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中国风土民情--旧事民俗图】民国彩色石版画《剃头匠》(BARBER)-- 这是清末典型的剃头匠形象:挑着扁担(剃头挑子),左侧是安装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铜水罐,罐口上搁着铜脸盆);右侧是剃头凳,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最上方放钱、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方用来搁木炭)--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 【清末中国风土民情--旧事民俗图】民国彩色石版画《剃头匠》(BARBER)-- 这是清末典型的剃头匠形象:挑着扁担(剃头挑子),左侧是安装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铜水罐,罐口上搁着铜脸盆);右侧是剃头凳,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最上方放钱、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方用来搁木炭)--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 【清末中国风土民情--旧事民俗图】民国彩色石版画《剃头匠》(BARBER)-- 这是清末典型的剃头匠形象:挑着扁担(剃头挑子),左侧是安装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铜水罐,罐口上搁着铜脸盆);右侧是剃头凳,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最上方放钱、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方用来搁木炭)--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 【清末中国风土民情--旧事民俗图】民国彩色石版画《剃头匠》(BARBER)-- 这是清末典型的剃头匠形象:挑着扁担(剃头挑子),左侧是安装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铜水罐,罐口上搁着铜脸盆);右侧是剃头凳,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最上方放钱、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方用来搁木炭)--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 【清末中国风土民情--旧事民俗图】民国彩色石版画《剃头匠》(BARBER)-- 这是清末典型的剃头匠形象:挑着扁担(剃头挑子),左侧是安装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铜水罐,罐口上搁着铜脸盆);右侧是剃头凳,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最上方放钱、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方用来搁木炭)--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 【清末中国风土民情--旧事民俗图】民国彩色石版画《剃头匠》(BARBER)-- 这是清末典型的剃头匠形象:挑着扁担(剃头挑子),左侧是安装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铜水罐,罐口上搁着铜脸盆);右侧是剃头凳,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最上方放钱、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方用来搁木炭)--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末中国风土民情--旧事民俗图】民国彩色石版画《剃头匠》(BARBER)-- 这是清末典型的剃头匠形象:挑着扁担(剃头挑子),左侧是安装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铜水罐,罐口上搁着铜脸盆);右侧是剃头凳,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最上方放钱、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最下方用来搁木炭)-- 版画纸张26.5*18.5厘米

150 九品

仅1件

天津河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绘制者不详

类别石版

印制方式套色

材质纸本

尺寸26.5 × 18.5 cm

上书时间2023-07-29

  • 最新上架
【G39】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山东济南佛慧山风光,开元寺附近》(Pagodenberg bei tsinanfu,der weg fuhrt links nach kai-yuan sse)-- 佛慧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在千佛山东南,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山势峭拔为市区制高点,登临山顶可俯瞰泉城 -- 后附卡纸30*21厘米,书页照片尺寸17*12厘米
【G39】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山东济南佛慧山风光,开元寺附近》(Pagodenberg bei tsinanfu,der weg fuhrt links nach kai-yuan sse)-- 佛慧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在千佛山东南,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山势峭拔为市区制高点,登临山顶可俯瞰泉城 -- 后附卡纸30*21厘米,书页照片尺寸17*12厘米 ¥35.00
【G121】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三位戴枷囚犯当街示众》(zur strafe im block,tainanfu)--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7*12.5厘米
【G121】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三位戴枷囚犯当街示众》(zur strafe im block,tainanfu)--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7*12.5厘米 ¥35.00
【G42】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从济南南城眺望南城墙,和远处的泰山》(Tsinanfu,Innerhalb der Vorstadtmauer,Blick nach Suden)--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7*13厘米
【G42】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从济南南城眺望南城墙,和远处的泰山》(Tsinanfu,Innerhalb der Vorstadtmauer,Blick nach Suden)--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7*13厘米 ¥25.00
【G106】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推独轮车走街串巷的小贩》(Karrenschieber)-- 后附卡纸30*21厘米,图片尺寸14.5*12厘米
【G106】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推独轮车走街串巷的小贩》(Karrenschieber)-- 后附卡纸30*21厘米,图片尺寸14.5*12厘米 ¥25.00
【G104】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山东济南府消失的古建筑:济南督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Tsinanfu;Stadtgott-Tempel)-- 据《济南府志》载:火神庙在府城南门外;具体位置在原来的佛山街北头与离明街交叉口,于50年代末被拆除 -- 后附卡纸30*21厘米,图片16.5*11.5厘米
【G104】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山东济南府消失的古建筑:济南督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Tsinanfu;Stadtgott-Tempel)-- 据《济南府志》载:火神庙在府城南门外;具体位置在原来的佛山街北头与离明街交叉口,于50年代末被拆除 -- 后附卡纸30*21厘米,图片16.5*11.5厘米 ¥25.00
【G61】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济南南关火神庙入口》(Tsinanfu,tempel des feuergottes)-- 在济南老城南关曾经有座颇具规模的火神庙。据《济南府志》载:火神庙在府城南门外。具体位置在原来的佛山街北头与离明街交叉口,而离明街原来就叫火神庙街;于50年代末被拆除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5*11厘米
【G61】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济南南关火神庙入口》(Tsinanfu,tempel des feuergottes)-- 在济南老城南关曾经有座颇具规模的火神庙。据《济南府志》载:火神庙在府城南门外。具体位置在原来的佛山街北头与离明街交叉口,而离明街原来就叫火神庙街;于50年代末被拆除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5*11厘米 ¥35.00
【G43】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老城墙:济南老城墙西北角楼(类似碉堡的城头建筑,架有土炮)》(Tsinanfu,Nordwestecke der Hauptmauer)-- 图所示位置是府城墙和圩子墙交界处,较低的带垛口的墙便是圩子墙;此处的石头圩子墙跨护城河时,河上建了水门;在河的西侧圩子墙上开了一座圩子门“济安门”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6.5*12厘米
【G43】1921年书页插图(照片)《清末的山东济南府老城墙:济南老城墙西北角楼(类似碉堡的城头建筑,架有土炮)》(Tsinanfu,Nordwestecke der Hauptmauer)-- 图所示位置是府城墙和圩子墙交界处,较低的带垛口的墙便是圩子墙;此处的石头圩子墙跨护城河时,河上建了水门;在河的西侧圩子墙上开了一座圩子门“济安门”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照片尺寸16.5*12厘米 ¥35.00
【G499】1864年木刻版画《中国原产鱼类品种---粗拟隆头鱼》(Bar tachete(labrus Japomicus))-- 粗拟隆头鱼(学名:Pseudolabrus japonicus),又名日本拟隆头鱼,为隆头鱼科拟隆头鱼属鱼类;分布于中国至日本,包括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 -- 由法国画家Mesnel绘制,依据中国古代绘画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9厘米
【G499】1864年木刻版画《中国原产鱼类品种---粗拟隆头鱼》(Bar tachete(labrus Japomicus))-- 粗拟隆头鱼(学名:Pseudolabrus japonicus),又名日本拟隆头鱼,为隆头鱼科拟隆头鱼属鱼类;分布于中国至日本,包括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 -- 由法国画家Mesnel绘制,依据中国古代绘画 --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纸张13*9厘米 ¥35.00
【G481】1864年木刻版画《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瑰宝:北京天坛--祈年殿》(Temple de l'Agriculture,Pekin)-- 祈年殿前身“大祀殿”,是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 由法国画家Therond绘制的摄影木刻版画--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17*13.5厘米
【G481】1864年木刻版画《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瑰宝:北京天坛--祈年殿》(Temple de l'Agriculture,Pekin)-- 祈年殿前身“大祀殿”,是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 由法国画家Therond绘制的摄影木刻版画-- 后附卡纸30*21厘米,版画17*13.5厘米 ¥65.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品相如图
商品描述
剃头挑子:
    剃头挑子本是旧时剃头匠人在街头巷口耍手艺用的一套家什。
    挑子的一头儿是个安着炭火炉的木架子。炉子上坐着一只精制的铜水罐,罐口上搁着个口沿很宽的铜脸盆,看上去与水罐浑然一体。燃着炉火,即可烧热罐里的水保温待用。这正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那句歇后语的由头。木架子侧面竖着一根木棍,高约齐肩,称作“旗杆”。这根木棍的上部有两个形似“旗斗”的饰物,并安着铁质的横杆。据说,当初清兵入关时,这本是用来悬挂号令百姓剃发的诏书的;后来则改为拴挂鐾(bèi)刀布及搭放手巾、围单之类的物件儿了。
    挑子另一头儿是一只“四腿八叉”的木凳,叫做“剃头凳”。但因凳面之下有四个抽屉,因而它实际上兼具储物柜的功用。最上边的一个抽屉设锁,是盛钱的,可将钱币透过凳面上的条形小孔投入抽屉;中间两层抽屉分别用于盛放理发工具和“唤头”、磨石等杂物,其中第三层抽屉下面还有个小小的暗箱,取下抽屉后,才能放进东西,显得有些神秘;底层的抽屉容积最大,是用来搁木炭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