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湖文派丛书
  • 阳湖文派丛书
  • 阳湖文派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阳湖文派丛书

315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司马周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

ISBN9787313227638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2-10-28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出版説明

陽湖文派是清代古文流派之一,因其代表人物惲敬、張惠言等多爲陽湖人,故名陽湖文派,然當時並無『陽湖文派』這一名稱,陽湖派正式成爲古文流派之名,最先出現在張之洞《書目答問》一書中,張之洞在此目録書中將清代古文家文集分爲『桐城派古文家』『陽湖派古文家』和『不立宗派古文家』三類。此分法一開始就遭到非議,王先謙、孫寶田、馬其昶等反對這一分法,王先謙反對將陽湖派别于桐城派獨立成派,認爲『近人論文,或以桐城、陽湖離爲二派,疑誤後來』(王先謙《續古文辭類纂序》)。馬其昶也在《清史稿·文苑傳序》中提出『世稱苞、鼐桐城派,惠言及其友惲敬陽湖派,此目論也。禰宋宗唐祖漢而一本于經,安有彼此地域之殊異哉。』王先謙和馬其昶皆從桐城派的宗派之説來反對陽湖派獨立,桐城派聲勢在清代中葉就已形成,乾隆四十一年,姚鼐作《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云:『曩者鼐在京師,歙程吏部、歷城周編修語曰:「……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既應二君,其後常爲鄉人道焉』。姚鼐將程晋芳和周永年的原話加以肯定,自此便有『天下文章出桐城』的説法,陽湖派自産生起就處在桐城派聲勢籠罩下,所以張氏分法遭到當時諸多學者反對。然《書目答問》將陽湖單列一派,自是見到陽湖古文别于桐城古文的特異性,包世臣評價惲敬的著作:『子居當歸、方邪許之時,嬌然有以自植,固豪傑之士哉!』(包世臣《讀大雲山房文集》)惲敬在桐城派聲勢正盛時嬌然自植别有建樹,這種嬌然自植是相對于桐城古文而言,所以此後對陽湖派的研究,總是離不開陽湖與桐城的關係問題。近人對兩派關係的看法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是將陽湖派視爲桐城派的分支,强調兩派相承;一是將陽湖派視爲擺脱桐城派影響的獨立文派,强調兩派相競。無論相承或是相競,陽湖派之所以能别于桐城派獨立成派,是因其有異于桐城派的創作風格。首先,就治學内容來説,陽湖諸子所吸取範圍既不像經學家那樣局限于『經』,也不像桐城派那樣恪守程朱理學,而是受常州今文經學影響以實用爲原則,治學内容博涉。如張惠言認爲治《易》有助于『致天下之用』,對《易》學研究頗深,堪稱清代《易》學專家。除精于《易》學,張惠言還保持着對文的興趣,三十七歲編《七十家賦鈔》,四十一歲自編《茗柯文》。董士錫受業于張惠言,被贊爲『所受虞仲翔《易》義尤精』(吴德旋《初月樓續鈔》)。張惠言之弟張琦精于醫經本草,著有《素問釋義》,文學上代表作有《宛鄰集》。李兆洛不僅精考據訓詁之學,更擅長輿地天算之學。從治學内容上看,經史子集無不爲陽湖諸子所取。其次,在『學』與『文』的關係上,陽湖諸子既不同于經學家的以『學』代『文』,也不同于桐城派的以『文』涵『學』,而是强調以『學』濟『文』。陽湖文人重『學』而不輕『文』,正如陸繼輅所説『文、學之一事』(《崇百藥齋文集·删定望溪先生文序》),突出『文』與『學』的統一性。
﹃清代學術,超漢越宋,論者至欲特立「清學」之名。而文學並重,亦足于漢、唐、宋、明以外别樹一宗﹄(《清史稿·文苑傳序》),清代文壇多士如林,因地域風格等因素形成了不同流派。在清代文學史上,桐城派影響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範圍上都是陽湖派所不及的。然而陽湖派能够獨立成派,成爲清代文學史上的又一派别,與其獨特的創作風格不無關係。陽湖派雖以古文創作名世,然而其在詩詞創作上亦有較高成就,張惠言等人同時也是清代另一著名文學流派——常州詞派的代表人物,且其古文觀念往往與其詩學、詞學主張密切相關。編者在多年以來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發現,地域文學流派與分體文學史的研究亟需更為寬泛的視野與交叉的觀念,才能推動文學史敘寫與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因此,本書根據《陽湖文派研究》等學術專著力求全面地搜集整理陽湖文派代表人物的著作,除文集外,詩詞別集、選本、雜著、總集等均予收錄,以全面反映陽湖地域文學流派的文章學與文學觀念。本次整理以文獻搜集為主,目的是盡可能為研究者提供最為廣泛的參考資料,所以未注重文學史層次的嚴格分類要求,亦未嚴格按照詩、詞、文、雜學等名目細加分析整理。此外,編者雖數年從事陽湖地域文學研究與教學,廣事蒐求,但由於資料底本眾多,涉及文獻數量較大,且為歷年整理所得,來源龐雜,未能做到完備無遺,盡善盡美,部分底本年代久遠,多有破損,但尚可觀摩,因此仍然予以收錄,俟將來有更好的版本再於修訂時替換。對於現有底本,則力存其真,一仍其舊,以保存古籍的原始風貌。編輯工作歷時數年,事體多端,存在諸多不足,難以一時訂正,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識
總目録
【趙懷玉】
第一册
亦有生齋詩鈔(一) 三十二卷 文鈔 二十卷 續集 七卷 清 趙懷玉 撰 清道光元年刻本一
第二册
亦有生齋詩鈔(二) 三十二卷 文鈔 二十卷 續集 七卷 清 趙懷玉 撰 清道光元年刻本一
第三册
亦有生齋詩鈔(三) 三十二卷 文鈔 二十卷 續集 七卷 清 趙懷玉 撰 清道光元年刻本一
第四册
亦有生齋詩鈔(四) 三十二卷 文鈔 二十卷 續集 七卷 清 趙懷玉 撰 清道光元年刻本一
第五册
亦有生齋詩鈔(五) 三十二卷 文鈔 二十卷 續集 七卷 清 趙懷玉 撰 清道光元年刻本一
第六册
亦有生齋詩鈔(六) 三十二卷 文鈔 二十卷 續集 七卷 清 趙懷玉 撰 清道光元年刻本一
第七册
亦有生齋樂府 二卷 詞鈔 五卷 收菴年譜 二卷 清 趙懷玉 撰 清道光元年刻本一
【惲敬】
第八册
大雲山房文稿初集(一) 四卷 二集 四卷 清 惲敬 撰 李慈銘 批點 清嘉慶二十年盧旬宣刻本一

第九册
大雲山房文稿初集(二) 四卷 二集 四卷 清 惲敬 撰 李慈銘 批點 清嘉慶二十年盧旬宣刻本一
【張惠言】
第十册
茗柯文編 五卷 清 張惠言 撰 《四部叢刊》本一
茗柯文補編 二卷 茗柯文外編 二卷 清 張惠言 撰 清道光陳善刻本三一一
第十一册
七十家賦鈔 六卷 清 張惠言 輯 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家塾刻本一
第十二册
茗柯詞 一卷 清 張惠言 撰 清道光張皋文箋易詮全集本一
詞選 二卷 續詞選 二卷 清 張惠言 董毅 輯 清道光十年宛鄰書屋刻本二九
【張琦】
宛鄰集 七卷 清 張琦 撰 清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一八七
第十三册
素問釋義 十卷 清 張琦 撰 清道光十年宛鄰書屋刻本一
【吴德旋】
第十四册
初月樓四種(一) 二十五卷(缺 程子香文鈔二卷) 清 吴德旋 撰 清光緒癸未張壽榮花雨樓刻本一
第十五册
初月樓四種(二) 二十五卷(缺 程子香文鈔二卷) 清 吴德旋 撰 清光緒癸未張壽榮花雨樓刻本一
第十六册
初月樓聞見録 十卷 清 吴德旋 撰 清抄本一
【李兆洛】
養一齋文集(一) 二十卷 補遺 一卷 續編 六卷 養一齋詩集 八卷 清 李兆洛 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活字印二十四年增修本二五三
第十七册
養一齋文集(二) 二十卷 補遺 一卷 續編 六卷 養一齋詩集 八卷 清 李兆洛 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活字印二十四年增修本一
第十八册
養一齋文集(三) 二十卷 補遺 一卷 續編 六卷 養一齋詩集 八卷 清 李兆洛 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活字印二十四年增修本一
第十九册
養一齋文集(四) 二十卷 補遺 一卷 續編 六卷 養一齋詩集 八卷 清 李兆洛 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活字印二十四年增修本一
第二十册
駢體文抄(一) 三十一卷 清 李兆洛 撰 清道光合河康氏家塾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駢體文抄(二) 三十一卷 清 李兆洛 撰 清道光合河康氏家塾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駢體文抄(三) 三十一卷 清 李兆洛 撰 清道光合河康氏家塾刻本一
【陸耀遹】
第二十三册
雙白燕堂文集 二卷 清 陸耀遹 撰 清光緒四年興國州署刻本一
雙白燕堂詩集 八卷 雙白燕堂集唐詩 二卷  清 陸耀遹 撰 清同治六年重刻本一六七
第二十四册
雙白燕堂外集 八卷 清 陸耀遹 撰 清光緒四年刻本一
【陸繼輅】
第二十五册
合肥學舍札記 十二卷 清 陸繼輅 撰 清光緒四年興國州署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崇百藥齋文集(一) 二十卷 清 陸繼輅 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合肥學舍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崇百藥齋文集(二) 二十卷 清 陸繼輅 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合肥學舍刻本一
崇百藥齋續集 四卷 清 陸繼輅 撰 清道光四年合肥學舍刻本二〇九
第二十八册
崇百藥齋三集 十二卷 清 陸繼輅 撰 清道光八年安徽臬署刻本一
【周凱】
第二十九册
內自訟齋詩鈔 八卷 清 周凱 撰 清道光刻本一
內自訟齋文集(一) 十卷 清 周凱 撰 清道光二十年愛吾廬刻本二六七
第三十册
內自訟齋文集(二) 十卷 清 周凱 撰 清道光二十年愛吾廬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內自訟齋文集(三) 十卷 清 周凱 撰 清道光二十年愛吾廬刻本一
【董士錫】
第三十二册
齊物論齋文集 六卷 清 董士錫 撰 清道光二十年江陰暨陽書院刻本一
齊物論齋詞 一卷 清 董士錫 安魂 清道光刻受經堂匯稿本二三三
【張成孫】
端虛勉一居遺文 三卷 清 張成孫 撰 清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三一五
【董祐誠】
第三十三册
董方立遺書九種(一) 十六卷 清 董祐誠 撰 清同治八年成都董氏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董方立遺書九種(二) 十六卷 清 董祐誠 撰 清同治八年成都董氏刻本一
【卜起元】
潛莊文鈔 六卷 清  卜起元 撰 清光緒五年甬江刻本二九
【楊紹文】
受經堂彙稿(一) 五種十二卷 清 楊紹文 輯 清道光三年刻本二九一
第三十五册
受經堂彙稿(二) 五種十二卷 清 楊紹文 輯 清道光三年刻本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