“鹤”经历过三年时间的经验积累后成立的一个更加成熟的品牌,各个方面都更仔细周密地去考量。风格方面除了延续之前”鹤”的一些审美情趣以外,还会增加旅行中一些有趣的想法。我每一个系列都在寻找突破,所以接下来的设计有可能会有另外新鲜的风格,这些都会根据我个人审美情趣的改变而改变。
P33-3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