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开国
  • 大宋开国
  • 大宋开国
  • 大宋开国
  • 大宋开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宋开国

34 5.0折 68 全新

库存57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学辉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06

印次1

印数4千册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2-06-04

山西人民出版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图书信息】

书名:大宋开国
著者:范学辉
责编:崔人杰
定价:68.00元
字数:210千字
页数:328
印张:10.25
开本:32开
装帧形式:精装锁线(加护封)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2022年6月 第1版
印次:2022年6月 第1次印刷
ISBN:978-7-203-12047-6
中图分类号•CIP第四项:①K244.09
主题词•CIP第三项:①中国历史-宋代-通俗读物
上架建议:社科•历史

【编辑推荐】

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是如何布局的?

杯酒释兵权的改革是否矫枉过正?

斧声烛影真的是一场谋杀吗?

金匮之盟到底有何隐情?

讲述北宋六十年间的政治与军事,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与人心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通俗类历史读物。范学辉教授以北宋开国六十年(960-1020)为时限,为读者展示了北宋开国史上的精彩片段和生动细节,剖析了宋代历史发展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作者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的考证,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给大家讲述这段历史,不是“抄史料式”的转述,而是颇有深度的分析。譬如“陈桥兵变”,作者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还原,特别是人物的关系,每个人在事变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何等作用都进行了分析。*大程度达到了阅读的通俗性和历史考证的可信度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范学辉(1970-2019),山东栖霞枣林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兼及秦汉史、金元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尤其在宋代军事制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曾出版有《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宋朝开国六十年》等多种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

【名人推荐】

如何将通俗性历史读物写得“有趣”,对多数读者有吸引力,对于史学家来说显然是比做到让它们通俗易懂更难应对的挑战。时下坊间常见的或者笔下生花的炫耀文采,或者脱离史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甚至虚构离奇的历史情节等等写法,当然都不可取。事实上,人类社会千万年来的演进,其精彩复杂,跌宕起伏,乃至历史人物所表现的聪明智慧与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远远超越任何虚构的文学作品所能企及的水平的。细心提炼,平实叙述,以展现历史的波澜壮阔与非凡智慧,无疑是通俗历史读物引人入胜的不二法门,学辉这本书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例证。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对于文史研究,我一向有几个期待。一是论著也应当像翻译那样,除了做到“信、达”,即忠于史实,准确达意,更要追求“雅”,讲究文字的可读性;二是走出象牙塔,面向广泛的受众,传递真实的历史,挤压戏说的空间;三是以合理想象来缀合“断烂朝报”般的史料残缺,寻求人物活动与事件发展的逻辑真实。《大宋开国》在这三方面做得都很好。对宋初历史有着坚实研究基础的学辉教授,厚积薄发,叙事信实可征,文笔生动流畅。既有对先行研究的参考综合,又有独自体悟的史识阐发。了解宋朝开国的曲折历程,把握宋初历史的基本脉络,还原那一时期众多的戏剧性事件,《大宋开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尽管是通俗读物,跻身于学术之林,也毫无逊色。有如许之作,学辉不朽。

——王瑞来(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宋之开国故事,精彩绝伦。亦是学者研讨重点,成果汗牛充栋。范学辉教授专业著述功力精湛,成果丰硕,早获学界公认。《大宋开国》以其多年雄厚学术积累,对史料有着卓越掌控能力,辅之如椽大笔,用近乎全景且立体的方式呈现了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人物繁多的宋代开国政治、军事局面。全书笔法简洁明快、凝练优雅,引人入胜,读之如饮甘露。这样一部建立在专精研究基础之上的学术普及名作,如今再版,在成千上万种图书密林中,仍有一眼“吸睛”之效,可见“名著”自身魅力所在。惟叹斯人远去,惆怅无限。读其书,想其人,大概性喜谈兵的“步军都虞候”也会乐见我们这样纪念他吧。

——耿元骊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宋代开国史充满了太多的魅力,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既昭示了太祖赵匡胤统一南北的决心和信心,也一语成谶,终宋之世,天水一朝的卧榻之侧,酣睡者岂止一人?“烛影斧声”,这看似颇具艺术气息的词语,却是一桩层累的千古疑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祖宗之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宋代故事,在专业学者的笔下,该如何呈现出来?范学辉先生的《大宋开国》,以十数载研读宋史的功力,秉承“无一字无出处”的精神,以精细的结构,生动的文笔,化繁为简,给我们娓娓道来,美不胜收。“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读史使人明智,相信读者会从这本《大宋开国》中获取历史的智慧,感悟范学辉先生的治史精神和杰出贡献。

——彭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目录】

序言: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几点思考——写在范学辉《大宋开国》出版之际  包伟民

第一章 引子:五代群雄太平梦…001

乱世枭雄:朱温灭唐…002
英雄立马起沙陀:李克用、李存勗父子…005
“小康”之治:后唐明宗李嗣源…009
草原天骄: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同”梦…013
三十年致“太平”:商人皇帝周世宗…024
雨过天晴:步入大宋…034

第二章 江湖大侠:宋太祖早年传奇…037

风云际会:龙虎会邺都…038
洛阳少年:出身军人之家…040
江湖侠客:一条杆棒显英豪…046
高平之战:一飞冲天…053
少壮派将星:编练殿前军…058
雄关漫道:官拜节度使…063
如鱼得水:初遇赵普…071
木牌事件:点检作天子…075

第三章 陈桥兵变:不流血开创一个大王朝…084

河北告急:真的还是假的…086
赵匡胤挂帅:谁拍的板…089
密谋:选定陈桥驿…097
兵变序曲:天有二日…106
黄袍加身:究竟谁在梦中…109
约法三章:功劳谁属…114
大宋开国:禅让在子午夜…116
市不易肆:宋朝“开国气象”…123

第四章 杯酒释兵权:为国家建长久之计…129

开国第一仗:打出威风…130
收禁军大将兵权:第一次“杯酒释兵权”…136
奴仆统军:爪牙之臣…145
制度建设:兵权宜分不宜专…154
收节度使兵权:第二次“杯酒释兵权”…163
矫枉过正:文盛武衰…167

第五章 统一南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72

先南后北:雪夜访赵普…173
取两湖:倔强的湖南人…180
灭后蜀:更无一个是男儿…185
收南汉:南国烽烟…195
取南唐:最是仓皇辞庙日…201
灭北汉:打破太原城的神话…209

第六章 经略幽燕:从小三国到大三国…213

建交:赎买燕云…215
开战:石岭关、高梁河与满城会战…220
惨败:岐沟关、陈家谷和君子馆战役…227
金钱换和平:澶渊之盟…238
东封西祀:挽回颜面…245
鏖兵西北:党项西夏崛起…248

第七章 宫闱风云:亲情与权力…254

以假乱真:金匮之盟…257
宋太祖誓碑:祖宗之法…267
烛影斧声:真是谋杀吗…272
风波迭起:宋太宗立太子…282
事业付之书生:宋太宗与士大夫文官政治…292
宋真宗即位:吕端大事不糊涂…296

宋朝开国六十年大事年表…300
参考文献…307
后 记…311

【序言】

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几点思考
——写在范学辉《大宋开国》出版之际

撰写通俗历史读物,当然并不是将历史学论著改写得通俗易懂就可以了,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史学论著对以往发生的人类社会活动展开研究,那些活动既然早已是往日烟云,今天的人们想要了解它们,讨论它们,首先要做的是搜集一切可能找到的历史资料,来复原相关的历史事实。因为,与研究当代社会不一样,在历史上哪些事情发生过,它是怎样发生的,很多都是未知数,必须首先将它们弄清楚。于是史学家们就不得不花极大的精力来复原历史事实。这就是为什么史学家们常常强调要“文章不写一字空”,或者“字字有根据”的原因。史学与文学不一样,不能虚构,所复原的史实必须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总是那么残缺不全,很难令人满意。尤其是关于历史上人们生活的许多细节,以及历史人物的各种心理活动等等,更是如此。这样的情况,当然会对史学研究造成许多困难。有的时候,史学家不得不放弃对某此史事的探讨,造成史实的“留白”现象。

由于这一缘故,史学论著常常会花大量篇幅来展开对史实的考证,而且有时仍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只能提出某些也许相对接近史实的假设。也因此,史学著作常常会给人以一种过于“烦琐”的印象。

与此同时,史学家们之所以花如此大的精力来复原史实,是因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要理解历史,所以他们还必须根据复原的史实来分析、讨论历史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对它们做出解释,分析各种历史现象相互的因果关系,回答种种关于历史上人们社会活动的“为什么”。这就是史学研究的两大基本步骤:史实复原与现象解释。但是,由于人类社会运作的机制实在太过复杂,无数因素交织在一起,更何况必须的信息还那么不充分,如果说宇宙是自然界最为复杂的研究对象,那么在人文社会科学界,人类社会本身就无疑是与宇宙相对应的、同样复杂深邃的研究对象,因此史学家们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大多数也不得不是试探性的,只能小心地一步步探索深入,常常无法给出清晰并且确定无疑的答案。

由此可见,对于绝大多数史学著作来说,仅仅将它们用相对平易的语言改写一番,是难以写出令人满意的通俗读物的。史学家们必须根据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它们作一番重组。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满足通俗叙述的需要,他们还必须对一些在分析研究中不一定需要的历史细节展开专门的探讨,才有可能写出令多数读者满意的读物。

具体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史学家所必须做到的,首先自然是要言出有据。正如学辉在他的《后记》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做到有出处,有史料依据,有研究支撑”,这是史学家撰写通俗历史读物的原则与底线,有逾于此,就会逸出史学,走进文学的范畴。学辉多年从事北宋初年军政史研究,其所达到的深度与涉及的广度,无疑为他这本二十万言的《大宋开国》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其二,学辉虽未声言,明眼人一看即知,为了撰写这本通俗读物,他深入到了比分析讨论所需要的更多的历史细节之中,例如他关于赵匡胤的拳术和棍法的叙述就是。其三,就是针对史书中原本有相互歧异记载、史学界有不同认识的问题,史学家应该依仗自己的学识,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将相对明确的历史知识传达给读者。正如学辉在《后记》中所言,“或择一而从,或兼采众说,或另提新解”。总之与研究性论著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俗读物不能充分展开关于各种可能性的讨论,并将最后判断的任务交给读者来完成。这一过程看似主观,但却是有必要的。因为史学家建立在深入研究基础之上所作的选择与判断,反而更具客观性,可以达到“虽不中,不远矣”的境界。这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估计是不能胜任的。

如何将通俗性历史读物写得“有趣”,对多数读者有吸引力,对于史学家来说显然是比做到让它们通俗易懂更难、更不容易应对的挑战。时下坊间常见的或者笔下生花的炫耀文采,或者脱离史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甚至虚构离奇的历史情节等等写法,当然都不可取。事实上,人类社会千万年来的演进,其精彩复杂,跌宕起伏,乃至历史人物所表现的聪明智慧与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远远超越任何虚构的文学作品所能企及的水平的。细心提炼,平实叙述,以展现历史的波澜壮阔与非凡智慧,无疑是通俗历史读物引人入胜的不二法门,学辉这一本《大宋开国》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例证。

由此可见,撰写通俗历史读物并非易事,没有坚实的学识基础,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很难写出合格的作品。进一步讲,对于通俗历史读物,史学家与读者双方可能都需要作必要的心态调整。对史学家来说,应该认识到将自己的专门研究心得以通俗的形式向大众传播,本来就是自己份内的事,应该尽可能提高自己,在精深研究与通俗写作两方面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也需要将自己从传统的历史演义与当代的戏说电视剧中了解“历史”的习惯中走出来,明白史学与文学的不同,追求在了解深邃的人类历史运动中来获得精神的愉悦。

我曾说过:“人们常常误解历史学家,以为他们都是冬烘先生,食古不化,事实上,优秀的历史学家绝不是这种被歪曲的形象。熟悉科学的研究方法,拥有宏观的视野与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更兼因为了解史事而常常秉有通达的心态,这些都是历史学专业训练所可能赋予人们的能力与品质。”一般阅读,虽然主要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但我相信对于形成更为周全的思维习惯,也是大有帮助的。

学辉英年早逝,学界同仁至今不能忘怀。山西人民出版社有意再版他的《大宋开国》(原书名为《宋朝开国六十年》),友人敦促我写“序”,因此写下自己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几点思考,借以表达对这位执着于学术的真性情汉子的怀念。

包伟民
2021年8月8日于定海小居

【试读章节】

高平之战:一飞冲天

赵匡胤抵达了郭威军中之后,据说善于望气看风水的术士,就已经看出郭威大军中有“三天子”气。“三天子”,当然是指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了。但这十有八九是事后诸葛亮。因为赵匡胤当时只是应募当了一名小军校,在大军当中很不起眼。郭威南下夺位,赵匡胤至多充当了摇旗呐喊、高呼万岁的马前卒,还轮不上他有什么表演的机会。

赵匡胤真正的机遇,在于他被选中到柴荣的身边,由卫士而卫士长,一直都跟随在柴荣的左右,从而与柴荣建立起了极其密切的主从关系。广顺元年(951),柴荣出任镇宁军节度使坐镇澶州,赵匡胤就在其节度使的幕府之中任职,还由此结识了后来的宋朝开国名将曹彬。广顺三年(953),柴荣由镇宁军节度使回京就任开封尹、晋王,赵匡胤也随之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

近水楼台先得月。古今官场,最容易升官的,都是长官的“秘书”。军队当中,则是主将的亲兵卫士,总比其他将士有更多的晋升机会。按照唐代以来军中的惯例,节度使以上的高级军官,都要招募三五十名贴身亲兵卫士,主将平时提供给亲兵卫士们远高于普通士兵的待遇,战时亲兵则跟从主将出征,“每出入敌阵,得以随身”,亲兵们负责保卫主将的个人安全。在政治上,主将与亲兵之间也结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胶固联系,亲兵卫士几乎都是主将的“腹心”、死党。亲兵效忠主将,被当时人视作军中美事,反过来,主将也都是优先提拔自己的亲兵卫士。

如果主将的身份是皇太子,那就更不得了,一旦皇太子即位,这些亲兵卫士们立刻就会被视作攀龙附凤的“从龙”之士,也叫“随龙”之士,最容易得到破格提升,去充当新皇帝控制军队的心腹之人。如宋太宗一上台,不仅是他的警卫人员,甚至连原来负责给他赶车的、养马的、看大门的勤杂士兵们,几乎全部都陆续被提升到节度使的高位,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五代宋朝,几乎都是如此。

赵匡胤跟随柴荣之后,就踏上了这么一条仕途的快车道。柴荣是郭威夫人柴氏的侄子,郭威的干儿子,但郭威的几个亲生儿子都死于开封城,所以柴荣就有了准皇储的地位。显德元年(954)郭威死后,柴荣登基,赵匡胤遂由开封府的马直军使,担任了皇宫和皇帝本人警卫的“宿卫将”,专门负责保卫周世宗个人的安全,并从此青云直上。许多资历比他深,战功不亚于他,甚至于在他之上的将领,都不如赵匡胤晋升得快,这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周世宗临终前,突击提拔赵匡胤出任事关政权生死存亡的殿前都点检要职,原因也就在于此。

当然,关系有了,能不能在军中脱颖而出,还要看个人的能力和机遇。赵匡胤的能力没得说,机遇也很快就来临了。

显德元年(954)三月,后周与北汉和契丹的联军于高平(今山西高平)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会战。北汉是郭威兵变取代后汉王朝所造成的副产品,就在郭威称帝的同时,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北京留守刘崇以恢复刘汉为号召,于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乾祐为年号,史称北汉。

北汉控制区仅有十二个州不到,然而太原城池坚固,当地又兵源充足,多出精兵猛将,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皆以此为根据地成就帝业。更何况刘崇又联络契丹,以向契丹称臣和称侄等屈辱条件,换取了契丹的军事保护。北汉与后周势不两立,对后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二月,郭威去世,周世宗即位。三月,北汉、契丹的联军立即东下,意图趁着后周国君新丧,一战灭亡后周。周世宗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亲率后周禁军主力迎战,双方遂于高平爆发激战。

战斗刚一打响,意外的情况就突然出现了,后周右翼主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心怀异志,竟然临阵脱逃,领着本部骑兵掉头就跑,其麾下的上千名步兵干脆就地倒戈,投降了北汉。

刹那间,后周阵脚大乱,全军陷入危局。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周世宗没有丝毫的犹豫,第一个跃马出阵,率五十余名亲兵卫士冲向敌阵。

此时的赵匡胤,正紧紧跟随在周世宗的身边,他一边拼死护卫周世宗,一边向其他将士大声喊喝:“弟兄们!万岁爷都冲上去了,大家还等什么,都跟随我一起冲啊!”皇帝的神勇,赵匡胤的表率,让后周禁卫军们爆发出了空前强悍的战斗力,他们呐喊着向北汉军阵席卷而去。
赵匡胤头脑冷静,他向禁卫军统帅张永德建议,两人各自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分左右两翼,居高临下,同时痛击敌军。张永德依计而行,布置妥当,赵匡胤高呼:“国家兴亡,在此一举!”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他的部下也人人奋勇,以一当百,神射手马仁瑀跃马引弓,箭无虚发,接连射死数十名敌兵;马全义也纵横驰骋,杀得北汉纷纷败退。赵匡胤从此与“二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二马”后来都成为赵匡胤所倚重的开国大将。

赵匡胤的凶猛攻势,本来就让北汉难以招架了,更加倒霉的是南风大起,处在下风头的北汉军终于兵败如山倒,全线崩溃,北汉国主刘崇骑着契丹人赏给他的一匹黄骠马,抱头鼠窜,枢密使王延嗣、主帅张元徽都死于乱军之中。北汉军队的主力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这一切,都发生在三月十九日一天之内,交战双方的命运就像过山车一样,摇摇摆摆,胜利女神终究还是青睐了周世宗,当然还有赵匡胤。

高平之战是决定五代命运的关键性一战,关系到是走向统一太平,还是继续战乱的大问题。如若契丹和北汉联军获胜,后周必然被颠覆,契丹扶植“儿皇帝”石敬瑭祸乱中原的历史就会再次重演,中原地区统一和太平的实现必定会遥遥无期。反之,后周夺取战役的胜利后,不仅北汉奄奄一息,从此龟缩自保,坐以待毙,强大的契丹辽国也一时为之夺气,对后周采取了守势,中原来自北方的威胁,由此大大减轻了。周世宗混一天下、“致太平”的宏图大志,才有了最起码的客观条件,中原复归一统的进程就此开始。

对赵匡胤个人的事业来说,高平之战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在战斗中冲锋在前,立下奇功,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资治通鉴》评价道:“太祖皇帝自此肇基皇业。”这是恰如其分的。

战斗刚刚结束,周世宗发了雷霆般的震怒,不仅将投降北汉的上千名步兵全部斩杀,又在一天之内处死了大将樊爱能、何徽以下七十多名中高级军官,由七十多名立功的将士填补空缺。赵匡胤更被破格提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一举成为后周禁军最耀眼的少壮派将星。这一年,他刚刚二十八岁。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机遇!一般来说,能连升三级,在官场上可能就是十分难得的了,但赵匡胤此番还不止呢。赵匡胤战前的职务,《资治通鉴》仅含糊地记载为“宿卫将”,如果估计不错的话,赵匡胤很可能是以其开封府马直军使的职务参战的,因为周世宗二月即位,三月初就出征高平,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安排他的军职。开封府的马直军使充其量只是八九品不入流的小军官,而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就完全不同了。

刺史是五品官,已经算得上是高官。殿前都虞候,顾名思义,是殿前诸班直的统帅,统领着皇帝最贴身的禁卫亲军,当时更是殿前军的第二号长官,是后周禁军最重要的高级军职之一。殿前都虞候与开封府马直军使,二者之间的距离,说是天地之差也不太夸张。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都是李重进、张永德等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难怪任命公布之后,一军皆惊!后世很多研究者也认为难以置信。赵匡胤一夜之间所达到的位置,确是绝大多数军人梦寐以求,毕生都无法达到的,但历史的事实就是如此。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学辉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6
  • 版次 1
  • ISBN 9787203120476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通俗类历史读物。范学辉教授以北宋开国六十年(960-1020)为时限,为读者展示了北宋开国史上的精彩片段和生动细节,剖析了宋代历史发展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作者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的考证,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给大家讲述这段历史,不是“抄史料式”的转述,而是颇有深度的分析。譬如“陈桥兵变”,作者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还原,特别是人物的关系,每个人在事变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何等作用都进行了分析。程度达到了阅读的通俗性和历史考证的可信度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范学辉(1970-2019),山东栖霞枣林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兼及秦汉史、金元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尤其在宋代军事制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曾出版有《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宋朝开国六十年》等多种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
【目录】
序言: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几点思考

——写在范学辉《大宋开国》出版之际  包伟民

 

章 引子:五代群雄太平梦…001

乱世枭雄:朱温灭唐…002

英雄立马起沙陀:李克用、李存勗父子…005

“小康”之治:后唐明宗李嗣源…009

草原天骄: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同”梦…013

三十年致“太平”:商人皇帝周世宗…024

雨过天晴:步入大宋…034

 

第二章 江湖大侠:宋太祖早年传奇…037

风云际会:龙虎会邺都…038

洛阳少年:出身军人之家…040

江湖侠客:一条杆棒显英豪…046

高平之战:一飞冲天…053

少壮派将星:编练殿前军…058

雄关漫道:官拜节度使…063

如鱼得水:初遇赵普…071

木牌事件:点检作天子…075

 

第三章 陈桥兵变:不流血开创一个大王朝…084

河北告急:真的还是假的…086

赵匡胤挂帅:谁拍的板…089

密谋:选定陈桥驿…097

兵变序曲:天有二日…106

黄袍加身:究竟谁在梦中…109

约法三章:功劳谁属…114

大宋开国:禅让在子午夜…116

市不易肆:宋朝“开国气象”…123

 

第四章 杯酒释兵权:为国家建长久之计…129

开国仗:打出威风…130

收禁军大将兵权:次“杯酒释兵权”…136

奴仆统军:爪牙之臣…145

制度建设:兵权宜分不宜专…154

收节度使兵权:第二次“杯酒释兵权”…163

矫枉过正:文盛武衰…167

 

第五章 统一南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72

先南后北:雪夜访赵普…173

取两湖:倔强的湖南人…180

灭后蜀:更无一个是男儿…185

收南汉:南国烽烟…195

取南唐:是仓皇辞庙日…201

灭北汉:打破太原城的神话…209

 

第六章 经略幽燕:从小三国到大三国…213

建交:赎买燕云…215

开战:石岭关、高梁河与满城会战…220

惨败:岐沟关、陈家谷和君子馆战役…227

金钱换和平:澶渊之盟…238

东封西祀:挽回颜面…245

鏖兵西北:党项西夏崛起…248

 

第七章 宫闱风云:亲情与权力…254

以假乱真:金匮之盟…257

宋太祖誓碑:祖宗之法…267

烛影斧声:真是谋杀吗…272

风波迭起:宋太宗立太子…282

事业付之书生:宋太宗与士大夫文官政治…292

宋真宗即位:吕端大事不糊涂…296

 

宋朝开国六十年大事年表…300

参考文献…307

后 记…31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