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

正版闪电发货

16.32 3.4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劳罕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1

北京雨洋图书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劳罕 著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213091711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7页
  • 字数 127千字
【内容简介】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精准脱贫是我们必须要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是张德江、习近平、赵洪祝、夏宝龙、车俊五任省委书记的联系点,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了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转变,形成了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

 

本书由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多次蹲点下姜的《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王慧敏(笔名劳罕)执笔,以201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长篇通讯《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同志帮扶下姜村纪实》为基础,记录了下姜村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展现了党员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的为民情怀,被列入中宣部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物。

 


【作者简介】

王慧敏(笔名劳罕),现任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主任,曾任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创作文学、学术著作多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篇小说《各奔前程》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中播出,并获年度节目制作一等奖。

 

他是目前人民日报社及全国新闻界“三农”报道方面影响较大的记者,曾在《人民日报》开设专栏“下乡手记”,关注社会转型期农民和农村领域的各种问题。《下乡手记》——“三农”问题研究专著,被列入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丛书。

 

任人民日报社浙江分社社长期间,他多次深入下姜村调研,采写的数篇报道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或主要位置刊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为本书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目录】
第一章 关于下姜 / 1 

“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这句话,67岁的姜银祥记了一辈子。从“穷脏差”到“绿富美”,一出乡村“变形记”在这里上演。下姜村,是典型,更是镜子,折射出的是一个中国普通乡村求生存、求发展、求振兴的艰辛奋斗历程。

 

 

 

第二章 那些有关饥饿的回忆 / 9

 

60年前的往事,如今忆起依旧是苦涩的。磨坊中扫出的粉尘做成的“土面”,是姜银祥“小时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为换来全家的口粮,姜祖海扛着百斤重的木材步行百里山路;为吃饱肚子,痴迷于读书的姜德明含泪离开了学校……饥饿!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下姜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第三章 咋就走不出贫困的怪圈 / 33

 

贫困,仿佛是下姜人摆脱不了的窘境。放火烧山,“刀耕火种”,收获的还没有种下去的多;做生意,山路崎岖、无人问津;办工厂,技术跟不上,更少了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干部群众一次次深入探讨,找出了贫困的根子。

 

 

 

第四章 第一次吃饱了饭 / 51

 

“让大家吃饱肚子,才算真本事。 ”揣着这念头,新上任的村支书姜银祥硬是从县农科所“磨”来了两斤半杂交水稻种子。从试种到制种,下姜人填饱了肚子,下姜村摘掉了“半年粮”的帽子。紧接着,下姜人又勒紧裤腰带,建起了枫林港大桥。

 

 

 

第五章 心无百姓莫为官 / 67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视察下姜村的故事,是“明星导游”姜银祥最热衷的事。建沼气、派专家、兴产业……群众关心的,总书记件件放心上。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新风尚的示范人、和谐的引领人、群众的贴心人,姜银祥带着党员干部干白了头。

 

 

 

第六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 / 85

 

下姜人不敢想,省委书记的联系点,下姜一当就是近20年。脱贫攻坚、共同致富,冲着这个目标,历任省委书记指引着下姜人沿着绿色发展的路子,奋勇向前。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到明星村、示范村,未来,下姜将带动周边村、镇一起富起来!

 

第七章 美丽乡村共同体 / 99

 

“跳出下姜发展下姜”,这句话,让下姜人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下姜村成了340平方千米的“大下姜”,多了串成链的风景线,多了不重样的体验点,多了“打包”规划的新产业。“背靠下姜好乘凉” ,成了周边乡镇干部的共识。

 

 

 

第八章 日子越过越舒坦 / 119

 

下姜村变了。马路拉直了进村的山道,微公交方便了群众出行。四时如画的乡村美景,引来了游客,也唤回了游子返乡创业。观风景、尝美食、干农活、看演出,绿水青山变成了金

 

山银山,鼓了村民的腰包,更美了乡风,带来了新风尚。

 

 

 

第九章 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 139

 

怎样让村里的贫困户富起来,村干部没少动脑筋。好政策,帮着他们用足;找工作,替他们出主意;办贷款,为他们多跑腿……不仅盯着眼前,还得往长远看。村里正盘算着合开公司,让每家每户都入股分红。没人掉队,才是实打实的小康。

 

 

 

第十章 下姜之变的思辨 / 147

 

下姜之变,来之不易。同样的山、同样的人、同样的求变之心,却在贫困的怪圈里打了几十年的转,直到近些年才摸出了行之有效的致富路。这条路讲效益、护环境,这条路重科技、专家领,这条路众人走、步子齐。

 

 

 

第十一章 下姜启示 / 169

 

有人说,下姜能富,全是托了省委书记联系点的福。事实上,下姜之变靠的是“八八战略”的指引,靠的是“两山”理念的启迪……村容村貌整洁和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物质共同富有——试验田里收获的经验,可惠及更多奋进的新农村。

 

 

 

第十二章 乡村振兴,路还很长 / 189

 

“样板村”下姜,仍未懈怠。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下姜村请来了第一位职业经理人;让“大下姜”的发展拥有更多引擎,他们计划引进更多外面的企业。可村民小富即安的心态、经济纠纷引发的人际冲突等,则是下姜村未来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后记:我与下姜 / 21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