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生杨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1-12-22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足球成功术,(英)亨脱(K.R.G.Hunt)著,全1册,H:50010-01jh002402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中国银行报告,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全1册,H:50010-01jh002395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中国通史,周谷城编著,全2册,H:50010-01jh002391
¥796.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杂谈苏联,茅盾著,全1册,H:50010-01jh002366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哲学译文集,沈志远,高烈[等]译,全1册,H:50010-01jh002342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中山先生遗教,王云五[等]主编,全1册,H:50010-01jh002335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苏)列宁著,全1册,H:50010-01jh002314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著,全1册,H:50010-01jh002300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英国工人运动,(德)恩格斯著,全1册,H:50010-01jh002263
¥398.0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鹽,學名氯化鈉,既是﹃百味之祖﹄﹃食餚之將﹄,又是﹃化工之母﹄,還是傳統社會政府財賦收入的重要來源,在國計民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説,﹃民不可一日無鹽﹄。因其原料來源和生産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爲海鹽、湖(池)鹽、井鹽、岩(礦、石)鹽四種。以海水爲原料煎曬而製成的鹽稱爲海鹽。傳説在炎帝神農時代,就有宿沙氏﹃煮海爲鹽﹄。明清以來逐漸形成長蘆、東三省、山東、兩淮、兩浙、福建、兩廣等主要的海鹽産區。鹽湖所産之鹽稱爲池鹽,又稱爲湖鹽。山西、陝西、青海、内蒙、西藏、新疆、甘肅、寧夏等地均有出産,尤以山西解池、甘肅花馬池最爲著名。每年春夏,藉助風力或日光蒸曬爲鹽,亦可汲取其中的鹵水煎煮成鹽。運用鑿井汲取地表淺層或地下天然鹵水或鹽礦注水而生成的鹵水,通過煎煮而成的鹽名爲井鹽。鹽礦常與天然鹵水共存,所以井鹽開採中往往又有岩鹽。四川、重慶、雲南等地,屬于井鹽的主要産區。
井鹽開採時間很早。﹃伯益作井﹄,鑿井技術的進步,爲井鹽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戰國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識齊水脈﹄,在成都平原開鑿鹽井,汲鹵煮鹽。北宋以前,鹽井口徑較大,深度較淺,井壁易崩塌,只能汲取地表淺層鹽鹵。鹽井數量則不斷增加,秦時有三縣,魏晋時有十八縣,隋唐時已有數十州縣。北宋慶曆、皇祐年間,川西南一帶出現新型的口小井深的卓筒井,採用衝擊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將碎屑或鹵水汲出。卓筒井的出現,標志着中國古代深井鑽鑿工藝的成熟,比西方鑽井要早八百多年,開創了機械鑽井的先河。北宋仁宗時有各類鹽井七百二十八眼,産鹽一千六百餘萬斤。南宋紹興年間,有鹽井四千九百餘眼,産鹽六千餘萬斤。在明代,四川的井鹽生産有了進一步發展,生産工藝也得到新的突破,但産量并未超過南宋。明清易代,四川、雲南等地遭遇戰亂,鹽井圮毀殆盡。經過康熙、雍正時的休養生息,井鹽生産不僅得到恢復,而且有了很大的發展。雍正九年(一七三一),全川産鹽地區已遍及四十州縣,共有鹽井六萬一千餘眼,年銷食鹽達九千二百二十餘萬斤,遠超南宋時年銷六千萬斤的最高記録。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四川鹽茶道林儁推行﹃聽民穿井,永不加課﹄的政策,全川鹽井訊速增加。嘉慶年間,川楚白蓮教大起義給四川的井鹽生産帶來巨大破壞。白蓮教起義平定後,四川鹽業有所恢復。咸豐、同治年間爆發太平天國運動,清廷於是推行﹃川鹽濟楚﹄的政策,川鹽生産因此大發展。在自貢地區,出現了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鹽業工場。與此同時,井鹽技術也得到了巨大提升。清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自貢鹽區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燊海井,并一直保留至今。清代全川四十州縣産鹽,逐步形成射(興)蓬(溪)、南(部)閬(中)、犍(爲)樂(山)、富(順)榮(縣)、雲陽等五大鹽産區,尤以射蓬、犍樂、富榮爲最,特别是富榮鹽區,井深鹵濃,天然氣豐富,在﹃川鹽濟楚﹄下,鼎盛時擁有鹽、火井約兩千眼,煎鍋兩萬餘口,年産食鹽二三十萬噸,占全川産額一半以上。民國時,井鹽生産得到了持續發展,特别是抗日戰爭時期,井鹽生産爲抗戰做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貢獻。
井鹽生産耗費巨大,工藝複雜,風險性高,吸納了大量的鹽業勞動者,并推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井鹽是中國人勤勞和智慧的體現。關於井鹽的生産,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有簡潔生動的記載,最能説明問題:﹃凡滇、蜀兩省遠離海濱,舟車艱通,形勢高上,其鹹脈即韞藏地中。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鹽。鹽井周圍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深必十丈以外乃得鹵信,故造井功費甚難。其器冶鐡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上舂鑿成孔。其身破竹纏䋲,夾懸此錐。毎舂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長。初入丈許,或以足踏碓稍,如舂米形。太深則用手捧持頓下。所舂石成碎粉,隨以長竹接引,懸鐡盞穵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載,淺者月餘,乃得一井成就。蓋井中空濶,則鹵氣遊散,不克結鹽故也。井及泉後,擇美竹長丈者,鑿净其中節,留底不去。其喉下安消息,吸水入筒,用長縆繫竹沉下,其中水滿。井上懸桔橰、轆轤諸具,制盤駕牛。牛拽盤轉,轆轤絞縆,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煉(只用中釜,不用牢盆),頃刻結鹽,色成至白。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絶無火氣,但以長竹剖開去節,合縫漆布,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緊對釜臍,注鹵水釜中。只見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啓竹而視之,絶無半點焦炎意。未見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間大奇事也。凡川、滇鹽井逃課掩蓋至易,不可窮詰。﹄
丁寶楨於光緒初年編纂《四川鹽法志》,其卷首《徵引書目》并未有專著性的鹽文獻。在記載井厰時,對蜀鹽文獻則略有梳理:﹃蜀鹽,載籍可徵者,斷自秦始。鑿井肇自何人,殆不可考。《水經注》:「李冰能察識水脈。」意其冰耶?自秦以來,代有衰王。在唐頗著,於宋寖盛。遞嬗至今,幾二千年。其自鑿井以迄鬻鬻,地利實沃,人工尤絶。在昔唐夏侯頗有《鹽鐵轉運圖》(《唐會要》。又鄭樵《通志·藝文略》),宋有《淳熙解鹽圖》(六年,右司員外郎周舜元上《解鹽圓》一册。又高聿《鹽池録》一卷,宣和六年,考解池事迹,寫山川、溝渠、器用等爲圖,各立説,系下方。《玉海》百八十一),元有楊椿《熬波圖》(元統中,椿爲下砂場鹽司,因前提幹舊圖補成。自各團竈座,至起運散鹽,爲圖四十有七,圖各有説,後繫以詩。凡曬灰、打鹵之方,運薪、試運之細,纖悉畢具。《永樂大典》本。見《四庫全書提要》八十二)、姚行簡《鹽池圖》(《河東鹽法志》九),明有彭韶《鹽場景物八圖》(明王圻《續通考》二十五、《明史稿·食貨志》有詩),最後四川則有馬驥《鹽井圖》(《郡國利病書·四川二》有記)、岳諭方《鹽井圖》(《射洪縣志》,郭子章有序),他圖無徵。四川兩圖最近,亦佚。﹄此雖針對鹽圖而論,但就蜀鹽的專門典籍而言,在清以前也鮮有存者。
民國時,何維凝編纂《中國鹽書目録》,對中國鹽文獻做了系統性地搜集梳理,并詳加著録,井鹽文獻的概貌由此可見。一九五〇年,何維凝又對其書做了進一步的增訂完善,更爲全面地著録了有關文獻,雖不無缺漏,但爲數已少。《民國時期總書目》於工業技術卷著録有﹃制鹽工業﹄一大類,下設﹃制鹽基礎科學﹄﹃鹽的生産技術﹄﹃井鹽﹄﹃鹽業副産品加工及利用﹄四類。除﹃井鹽﹄類外,另外﹃制鹽基礎科學﹄﹃鹽業副産品加工及利用﹄二類也有關涉井鹽的内容,但基本没有超越何書的著録,而數量上則遠爲遜之。吴海波、曾凡英《中國鹽業史學術研究一百年》(巴蜀書社二〇一〇年版)對近百年中國鹽業研究情况做了總結,其中也有相關文獻的搜羅與附録,可以參考。
張學君、冉光榮《明清四川井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彭久松和陳然主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編《四川井鹽史論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林元雄、宋良曦、鍾長永、馬宗瑶、陳然、聶成勳《中國井鹽科技史》(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吴天穎《井鹽史探微》(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張洪林《清代四川鹽法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二年版 )等對井鹽生産工藝及相關歷史有較爲深入的研究。
凡 例
一、本編旨在彙集有關井鹽的各種著作性文獻,爲更爲深入研究提供文獻的便 利。
二、收録各文獻,不含鹽的綜論性著作,但有個别裁篇别出,也有個别溢出井鹽的範圍,還有個别因版本等特殊原因重收。
三、限于條件,本編并未能窮盡有關文獻。如樵甫《自流井(第一集)》、繆 秋傑《川鹺概略》等皆未能編入。《雍乾之際井鹽産銷畫卷》《滇南鹽法圖》等有重要價值的圖畫性文獻,也因條件等原因未能收入。
四、晚清、民國時期出現了專門刊載鹽業、鹽務的期刊,如《川鹽特刊》《四川鹽務公報》等,本編未收,但適當收録了個别專輯性論集或調查報告等。
五、文獻編録先列何維凝《中國鹽書目録》初版與修訂版,以觀文獻大概,其 餘收入者大致按時間先後次第編排,時間不詳者列于相近時段之後。
六、本編以提供原始文獻爲務,除編輯需要外,未對原文獻做任何修正。
總目録
第一册
中國鹽書目録 何維凝 編 民國三十一年財政部財務人員訓練所 鹽務人員訓練班編印 一
中國鹽書目録 何維凝 編 一九五一年版一七一
第二册
鹽譜 一卷 〔明〕曹學佺 著 清刻蜀中方物記本一
康熙琅鹽井志 四卷 〔清〕沈鼐 孫復 纂修 〔清〕張約敬等 編輯 清康熙五十一年鈔本四七
第三册
琅鹽井志 四卷 〔清〕孫元相 裁定 〔清〕趙淳等 纂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一
第四册—第五册
黑鹽井志 八卷 〔清〕沈懋價 纂修 〔清〕楊璿 編輯 清康熙四十九年鈔本一
第六册
白鹽井志 八卷 〔清〕劉邦瑞 纂修 清雍正八年刻本一
白鹽井志(一) 四卷 〔清〕郭存莊 纂修 〔清〕趙淳 協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二七五
第七册
白鹽井志(二) 四卷 〔清〕郭存莊 纂修 〔清〕趙淳 協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一
第八册—第九册
續修白鹽井志 十一卷 首一卷 〔清〕羅其澤等 纂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十册
自流井記 〔清〕李榕 著 清光緒十六年龍安書院刻十三峰書屋全集本一
鹽務議略 〔清〕王守基 著 清同治十二年刻滂喜齋叢書本一三
自流井説 〔清〕吴鼎立 著 清同治思源堂刻本一四七
自流井風物名實説 〔清〕吴鼎立 著 清同治十一年刻富順縣志本一八五
平遠宫保督蜀批札節略 不分卷 〔清〕丁寶楨 著 清鈔本二一九
第十一册—第十五册
四川鹽法志 四十卷 首一卷 〔清〕丁寶楨 總纂 〔清〕羅文彬 編 清光緒八年刻本一
第十六册—第十八册
四川官運鹽案類編 二十七卷 首一卷 〔清〕唐炯 編 清光緒七年成都總局刻本一
第十九册—第二十四册
四川官運鹽案類編 八十卷 首一卷 〔清〕唐炯 編 清光緒二十四年瀘州總局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籌辦四川票鹽文稿 不分卷 〔清〕佚名 編 清光緒间鉛印本一
四川南閬鹽務圖説 不分卷 〔清〕佚名 清宣統二年稿本八七
巴塘鹽井鄉土地理志 二卷 〔清〕段鵬瑞 輯 清宣統三年鈔本二六九
四川鹽務報告書 張習 編 民國元年鉛印本三三五
第二十六册
川鹽改税新編 鄧孝可 編 民國元年鉛印本一
清鹽法志·四川雲南卷(一) 四十四卷 張茂炯等 編 民國九年鹽務署鉛印本一三五
第二十七册—第二十八册
清鹽法志·四川雲南卷(二)(三) 四十四卷 張茂炯等 編 民國九年鹽務署鉛印本一
第二十九册
四川財政録(一) 黄雲鵬等 編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一
第三十册
四川財政録(二) 黄雲鵬等 編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一
四川鹽政史圖册 四卷 吴受彤 編 民國石印本二〇三
第三十一册
川鹽紀要 林振翰 編 民國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一
第三十二册—第三十三册
鹽政辭典(一)(二) 林振翰 編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一
第三十四册
鹽政辭典(三) 林振翰 編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一
川南鹽場概况與關係工業最近之展望 楊公庶 王舜緒 編著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第三十五册—第三十九册
四川鹽政史 十二卷 吴煒 編 民國二十一年四川鹽運使署鉛印本一
第四十册
鹽務學校章程 民國二十一年鹽務署編印一
川南鹽務要覽 曾仰豐 編 一九三三年鹽務彙刊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二八
川鹽銀行營業報告書 吴煒 著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一三三
中國工程師學會四川考察團報告(節選) 民國二十五年中國工程學會編印一八七
第四十一册
自貢地質礦産鹽業問題 熊楚 著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一
自流井 王余杞 著 一九三六年中心評論第一期至第三十二期一三一
我們初到華西 民國二十八年久大鹽業公司 永利化學工業公司 黄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聯合辦事處編印二六七
四川鹽業考察報告 魏少申 著 民國二十八年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發行三一七
第四十二册
川康鹽務管理局鹽業燃料材料統制委員會威煤統購處工作概况報告書
民國二十九年川康鹽務管理局鹽業燃料材料統制委員會威煤統購處編印一
川鹽實况及增産問題 張肖梅 朱覺方 著 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二九
第四十三册
富榮目前應選擇之鹽法——就場公賣制 附富榮認商取消後之鹽務
汪光漢 編 中西印書局代印一
滇中區之鹽業 陳錫嘏 編 民國二十九年資源委員會經濟研究室編印三五
雲南省之自然富源 郭垣 編著 民國二十九年正中書局鉛印本一二三
川鹽改進與資源 熊楚 編著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三六九
富榮鹽場增産與抗建 民國三十年富榮鹽場場商聯合辦事處編印四四七
第四十四册
雲南鹽務紀要 楊勛民 編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一
自貢之鹽業 鍾崇敏 朱壽仁 李權 編 民國三十一年中國農民銀行經濟研究處印行一〇七
四川鹽工概况 民國三十一年四川省鹽業工會籌備委員會編印二五一
富榮鹽産概况 曾仰豐 著 民國三十一年川康鹽務管理局印三三五
川鹽通論及其展望 曾仰豐 著 民國三十一年川康鹽務人員訓練班印三五七
治鹽淺説 曾仰豐 著 民國三十一年川康鹽務人員訓練班印三七七
第四十五册
川康鹽務管理局工程處整理鹽井河航道工程概略 朱寶岑 編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一
鹽鹼試驗室概况 戈福祥 著 民國三十一年重慶經濟部中央工業試驗所印行四七
本所一年來在自流井之工作 戈福祥 著 民國三十一年重慶經濟部中央工業試驗所印行五三
川鹽場産概要 雷治杰 主編 盛吉皆 講述 民國三十一年財政部川康區初級鹽務人員訓練班印五七
鹽務統計實務 民國三十一年財政部川康區鹽務人員訓練班印一一九
川康運銷概况 汪天行 編著 民國三十二年財政部全國財務人員訓練所 川康區鹽務人員訓練班印一七七
治鹽要覽 曾仰豐 著 民國三十二年川康鹽務人員訓練班印二三五
枝篠架之性能及鹽滷濃縮試驗 魯波 劉嘉樹 著 民國三十二年黄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印行三三七
電力提滷之設計與應用 劉學義 著 民國三十二年黄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印行三六三
四川黑滷研究初步報告 郭浩清 著 民國三十二年黄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印行三七三
由黄滷水提製藥品之試驗彙報 郭浩清 孫繼商 蔡子定 著
民國三十二年黄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印行四〇七
鋇鹽研究彙報 趙博泉 郭浩清 谷惠軒 著 民國三十二年黄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印行四二五
第四十六册
川鹽簡述 曾仰豐 著 民國三十二年川康鹽務管理局印行一
川鹽之危機 曾仰豐 著 民國三十二年川康鹽務管理局印行五
四川鹽礦志 李悦言 著 一九四四年地質專報甲種一五
川康鹽務管理局鹽業燃料材料統制委員會營業月報
民國三十三年財政部川康鹽務管理局鹽業燃料材料統制委員會編印二四五
犍樂鹽區警察局周年紀念刊 民國三十三年四川省犍樂鹽區警察局編行二八一
重慶市食鹽問答 民國三十三年財政部鹽務總局編印三六九
第四十七册
自流井 曼因 著 民國三十三年東方書社發行一
滇東鹽務紀實 董仙洲 編著 民國三十四年九三印刷社印三六一
第四十八册
財政部川北區射洪鹽場第一次擴大場務會議紀念册
民國三十四年射興鹽場第一次擴大場務會議編輯委員會編行一
川北區十四縣煎鹽灶户請仍行等差税制文件備忘録 佚名 民國三十四年鉛印本二九五
鹽質檢定之檢討 附戰時及復員後之自貢鹽場 美國晒鹽區與華北鹽區氣象比較研究
余本年 曾仰豐 鄭厚平 著 民國三十五年印行三三一
久大的往績和新使命 民國三十六年久大鹽業公司董事會編行三六一
鹽務實况提要 民國三十六年財政部鹽務總局編印三七五
第四十九册
中國鹽政實録(一) 民國三十七年財政部鹽務總局資料室編行一
第五十册
中國鹽政實録(二) 民國三十七年財政部鹽務總局資料室編行一
富榮東場井灶概况 富榮東場公署編印六八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