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
  •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
  •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书名标题与图片不一致时,以图片为准哦

19.56 4.9折 39.9 九品

库存2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玲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5408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9元

货号972070421191573515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家长 

  我现在常去各地讲课。每到一地,当地接待我的朋友们就会与我聊起孩子的事情。在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在从酒店到讲课地点的路上,在席间,我们聊的都是孩子教育的话题。他们的孩子大都比我女儿大,除了问我具体问题,有时,大家仅仅只是因为我的讲座,还会记起过去教养中的“重大事件”。

 

  有位朋友的孩子刚上大学,听完我的讲座,他感慨地说:“老师你讲到十三岁孩子的特点,我回想起儿子初中那段时间,那真是最糟糕的一段时间!我们俩几乎天天吵!现在想起来太可怕!”另一位大姐孩子上了大二,她说自己的女儿在高一时曾节食——为了更瘦,最后几乎到了厌食的程度,把她吓坏了,好在后来好了。现在她女儿是一个健康、漂亮的大学生。还有一次,一位接待我的很能干的女生,一路上回忆了很多她成长中的重要片段……

 

  我在各种地域风貌背景下,在一段段或长或短的路途中,听着各地的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教养故事。

 

  在我对教养话题已经写过这么多、说了这么多之后,听到这些真实的成长故事,我的头脑里,没有分析和评判,我只是被深深地打动!

 

  天下没有完美的家长。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每天,在各种遗憾、欣慰、困惑和了悟中跌跌撞撞地前行。我们和孩子一起,面对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阶段。我们此刻竭尽全力要做得完美、怕留遗憾,而若干年后,我们大概会发现,尽管自己曾经做错很多,做得太不完美,但孩子依然能很好地成长,长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年轻人!

 

  那时,我们大概会暗暗松一口气,好像完成了一个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我们会开始渐渐忘掉那些疲惫、抓狂、不完美,只留下美好的记忆去品味。谢天谢地,一切居然都很好—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才能得到这么好的一个孩子?

 

  而我们做错的那些,其实也并未消失,它们将成为孩子身上的某种印记,比如一个性格特点,或仅仅是一个好笑的往事。如果这不是特别糟糕的错误,那么它的影响常常没有家长当初以为的那样严重。孩子在成长中,还有很多机会去征服它、修复它、超越它。幸运的话,它甚至会激发孩子的斗志,使他们把弱项变成强项,发展独特性,获得锻炼的机会……

 

  最终,有一天,孩子长得足够成熟时,他们会像我们一样,学会对父母的教养、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接纳和认同。他们会感激我们这些不完美的家长所做过的一切。

 

  与那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成长故事相比,这,或许是个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描述。就是说,当我们把时间尺度拉开去看时,我们会更加看清自己的影响幅度—很重要,但没有让我们每天都焦虑那样重要。并且,这样去看,那些我们平时在乎的技巧办法、斗智斗勇也都淡去,我们这时看到的,是一种深深的爱,还有生命之流的恢宏和生命成长的神圣力量!

 

  我接触到很多新手父母,他们每天一边在克服自己的焦虑,一边在带孩子。我想,看到教养孩子这件事真实的全景,或许会帮我们放下焦虑,也放下自以为是—这两个常是一回事。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做好父母?我们在自己对孩子有影响的那个范畴里,究竟可以做哪些?我们将给孩子未来的人生,带来怎样的不同?我们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辅助他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长为一个个有热情、有目标、心中有爱的人?

 

  如果您的孩子还小,那么我有很多好消息要与您分享。

 

  第一个好消息是:在教养孩子这个领域,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一切,但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理论资源,发展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此外,近年来,其他各学科的最新成果也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积极心理学、脑神经科学、教育学等。现在,对于人的大脑、心理、行为方式,对婴儿、幼儿的发育进程,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对情绪管理、压力、抗挫力、正念冥想等领域,专家们都比以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借助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对孩子的教养可以不再是盲目地乱抓一气。我们不需要做得最多,而是要做得对——“指南针”比“秒表”更重要!

 

  我们家长还可以从中国儒释道传统智慧,从西方的帮助个人成长的各种理论中,吸取养分,实现自己的人格与心灵的成长。

 

  第二个好消息是,幼儿期得到怎样的家庭教养,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教育孩子任何时候都不晚。但是,在○至六岁的幼儿期,有太多重大的事情在孩子身上发生:他的大脑和身体都在飞速发育,他的情绪管理与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在逐步增强,他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种理论与信念正在形成……此时,家长的教养方式常常决定了一个孩子生命中最核心的一些东西,究竟是怎样构建的。

 

  我们不可能跟着孩子一辈子,帮他一辈子,我们只能在家长对孩子影响力最强的时期,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做好、做对,帮他建设好那些最核心的品格与人格、素质与能力,然后放手,带着信任和祝福,看他经历各种磨砺,以种种我们预想不到的方式创造他独特的生活!

 

  我常说,人的成长进程中,有一种“种子效应”。我们此时给孩子提供的资源、对孩子的教养,也都好比是在他生命中埋下各种小小的种子。这些种子都将在未来伺机萌发,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三个好消息是,在孩子幼儿期,与各种外界因素相比,家庭教养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

 

  孩子是否能很好地成长,这不取决于家长的财力,不在于您带他去多少个国家旅游过,是否给他吃黑猪肉、笨鸡蛋等营养食品,也不在于他是否上过哪个名牌幼儿园或小学……而在于我们的教养方式!

 

  从孩子出生起,我们就学习了很多照料孩子的常识。我们关心何时开始喂辅食、如何做抚触按摩,我们知道孩子大致几个月能坐、爬、走,何时换牙……那么,在对孩子生理发育规律学习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努力了解过孩子心理发育的规律?我们是否能读懂孩子的举动和表现?是否能知晓他一次次哭闹背后的情绪源头?

 

  只有多学习,了解他的心理成长规律,学会读懂孩子,我们在每次发生“教养危机事件”的时候,才能知道怎样恰当地回应和引导;我们才能在每天最平凡普通的生活里,与孩子有积极良性的互动,从而帮他在大脑里、在心灵中,构建一个良性、和谐的小环境,让孩子走上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所以,在这本书里,我最希望与您分享:如何去认识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成长规律,如何以积极而科学的教养方式来回应孩子的各种表现。请相信,当我们更新了观念,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以不同的做法去回应孩子时,您的教养之路将会越来越轻松。这些年来,已经有无数家长和我一起,印证了这一点!

 

  书的后半部分还包括了一些关于家长怎样做好自我提升的内容。家长们常说:“道理我都懂,可为什么我做不到?”我一直相信,我们自身的成长,是我们有能力做到好的教养方式的前提!  

 

  有关三代家庭的代际研究表明,家长的教养方式,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还可能是孩子的下一代。就是说,我们此刻多学习,当好父母,其意义不仅限于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也是给他展示一个教养孩子的典范。当他未来长大,也成为父母时,他会有意无意间,按照我们的做法,去对待他自己的孩子。

 

  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成长,我们学会了有游戏力,学会了无条件地爱别人,变成了一个心里有更多爱的人!

 

  当家长,使我们成为了爱的管道—此刻您在孩子心里放进去的那些爱,他会在日后,把它们传递给他的下一代,传递给他身边的人。

 

  所以,从这里开始,以新的观念和做法,开始您崭新的教养之路吧!

 

  我会一路陪伴您!

 

  我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就在昨晚,当她听说我在为新书写序时,她开始从书包里翻出语文、英语、数学课本,甚至字帖——她翻到每本书的第一页,要找个序言给我做参考——哈哈!以后,我会一如既往,在各种网络平台、地面讲座、书刊纸媒,与您继续分享我的收获与感悟。您可以百度“罗玲”,或在新浪微博搜“罗玲的空间”,或扫描书前勒口上的微信二维码,就可以找到我了!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所有关注和支持我的家长朋友们!感谢您的信任与分享!您是我努力的动力!

 

  大家一起加油吧!

 

 

 

罗玲

 

2015年12月15日

 

 




导语摘要

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罗玲经多年研究,并结合自身育儿经验的心血之作,书中育儿方法大多经过网友实践,不但解决了育儿中的难题,甚至改变了家长在生活中的态度。书中强调了家长要接纳孩子,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龄的心理特色,不要进行错位教育,否则大人孩子都累!
书中除了给出具体解决诸如孩子胆小、好动、打人、骂人、磨蹭、逆反、不认错、爱抱怨、爱哭闹等生活中常常让大人焦头烂额的育儿问题的方法外,还从根本上告诉家长要如何才能帮助孩子长成*好的自己,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发挥自己的智能。让家长真正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的那个人。



作者简介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妈妈加油站”创始人。作为积极教养的倡导人与实践者深受家长欢迎,多次受邀赴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等地做育儿家教类讲座,场场爆满。她致力于将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结合个人的育儿经验和生活感悟,系统地为家长们提供教养孩子的新观念、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以开启孩子的内在动机,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德商,让孩子身心健康、全方位成长。除了推广育儿理念,她还致力于支持家长实现心灵成长,被众多家长们称为“妈妈心灵导师”。她曾与罗大伦合著畅销书《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

 




目录

前言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家长

 

第一章 不懂孩子的心,孩子怎么会听话——〇至十二岁孩子各阶段的典型表现及应对方法

 

第二章 养孩子千万不能养得内心软弱

 

第三章 不让内向的孩子在误解中长大,你可以这样做

 

第四章 别忙着训斥惩罚,看看你可以为外向的孩子做什么

 

第五章 学会“游戏力”,你才与孩子处于同一“频道”

 

第六章 让孩子当下幸福,更要给他终生受用的幸福观

 

第七章 每个孩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如何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

 

第八章 这样做,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九章 给孩子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德商的教育

 

第十章 家长早点放手,孩子早点自立

 

第十一章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乐观性格与情绪管理能力

 

第十二章 家长的权威来自家长的正能量

 

第十三章 在学习上,用最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

 

第十四章 假期如何帮孩子做好自我管理

 

第十五章 大自然是孩子的“成长维生素N”

 

第十六章 这个时代,我们为孩子做得太多了

 

第十七章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命运

 

第十八章 做内心强大的家长

 

后记 此刻即是最美

 




内容摘要

  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罗玲经多年研究,并结合自身育儿经验的心血之作,书中育儿方法大多经过网友实践,不但解决了育儿中的难题,甚至改变了家长在生活中的态度。书中强调了家长要接纳孩子,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龄的心理特色,不要进行错位教育,否则大人孩子都累!

 

  书中除了给出具体解决诸如孩子胆小、好动、打人、骂人、磨蹭、逆反、不认错、爱抱怨、爱哭闹等生活中常常让大人焦头烂额的育儿问题的方法外,还从根本上告诉家长要如何才能帮助孩子长成,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发挥自己的智能。让家长真正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的那个人。

 




主编推荐
   

  ★孩子的大部分问题来源于家长的错位教育,孩子没有错,错的是家长。因为家长并不知道在她眼中孩子的“错误”,其实只是孩子这个年龄的心理特点,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却把这当成自家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的证据,越带孩子越闹,越带孩子自己越累。

 

  ★家长只有接纳孩子在不同年龄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才能真正避免错位教育;家长只有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同,才能真正避免错位教育;家长只有接纳孩子与自己所期望的有所不同,才能真正避免错位教育。

 

  ★这是一本将西方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等理论,切实结合中国大环境的育儿书。在您面对育儿中的各种难题时,不但告诉您为什么,还告诉您怎么做。



精彩内容

三至六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与应对方法
三至六岁的孩子往往高估自己,他们努力尝试各种能胜任和不能胜任的活动。他们的这些大胆探索尝试的行为,常常会和外界构成冲突。
解决办法就是,帮孩子平衡好主动性和遵守界限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同时发展两个方面的技能:一个是主动性,我们要提供鼓励他自发、主动地去做事的氛围;另一个是自控力,我们要让孩子清楚怎样的行为是可以或不可以接受的,界限在哪里,他可以怎样灵活变通。
家长要记得两方面兼顾,缺一不可。
★表现1:不认错
孩子不认错,有时是孩子做错的时候你批评他,他不认错;有时是明明他说的是错的,你说的是对的,他自己也清楚,但却一直坚持他说的是对的。
其实,要求三四岁的孩子说“谢谢你指出我这个错误”,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对吧?孩子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他的自尊还很脆弱,没有强大到可以“虚心认错”的程度。
孩子的所谓“错”,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他能力不足没有做好;二是他明知故犯。
对于种,如果不严重,我们鼓励孩子想一些办法,以后怎样能做好,就可以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事情,比如在原则性的事情上犯了错误,我们要严肃地指出界限来,让他清楚后果是什么,然后鼓励孩子思考补偿办法、以后如何做好。
对于第二种情况,明知故犯,家长要去分析,孩子背后的情绪或动机究竟是什么,然后去解决那个“因”,而不只是惩罚这个“果”。
不论怎样,家长都可以尽量把说法变得正面一些,让孩子清楚,我们是跟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们的目的不是羞辱他,而是让他清楚是非,知道以后可以怎样去做。
认错的心理“资本”是——孩子心里的“油罐”是满的,他有高自尊。所以,家长平时多给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多增强他的自信心,才是根本的办法。
★表现2:磨蹭
理解幼儿的“磨蹭”
大概所有的幼儿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为什么会这样呢?
①三岁以下的小幼儿,特别是一两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发育程度使得他们很难预期未来,所以,即便一会儿要做的是他们喜欢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抓紧现在的时间。对此家长不要有苛求,用好玩的方式去引诱、带动他们就可以了。
②小幼儿做事不以效率为目的,“抓紧”时间对他们没有意义。他们时刻都沉浸在当下,所以,或许他们才是真正地比我们大人更抓紧眼下的每分每秒呢!
③有些孩子的确天生是“慢性子”,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大脑在做事时所需的神经回路更长,他们用更多时间去思考每件事,所以家长常会觉得他们说话慢、动作慢、吃饭慢。
④有些事情,对于幼儿来说难度比我们想象得大,他们的确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做好,比如扣纽扣、整理东西。
大点儿的孩子如果特别磨蹭,那么除了他们可能在过去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外,还可能是他们对家长的控制、要求和管教不满,或者对所做事情没有动力,便用磨蹭来消极抵抗。
对孩子的“磨蹭”如何正面教育
理解了上面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怎样正面地跟孩子沟通。
平时对孩子少催促。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有时孩子的磨蹭恰恰是家长催促出来的。过多的催促,使孩子丧失了感知时间快慢、事情急缓的能力。我们要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随意,但有些事情有时间限制。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偶尔给他们一些机会,感受磨蹭的后果,培养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力。
当孩子沉浸于眼下的事情时,跟孩子讲清整体安排,帮他从眼下的事情里跳出来、看到全局,这会帮他们理解你的要求,也是在帮他们提高认知能力。
比如,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想继续做……”“我们刚才一起……很开心。”“但是,我们一会儿需要几点钟去……还有……分钟。所以,现在我们开始加快动作,军事行动……”
对慢性子的孩子,和他讲清楚:“有些小孩需要练习能坐住,你需要练习能快起来。这样,你既能静又能快,那就太好了!”
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当他的注意力像小红帽一样,随时被撞见的任何事情而岔开时,我们就得多提醒他,记得此刻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给他准备小闹钟、玩具手表、计时器和沙漏等,把看管时间的权利交给他,鼓励他学着看表,请他告诉你们时间,让他练习自我管理。
★表现3:敏感、胆小、怕脏
敏感、胆小、怕脏,是很多孩子在三四岁阶段会有的表现,他不会做让自己有奇怪感觉的事情。他们甚至会拒绝穿新的衣裤。到了换季时节,拒绝换不同薄厚的衣服。这其实也常常是过度教养的结果。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和不同家人接触少,有的孩子可能是出去玩得少,活动受到限制太多,平时养育过于精细,等等。
家长在孩子婴儿期,要多做抚触,用不同材质的东西接触宝宝的皮肤。等孩子大一些,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让他们玩水、玩沙子、玩草、玩石头、走不平的路、爬山……这些都能够帮助他们改善胆小、过于敏感这些情况。
对于拒绝换不同衣服的情况,家长不要太跟孩子较劲。有时,先把这事放一放,跟他一起玩点什么,让孩子从对自己的拒绝和反抗的情绪里跳出来,然后,您把衣服放在那里,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下,他自然就去穿了。平时多在前文写的那些正面建设的事情上下功夫,才是真的在帮孩子。
★表现4:不爱主动和大人说话
孩子见到别人不愿意打招呼,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扰。其实,这与性格关系很大。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帮助孩子改进和提高呢?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性格和眼下的能力水平,允许他跟您心中的完美儿童有不同。这种接纳,是孩子发展的起点。
其次,在孩子三岁以前,我们不必对他有过多的要求,只需自己开心地用孩子的称呼跟对方打招呼,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这个年龄,只要亲子关系好,他自然就会模仿家长所做的事情。
在孩子三四岁之后,如果他仍然做不到跟人打招呼,我们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给孩子多介绍对方。小孩为什么不爱和大人说话,因为那个大人对他来说只是个无关的陌生人——“我为什么和他说话,他也不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介绍对方是谁,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帮助他们熟悉起来。
鼓励他多做真实的交流,比如:“你抱的小白兔叫什么名字啊?”
家长在跟外人聊天时,多聊些愉快的内容,多尊重孩子。有的家长恰恰相反,每当跟外人谈话时,除了讲各种负面的事情,就是给孩子“揭短”,或讲孩子好笑的事情,或批评孩子不打招呼,或只是夸奖对方的孩子,或大人们聊起来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孩子会感觉,碰见这些大人真是个糟糕的事情。
四五岁以后,打招呼这件事,我们应该要求他去做,因为这是基本的与人交往的技能之一。我们给孩子讲明道理,聊一聊,人与人之间的礼貌、礼节究竟有什么意义。
如果一个孩子到四五岁以后,见到一个他认识的人,能够主动打开对话通道,与对方进行沟通,那么他会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这种反馈,反过来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表现5:不能自己玩儿
有的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时候都缠着我,不能自己玩儿,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八个字:态度支持,行动保留。”
家长做不好,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做法缺了前面的四个字,缺了对孩子的接纳、支持,缺乏给孩子爱的油罐里“加油”。我们常常是直接拒绝——只有推动,没有接纳。
其实,您越拒绝,孩子爱的油罐越空,他越需要和您玩。您完全可以说:“没问题,妈妈陪你。”然后您就坐在那儿。当您有了这种姿态,那么,孩子不见得真的需要您跟他一起玩。就是说,他不一定是真的不能自己玩,他要的只是通过您陪他玩,来跟您连接,给自己的心理油罐加点油。所以,您其实可以先跟他做一个很有效的连接,比如抱抱,然后说:“好,你先在这儿好好做这个,等我一会儿回来要看你的成果。”如果家长没有这个连接和支持的态度,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您在“推”他,越“推”他,他越黏您,越要您陪着他。
当然,如果您发现,孩子真的需要您一起参与游戏,那也应该尽量满足,然后再逐渐提高他独自玩的能力。
……
每当我听到小学生家长聊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说的是小学的问题,可是我看到的就是学前各时期积累下来的问题。
比如,和家长对着干、写作业磨蹭、不会玩、没有朋友、不好好听课、乱花零花钱……实则是:亲子关系没建立好,孩子没有积极的自我形象(因为孩子缺乏自主做事的机会,对自己能力和价值有怀疑、有羞愧感),主动性发展不好,所以做事没有内在动力,没机会练习自控,所以无法适应外界要求……
那家长该怎么做?没有其他途径——从头补课。从亲子关系、建立相互的尊重信任以及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开始补。
所以,解决幼儿和小学生的各种问题,不要从对问题的管教入手,因为问题都是外在表现。忙着救火,就永远没有触及真正的核心,所以总是不得要领。



媒体评论

专家推荐 

这本书是用“科学头脑”写出来的,全书的结构框架,都以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理论为基础;这本书更是用“心”写出来的,从头到尾,你都能读出“真诚、善意、关怀”。我敢肯定,罗玲所说的“妈妈强大”和“女强人”“虎妈”关系不大,而主要指人格的强大,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难的。 

——陈会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