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新考:上、下
  • 金文新考:上、下
  • 金文新考:上、下
  • 金文新考:上、下
  • 金文新考:上、下
  • 金文新考:上、下
  • 金文新考: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文新考:上、下

150 5.0折 298 全新

库存100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骆宾基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122128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07

印次1

印数2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20页

字数1200千字

定价298元

上书时间2022-08-10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图书信息】

书名:金文新考:上、下
作者:骆宾基
责编:高雷
定价:298.00元
字数:1200千字
印张:101.25
开本:16
装帧:平装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ISBN:9787203122128
中图分类号·CIP第四项:K877.34
主题词·CIP第三项:①金文-研究

【编辑推荐】

骆宾基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始终扎根生他养他的黑土地,创作取材丰富,文笔细腻,取譬深刻,文风朴质、厚实,充满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他借自己敏锐的生活触角直面现实的残酷,在辛酸的场面中坚持对人生的肯定;用一种抒情的、含蓄的回忆性语调传达对东北家乡的执拗而深沉的思恋。他是忠厚而又执着的,也正因如此,他对于动乱背景下平凡人的刻画和关注,对于社会痼疾的批判和反思,饱含着呐喊呼啸的民族激情,也深藏着苦涩而忧郁的民族反省。

《骆宾基全集》由骆宾基之子张书泰先生授权,依据骆宾基著作手稿、最初发表的报刊、初版本、通行本汇校而成,收录了骆宾基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剧本、杂文、古籍考释、民间故事、传记文学等方面的作品,文体全面,内容完整,力求达到精华不漏的目的,是骆宾基作品一次全方位的展示。本套丛书共14卷,1卷为报告文学集,2至6卷为小说集,7卷为传记文学集,8卷为纪实报告集,9卷为民间故事集,10卷为剧作集,11卷为杂文集,12至14卷为金文研究论著,是研究骆宾基著作的十分完备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为《骆宾基全集》第十二、十三卷,属于作者的金文研究论著合集。1974年开始,骆宾基被安置在北京市文史馆工作,克服半身不遂、视力严重衰退等困难,开始从事古文字学研究,出版了两卷本《金文新考》。他运用许慎《说文解字》的方法,对古金文的形义音特点和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又联系历史文献,考证文字具体的原始含义,特别是提出"族标氏志"说,对古代某些表示部族姓氏的汉字作了解释,丰富了古文字学的内容,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作了新的开拓。

【作者简介】

骆宾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 东北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战旗》《文学报》《东北文化》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等。本册为《骆宾基全集》中的杂文集,共收录作者发表过的杂文《新诗与诗人》《以往和未来》《富饶迷人的黑河》等70余篇,作者为抗日战争所鼓舞,以自己手中的笔为救亡图存的急迫任务服务,作品笔触细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中可以感怀前辈文人干预生活的勇气。

【名家推荐】

他的根深深地扎在黑土地中,
深深地扎在他的时代和人民中间

铁 凝

骆宾基,一九一七年出生在吉林省珲春县城。广袤、雄浑而又生机勃勃的黑土地,绵延在宾基的精神底部,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内在背景。骆宾基的早期作品充满大时代的霜雪风雷。对他那一代作家来说,文学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民族伟大历史斗争的一部分,他的命运在时代激荡中起伏跌宕。一九三八年,他在浙东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流亡香港期间,在太平洋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他陪伴着挚友萧红度过了萧红生命中最后的四十四天。萧红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对骆宾基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骆宾基身处大后方,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陷入深深的寂寞,这促使他专注于反省自我、深思人性,从人性的弱点导向对社会的批判。和那一代东北流亡作家一样,失去的故土成为他创作中的一个根本情结,他回望童年,追溯生命的根源,在温情回忆中实现自我的认定。

作为小说家,骆宾基的风格经历了多次变化,一番风雨一重新,在时代与心灵遇合的各个阶段,他敏感地调整着自己的艺术风貌。在创作生涯之初,经历着战争与漂泊,骆宾基是一个正面强攻的斗士,从《边陲线上》《东战场别动队》到《罪证》《仇恨》,他直接描写抗战中的英雄和抗战熔炉中的国民精神。进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以平民视角凝望日常人生,进行多向度的艺术探索。《北望园的春天》《生活的意义》《寂寞》《贺大杰的家宅》等短篇小说,别开生面地写出了平民生活的“大后方”,写出了它的平凡、寂寞与诗意。《老爷们的故事》《一个奉公守法的官吏》《一个坦白人的自述》等篇什,既是对世态泥泞的嘲讽,又融入优容与理解,形成了现代文学中少有的轻喜剧风格。《老女仆》《红玻璃的故事》关注下层女性的命运轮回,写出了艰难时世对人性的消磨。《姜步畏三部曲》《乡亲——康天刚》《蓝色的图们江》则专注于家园往事与生命体悟。他的题材宽阔,风格多变,从宏壮的高歌,到细密的写实,再到寓言传奇、童话幻想,多向度地拓展了乡土书写的意蕴空间。新中国成立后,骆宾基热情书写新生活、新人物。在《父女俩》《王妈妈》《山区收购站》等小说中,他努力探索将纯熟的写实技法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他还深入研究《诗经》《左传》,写出了《〈诗经〉新解》《〈左传〉批注》,综理传统而别出新解。在生命最后的二十年里,骆宾基左半侧肢体不遂,视力衰退,老朋友们劝他不要再写,但他不但坚持研究工作,还陆续创作了一批回忆散文。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他曾这样总结:“就我所掌握、思索的材料来说,我写出的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今天,这“一小部分”已经铭刻在现代文学史上,我们也不禁为那未及写出的更为广大的部分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在多种风格的探索中,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骆宾基式”的特色:抒情的、略带忧伤的回忆性语调,北方壮阔寂静的风景与朴实亲切的世态人情。他是含蓄的、节制的,他的作品如引而不发的绷紧的弓,有着契诃夫式的沉着、幽默和微妙。他曾追求幽默,但并没有流于油滑,他直面残酷的现实,但他的作品中却少见血淋淋的描写,在那些充满了人生辛酸的场面中,也从未失去对人生的肯定。在他的创作中,始终不变的是那份黑土地的情结。黑土地就像是一种精神,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远或近地沉潜在他的作品中,激发和召唤着他充满灵性的笔触。他是一个有根的作家,他的根深深地扎在黑土地中,深深地扎在他的时代和人民中间。

骆宾基先生在抗战的烽火中登上文坛,最初以迅捷反映抗战斗争的报告文学而广为人知。终其一生,他的创作历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他紧随着时代步伐,从他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时代在人们心灵中的投影。特别是他对抗战时期大后方各色人等心路历程深刻的多角度的刻画,为抗战文学史书写了别开生面的一页。

今天,我们纪念和缅怀骆宾基先生光辉的创作成就,就是要学习他对祖国矢志不渝的忠诚和热爱,学习他对土地和人民的深长情义,学习他从时代巨变中汲取艺术创造活力的探索精神。

二○二一年十二月

【序言】
好的文字越经过岁月沉淀,才越彰显价值
何鲁丽
骆宾基,一九一七年出生于吉林珲春,山东人的淳朴本性、东北人的豪爽民风,家乡独特的多民族聚居环境和文化传统,特别是特定的历史时期,都给骆宾基以深深的影响。面对时代的变幻和人生的挫折,骆宾基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守为人的底线,为艺术创作和金
文研究奉献出毕生心血。
骆宾基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那就是在现实主义细腻描写中交织着浪漫主义,尤其是其中鲜明的地域特色正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而这也恰恰构成了他作品扎实厚重的底蕴,使其具有了鲜明的美学特色和艺术品格。除了纪实报告,中篇、长篇小说,他还创作了剧本等。读骆宾基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家内心的精神气韵。新中国成立后,骆宾基走进乡村,体验生活,写了一些小说,多角度展现了新农村的面貌。在金文研究方面,骆宾基能独立思考,敢于争鸣,不囿于旧有的金石学理论,自己独创了一套新的。
骆宾基是个爱故乡、爱祖国的战士,是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优秀作家,他专心写作、严谨治学,他有理想,有抱负,他的作品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几十年后看,依然是很有特色、很有贡献的,正所谓“好的文字越经过岁月沉淀,才越彰显价值”。希望年轻的作家,也能传承前辈的精神,从人民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受到民众喜爱的作品。

二○二一年十二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