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创造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发明创造学

正版闪电发货

15.64 3.4折 46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振宇 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2

北京雨洋图书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振宇 著
  •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0857341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3页
【内容简介】
 王振宇编著的《发明创造学》从人类创造发明的轨迹谈起,介绍了人类的一些重要的创造发明及其趋势,使读者对创造发明的历史有一个概略的了解;讲述了创造发明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如何树立自信心,增强创造意识,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阐述了创造发明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环境,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勇于进行创造发明的实践。创造思维与创造发明技法是本书的重点,也是创造发明学的核心内容。

【目录】
第一章发明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一、上古时代的发明创造
二、四大发明
三、发明创造的特点
第二节发明创造学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第三节发明创造学的发展
一、发明创造学在国外发展情况
二、我国研究和推广发明创造学的状况
第四节发明创造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创造意识
第一节树立自信心增强创造意识
一、强烈的创造意识是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
二、自信心的树立
第二节冲破习惯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一、不满足现状
二、辩证地看待事物
三、不迷信权威
四、三思而后行
五、勇于探索创新
六、失败为成功之母-
第三节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发明创造的充分条件
一、智力结构与非智力因素
二、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
第三章创造环境
第一节创造与环境
第二节社会环境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发明创造的基础环境
二、社会需要是发明创造的动因环境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三节工作环境
一、工作环境与创造活动
二、工作环境因素
三、建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节适应环境变化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章创新思维
第一节思维与创新思维
一、思维
二、创新思维
第二节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
一、形式逻辑思维
二、辩证逻辑思维
第三节想象与假说
一、想象
二、假说
三、科技预测的思维特点
第四节直觉思维与灵感
一、直觉思维
二、灵感
第五节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一、扩散思维
二、集中思维
三、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方法
第六节立体思维与潜思维
一、立体思维
二、潜思维
第七节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
一、逆向思维
二、侧向思维
第八节变维思维与穷尽思维
一、变维思维
二、穷尽思维
第九节跨度思维与联想思维
一、跨度思维
二、联想思维
第十节联结思维与分解思维
一、联结思维
二、分解思维
第五章发明创造技法
第一节发明创造课题挖掘及选题技法
一、发明创造课题挖掘
二、发明创造的选题技法
第二节智力激励法
一、智力激励法的原理
二、智力激励法的程序
三、智力激励的几种方法
四、智力激励法的实例
第三节检核表法
一、奥斯本检核表
二、思路提示检核表
三、5W2H检核表
四、发明十步检核表
第四节列举法
一、缺点列举法
二、希望点列举法
三、特性列举法
四、增减中间环节法
第五节模仿技法
一、形状模仿
二、功能模仿
第六节类比与移植技法
一、类比技法
二、移植技法
第七节联想技法
一、自由联想技法
二、相似联想技法
第八节逆向发明法
一、原理逆向
二、方向逆向
三、参数逆向
四、特性逆向
第九节组合与分解发明法
一、组合发明法
二、分解发明法
第十节假设与溯源发明法
一、假设创造法
二、溯源发明法
第十一节等值变换与变换合成法
一、等值变换法
二、变换合成法
第十二节卡片分析与控制条件法
一、卡片分析法
二、控制条件法
第十三节废物利用与开源节流法
一、废物利用法
二、开源节流法
第十四节捕捉机遇与抓关键技法
一、捕捉机遇法
二、抓关键技法
第十五节优选法与正交试验法
一、优选法
二、正交试验法
第十六节分析信息与专利发明法
一、分析信息法
二、专利发明法
第六章创造力开发
第一节改革传统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传统教育受到的冲击
二、创新教育价值观
三、未来的教育事业
第二节创造教育
一、创造教育及其内容
二、创造教育的特征和原则
三、建设创新文化
第三节企业创造力开发
一、企业创造力开发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家在企业创造力开发中应有的素质和行为
三、青年职工创造力开发
四、创造性人才的管理
第四节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创新型国家的标志
二、我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
三、中国创新指数显著提高
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提升国家创新力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