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68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若楠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20

一缕多多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如图实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若楠 著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277928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卫礼贤的翻译思想,依托2万张珍贵的firsthand史料,首度对卫礼贤的翻译方法和理念进行了系统研究。而对如此大量的卫礼贤手稿、书信、日记、译稿、报告、讲义、期刊、杂志等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这本身在国内外也是首次。这些档案绝大多数从未披露,如卫礼贤与蔡元培、胡适、徐志摩、王国维等人多次起草的《北*方学社》简章,以及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与卫礼贤之间的通信往来。可以说,本书对于许多领域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在内容上,本书首度真实勾勒出卫礼贤推动中西交流的心路历程,并详述了他三创中西学术交流机构的始末。读者将从无数的珍贵文献中看到,这位德国传教士是如何如何走入中国,既与劳乃宣、辜鸿铭等前清遗老们深入交往,又历经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浪潮洗礼,走进了整个现代中国学术创立的中心,与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展开了新合作,影响了西方甚为进步的一批思想精英,并真正开启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徐若楠,1987年生于北京,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师。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英汉复语同传)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始跟从中国首位德语翻译学博士导师王建斌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攻读德语翻译学博士。2013-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奖学金,赴德国美因茨翻译学院跟从德国首位口译学教授D?rte Andres从事翻译学研究。2016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7月起,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专业为翻译理论与实践。2017年9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2017年度基础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目录】
前言

Vorwort

目录

图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让东方之光点亮世界

第二节中国文化走出去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各章主旨

第二章卫礼贤的生平及学术活动

第一节卫氏的生平概述

第二节卫氏的主要学术活动

一、尊孔文社和德华交流社

二、北京东方学社

第三节卫氏的个人思想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卫礼贤的中国经典德译

第一节卫氏翻译活动概述

第二节《中国宗教和哲学》源流丛书

第三节卫译中国经典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的方法

第一节翻译流程和特点

第二节交往的中外伙伴

第三节合作翻译的模式

第四节与出版社的合作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卫礼贤的功能翻译理念

第一节卫氏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功能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普通翻译学理论

四、“目的论”对卫氏翻译研究的适用性

第二节卫氏对翻译性质及规律的认识

一、动态的翻译观

二、语篇类型之别

三、创造性的翻译

四、译者的主体性

第三节卫氏对中国经典翻译的基本定位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目的决定目标受众

三、翻译目的决定选题

四、翻译目的决定底本和注疏

五、译文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的基本策略:构建中西经典之间的互文性

第一节有关互文性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译《大学》的互文性构建

一、卫氏模仿理雅各《大学》译文

二、卫氏1904年《大学》译文

三、卫氏《大学章句?首章注》译文

四、卫氏借鉴辜鸿铭《大学》译文

五、卫氏1919-1920年《大学》译文

六、卫氏1923年《大学》译文

七、卫氏1930年《大学》译文

第三节卫译《中庸》的互文性构建

一、卫氏1914年《中庸》译文

(一)《中庸章句序》

(二)《中庸》书名

(三)《中庸章句?首章注》

(四)《中庸章句》正文第一章

(五)《中庸章句》正文其余部分

二、卫氏1919/1920年《中庸》译文

三、卫氏1930年《中庸》译文

第四节卫译《论语》的互文性构建

一、围绕核心概念的互文性构建

(一)“忠恕”和“道德律”

(二)“仁”和“德性”

(三)“义”和“义务”

(四)“道”和“理性”

(五)“德”和“精神力量”

(六)“天”和“上帝”

(七)“圣人”和“天才”

二、《论语》的三大互文性构建

(一)宗教互文性的构建

(二)哲学互文性的构建

(三)文学互文性的构建

第五节卫译《道德经》的互文性构建

一、“道”的译解

二、“德”的译解

三、哲学互文性的构建

(一)黑格尔辩证法

(二)康德的二律背反

(三)个体化原则

(四)新柏拉图主义

(五)柏拉图理念说

四、宗教互文性的构建

(一)原罪说

(二)认识论

(三)自然之法

(四)《圣经》

(五)善恶说

(六)伦理学

五、文学互文性的构建

六、与时代精神的呼应

第六节小结

一、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原理

二、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方法

三、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依据

四、卫氏的翻译会通思想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1.一级文献

2.二级文献

3.插图文献(不含以上文献)

附录1卫礼贤简要年表

附录2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年表(1900-1930)

文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如图实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