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金融理论
  • 公司金融理论
  • 公司金融理论
  • 公司金融理论
  • 公司金融理论
  • 公司金融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司金融理论

影印版,全英文的

20 2.4折 82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梯若尔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2

上书时间2024-08-17

中華文化復興書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书口不净,其他尚可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梯若尔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0092775
  • 定价 8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4页
  • 字数 977千字
  • 正文语种 英语
  • 丛书 经济科学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公司金融理论》(影印版)是梯若尔教授学术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他对自己以及其他学者在公司金融领域多年的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而且他是将公司金融中众多议题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下进行探讨和分析。梯若尔教授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顶级理论大师。他的学术研究深入且广泛,在经济学界的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这些领域包括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约理论,公司金融学以及金融中介理论。他既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原创性论文,还撰写了几本经典的专著(其中一部分是与其他学者合著的)。这些专著已经成为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唯一的参考书。
国际知名的公司金融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张春(ChunChang)教授为《公司金融理论》(影印版)写了“导读”,将公司金融研究的基本议题、主要理论框架及其特点作了一个引导性的介绍,以便读者对梯若尔教授这本专著在整个公司金融学研究中的位置、他的理论框架相对于其他理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公司金融理论》(影印版)的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简介】
让·梯若尔让·梯若尔简介
让·梯若尔(JeanTirole)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梯若尔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197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素有法国科学家摇篮之称的法国理工学院。1978年,在获得巴黎第九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对经济学兴趣油生,他来到著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8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同时还是普纳思经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
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这个瘦高身材的法国绅士,目光敏锐,衬衫的颜色永远高贵并跟外套和谐,脸上洋溢着不瘟不火的微笑,脑子里随时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模型。
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梯若尔仿佛专为经济学而生,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纵观其2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博弈论到激励理论,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梯若尔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智慧的光芒和热量洒向经济学每一个研究领域。梯若尔纵横驰骋,尽情挥洒,激情所至,堪称天下无敌。
欧洲大陆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经济学复兴运动以来,最成功的当属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同许多法国经济学家一样,梯若尔深深地热爱着他的祖国,1988年,梯若尔从美国回到法国,和著名经济学家拉丰(已故)教授一起创办了享誉全球的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担任科研主任。并最终辞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他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学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的IDEI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公认的世界第一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也是欧洲的经济学学术中心。
梯若尔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公司财务、国际金融、企业理论、规制与激励、博弈论、宏观经济学。
梯若尔从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十几年融会贯通的研究中获得了经济学研究的真谛和“秘笈”,这个真谛就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直觉——即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学现象把握经济学本质规律的能力,而这个秘笈则是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自90年代中期起,梯若尔开始以一个开拓者的姿态征服经济学的新领域:经济组织中的串谋问题(1992),不完全契约理论(1999),公司治理结构(2001),公司金融理论(2002),国际金融理论(2002),以及最近完成的经济心理学(2002)。在上述每一个领域,梯若尔或以综述性论文的方式,或以专著的形式完成该领域的理论框架的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后悄然转向另一个领域。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快的反应能力使得一般的学者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维,因而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在梯若尔面前,我们如同白痴!”
梯若尔以他开创性的贡献赢得了国际盛誉:他荣获1993年欧洲经济学会的YajoJahnsson奖。1998年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并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和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会员(1993)。1996年慕黎黑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产业组织协会杰出成员奖;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博士等奖励。他是经济学界一致公认的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让·梯若尔的学术研究与贡献
凭天赋三年成权威
梯若尔继承了法国学者重视人文学科的传统,再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就显示出研究经济学的卓越天赋。他当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于1982年和1985年在最权威的Econometrica(经济计量学杂志)发表了两篇经典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和《资产泡沫和世代交叠模型》,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学界产生革命性影响
此后,梯若尔转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他师从博弈论大师马斯金(EricMaskin),这使他熟练掌握了博弈论。
这门现代经济分析的锐利武器。梯若尔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开始构建新的框架,并用其分析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
1988年,梯若尔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理论框架的形成。自1970年代以来,博弈论方法的引入使产业组织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本书之前,这些新的理论模型仅散见于各种期刊,尚未出现一本教科书,梯若尔《产业组织理论》是第一本用博弈论范式写成的教科书,是研究企业行为的博弈论专著。
梯若尔在书中引用的许多文献只是在本书出版数年后才公开发表,这使得本书的内容在今天仍具有较强的“前瞻性”。10多年来,该书一直作为世界著名大学研究生的权威教本,广为流传,历久不衰。须知,从涉足产业组织理论到成为该理论的权威,梯若尔仅用了三年时间。
产业组织理论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产业组织理论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作为一种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产业组织理论的出现是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或者从实践看,产业组织是伴随本世纪以来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迅猛涌现以后才出现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哈佛大学为基地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论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不断地加入研究的行列。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以梯若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意味着对传统的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瓦尔拉均衡可行性的怀疑,如现代大公司可通过许多非市场的制度安排,如合谋、内部整合、组织结构调整等来解决问题,而不依靠市场。
【目录】
致谢
绪论
公司金融概览和本书的内容
方法
必备基础知识和进一步的阅读内容
本书省略的部分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1篇公司制度的经济学概览
第1章公司治理
1.1引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1.2管理层激励:总论
1.3董事会
1.4投资者积极干预
1.5接管和杠杆收购
1.6作为治理机制的债务
1.7政策环境的国际比较
1.8股东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群体
补充节
1.9利益相关者群体:激励与控制
附录
1.10卡德伯里报告
1.11对图表的注释
参考文献

第2章公司融资:一些特征性事实
2.1引言
2.2莫迪格里安尼—米勒与融资结构之谜
2.3债务工具
2.4股权工具
2.5融资模式
2.6小结
附录
2.7信用分析中的5C原则
2.8贷款限制条款
参考文献
第2篇公司融资与代理成本
第3章外部融资能力
3.1引言
3.2净资产的作用:信贷配给的简单模型
3.3债务积压
3.4借款能力:股权乘数
补充节
3.5信贷配给的相关模型:内部股权与外部债务
3.6可验证的收入
3.7半可验证的收入
3.8不可验证的收入
3.9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贷款能力的决定因素
4.1引言:对可保证收入的追求
4.2促进贷款能力:多元化及其局限性
4.3增强贷款能力:抵押的成本和收益
4.4流动性—可靠性之间的权衡取舍
4.5抑制借款能力:人力资本的不可转让性
补充节
4.6团体贷款和小额信贷
4.7序贯项目
4.8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自由现金流以及长期融资
5.1引言
5.2债务期限
5.3流动性与规模之间的权衡
5.4公司风险管理
5.5内生流动性需求.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和软预算约束
5.6自由现金流
5.7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不对称信息下的公司融资
6.1引言
6.2“柠檬”问题和市场关闭的含义
6.3损耗性的信号发送
补充节
6.4知情方的合约设计:简介
附录
6.5前景为私人信息模型的最优合约
6.6可能收入连续时的债务融资偏好
6.7以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信号发送
6.8作为信号发送的短期证券
6.9低价销售问题的正式分析
6.10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产品市场和收益操纵
7.1公司融资和产品市场
7.2创造性会计和其他的收益操纵
补充节
7.3布兰德和刘易斯的古诺竞争分析
7.4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篇退出与呼吁:消极型监督与积极型监督
第8章投资者的进退之道:呼吁、退出与投机
8.1公司金融中的监督:总体介绍
8.2绩效测量和投机型信息的价值
8.3市场监督
8.4债权监督:吸走流动性的退出与流动性中性的退出
8.5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借贷关系和投资者积极主义
9.1引言
9.2投资者积极主义的基本要点
9.3股权集中的出现
9.4借中学
9.5大投资者的流动性冲击和短视行为
9.6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篇证券设计:控制权视角
第10章控制权与公司治理
10.1引言
10.2可保证收入及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控制权配置
10.3公司治理和实际控制权
10.4证券持有者之间的控制权配置
补充节
10.5内部资本市场
10.6积极型监督和努力
10.7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收购
11.1引言
11.2收购的纯理论:一个分析框架
11.3抽取狙击者的剩余:作为垄断定价的收购防范
11.4收购和管理层激励
11.5收购的实证理论:单个狙击者的情形
11.6价值减少的狙击者和一股一票的结论
11.7收购的实证理论:多竞买者情形
11.8管理层的抵抗
11.9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篇证券设计:需求方视角
第12章消费者的流动性需求
12.1引言
12.2消费者流动性需求:戴蒙德—迪布维格模型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12.3银行挤兑
12.4消费者异质性和证券的多样化
补充节
12.5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担
12.6私人信号和银行挤兑模型中均衡的唯一性
12.7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宏观经济含义与公司金融的政治经济学
第13章信贷配给与经济活动
13.1引言
13.2资本挤压与经济活动:资产负债表渠道
13.3可贷资金和信贷紧缩:银行贷款渠道
13.4动态互补性:净资产效应贫困陷阱和融资加速器
13.5动态替代性:过去投资的通货紧缩效应
13.6习题
参考文献
第14章并购与均衡资产价值的决定
14.1引言
14.2专用性资产的价值
14.3资产价值的一般均衡决定借款能力和经济活动:清泷—摩尔模型
14.4习题
参考文献
第15章总量流动性短缺与流动性资产定价
15.1引言
15.2跨状态财富转移:内部流动性何时是充足的?
15.3总量流动性短缺和流动性资产定价
15.4财富的跨时平滑:企业界作为净放贷者的情形
15.5习题
参考文献
第16章制度.公共政策和融资的政治经济学
16.1引言
16.2合约制度
16.3产权制度
16.4政治联盟
补充节
16.5合约制度.融资结构和对改革的态度
16.6产权制度:私人最优的期限结构是否社会最优?
16.7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篇部分习题答案与复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
复习题
部分复习题答案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口不净,其他尚可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