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的大学不迷茫尹李雯、孙朔、李想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谁的大学不迷茫尹李雯、孙朔、李想 著

6.36 2.0折 32 八五品

库存2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李雯、孙朔、李想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62566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9787539962566

上书时间2024-05-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谁的大学不迷茫》(作者:尹李雯、孙朔、李想)内容简介: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一个更精彩、更自由、更有意义的人生的起点。作者用最真实、诚恳、鲜活的语言,把她们的故事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激励正在大学就读的或是将要进入大学的中国学子更充分地把握大学时光,努力、热情、勇敢、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作者还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大名校的十余位毕业生共同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力争涵盖不同阶段和不同道路上的迷茫与探索、经历与反思、选择与成长、青春与梦想。

作者简介
李想,201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目前于香港某投行投资银行部工作。热爱旅游、阅读、写作、交友,追求简单的生活、有意义的生命、阳光灿烂的心境。
孙朔,201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现就职于香港某投行金融衍生品资讯科技部门。曾是毕业视频的联合导演,“加拿大,你来代言”活动嘉宾主持。
尹李雯,201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现就读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攻读财务会计硕士。爱冒险,爱新鲜,爱挑战,崇尚哈利波特的魔幻生活,追寻福尔摩斯的无穷智慧。生命的精彩在于“折腾”,用心去阅读这不断给你惊喜的世界。

目录
  第一部分
  19岁,大学只有一次,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章  大学可以很好玩
  熟悉的陌生人
  Are You Ready?
  我是谁?
  从这一刻起,玩转大学
第二章  从北京到香港
  美丽误会的真相
  你是抹茶里,最绿的那种白
第三章  迷茫的岁月,定格为回忆
  大学生了没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
  后岁:给迷茫的大一新生
第四章  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迷茫大家谈
  众里寻他千百度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第二部分
  岁,可以来点与众不同的吗?
第五章  别出卖了你的灵魂
  竞争并没有那么可怕
  派对不是生活的全部
  小女生和大女人
  虚与实之间
  架桥者
第六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无漂泊,不江湖
  活着和死去都要快乐
  用一杯酒致敬所有的年少轻狂
  谁说女子不如男
  路,在前方
  厚脸皮与不知所谓的坚持
  我一直相信,人都是逼出来的
  我的大学,我的“Mr.Right”
第七章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路过不同的人生
  和自己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你的宇宙,你来划边界
第八章  不折腾,枉青春——尝试大家谈
  停下,是为了更好地启程——有关间隔年的讨论
  芝麻开门
  第三部分
  岁,这就毕业了吗?
第九章  看见成长的自己
  一千零一夜
  要糊涂的快乐,还是清醒的深刻
第十章  多那么一点点改变
  人生的粗线条
  知足之足,常足矣
  远大前程和不知对错的爱情
第十一章  沉淀所有风一般
  给奇遇一个勾搭自己的理由
  对生活,就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
  我之所幸,一路有你
  未来是所有现在的答案
第十二章  你不负韶光,韶光必不负你——感悟大家谈
  最值得回忆的时光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谁的故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故事很简单,生活难得多

内容摘要
 《谁的大学不迷茫》(作者:尹李雯、孙朔、李想)内容简介十八九岁的年纪,我们仨,各怀梦想,带着对清华与复旦的眷恋,漂过香江赴}巷就读。新环境带来了信息大爆炸——果程、社团、舍堂、实习、间隔年、
玩创业……只会做梦的人从来不会赢,着手实践的人从来不会输。
在纽约错过飞机,在台湾做吃货,在旧金山单挑咨询公司面试,在非洲做志愿者看午夜星空辽阔……我们的宇宙,我们自己划边界。
学术上的孜孜追求,初入社会的碰撞感慨,遇见
还是错过,坚持还是妥协,直面生活,学会独立地为取舍负责,未来是所有现在的答案。
在《谁的大学不迷茫》里是三个港大女生有笑有泪的故事会,也有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朋友共同分享他们的成长,讲一讲我们这一
群人的迷茫和幸运。

主编推荐
    十八九岁的年纪,三位青春靓丽的女孩,各怀梦想,带着对清华与复旦的眷恋,漂过香江赴港就读。她们
在纽约错过飞机,在台湾地区做吃货,在旧金山单挑咨询公司面试,在非洲做志愿者看午夜星空辽阔……这里是三个港大女生有笑有泪的故事会,也有来自清华大学、复
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朋友共同分享他们的成长,讲一讲这群大学生的迷茫和幸运。


精彩内容
 熟悉的陌生人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大学都是一个特别灿烂
而且美好的字眼,它汇集了太多让我心醉的词汇——青春、追求、梦想、自由……我清楚地记得高三的那些夜晚,当我和朋友们一起抱怨做不完的习题时,这些字眼是如
何激励并且引领着我。
然而如今,当我真正置身于那个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大学校园时,那些词汇却变得有些陌生——生活突然变了,自己好像瞬间被抛上了一个舞台,却没有预先准备的台词,也没有提词人告诉我下一个表情、下一句对话——那个我追了12年的再熟悉不过的形象,如今却异常陌生。
我似乎是有些疲惫。我报名参加了至少五个社团,选了至少十门课,安排每个月的旅行,打算开始考LSAT,并且开始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我将自己的时间表填充得没有任何缝隙,在各个不同的角色中透支自己的生活。
我又似乎是有些迷茫。我喜欢忙碌——成就感总是会冲淡疲惫,但让我困惑的是,我并没有在这样的忙碌中感受到快乐与充实,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欢上数学分析,是否真的打算在四年后去攻读法学院,或是否真的喜欢学生会的那套运作方式。我只是机械地走着自己预设的程序,以及参加在许多人眼里很“高端大气”的社团。
我似乎还有些孤独。几分钟前,我打电话给我的一些朋友,盼着和他们一起去参加一个小型的workshop,却发现大家都有着自己的小世界——忙着社团的活,忙着去酒吧,忙着做实验,忙着背红宝书,忙着看美剧,忙着风花雪月,忙着往报告上码字。
我明白,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不喜欢浑浑噩噩、一事无成,但我也不喜欢庸庸碌碌、漫无目的。一连串简单却从未被我认真
思考过的问题此刻强烈地占据着
我的脑海:一个真正的大学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大学的作用与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为什么要上大学?我的大学生活与他人的体验有着怎样的区别?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疯狂地搜索各类有关大学的演讲与文章,希望在前辈们的智慧中得到些许启发。此前,我一直心高气傲地认为,大学生活应该百分百地由自己决定、做主,容不得别人的指点,哪怕那是个让我心怀
敬意的人,因为我常常认为,阅历的悬殊会让一个人在给出建议时拥有想当然的自信。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那些文字时,我才意识到,与阅历相伴随的是回头观望时的连点成线与高瞻远瞩时的一目了然。
我喜欢俞敏洪的质朴。他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样说到——“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
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
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
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贫困家庭,你不能说老爸给我收回去,我不想在这里待着。
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18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去。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
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
能走好,后面的50年60年,甚至100年,你该怎么走,是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
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毕.”我欣赏李开复的坦诚。他在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这样写到——“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
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
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
为人处世。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
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
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
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
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
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摄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我敬重乔布斯的激情。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这样回顾自己的经历——“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
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咀嚼着这些诚恳的话语,我反观身边大部分人对于大学的态度,看到了两者的差距:在大部分人眼里,大学是高考之后“修养身心”的四年,不用上课、不用做作业、
不用读书,“快点找个男朋友”成了一些家长给女儿最中肯的建议;也有人把大学视为高中的升级版,继续在题海中沉醉,尽管对未来一
无所知,却已早早投身进考托福、
GRE的大军;大家常常比较的东西也与大学的精神大相径庭:比家庭背景,比衣服品
牌,比相貌身材,比男女朋友,比谁的生活更忙碌、
更桀骜、更潇洒,却很少有人比一
些更为重要的东西,例如思维、学识、气质、风度、
修养、内涵、对未来的信念与热情。或许“比较”这个词用得并不恰当,但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努力的方面。
我终于意识到,大学不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它是人生中真实而又重要的四年——一个从少年迈向成年的四年,一个在年轻的时候拥有自由时间最多的四年,一
个大家起点相近、毕业时却千差万别的四年。我可能依然说不清楚大学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我相信,这是我必须珍惜、享受和全身心体验的四年。P6-9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用真实故事描写大学生活的的好书,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色彩。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一个更精彩、更自由、更有意义的人生的起点。我希望大学生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怀一颗善心、一个大胸怀,多一些努力、坚忍、耐心与执著。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