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书名标题与图片不一致时,以图片为准哦
¥
6.98
2.0折
¥
3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邓正红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66267
出版时间2009-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965539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第一编 瓶颈
1.环境压力
环境是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第一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保证。最佳的环境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企业与众生和谐共存,相得益彰。一旦这种平衡的生态因企业而被打破,环境中的生态链就开始恶性循环,如此不但无法保障公众的健康生存,企业也因此要付出比所赚利润更多的代价,直至关门倒闭。所谓环境压力,就是一种生存危机的警示。环境压力越大,表明企业“离群”越远,社会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抵制越强,激众怒而难存,企业就会愈陷“孤立”。表面看,环境压力来自企业外部,实质上是因为企业自身软实力缺失造成的。
企业“中毒”
环境是客观的,软实力是主观的,企业软实力到底怎么样,环境就是一块试金石。
2006年,甘肃省徽县水阳乡发生群众血铅超标重大环境事件,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排查,共检出铅中毒260人。在中毒者中,有儿童255人,其中轻度中毒67人、中度中毒174人、重度中毒14人。
正如许多环境等突发事件的处置结果一样,随着甘肃徽县那个冶炼厂的关闭,“铅中毒”事件似乎就此可以划上句号了。因为早该关停的污染企业终于关了,受害的民众将有某种程度的赔偿。
在我看来,企业污染环境,造成社会危害,关闭是法理上的裁决,理所当然,但不应是最终的措施;关键的是,“铅中毒”事件不是企业偶然行为所致,而是企业经营价值观“中毒”造成的。从长远计,必须从精神层面上教育企业,扭转企业偏轨的核心价值观,唤起企业的“利润良知”,用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填补因经济责任带来的“价值空白”,从根本上疗治企业经营理念上的“中毒”。
这个当初选址、建造和污染治理设计方面存在种种不足的企业,后来成为该县“工业强县”战略的重点工业项目。长年冒黑烟的冶炼厂,因为是县里的重点保护企业,于是每年环保部门检查都能顺利过关。不仅如此,该企业10年中还先后顺利通过了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 14000环境体系认证。
一路绿灯的原因非常简单: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属于洛坝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这个集铅锌矿、金矿采选冶和铁矿开发等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是徽县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仅2006年上半年就上缴税费5000万元。
为利润而利润、唯利是图、不负责任,这是冶炼厂的“中毒”;唯利是从、不咎责任,这是地方政府的“中毒”。由于发生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冶炼厂粗铅的停产使得电解铅和铅盐化工企业失去了原料;没有了铅冶炼后残存的水渣,也对水阳乡附近几家冶炼厂的运转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地有官员认为:“这次污染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耗费资源换取的繁荣只是表面的、虚弱的,是在酿造灾难。“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再保护”的发展老路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但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而且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环境问题考量企业价值观,企业是为了自己生存还是企业与社会共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就注意到,由于化学杀虫剂的生产和应用,很多生物随着害虫一起被杀灭,连人类自己也不能幸免。她在那本著名的《寂静的春天》中向世人发出警告:“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们中间也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鸟鸣的声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寂静的春天》像是黑暗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广大民众。尽管当时的工业界特别是化学工业界因担心卡逊这些惊世骇俗的预言会损害它们的商业利益而对她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尽管当时的美国政府没有及时给予卡逊应有的支持,卡逊的警告还是唤醒了人类。从那时起,在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词汇,这就是:环境保护。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国确定200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个主题都在提示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减排污染物,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冰川与人类息息相关,覆盖着近10%的地球陆地表面,是大多数河流的发源地。我国西部有近6万平方公里的冰川,约占国土面积的0.6%。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就发源于冰川,河西走廊的绿洲就是源于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冰川消融又使海平面上升。在近20年间,世界的冰川厚度平均大约缩减了10米,我国的冰川面积近40年平均减少了7%;近一世纪内因气候变暖,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5厘米。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近十几年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资源消耗、能耗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大幅增加。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只有环保指标没有完成。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洞庭湖素有“长江之肾”的美称,具有提供淡水资源、蓄洪防旱减灾、控制环境污染以及孕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岳阳城头望湘浦,芳草垂杨迷古渡。晴岚霏白夕阳红,渺渺江村天欲暮。渔家茅屋住汀洲,罢钓归来稳系舟。自念生涯在网罟,临风高挂向船头。出水鲜鳞杂紫蟹,垆头有酒还堪买。东邻西舍当此时,欢笑声余歌款乃。豚鱼吹浪白连天,隔江贾客促归船。余光远映双凫外,残影半落孤鸿边。”从古人的诗里我们不难感受到当时湖边的怡人景色。
也许,诗人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转身离去的800多年后,也正是洞庭湖区那无边无际的天然芦苇,在短短几年间,环湖周围造纸厂陡然增加数百家,每年排放废水高达上亿吨,曾经幽深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水产资源也濒临枯竭,“长江之肾”早已不堪重负,奄奄一息。洞庭湖污染已经到了非痛下决心整治不可的地步。
2007年洞庭湖地区有两次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次是在年初展开的“环保风暴”行动中,3-4月内洞庭湖区域236家造纸企业已关停234家,只剩2家环保达标企业在继续生产。通过这次集中整治之后,洞庭湖区造纸行业废水排放量可减少4000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0万吨,二氧化硫削减1.2万吨。湖水污染终于得到了有力遏制。第二次是在2007年6月下旬以来,洞庭湖区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啮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这已经是洞庭湖区自1985年以来爆发的第6次较大的鼠灾了。这都是由于围湖造田,使洞庭湖蓄水面积少,湖滩裸露时间增多而给鼠类提供了急剧繁殖的良机,同时由于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化,东方田鼠的天敌猫头鹰、老鹰和蛇等数量急剧减少,最终导致田鼠大量繁殖,以致酿成生态灾难。
面对众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人类生死存亡的抉择,越来越多的人追随着卡逊,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终于警觉到,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因此出现了更多为保护环境呐喊并鲜明地指出必须调整发展模式的思想家和行动家。
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咱勺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它的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俱乐部于1972年提交了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问的基本联系。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也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继而得出了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的结论。
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与环境会议”,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对环境的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人类所依赖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也是人类的紧迫任务,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为着全体人民和自身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影响全球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这份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观点: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