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

80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少华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4

启斌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少华 著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678907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7页
  • 字数 275千字
  • 丛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内容简介】
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当代人与古代诗文愈来愈远,愈来愈隔膜,少见多怪是必然的,快节奏的消费时代缺乏精雕细琢的氛围,努力排除功利困扰的训释实践,也不可避免郢书燕说。运用传统而科学的训诂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方法训练和实践指导,密切关注动态、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是训诂学者新世纪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本书从时代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排比材料推求词义、语法的制约作用、文献语义的准确理解、训释不同何去何从、于不合情理处发疑、不为成说所囿、异文有利亦有弊、对仗对文有误区、戒片面拘泥、文化习俗有助训诂、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规范使用等14个方面,对古诗文词义训释有所指导,试图强化词义训释的学术规范,阻遏穿凿附会、少见多怪倾向,防止以讹传讹。
【作者简介】
汪少华,l961年生,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诘学研究会副秘书长。l982年江西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窜校,1988年江西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至1999年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1999至2006年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0至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2005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从事训诂学、古代典籍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代表作《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商务印书馆2005年)。
【目录】

序二
前言
第一讲空间观念——社会性原则
一、《静夜思》《长干行》“床”:不是榻、井栏、几案或胡床、绳床
二、“朱门酒肉臭”:不是香
三、上衣下裳不可颠倒
四、《论语》“松柏后凋”“孔子不问马”:后≠不

第二讲时间观念——时代性原则
一、《鹿柴》“但闻人语响”:回声还是声响
二、《口技》“口中呜声”:亲吻还是抚慰
三、《祭妹文》“诺已”:春秋齐人方言吗
四、《后汉书》“大儿、小儿”:尊称杰出男子吗

第三讲排比材料推求词义
一、《观猎》“还归细柳营”:动作的承接续进
二、《声声慢》“乍暖还寒”:依旧保持着某些原有状态
三、诸葛孔明的“孔”:不是“很、甚”

第四讲语法的制约作用
一、《国语》《左传》“其与几何”:名词、语气词还是副词
二、《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不是“工匠”
三、“绁”不是名物“弓秘”

第五讲文献语义的准确理解
一、“东向”、“东面”:“东”不是尊位
二、鸿门宴坐次:“北向”不是最卑位

第六讲训释不同。何去何从
一、《报任安书》“广主上之意”:推广还是宽慰
二、《谏逐客书》:客、客卿、客籍官员不可}昆淆
三、《后汉书》“差强人意”:程度强还是弱
四、“郢书燕说”的“说”怎么读
五、“稽首、顿首、稽颡”的姿势

第七讲于不合情理处发疑
一、《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是高兴吗
二、“羊狠狼贪”与“好勇斗狠”:是凶狠吗
三、《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是承上之词吗

第八讲不为成说所囿
一、万人空巷:是街巷吗
二、滥觞:原意是浮起酒杯或满觞吗
三、裹足:来源不同词义有别

第九讲异文有利亦有弊
一、《后汉书》“而当封侯万里之外”:指代还是转折
二、《庄子》“股无肱”:毛还是肉
三、《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是危害吗
四、“被发”等于断发吗

第十讲对仗对文有误区
一、《登高》“落木”:凋落的树木还是落叶
二、《琵琶行》:“冰下难”还是“水下滩”

第十一讲戒片面拘泥
一、爱屋及乌:慈乌还是乌鸦
二、《说居庸关》“堕于橐驼前”的是帽子还是人

第十二讲文化习俗有助训诂
一、《史记》孙膑如何“坐为计谋”
二、《战国策》伍子胥“坐行”姿势
三、《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何故、“持其踵”何为
四、《祭十二郎文》“惟其所愿”何所指
五、《勾践灭吴》“生三人、生二人”是多胞胎吗

第十三讲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
一、《宫之奇谏假道》“辅”的车器形制
二、《曹刿论战》“轼”可登吗
三、《赵威后问齐使》“彻其环填”:冠冕饰件还是耳饰

第十四讲文献材料的规范使用
一、忌不明文献体例
二、忌引文与叙述语不分
三、忌注文与本文不分
四、忌以流为源
五、忌出处不确或不详
六、忌擅改原文
七、忌不明文意而破句
八、忌误解妄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