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宪法到宪政
¥
5
2.5折
¥
20
九品
仅1件
作者谢维雁 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东1架2层外西2
上书时间2024-08-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维雁 著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1
-
版次
1
-
ISBN
9787209033640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4页
-
字数
220千字
-
丛书
公法研究
- 【内容简介】
-
《公法研究》总序自古迄今,人类生活即分公域、私域两途。古典中国以皇权国家为公域,以家族社会为私域;近代西方以政治国家为公域,以市民社会为私域。公、私域之划界,造成人类行为规范――法律之分类。众所周知,公、私法之划分,源自古代罗马法学家。首倡此说之乌尔比安氏认为:公法系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与此相对,私法则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自此以后,尽管公、私法划界之标准多变,然公、私法之分类理论大体得以坚持并流传。特别近世以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分野日显,故公、私法划分理论在法律和法制建设中之作用亦愈重。至于我国,虽曾因意识形态影响,反对公、私法划界,但改革实践之现实,总在证明“形势比人强”,“私法”不存之牢笼亦就不攻自破。然则更进之问题在于,公法、私法两者,究竟谁主谁从、孰本孰末?近年来,一种被谓之“民法帝国主义”倾向的观点风行我国法苑。于是,民(私)法学科,趋之若鹜,而公法学科,虽不可说门可罗雀,但亦是相形见绌。究其原因,或日私法更易趋利,或言公法强化权力。无论无知者的趋利之举,抑或有知者的固权理解,本无可厚非。
- 【目录】
-
《公法研究》总序
代序关于中国宪法学的若干思考
第一章关于宪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1.1宪法与法律至上
1.2宪法的适应性
1.3宪法的效力
1.4宪法的司法化
1.5宪法的自主性发展
1.6我国宪法现代的目标分析
第二章宪政的理论基础
2.1宪政所要解决的问题
2.2宪政的特征
2.3宪政的基本价值
2.4宪政的德性
2.5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的影响
第三章宪政与公民社会
3.1公民概念的宪政意义
3.2公民社会:在公民与国家之间
3.3私法: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
3.4走向公民社会:中国宪政的必由之路
第四章程序与宪政
4.1宪政程序抑或宪法程序?
4.2程序问题在宪政建设中的地位
4.3宪法程序的价值及其独立性
4.4严格规则主义及其对中国宪政之影响
4.5美国宪政下的正当法律程序
4.6我国宪法程序的建构模式
第五章宪政的平衡性
5.1宪政平衡性的内涵
5.2宪政本质上是一种平衡机制
5.3宪政的核心理念: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利的平衡
5.4由对抗到妥协:平衡宪政的历史考察
5.5诠释与重构:一些学说中的平衡观述要
5.6确立宪政平衡论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