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详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2-10-28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太玄經解贊,(漢)揚雄撰 (唐)王涯撰,,全4册
¥304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剡源先生文集 [剡源先生]文,(元)戴表元撰,,全4册
¥294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古華山館雜著,(清)沈梧撰,,全1册
¥106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韓詩內傳徵,(漢)韓嬰撰,,全2册
¥124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大清律例,(清)劉統勳,依蘭泰纂修,,全32册
¥2000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東雍士女志,(明)黃希聲撰,,全1册
¥6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東雍耆舊傳,(清)謝丕振撰,,全1册
¥103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重訂嘉慶七年壬戌科會試齒錄, ,,全3册
¥252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菩陀峪萬年吉地工程輯要,(清)鐵良,紹英等輯,,全12册
¥8970.0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出版説明
京津冀地區古爲燕趙、幽燕之地,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由于處在北地農業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帶,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舞台。先民們在這苦寒磽瘠的土地上,不斷耕耘,逐漸形成了有着慷慨悲歌、正道直行、好氣任俠的燕趙文化風貌。戰國時期,邯鄲一時成爲學術重地,荀子積極傳授儒家經典,重視禮儀與事功,奠定了燕趙之學的基調。漢代董仲舒,適應時代需求,以春秋公羊學爲依托,融合儒墨道法陰陽等各家學説,構建起新的儒學思想體系。隨着其『獨尊儒術』的建議被漢武帝采納,儒家思想作爲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得以確立並延續長達兩千餘年。隋唐時期,河北碩儒孔穎達奉詔與朝臣編纂《五經正義》,會通今古文諸家學説,對五經傳、注加以訓解、疏證,並于唐高宗永徽四年頒行天下,成爲五經的標準解釋,科舉取士以此爲據,對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和文化具有重大影響。
《五經正義》集漢唐經學之大成,但同時也使經學喪失了學術活力,導致其走向衰落和終結。行至兩宋,受制于當時的内外環境,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愈加重于内化,加之經學的衰落和佛道的傳播,以傳承弘揚周公、孔孟以來的儒家道統爲目的,由宋初三先生發端、北宋五子隨之創立、至朱熹而集大成的理學應運而生。理学以儒家經典爲基礎,通過對人性、人心、天命、理氣、道器、義利、體用、知行、動靜等重大命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重新闡釋和建構了儒家的倫理道德體系,並逐漸得到官方認可和推崇。而此時的京津冀地區,大部分爲燕雲十六州所轄。燕雲十六州自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後,一直處于遼金元政權的掌控之下。由于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各個政權在此不斷爭奪,戰亂頻仍,文化的發展相對緩慢和滯後。如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雖然出生于河北衡漳,其先世也居范陽,但早年隨父遷居共城(今河南輝縣),求學于李之才,後又講學于洛陽。因此,從學術上來看,邵雍與河北文化的關聯並不十分明顯。然其學理文脈承自北學,志豪力雄之氣仍有燕趙文化風貌之韻。宋末元初的劉因是使北方理學走向繁榮的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劉因(一二四九——一二九三年),河北容城人,生于儒學世家,少有大志,以『希賢希聖』自期。他初習經學,究訓詁疏釋之说,但並不滿足于此,及得周、程、張、邵、朱、吕之書,皆能明其微妙至理。劉因一生沉潜義理,授徒講學,聲望極高,爲理學思想的北傳和闡揚作出了傑出貢獻。《宋元學案》云:『自石晋燕雲十六州之割,北方之爲異域也久矣。雖有宋諸儒迭出,聲教不通。自趙江漢以南冠之囚,吾道入北,而姚樞、竇默、許衡、劉因之徒得聞程朱之學,以廣其傳,由是北方之學鬱起。』足可見劉因在理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其弟子和再傳弟子如安熙、蘇天爵等人,積極闡揚劉因之學。理學最終在元朝成爲官方正統思想並普及于民間,與劉因及其門人的努力有很大關係。元明清時期,政治中心北移,京津冀地區成爲畿輔腹地,人才薈萃,出現一大批思想家和理學名臣,如蘇天爵、魏裔介、孫奇逢、顏元、李塨、李光地等。思想家如,孫奇逢融合朱陸,提出躬行實踐、經世載務等思想;顏元、李塨創立顏李學派,批評流于空疏的程朱理學,主張『理即在事中』,提倡實用、實行,成爲明清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學名臣如蘇天爵、魏裔介、李光地對于理學的普及與應用居功至偉。如蘇天爵篤行理學,其政治思想具有鮮明的儒家特色,雖長期擔任司法和監察職務,却認爲『刑者輔治之具,非恃刑以爲治者也』(《滋溪文稿》)。魏裔介『生平篤誠,信程、朱之學,以見知聞知述聖學之統。着述凡百餘卷,大指原本儒先,并及經世之學』(《清史稿・魏裔介傳》),其作爲朝廷重臣,參與軍國大事,多有奏議,在清初的國計、民生、吏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李光地清廉勤政、公忠體國、秉持大義、不拘小節,既有平定叛亂、維護國家統一之功,又大力興修河道水利,發展了社會生産。特别是曾奉敕編纂的《性理精義》《朱子全書》《周易折中》等彰揚程朱理學之書,對于清代理學在思想統治方面産生了重要的影響。宋元以來京津冀地區理學家和理學名臣还有很多,此處僅舉幾位代表性的略爲敘述。綜觀京津冀地區理學人物,有致力于傳道講學者,有反思理學之空疏者,有本理學而爲治者,有將理學服務于朝廷統治者,可謂精彩紛呈、蔚爲大觀;另一方面,這些理學人物又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如不尚虛言、寬仁爲本、篤實力行、經世濟用等等。當然,京津冀地區理學發展的多樣性及其地域性特徵是如何具體呈現,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深思的。
關于京津冀地區理學之傳承與發展的研究,既是該地區學術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推進當代理學研究走向深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研究離不開基礎文獻的支撐,因此對京津冀地區的理學文獻的整理,具有重大意義。有鑒于此,本編收録了宋元明清歷代京津冀地區三十餘位理學名家之作。宋有邵雍,元有劉因、安熙、蘇天爵等人,至於明清,宗朱學者如張烈、張能麟、刁包、李光地等;宗心學者如蔡靉、王源等。受務實貴行的北學内涵滋養,京津冀理學衆人多有經世致用的追求,區域的理學傳統和共同品格,于此編中也可窺得一二。本編共收録學者着述八十餘種,按照時代先後依次編排,其中不乏珍稀善本和稿鈔本,爲京津冀地區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文獻保障和歷史支撐。當然,囿于學識,編輯工作中或有不妥之處,希望讀者隨時賜正!
編者謹識
二〇二一年暮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