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自述:我的学术人生
  • 季羡林自述:我的学术人生
  • 季羡林自述:我的学术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季羡林自述:我的学术人生

正版旧书 现货实拍 所见即所得 默认有笔迹 具体可联系客服查看 279

5.96 2.0折 29.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奉贤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79

上书时间2024-12-25

岁暮轩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季羡林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8717975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我毕生从事教书和研究工作,在这样长的时间内,要说一点经验和教训都没有,那是说不过去的,要说幽深们,有多少了不起的经验,那也不是事实,我的确是一匹老马,识一点途也是应当的。但是识的途是否正确,我没有把握,我平生不喜欢说谎话,现在既然要写,我就照实说,我绝不夸大,也不矫情作谦虚状,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那是受了水平的限制,决非有意为之。这一点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作者简介】
季羡林先生于1911年8月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寒,他于6岁离开父母,背井离乡,往济南依靠叔父为生,在那里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的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回济南母校任省立济南高中国文教员一年。1935年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是年秋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Gottingen),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解放后仍任原职,北京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的荣衔。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同年加入共产党。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先后兼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几十个职务。历任第一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1954年起,当选为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3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士。
从中学时代起,他就开始学习写作,也曾翻译过一些欧美文学作品。上大学后,学习西方文学,以英文为主,辅之以德文和法文。除学习必修课外,还选学其他一些与印度有关的课程。
1935年到德国后,他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料条件,在德国老师的认真教授下,学习印度古语梵文和巴利文,后来又兼学吐火罗文和吠陀。在当时艰苦条件下,学习和研究十年之久,为他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季先生留德十年,学成回归,报效祖国。1946年回国后,他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被任命为东语系主任,开始艰苦创业,组织队伍,办起了东方语言文学系。从此,他勤于科研、忙于政务,兢兢业业。1946―1949年三年间,共写各种体裁文章40余篇,在各报刊上发表,其中学术论文有13篇。诸如《从中印文化交流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浮屠与佛》、《列予与佛典》等等,这些文章,是季先生大量研究工作的开始,论文水平之高,使中国学术界大为震惊,始知中国有季羡林其人。
早在德国留学时期,季先生就对中印文化关系研究深感兴趣,做过一些研究,写过一些论文。回国后,他进一步研究并撰写文章,汇成集子,名之曰《中印文化关系论丛》,于1957年出版。到20世纪80年代初,他又分别用德文、英文和中文写过一些论文,令人折服,后编辑成册,书名为《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于1982年出版后,深得学术界的好评,谓之“非常人所能企及”。
几十年来,季羡林先生参加过无数次国际会议,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其中先后出访印度数次,访问的时间也长、考察的地方也多,有关印度的专著、译著和散文,他写得也最多。除上述外,主要著作还有:《印度简史》、《1857―1859印度族起义》、《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季羡林佛教学术论文集》、《中印文化交流史》、《糖史》、《天竺心影》等等。季先生的这些著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
负笈德意志
进入哥廷根大学
入学5年内我所选修的课程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
吐火罗文的学习
其他语言的学习
博士论文
最早的几篇德文论文
十年回顾

回到祖国
1946年-1949年
1950年-1956年
1957年-1965年
1966年-1977年
1978年-1993年

总结
本书的写法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
我的研究范围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
我的义理
一些具体的想法
重视文化交流
佛教梵语研究
吐火罗文
《糖史》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我的考证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满招损,谦受益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必须中西兼通,中外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
料相结合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附录一:季羡林先生1994年—2007年发表及出版的学术及文学作品
附录二:季羡林教授所获奖项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