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行纪类编 46册
¥
39800
¥
3980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金生杨 编
出版社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07652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00元
上书时间2018-04-1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耶稣基督究竟是谁?,申自天著,全1册,H:50010-08jh008601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一位中国奉教太太许母徐太夫人事略,柏应理编撰,全1册,H:50010-08jh008600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周年瞻礼经, ,全2册,H:50010-08jh008591
¥796.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耶稣圣心之通谕,[(西)约瑟法·美能台(Josefa Meneudez)著],全1册,H:50010-08jh008583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学校诗歌, ,全1册,H:50010-08jh008577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真心爱仇, ,全1册,H:50010-08jh008565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贤女加大利纳传,隐名修女编著,全1册,H:50010-08jh008524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永远的祭司,马宁(Card Manning)著,全1册,H:50010-08jh008518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袖珍日课要备, ,全2册,H:50010-08jh008512
¥796.0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出版说明
行纪者,记其行者也,或亦称纪行。其体裁大要有诗与文两种,而赋与图亦间与焉。究其初,或因役而行,是为行役;或因游而行,故有游记。游记记其游,而游亦行也,行不必游。逐日而行,或逐日而记,故有日记似行纪,亦有行纪如日记者。然日记记逐日之事,其事未必皆与于行;而行纪记其行,亦未必皆系日而记。
行纪有纯文、纯诗者,亦有诗文间杂者,有仅为文不为诗者,也有仅为诗不为文者,还有诗、文并作,又分而行之者。就其内容而言,也非纯然一致。诗有咏行、咏景、咏史、咏怀,间杂他作者,而文主要记行程见闻,也写景状物,考据故实,辨析疑误,包括所经道路里程、水陆交通、气候物产、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名胜古迹、关塞建筑、典故遗闻、土风民俗、赋税徭役、交游燕会、书画鉴定、相关考据、所任役事,等等不一,内容丰富而多样。阅读行纪,我们既可以跟随他们的笔墨,感受沿途的历史、风光,也可以藉此了解古代为官之道、驿道运行等制度,对道路交通、地方历史、相关行役官事有更为真切而具体的感受。由于其涉及面极广,提供的史料翔实丰富,故在历史研究、旅游开发、文学创作、方志编修、地方建设等众多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值得珍视的一笔宝贵财富。
行纪往往前后相续,前人创之,后人读而向往,承前人之风而续之。故较相竞胜,踵事增华,自出机纾,补所不足,而出人意表,但亦有陈陈相因,踵谬传讹,无多新见者。各行纪皆因时而作,有特定的时代信息,前后对比,异同互现,足考时代因革变迁,故王士禛以为“参互考之,可以观世变”。孟超然称奉使者率藏行纪于箧中,是行纪又为往来者指示路径、考镜借鉴之资。
行纪之作,由来甚远。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可谓最简洁而神秘的传说式行纪。若其详,汲冢书《穆天子传》记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以见西王母,实开其先。至唐李习之翱《来南录》一卷,记其应岭南节度使杨于陵征召,往任幕僚,由洛阳抵岭南,经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陕西、广东等省,历程七千六百里,纪来南原因、行程,所经名山胜景,总结路程,统计水陆里数,颇为典范。曲园俞樾氏称:“文章家排日纪行,始于东汉马第伯《封禅仪记》,然止记登岱一事耳。至唐李习之(翱)《南行记》、宋欧阳永叔(修)《于役志》,则山程水驿,次第而书,遂成文家一体。然其书颇略,聊存游迹而已,未足模范山川,镌劖造化也。”宋代以来,此“文家一体”大放异彩,而明徐霞客因游而记,又推致其极。
巴蜀山川奇秀,人文甚盛,自古引人注目,故蜀道纪行者颇众。明郭子章称:“晋王逸少(羲之)闻成都有汉讲堂,秦城池、门屋、楼观,慨然远想,欲一游目。其与周益州(抚)书,数致意焉。左太冲(思)欲作《蜀都赋》,诣著作郎访岷、邛之事。盖蜀之奇,往往系人思如此。故曰游谈者以为美,造作者以为程也。”清王士禛则称:“汉唐已来,志于常氏,赋于左氏,传于陈氏、勾氏,记于谯氏、韦氏,图于宋氏,诗于杜氏,堂哉皇哉!后有作者,可以槖笔而退矣。至述征之作,则韦庄、李用和辈不甚着于世,而陆游之书独传。”常璩《华阳国志》、左思《蜀都赋》、陈寿《益部耆旧传》、勾延庆《锦里耆旧传》、谯周《三巴记》皆记蜀事,而韦庄《蜀程记》、李用和《游蜀记》、陆游《入蜀记》则蜀道纪行之作,杜甫蜀中诗又多关于行。此外,如唐王勃《入蜀纪行诗》、刘禹锡《吴蜀集》、段成式《游蜀记》、韦庄《峡程记》亦有与焉。唐玄宗、僖宗先后幸蜀,故有宋巨《明皇幸蜀记》、李匡文《明皇幸蜀广记图》、李思训《明皇幸蜀图》(一名《行幸蜀川图》)、王坤《僖宗幸蜀记》,以记二帝入蜀行程故事,颇传于世。时至宋代,蜀道纪行之作,尤为兴盛。眉山三苏《南行集》、陆游《东楼集》、范成大《西楼小集》等以诗纪行,陈延禧《蜀北路秦程记》以文纪行者虽不独传于世,而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已然流芳百世,仪范后代,为自来入蜀者所必阅。清代、民国,西夷窥视康藏,东洋侵我中华,中外西蜀之行者济济焉,而记其事者尤众。相较而言,清及其以前,以行役者居多;民国以来,以游历者为众。就行役而言,或出使、或任职,或因公,或缘私,又以主典试、任学政者为多,盖以本职于文故也。就其行走道路而言,大要以出入巴蜀的川北金牛道、川东岷江及长江水道,以及出入康藏的川南、川西道为主,也有学政按蜀之路、川东陆路、川滇路、东出之小川北路,以及其他出入巴蜀的道路。
本编所录蜀道行纪,以专著为主,间及单篇,而于游记、诗集略宽其限,故其内容有未尽属行纪而又实关于蜀者。梁启超言:“自春秋以降,我族已渐为地方的发展,非从各方面综合研究,不能得其全相”,“了解整个的中国,非以分区叙述为基础不可”。蜀道行纪虽不限于蜀,但终属于区域之记,却又通过交通路线,以蜀为中心,联系于中华大地。当前我国正着力于构建“一带一路”的全球性战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蜀道作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连通陆海的重要水陆交通线,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性链结点,作为西部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动脉,迎来了带动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注。通过本编,足以让我们感受蜀道、丝路的辉煌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足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从中找到沿线各地的优长,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反过来让蜀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丛书目录
书名版本
《入蜀记》六卷(宋)陆 游着 南宋嘉定十三年陆子遹澡阳学宫刻本
明治十三年初秋求古堂松崎刻本《入蜀记吴船录》
《吴船録》(一名《出蜀记》)上下二卷(宋)范成大着 (日本)明治十三年初秋求古堂松崎刻本《入蜀记吴船录》
《石湖居士蜀中诗》二卷(宋)范成大着 日本宽政十二年平安书肆瑶芳堂北村庄助刊本
《成都游宴记》(一名《岁华纪丽谱》)一卷(元)费 着撰
《游草堂记》(明)薛瑄撰 《薛敬轩文集》卷六
《东征纪行录》一卷(明)张 瓒撰 明钞国朝典故本
《西槎小草》二卷(明)龚 辉撰 明嘉靖刻本
全蜀艺文志·行纪(明)杨 慎纂 《全蜀艺文志》卷61至64;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谭言蔼重校、张汝杰重刻本
《西游纪》一卷(明)张 瀚撰 清光绪年间《武林往哲遗书》本
《西征记》附《游峨眉记》一卷(明)姜 宝撰 明万历刻《姜凤阿文集》本
《西试记》一卷(明)郭子章撰 明万历十八年(1590)周应鳌刻《蜀草》本
《蜀游草》上下二卷(明)王士性撰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本
《平播日录》一卷(明)佚 名撰 《皇明修文备史》本
《巴草》一卷 《蜀草》三卷(明)曹学佺撰 清乾隆十九年曹岱华刻本《石仓诗稿》卷十九
《新镌海内奇观》(蜀道)(卷八《峨眉山图说》《三峡图说》《四川栈道图说》)(明)杨尔曾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钱塘杨氏夷白堂刻本
补续全蜀艺文志·行纪(明)杜应芳、(明)胡承诏纂 《补续全蜀艺文志》卷56 万历四十七年刻本
《星轺书》二卷(明)曹 烨撰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曹司马集》卷五、六)
《星轺诗》一卷(明)曹 烨撰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曹肩吾刻本(《曹司马集》卷一
《登峨山道里纪》一卷(明)胡世安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排印本《峨眉山志》
《名山胜概记》(四川)二卷(明)何振卿辑 杨衒之续编
清光绪十六年繁江龙藏潜西精舍刻本(《名山胜概记》卷四四、卷四五)
《蜀游纪略》一卷(清)王 沄 清光绪十七年(1891)上海着易堂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七帙本
《蜀道驿程记》二卷(清)王士禛撰 清康熙三十年(1961)原刊本
《蜀道集》五卷(清)王士禛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1784)至五十年(1785)
程哲七略书堂刻《带经堂集》之《渔洋续诗集》卷二至卷六本
《征西纪略》一卷(清)陆楣撰 清道光中吴江沈氏世楷堂刻
《益州于役志》一卷(清)陈奕禧撰 清光绪十七年(1891)
《使蜀日记》一卷(清)方象瑛撰 清道光中吴江沈氏世楷堂刻
《锦官集》二卷(清)方象瑛撰 清康熙年间刻《健松斋集》本
游峨眉山记(清)江 皋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排印本《峨眉山志》
《秦蜀驿程记》(一名《蜀道驿程后记》)二卷(清)王士禛撰 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本
《雍益集》一卷(清)王士禛撰 康熙年间刻本
《陇蜀余闻》一卷(清)王士禛撰 清康熙间原刊本
《蜀都碎事》四卷(清)陈详裔撰 康熙间漱雪轩刻本
《藏程纪略》一卷(清)焦应旗撰 清康熙六十年(1721)刊
《萃龙山记》一卷(淸)彭端淑撰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着易堂
《藏行纪程》一卷(淸)杜昌丁撰 清道光中吴江沈世楷堂刻
《剑南廉访集》二卷(清)马维翰着 清雍正年间刻本
《进藏纪程》一卷(清)王世浚撰 清道光中吴江沈氏世楷堂刻
《奉使纪行诗》一卷《奉使行纪》二卷(清)允礼撰 清雍正间刻本
《使蜀集》一卷(清)陈士璠撰 民国四年(1915)陈毓楠铅印本
《游峨眉山记》一卷(清)窦 絧撰 清光绪十七年(1891)
《西征记》一卷(清)刘绍攽撰
《川船记》一卷(清)谢鸣篁撰 《赐砚堂丛书新编》本
《使蜀日记》五卷(清)孟超然撰 清嘉庆二十年(1815)
《出峡记》一卷(清)张 洲撰
《游凌云记》一卷(清)张 洲撰 清光绪十七年(1891)
《蜀徼纪闻》一卷(清)王昶撰 清道光中吴江沈氏世楷堂刻
《雅州道中小记》一卷(清)王 昶撰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着易堂
《白华入蜀诗钞》十三卷(清)吴省钦撰 清刻本
《入蜀草》一卷《蜀中草》三卷(清)蔡珍焕撰 清嘉庆年间六顺堂刻本
《入蜀记》一卷(清)李保泰撰 清抄本
《云栈纪程》八卷(清)张邦伸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敦彝堂刻刊本、光绪十七年虽园刻本
《蜀道集》一卷(清)叶观国撰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緑筠书屋诗钞》卷十四本
《解脱纪行录》一卷附《行吟杂录》一卷(清)金科豫撰 民国十六年(1927)六月义县监狱石印科石印本
《西藏纪游》(一名《竺国纪游》)四卷(清)周蔼联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墨绿堂石印《西藏纪游》本
《由藏归程记》一卷(清)林 儁撰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着易堂《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锦里新编》十六卷(清)张邦伸撰 嘉靖五年(1800)敦彝堂藏本
《蜀道纪游》二卷(清)李德淦撰 清嘉庆十三年(1808)学修堂刻本
《入滇陆程考》一卷(清)师 范撰 《小方壶舆地丛钞》本
《入滇江路考》一卷(清)师 范撰 《小方壶舆地丛钞》本
《游蜀诗钞》三卷(清)赵金笏撰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伦叙堂刻本
《西行日记》一卷(清)朱 澐撰 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
《蜀輶日记》四卷(清)陶 澍撰 清道光七年(1881)刻本、清道光十三年(1833)
《夔行纪程》一卷(清)陈明申撰
《鹃声集》一卷《学易斋吟草》一卷(清)石韫玉撰 清写刻独学庐全稿本
《入蜀集》上中下三卷《关中集》一卷(清)张 澍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养素堂诗集》卷十三至卷十五
《滇蜀纪程》一卷(清)王定柱撰 清抄本
《汉南纪游》一卷(清)王志沂撰 清刻本
《西征日记》一卷(清)徐 瀛撰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着易堂《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十二帙本
《万里云程》一卷(清)杨钟秀撰 清刻本
《蜀游日记》一卷(清)黄勤业撰 清咸丰元年(1851)
《使蜀日记》一卷(清)郭尚先撰 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
《蜀江指掌》一卷(清)李本忠辑 清道光二十年(1840)青莲堂刻本
《蜀槎小草》二卷(清)罗绕典撰 道光二十一年(1841)思补山房刊本
《驻藏程栈》一卷(清)钟 方撰 清道光年间《藏务类函》钞稿本
《康輶纪行》十六卷(清)姚 莹撰 清同治六年刻本
《蜀游草》(一名《知蔬味斋诗钞》)四卷(清)黄 琮撰 道光年间(1821-1850)宜宾李映棻刻本
《卫藏奉使集》五卷(清)斌 良撰 清光绪五年(1879)湘南薇垣官署刻本
《寓蜀草》四卷(清)王培荀撰 清道光二十七(1847)年刻本
《西行纪程》二卷附《西征集》一卷(清)孟传铸撰 宣统二年(1910)绿野堂重刊本
《锦城吟》二卷《宦蜀纪程》二卷《宦蜀草》六卷《栈云小藁》二卷《驿镫小藁》二卷《笋舆吟》二卷《潼江草》二卷《听莺池馆闲咏》二卷《篷背吟》二卷(清)张香海撰 清道光至咸丰递刻《张牟子所著书》本
《北游纪程》一卷(清)高延第撰 清光绪五年(1879)湘南薇垣官署刻《抱冲斋诗集》卷26
《岷江纪程》一卷附《楹贴偶存》一卷(清)陈钟祥撰 清咸丰十年(1860)刻本
《星轺日记》一卷(清)沈炳垣撰 清光绪十一年(1885)蜀南道署刻本
《蜀轺纪程》一卷(清)文 祥撰
《窦圌山记》一卷(清)王 侃撰 《古今游记丛钞》本
《蟇颐山记》一卷(清)王 侃撰 《古今游记丛钞》本
《巴船纪程》一卷(清)洪良品撰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着易堂
《峨眉游记》一卷(清)宣维礼撰 清同治间刻本(图家图书馆藏)
《实其文斋诗钞》卷三至卷五 (清)黄云鹄撰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祥人诗草》 《孝泉诗草》 清光绪刻祥人诗续钞本
《蜀游草》一卷(清)丁绍周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家刻本
《东归录》一卷(清)洪良品撰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七帙本
《青城山行记》一卷(清)江锡龄撰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着易堂《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排印本
《松潘纪略》一卷(清)何远庆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游蜀日记》一卷(清)吴 焘撰
《川中杂识》一卷(清)吴 焘撰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游蜀后记》一卷(清)吴 焘撰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归田诗草》一卷(清)吴 棠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成都使署刻本《望三益斋诗文钞》十四卷
《使蜀集》二卷(清)谭宗浚撰 清光緖十八年(1892)廖廷相羊城刻《荔村草堂诗钞》卷七、八
《栈云峡雨日记》上下两卷(日)竹添进一郎着 日本明治十二年(1879)刻本
《栈云峡雨诗草》一卷(日)竹添进一郎着 日本明治十二年(1879)刻本
《竹石居词草·川云集》一卷(清)童 华着
《栈程随笔》一卷(清)佚 名撰 民国间钞本
《蜀游纪略》一卷(清)樨 苑(廷栋)撰 《小说丛报》1917年第4卷第2-5期
《蜀船诗录》一卷《巴山诗录》一卷《锦里诗录》一卷《峩眉诗录》一卷《青城诗录》一卷(清)易顺鼎撰 清光绪至民国刻本及铅印本
《峨眉山行纪》一卷(清)胡薇元撰 清光绪十四年(1888)《玉津阁文略》刻本
《峡江图考》(一名《行川峡江必要图考》)一卷(清)国 璋撰 清光绪十五年石印本(天津)
、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洋袖海山房书局石印
《蜀都日记》一卷(清)粟奉之(赓竾)撰 清代稿本 《粟赓竾日记》卷十五
《入蜀纪程》一卷(清)何嗣焜撰 民国六年(1917)武昌刻《存悔斋文稿》本
《察炉道里考》一卷(清)佚 名撰 民国间油印本
《峨山图说》二卷(清)谭钟岳绘图 廖筌堂辑说 黄绶芙编 清光绪十七年成都蒋会文堂刻本
《过蜀峡记》一卷(英)艾约瑟撰 清光绪十七年上海着易堂
《峨眉山游记》一卷(清)詹鸿章 民国十七年(1928)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本卷三十四
《入蜀日记》一卷(清)陈 涛撰 民国间铅印本《审安斋遗稿》本
《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一卷(清)傅增湘着 《中国公论》第5卷第1期
《游历四川成都纪》(法)马 尼着 寿蘐室主译《渝报》1898年第9期
《建昌行记》一卷(清)佚 名撰 清末铅印本
《蜀輶诗记》二卷(一名《入蜀驿程记》)(清)俞陛云撰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峨眉山游记》一卷(清)竞武撰 《鸳湖杂志》1923年第2期
《川省赴会之程途》(一名《江程蜀道现势书》、《最新川汉水陆程途》、《川行必要》)一卷附《入蜀旱程记》一卷(清)傅崇榘撰 清光绪间广文书局刻本
《三省入藏程站纪》一卷(清)范 铸撰 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炉藏道里新记》一卷(清)张其勤撰 民国二十七年(1938)蟫隐庐印行本
《入蜀集》一卷《巴山集》三卷《出峡集》一卷(清)陈遹声撰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手稿本
《峨眉纪游》一卷(清)楼藜然撰 民国元年(1912)成都刻本、清宣统三年成都铅印本
《夔輶日记》一卷(清)孙海环撰 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排印本
丁格尔步行中国游记(英)丁格尔着 (民国)陈曾谷译
民国十四年(1925)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游历川云纪略》(清)载鼎新着 《地学杂志》1911年第2卷第18期
《川楚纪游》一卷(清)钟 灵撰 清宣统三年(1911)铅印本
《漫游散记》(民国)丁文江着 《独立评论》1932年至1934年连载
《西藏归程记》一卷(民国)心 禅撰 《小说月报》第五卷第八号(民国三年)
《嘉陵江行记》(民国)杨庆麟撰 《中华小说界》1915年第2卷第1期 第1-6页;
《中华小说界》1915年第2卷第2期 第8页;《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3期 第1-5页
《川边游记》一册(民国)徐金源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北平京城印书局排印本
《游草堂记》一卷(民国)萧公弼撰 旧钞本《学生》1915年第2卷第11期
《川鄂旅行记》(一名《蜀程日记》)(民国)郑国翰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民国十七年(1928)
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本卷四十九
《川行日记》一卷附录一卷(民国)孝顺武撰 民国间朱丝栏抄本
《川陕鄂旅行笔记》(民国)吴 翼撰 民国十七年(1928)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本卷五十
《长江旅行笔记》(民国)吴 翼撰 民国十七年(1928)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本卷五十
《乙卯入蜀记》(民国)王 舫撰 民国十七年(1928)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本卷四十八
《自成至渝旅行记》(民国)张治中撰 《癸亥级刊》1919年6月 第179-181页
《乙丙入蜀记》(民国)马元烈撰 民国十二年(1923)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续编》本卷二十七
《松潘游纪》二卷(民国)傅 榘着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国图藏本)
《秦蜀旅行记》一册(民国)臧 卓撰 兰格钞本
《旅行灌县青城山日记》 (民国)王蜀琼 《前游金佛山记》一卷 (清)周伯寅撰 《后游金佛山记》一卷(清)周伯寅撰民国十七年(1928)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本卷三十四
《滇渝日记》(民国)斯 整撰 民国十二年(1923)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续编》本卷四十
游蜀琐谈潘震亚撰 《革新评论》1920年2卷1期
《成都省城形势脉络说明书》一册(民国)钟朝镛撰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
由蜀赴沪纪游(甲本)陈载明撰 《商旅友报》1925年13期
由蜀至沪见闻录(446乙本)陈载明着 《道路月刊》1923年6卷1期
游峨眉山纪黄 觉撰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1933年34期
《巴蜀旅程谈》(民国)张大鉌着 民国十二年(1923)中华书局排印本《新游记汇刊续编》本卷二十八
《最新川江图说集成》二册(民国)杨宝珊撰 民国十二年(1923)重庆中西书局铅印暨石印本
《川边与滇边游记》(美)G0re.着 (民国)蒋宗三译 《康导月报》1941年第3卷第8/9期
《川游杂记》芮剑公着 《心声:妇女文苑》1923年连载
燕蜀途中杂掇甘蛰仙撰 《晨报副刊》1923年11月18-20、22-30日
《蜀游心影》一册(民国)舒新城撰 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开明书店铅印本(民国二十三年(1924)中华书局铅印本)
《游川须知》一册(民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编 上海 民国十三年(1924)排印本
《游西蜀地舆赋》(民国)郑恺着 《浙江道路杂志》1924年第5/6期刊
《旅蜀日记》一册(民国)罗文汉撰 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开明书店铅印本
游青城山记杨子俊着 《广汉县旅省学会季刊》1926年5期
《四川省一瞥》一册(民国)周傅儒编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峨眉游记大 中撰 《旅行杂志》1930年4卷10期
青城游记杨益恒撰 《文学丛刊》1929年1期
《游川日记》一册(民国)曹晋伯撰 民国十八年(1929)中国旅行社铅印本
《近西游副记》一册(民国)王天元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南京拔提书店排印本
游青城山纪董万福撰 《文学丛刊》1929年1期
青城纪游二十首周闻章撰 《文学丛刊》1929年1期
青城山之游赵幼文撰 《旅行杂志》1930年4卷9期
《川游心影录》(民国)流 水着 《燕大月刊》1929年第5卷第3期93-99页
《湘川道上》一册(民国)薛建吾着 民国三十一年(1942)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峨眉游记少 咸撰 《旅行杂志》1933年第7卷12期
游峨眉山记陈重为撰 《时事月报》1931年第5卷3期
《嘉陵江下游游览记》(民国)钟 文撰 《旅行杂志》1931年第5卷第9期 第32-83页;《续》 第11期 第15-75页
入黔游记藴玉斋主撰 杨松年撰 《时事周报(成都)》1931年1卷7期
《赴康日记》一册(民国)唐柯三着 民国二十三年(1934)新亚细亚学会出版科排印本
峨眉之寺佚 撰 《柯达杂志》1932年3卷10期
峨嵋游记(民国)张志和着 学艺出版社 1933年 107页
蜀行回忆启 英撰 《新语》1940年8卷18期
《康藏轺征》(一名《康藏旅行》)一册(民国)刘曼卿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川游记要》(民国)潘承祥着 《国风(南京》1933年第3卷第5期35-40页
《西南漫游记》一册(民国)侯鸿鉴着 民国二十四年(1935)无锡锡成印刷公司排印本
《壬申入川记》陆春台着 《大夏周报》1933年第9-10卷连刊
《游川指南》(民国)方文培着 《社友》1933年第33期
游峨眉山记黄 觉撰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1933年35期
《川行日记》(《初次游川旅途日记二》)(民国)屏着 《同舟》1933年第12期刊
四川游记(美)吉尔门撰 《四川月报》1933年第3卷5-6期
四川天府云游记(日)佚名撰《外论通信稿》1933年第583-585期
《四川拾零》蜀 客着 《国讯》1934年连载
《游川必携》(民国)郑璧成着 《新世界》1934年第50-57期连载
《川游行程》(民国)佚 名著 《中行生活》1934年第29期
峨眉山游记李春昱撰 《旅行杂志》1934年第8卷第6期
蜀游漫记(未完)齐 谐撰 《新社会》1934年7卷5 8期
蜀游杂记钦 文撰 《中学生》1934年49期 《新生活周刊》1934年1卷31-32期
川行散记狂 循撰 《现代新闻(上海1934)》1934年8-9 10/11/12期
青城之游炎 惪撰 《新中华》1934年复刊1第11期
蜀游吟草峨眉纪游十二首黄溯初撰 《中行生活》1934年29期
游峨眉山周仲眉撰 《中行生活》1934年第29期720-722页
《川游小记》(民国)顾一樵着 《独立评论》1934年第100期16-18页 《独立评论》1934年第103期19-20页
蜀游杂记张希鲁撰 《云南旅平学会季刊》1934年1卷3期
《西南游行杂写》一册(民国)向 尚等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7)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排印本
蜀游萍踪陆 诒着 《旅行杂志》1934年8卷9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