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光碟等,如有其他问题情况可咨询客服或客服会及时联系您。 书名标题与图片不一致时,以图片为准哦。
¥
9.8
3.8折
¥
26
九品
库存4件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55639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960337187521019917
上书时间2024-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地平线》也许是莫迪亚诺的小说中玄学色彩最强的小说。它把他以前作品的全部内容压缩为一个哲学问题:生活该把时间及时间的流逝变成什么?对于博斯曼斯来说,他跟玛格丽特相恋以及这姑娘突然消失之后,四十年已经过去,但这四十年显得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这幸福的一年,这一年在记忆中难以磨灭,是因为永远无法找到解开其秘密的钥匙。博斯曼斯认为:我们一天天看到的事物,都带有现时不确定的印记。[……]但在遥远的过去,又相隔这么多年,你当时感到的捉摸不定和惧怕,现已消失得一干二净,如同使你无法听到广播里清脆音乐的无线电干扰。小说中咖啡馆里的哲学家也说:“现时总是充满不确定的因素。”由此可见,作者是想超越过去和现在的对立,以创造一种固定不变的时间,即永久的现在。在这部小说中,莫迪亚诺的故事首次有了充满希望的结尾,书名也比《夜半撞车》和《迷惘青春咖啡馆》来得乐观。对此,莫迪亚诺回答说:“年轻时,你对事情的看法会更加悲观,后来,时间一年年过去,你会看到事情不是那样一清二楚。过去使你感到痛苦的事情,你有时会觉得微不足道 。”
这部小说使用倒叙故事的闪回手法,时间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时间让人物分离,随心所欲地把他们驱散。在这方面,莫迪亚诺有所创新。在他看来,时间分隔成一条条管状的密封“走廊”,如同蓬皮杜中心的自动扶梯。人们可以生活在同一个现在,却无法跟被命运投入另一自动扶梯的人交流。相反,因处于同一条“走廊”,人们就能跟现已消失或去世的朋友交流。这“时间走廊”的想法如何产生?莫迪亚诺回答说:“我产生这个想法,是一天在巴黎一个新街区散步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感觉,似乎出自科幻小说或影片:这个街区高楼林立,我已认不出以前的街道,我感到也许有一种平行的生活,人在过这种生活时会跟以前一样。仿佛存在着时间的走廊,人在那里,跟你在40年前看到他们时一模一样。我想起曾看过一部科幻小说集,其中几篇关于时间的小说令人惊讶。这使我着迷。我写不出科幻小说,但对涉及这个世界的一切事情,我向来感到兴趣。我想到巴黎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你年轻时认识的那些人,譬如在1967年,仍然过着他们以前的那种生活,这种时间不变的古怪想法使我着迷。我想起曾在圣米歇尔大道那边再次见到一个人,这个人75岁,却仍然像个大学生!我心里在想,时间的这种停顿,这种跟时代不符的现象,真是非同寻常。这几乎是科学幻想:这个人跟在1967年时一模一样,但年龄大了40岁,他显然没有变老……这次跟他相遇,无疑是《地平线》的无意识起点之一。”书中的博斯曼斯也一直在想:“他会在某些街区看到他青年时代遇到过的那些人,他们的年龄和模样仍跟以前一样。他们在那里过着同样的生活,丝毫不受时间流逝的影响……”由此可见,一个世界已经消失却又近在眼前,其阴影总是在眼前晃动,这就是莫迪亚诺一直在寻找的世界。
在莫迪亚诺的这部小说中,仿佛有两位艺术家同时在进行写作。一位是含糊其词的高手,负责用迷雾笼罩景色,在其中注入暗物质,设置大量谜团。这位艺术家喜欢轮廓模糊的描绘和游移不定的气氛。他使用忧郁的色彩和难以界定的词语,这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就已数量众多,如“悬浮”,“忘却的往事”,“晕头转向”,“片断”,“短暂的相遇”,“遥远的”,“陌生的地方”等。第二位艺术家喜欢调查,讲求细节,极力在模糊不清的画面上加上十分确切的基准点,这些基准点又将在其中加入众多细节,如条条街道的真实名称,开胃酒的商标,布亚瓦尔、巴盖里安等奇特的姓,以弥补第一位艺术家模糊不清的手法。最后,看到的画面既模糊不清,又十分真实。一边是透纳的黄昏画,另一边则是地铁线路图,因此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氛围,也形成了莫迪亚诺相当迷人的文体风格。
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起点总是一件十分确切、并非虚构的事,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即现实中确实发生过的事。然后,作者把现实的这些碎片和它们可能会有的结果混杂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一种虚构作品。《地平线》也是这样产生的:最初的场景是作者看到一个人在另一人下班时等他出来。在书中则是博斯曼斯在玛格丽特下班时来接她。故事的情并不重要,不如说是来自某个被淹没的大地的呼叫。但有些片断也确实像惊险小说那样扣人心弦,如玛格丽特在洛桑躲避布亚瓦尔的追逐,她在普特雷尔被捕后仓皇出逃等。
莫迪亚诺喜欢西默农的侦探小说,他小说中人物寻找过去的踪迹如同侦探一般,而且有些人物本身就是私人侦探,如《暗铺街》中的居伊?罗朗,《迷惘青春咖啡馆》里的皮埃尔?凯斯莱,但他们的“侦探”很少会有结果。《地平线》的叙述者虽说最终找到玛格丽特的踪迹,书中却并未出现大团圆的结尾。这是否想表明小说家的无能?不错。莫迪亚诺认为,这样也许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就像音乐家,会在一首乐曲里留下一个空白,使人产生更加强烈和准确的感觉……用沉默会产生没有结束的感觉,并在小说中打开一条地平线……”这就像博斯曼斯在修改他第一部小说的打字稿时,感到“走到一生中的一个十字路口,或者不如说是一个边界,他在那里可以冲向未来。他脑子里第一次想到“未来”这个词,以及另一个词:地平线。那些晚上,这个街区的条条街道上空无一人,十分安静,这是一条条逃逸线,全都通向未来和地平线”。
译后记节选
徐和瑾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一九六八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一九七二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一九七八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一九九六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已发表了近20部小说,而且从小说《星形广场》(1968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开始,连续获得了包括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甚至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一流作家的地位。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中文,代表作有:《暗铺街》(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八月的星期天》(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青春咖啡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地平线》(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二〇〇七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出版两周销量即突破十万册。
目录
..
内容摘要
偶然的一天,让想起了他在60年代认识的一个的女孩,她叫玛格丽特·勒高。那段时间,他俩常常出双入对,因为两人有共同的感受,都被人跟踪。玛格丽特是被一个名叫波雅瓦勒的男人,而让是被他的母亲。玛格丽特是在一家在咖啡馆内认识波雅瓦勒的,后者马上开始对她死缠烂打。为了摆脱这个人,玛格丽特逃到瑞士,但波雅瓦勒却又阴魂不散地追至洛桑。
回到现在的生活发现玛格丽特在为一对夫妻看孩子。但后来这对夫妻被捕入狱,玛格丽特不得不再次逃亡。四年后,让又一次在网络上找到了她。他前往柏林,再次找寻这个神秘的女人。
主编推荐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
海报:
精彩内容
其他二人听到这话一脸尴尬。梅罗韦仍然挂着微笑,但他似乎还是害怕博斯曼斯会作出反应。
“是的,确实如此。您显然说对了。”博斯曼斯温和地回答说。
他在人行道上跟他们三人分手。他们在人群中渐渐走远,办公室主任和戴浅色眼镜的金发男子并排走着,梅罗韦稍稍落在后面,回过头来跟他挥手告别。他是否记错了?这也许是在另一天,晚上七点,他在大楼门口等玛格
丽特出来。
几年后,大约在凌晨两点,他乘坐的出租车要穿过科利泽街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司机见
红灯停车。就在马路对面人行道边上,有个人一动不动地站着,身子挺直,披着黑披风,赤脚穿着凉鞋。博斯曼斯认出是梅罗韦。他的脸瘦了,头发剃成板刷头。他站在那里守候着,在稀少的车辆开过时,他每次都露出微笑。但不如说是在怪笑。他如同皮条客,专为坟墓里出来的客人找姑娘。那是在一月份的一天夜里,天气特别寒冷。博斯曼斯想要走到他跟前和他说话,但心里又想,对方是不会认出他的。他透过后窗仍然看到他,直到车子在圆形广场拐弯。他无法把目光从这身披黑披风、一动不动的身影上移开,他突然想起邪皮肤洁白的胖胖的小伙子,这小伙子常常跟梅罗韦一起走,似乎对梅罗韦十分欣赏。这小子后来怎样了?
这样的影子有几十个之多。不可能说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字。于是,他只好在记事本上记下模糊的迹象。脸上带瘢痕的棕发姑娘总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奥尔良门到克利尼昂库尔门这条地铁线上……往往是一条街、一个地铁站、一个咖啡馆使他们从往事中再现。他想起穿华达呢衣服的流浪女子,走路的样子像以前当过模特儿,他曾多次在不同的街区跟她迎面相遇:寻南街、阿尔博尼街、
科维扎尔街……他感到惊讶的是,在巴黎这样的大城市的几百万居民之中,竟会在很长时间之后又遇到同一个人,而每次遇到的地点又跟前一次遇到的地点相距甚远。他的一位朋友看了最近二十年的《巴黎赛马报》,以研究概率论,他在赌马时曾向这位朋友请教过。不,对此无法回答。于是,博斯曼斯在想,有时命中注定如此。你就会跟同一个人迎面相遇两三次。你要是不跟这个人说话,那就是你的损失。
那公司的名称?大概是“黎塞留代理行”。是的,就当是黎塞留代理行吧。在九四街的一幢大楼里,以前是一
家报社的社址。底楼有一家快餐店,他有两三次在那里等候玛格丽特·勒科兹,因为那年冬天很冷。但他更喜欢在外面等她。
第一次来,他还上楼去找她。有个巨大的电梯,用浅色木料制成。他是从楼梯上去的。每屡楼的双扉门上都有一块牌子,写着一家公司的名称。他在有黎塞留代理行牌子的门上按了铃。门自动打开。办公室里有个柜台般的家具,上面装有玻璃隔板,在柜台另一边,玛格丽特‘勒科兹跟周围其他入一样坐在一张办公桌前。他敲了敲玻璃隔板,她听到后抬起头,对他做了个手势,让他在下面等她。
他总是待在靠后的地方,站在人行道边上,以免在尖厉的铃声响起时被同一时间走出大楼的人流撞到。起初,他怕没能在人流中把她认出,就要她穿红大衣这样醒目的服装,使他一眼就能认出。他感到就像火车到站时在找一
个人,想要在你面前走过的旅客中把此人认出。旅客越来越少。在那边,下车晚的旅客从最后一节车厢下来,你还没有完全失去希望……她已在黎塞留代理行的一家分公司工作了两个星期,分公司不是很远,就在胜利圣母大教堂那边。他也在那里等她,晚上七点,在拉济维乌街街角上。她独自从右边第一幢大楼出来,博斯曼斯看到她朝他走来,就心里在想,玛格丽特-勒科兹不会再消失在人群之中,自从他们第一
次相遇之后,他有时会有这种担心。
那天晚上,歌剧院广场i~-i-台上聚集着一批游行者,他们面对着一排共和国保安警察在大道上形成的封锁线,警察显然是为了保护政府官员的车队通过。博斯曼斯从这群人中穿过,在警察执行任务之前一直走到地铁口。P8-P10
媒体评论
《地平线》集合了法语文学所有很激动人心的元素:遗失、过去、战争、巴黎、跟踪、威胁、多重身份,而作者用优雅的文笔编织出了一条迷人的地平线,令读者渐渐沉醉其中,从未到达,周而复始。
——《Vogue》杂志
亚诺孜孜不倦地在小说中构建一个奇妙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名、千奇百怪的地址,被疯狂的社会纠缠窒息的男男女女,这就是巴黎的秘密,弥散在半明半暗的街头,浅唱低吟。从某种意义上说,亚诺是一个政治作家,但他的手法更婉转,更柔和。
——·索莱尔斯
虽然亚诺还没能在先贤祠获得一个灵位,但他已经赢得了超凡的地位,他创造了一个新词,“亚诺式的”。他在用写作这个方式,和“遗忘”进行着悲壮的斗争。
——《世界报》书评人皮埃尔·阿苏利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