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手法学 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推拿手法学 第2版

正版二手书 8到9成新 每天下午24点前发一次快递

12 3.0折 40 八五品

库存2件

广西南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智斌 陆萍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2

印刷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货号C13-4

上书时间2024-04-21

南宁大学二手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智斌 陆萍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2
  • ISBN 9787547844960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2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5页
  • 字数 250千字
【内容简介】
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介绍推拿手法学的定义、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章为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介绍手法的起源、手法体系的发展源流;第二章为推拿手法学基础,包括推拿手法的定义、命名、分类、补泻、作用及机制、操作的技术要求、操作一般注意事项、适应证和禁忌证、推拿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推拿介质和膏摩方等;第三章为基本手法,介绍传统的七大类基本手法,增加了推揉法、搓揉法等手法,调整了摆动类手法的结构;第四章为小儿推拿手法,包括单式手法和复式手法;第五章为推拿手法人体操作,详细的介绍了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方法,以期使学生通过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六章为刮痧与热敷疗法,第七章为推拿手法的现代研究。同时,编制了以扫描二维码作为本课程学习的辅助模式,包含教学视频、学习课件、课后习题和沟通交流平台等板块,这是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创新,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推动传统推拿手法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刘智斌,陕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立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针灸学会会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基础和脊柱病、老年病的临床研究。陆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
【目录】
绪论1一、

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 1

二、

推拿手法学的内容  / 1

三、

推拿手法学的课程目标  / 3

四、

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 3

第一章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6

第一节推拿手法的起源

/  6

第二节推拿手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  7

一、

秦以前  / 7

二、

秦汉三国时期  / 8

三、

隋唐时期  / 10

四、

宋金元时期  / 12

五、

明清时期  / 13

六、

近现代  / 17

第二章推拿手法学基础23

第一节推拿手法的定义

/  23

第二节推拿手法的命名

/  23

第三节推拿手法的分类

/  24

第四节推拿手法的补泻

/  25

第五节推拿手法的作用及机制

/  25

一、

调节筋骨的作用及机制  / 26

二、

调节脏腑的作用及机制  / 27

三、

其他作用及机制  / 28

第六节推拿手法操作的技术要求

/  29

一、

松解类手法  / 29

二、

整复类手法  / 30

第七节推拿手法操作的一般注意事项

/  31

一、

体位的选择  / 31

二、

手法刺激强度的把握  / 31

三、

手法操作过程中的施力原则  / 32

四、

手法的变化和衔接  / 32

第八节推拿手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32

一、

适应证  / 32

二、

禁忌证  / 33

第九节推拿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

/  33

一、

瘀斑  / 34

二、

晕厥  / 34

三、

骨折  / 34

四、

疼痛  / 35

五、

皮肤破损  / 35

六、

内科意外  / 35

第十节推拿介质

/  35

[附]膏摩方  / 38

第三章基本手法40

第一节摆动类手法

/  40

一、

一指禅推法  / 40

[附1]缠法  / 42

[附2]跪推法  / 42

二、

一指禅偏锋推法  / 42

三、

法  / 43

[附]加压法  / 46

四、

揉法  / 46

[附]勾揉法  / 49

五、

摆动类手法小结  / 49

六、

摆动类手法文献辑录  / 49

第二节摩擦类手法

/  50

一、

推法  / 50

二、

擦法  / 52

三、

摩法  / 54

四、

抹法  / 55

五、

摩擦类手法小结  / 56

六、

摩擦类手法文献辑录  / 57

第三节振动类手法

/  57

一、

振法  / 57

二、

抖法  / 58

三、

振动类手法小结  / 60

四、

振动类手法文献辑录  / 60

第四节挤压类手法

/  61

一、

按法  / 61

[附]指压法  / 62

二、

点法  / 63

[附]掐法  / 64

三、

捏法  / 64

四、

拿法  / 65

[附]抓法  / 66

五、

拨法  / 66

六、

捻法  / 67

七、

插法  / 68

八、

挤压类手法小结  / 68

九、

挤压类手法文献辑录  / 69

第五节叩击类手法

/  70

一、

拍法  / 70

二、

击法  / 71

[附]啄法  / 73

三、

弹法  / 73

四、

叩击类手法小结  / 74

五、

叩击类手法文献辑录  / 74

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

/  75

一、

拔伸法  / 75

[附]勒法  / 78

二、

摇法  / 79

三、

屈伸法  / 82

四、

背法  / 84

五、

扳法  / 85

六、

运动关节类手法小结  / 91

七、

运动关节类手法文献辑录  / 92

第七节复合手法与特殊手法

/  92

一、

推摩法  / 92

二、

推揉法  / 93

三、

搓揉法  / 94

四、

拿揉法  / 94

五、

按揉法  / 95

六、

推拨法  / 96

七、

捏脊法  / 97

八、

牵抖法  / 98

九、

扫散法  / 98

十、

复合手法和特殊手法小结  / 99

十一、

复合手法和特殊手法文献辑录  / 99

第四章小儿推拿手法101

第一节单式手法

/  101

一、

推法  / 101

二、

运法  / 103

三、

掐法  / 103

四、

捣法  / 104

五、

刮法  / 105

第二节复式手法

/  106

一、

黄蜂入洞  / 106

二、

黄蜂出洞  / 107

三、

开璇玑  / 107

四、

按弦走搓摩  / 109

五、

打马过天河  / 110

六、

运土入水  / 110

七、

运水入土  / 111

八、

水底捞月  / 112

九、

猿猴摘果  / 112

十、

赤凤点头  / 113

十一、

总收法(按肩井法)  / 114

第五章推拿手法人体操作115

第一节头面部操作

/  115

一、

头部  / 115

二、

面部  / 116

第二节肩与上肢部操作

/  118

一、

肩部  / 118

二、

上肢部  / 119

第三节颈项部操作

/  121

一、

俯卧位  / 121

二、

坐位  / 123

第四节胸腹部操作

/  125

一、

胸部  / 125

二、

腹部  / 127

第五节背腰骶部操作

/  130

一、

俯卧位  / 130

二、

侧卧位  / 136

第六节下肢部操作

/  137

一、

俯卧位  / 137

二、

仰卧位  / 140

第六章刮痧与热敷143

第一节刮痧疗法

/  143

一、

概述  / 143

二、

操作  / 145

三、

常用手法及分类  / 146

四、

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 148

五、

现代研究进展  / 149

第二节热敷疗法

/  153

一、

概述  / 153

二、

操作  / 153

三、

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 155

四、

常用药物  / 155

五、

常用组方  / 156

六、

作用机制  / 156

第七章推拿手法的现代研究158

第一节推拿手法基础研究

/  158

一、

量化标准化研究  / 158

二、

生物学效应及机制研究  / 160

第二节推拿手法临床研究

/  162

一、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 162

二、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162

三、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163

四、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 163

五、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 163

六、

对生殖泌尿系统的影响  / 164

七、

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 16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