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丕烈文献辑刊
  • 黄丕烈文献辑刊
  • 黄丕烈文献辑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丕烈文献辑刊

12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有富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1-12-22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文廷式(一八五六—一九○四),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道燨),號芸閣,又號羅霄山人、薌德,晚號純常子,江西萍鄉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學者、詩人。生于廣東潮州,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受業陳澧之門,爲菊坡精舍高材生。光緒十六年(一八九○)進士,授編修。二十年大考,帝拔爲一等第一名,擢升翰林院侍讀學士。文氏有救世之志,抗直敢言。中日甲午戰争時,上疏請罷慈禧壽典,奏劾李鴻章畏葸誤國。其後襄贊康有爲發起强學會,支持光緒帝親政,被慈禧革職,永不敘用,並被驅逐出京,漂泊江潭。戊戌政變,遭到追緝,避難湘潭,後經漢口轉移至上海。光緒二十六年(一九○○)正月初十日,應日本同文會之邀,離滬東游扶桑,歸國後寄情文酒,沉淪憔悴以終。文廷式懷負奇偉,天才横溢,涉獵廣泛,著述涉及經、史、文學等諸多方面,據考證有百種以上,主要有《純常子枝語》四十卷、《知過軒詩鈔》、《雲起軒詞》及日記、筆記多種。徐乃昌有詩稱美曰:『望崇當世推宗匠,業盛名山抗古人。』沈曾植所撰《清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君芸閣墓表》亦稱其爲:『上下古今,無所不盡。余竊嘗以爲先漢微言、東京緯侯、魏晋玄風、宋元儒理,以君識學所積,專精一業,無不足以名家。』
在其宏富的著述中,《純常子枝語》(四十卷)爲文氏窮平生精力所薈萃的一部學術劄記,是其學術成就的代表。是書涉及經學、小學、史學、官制、地理、姓氏、典籍、詞章、術數等諸多領域,考鏡源流,匡辨僞訛,索微燭幽,多中肯之論,可謂别開生面。陳垣、張舜徽、錢鍾書、施蟄存等學者在其著作中數次提及《枝語》,並對其中之條目屢次徵引。謝國楨《明清筆記談叢》中曾評價《枝語》云:『是書爲著者平生博覽群書的劄記,繼承了清代考據家和校讎家的遺風,綜核群書,附以自己的見解,兼對于周秦諸子加以注釋和校勘,頗有獨到的見解。』《枝語》手稿本在文廷式逝世後,輾轉爲武昌藏書家徐行可收藏。後來張仁蠡設法將稿本借出,抄録副本送于南京,汪精衛囑陳群刻印出版,樣書刻畢,由周子美、李霈秋進行校對,最終付梓。現在所見之版本有民國三十二年本,汪精衛刻于南京。卷首有汪序,序云:『聞諸李霈秋言,文氏稿本,都四十册,封面册數,皆其手署,實爲最後足本。《昭萍志略》云三十二卷,非其全也。間有爲人傳鈔,或二十餘册,或九册,非初稿即零帙,均不如此本之完備。』《同聲月刊》第二卷第五號《詞林近訊》云:『萍鄉文道希先生遺著《純常子枝語》四十卷,比聞汪先生方爲校刻。』一九六二年,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此版重印綫裝本,删去汪序;一九七九年廣陵古籍刻印社再印時增入錢仲聯先生所撰之序及代編目録;趙鐵寒編《文廷式全集》據民國三十二年初印本影印收入,亦删去汪序。又有《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一六五册影印民國三十二年本;《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集》本(第十四輯,文海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版),《清代稿本百種彙刊》本(第五十四册,文海出版社)等。其中《清代稿本百種彙刊》之《純常子枝語》書末有張仁蠡之跋文,詳細地介紹了成書的經過。《枝語》輯録了大量稀見文獻,一部分從《永樂大典》抄出,爲大典佚卷的寶貴資料,爲後來研究者文史輯佚、校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資料借鑒。《枝語》還記録了歷代聲韻樂律、地理沿革、姓氏曆法以及文氏諸多學術評論,爲研究古代文化史、學術史流變提供了至可寶貴的資料。
文廷式之詩詞創作在晚清文壇亦自具面目,卓然一家。文氏受儒家思想熏習甚深,年輕時就有兼濟天下的願望,其後,儘管仕路坎坷,屢遭磨難,不免陷入進退出處的矛盾之中,但他内心中所具有的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始終占據首位,這就促使他一意要從這種矛盾中跳脱出來,以尋求一種堅定的持守,而這種追尋的結果,遂使他一方面對維新變革之高遠理想常懷有熱切追求之渴望,一方面又對此醜陋、昏暗的現實常懷有不滿之憤慨。然而,無論是熱切之追求,還是不滿之悲憤,他總是將挽救世運、變革維新寄希望于光緒帝,儘管他對光緒皇帝的忠贞情懷不同于一些封建遺老對前朝皇帝骸骨迷戀的愚忠。如果就個人之持守而言,自然有剛卓可敬的一面,如果就整個社會演進之大環境而言,則有其愚執可憫的一面。而恰恰是因爲文氏内心首具這樣一種執著和赤誠,纔使得他所留下來的詩詞作品不同流俗而具有可觀之處。龍榆生在《傍山亭隨筆》中曾評價王安石《杜甫畫像》説:『竊意杜詩之可貴,正如介甫此詩所贊,詩人有此抱負,雖未能及身發展,以償素願,而使讀者有所感發,終必得有其人,奮其才略,以出斯民于水火之中,成功固不必在我也。』假使文氏未遭譭謗,得行其志于光緒中葉,斡回時運,收拾人心,開通風氣,使維新果得實行,清廷亦難免滅亡之禍。但從文廷式作品所傳達的志意來看,文氏便是以少陵之心爲心,意欲振衰起敝,力挽頽局,雖遭群小側目,亦毅然起而肩任之,真有『成功固不必在我』的熱烈和赤誠,而正是因爲這種熱烈和赤誠貫注于詩人筆下,纔使得其詩詞表現出强大的感發力量,自己的憂憤悲慨也深藴其中。其七律情思沉鬱,風骨遒上,上接少陵、義山,獨具特色;七絶興寄深遠,多即景感事之作,可謂『獨追杜司勳,波瀾莫二』;五律典雅精工,感時傷事,每寓深慨;五古題材新穎,規模典重,婉而多諷,長篇中多具鬱勃之氣;七言歌行筆意靈動,長歌激烈,沉鬱極處,則神氣飛揚。其詞『意氣飆發,筆力横恣,誠可上擬蘇、辛,俯視龍洲。其令詞穠麗婉約,則又直入花間之室』(胡先驌《評文芸閣〈雲起軒詞鈔〉、王幼霞〈半塘定稿〉〈剩稿〉》,《學衡》第二十七期),異軍特起,卓然可傳,朱孝臧稱其『拔戟異軍成特起,非關詞派有西江,兀傲故難雙』(《彊村語業》卷三)。龍榆生曾將文廷式與王鵬運、鄭文焯、况周頤並稱,並譽之爲『清季四大詞人』之一。
此外,尚有《丙子日記》三卷、《南旋日記》一卷、《湘行日記》一卷、《東游日記》一卷、《南軺日記》一卷、《旅江日記》一卷、《旋鄉日記》一卷、《薌屑》一卷、《孟子趙注劄記》一卷、《元史西北地附録考》一卷、《清人著述目録》一卷、《周禮政要》、《新譯列國政治通考》二百二十卷(文氏主持編譯)、《黄帝政教考》、《伊尹事録》、《軒轅氏徵文》、《經史百家制度輯本》一卷、《宏詞綱要集本》一卷、《宋狀元及第圖集本》一卷、《中興政要輯本》一卷、《手批李氏稿本元朝秘史注》(李文田撰《元朝秘史注》)、《芸閣偶記》(民國長沙《大公報》據馬天駟藏稿本連載刊出)、《讀史隨録》、《奏議》、《壽昌乘集本》、《國朝諸人著述目録補編》、《國朝名人著述目補》、《國朝史學叢書目録》四卷、《史學叢書附刻目録》、《擷芳録》、《釋典劄記》、《手批陸操新義》、《伐山取材》、《寄言》、《芸閣叢譚》、《知過軒日鈔》、《畫墁雜録》、《美意延年室雜鈔》、《全齊梁文校本》、《湘報彙編》、《二曲集校本》、《芳蓀室文録》、書簡八十九封、闕題詩詞文稿,自編詩文集多種。近年來萍鄉安源區高洪年先生又陸續發現文廷式佚文多篇。這些爲我們研究文氏及晚清政治歷史、學術文化等提供了至可寶貴的文獻資料。
我們在整理文氏著述時,發現文氏之詩文筆記隨處可見,雜亂混淆,難以歸屬,對此,趙鐵寒先生深有感觸,他在編輯整理文氏全集時曾説:這和文氏個人兩項壞習慣有關:一個是喜歡隨意起齋名,如『知過軒』『補過軒』『思過軒』『雲起軒』,以及『芳蓀室』『美意延年室』等,往往同樣内容,在這一册名『知過軒隨録』,在另一册又叫『補過軒叢鈔』。另一個是名士派的壞習氣,興致來時,手拿起一册簿子(他所用多半是琉璃廠紙坊所製大小不同的紅格子簿,間有緑色格子,但甚少)振筆疾書,或洋洋灑灑,連篇累牘,或心不在焉數行而止,下次興趣再來時,既不定在哪一方面,更不知隨手寫到哪一本簿子去了。我們整理所見幾百首各體詩,就散在各處,縱有一二册全部是詩,封面却題作《純常子文集》,没有一本題作《詩集》的。這雖合于六朝筆附于文的時尚,却與後代用語大相徑庭。
文氏也自言『性不耐思索,平日有所論著,大抵于人定、睡醒兩頃流筆書之』(《桑田吟序》)。文氏日記後所附筆記便是由其隨手寫訂于日記之後,至今無法考證其歸屬,如《旋鄉日記》後所附筆記、《南旋日記》後所附筆記;此外文氏亦自編自定一些文集詩集,有的並不注明時間卷數,多與以前所著重出,一些讀書筆記及輯録著作如《希姓》《諸子雜記》《鐵木真帖木兒用兵論》多見于《純常子枝語》各卷中,又如文氏之《黄帝政教考》《軒轅氏徵文》《伊尹事録》三種,疑爲《三代會要》一書之别出者。另外,隨着一些稀見文獻的發現,文氏的一些鈔本也浮出水面。遼寧省圖書館藏有文廷式所輯之《經世大典》,卷端上題『經世大典』,下題『萍鄉文廷式集』,書中之部分内容《倉庫記》《馬政》即是後來單出之《大元倉庫記》《大元馬政記》,而此四册鈔本《經世大典》似爲足本。《知過軒隨録》據文氏所言,爲鈔録《永樂大典》『詩文及説部之冷僻者』彙集而成,爲極其珍貴的史料,但在文氏著述中,有多種雜誌曾刊載文氏隨筆,均以《知過軒隨録》命名,雜亂混淆,難辨本末。不僅如此,文氏之稿本、鈔本或傳鈔本由于各種原因散佚于海内外各地(如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古籍部、芝加哥遠東圖書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前人如陳詩以及文氏弟子葉恭綽、徐乃昌搜亡尋佚,業已做過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文氏全集之整理可謂篳路藍縷,雖然現存文氏所留下來的著作經趙鐵寒、汪叔子二位先生整理已初具規模,但尚有大量文獻著述亟需補入,已收入的一些文獻也需考辨訂正。汪叔子先生之《文廷式著作知見目録草編》考辨精審,搜輯了文氏大量的單篇零稿以及代擬之作的目録,爲我們提供了查考的信息,然而,隨着新的材料的發現,一些文獻也需要重新考辨。
本次對于文氏著述及相關文獻的影印彙集,主要關注存留文獻的整體性,對于文氏單篇書劄、詩詞及其他零縑餘墨的輯補,限于體例,不予收録,俟來日整理校點文廷式全集時一并補入,請讀者諒解。個别如《純常子枝語》及文氏詩集等,我們將手稿本和刻本一并收入,以供讀者參照閲讀。由于近代所留存下來的文獻資料浩如烟海,加之編者學淺識陋,在編次過程中難以做到竭澤而漁,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方家正之。

庚子冬至前一日編者謹識

總目録
第一册
補晉書藝文志 〔清〕文廷式 撰 民國間《船山學報》連載本一
純常子枝語(一) 四十冊 〔清〕文廷式 撰 稿本一三
第二册—第六册
純常子枝語(二)—(六) 四十冊 〔清〕文廷式 撰 稿本一
第七册—第十一册
純常子枝語(一)—(五) 四十卷 〔清〕文廷式 撰 一九四三年雙照樓版初印本一
第十二册
讀書札記 〔清〕文廷式 撰 稿本一
旅江日記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青鶴》半月刊連載本一三五
南軺日記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青鶴》半月刊連載本一四七
知過軒日鈔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青鶴》半月刊連載本一八三
知過軒隨筆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青鶴》半月刊連載本二三五
聞塵偶記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青鶴》半月刊連載本二五三
越縵堂日記批註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青鶴》半月刊連載本三一七
芸閣先生書牘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同聲月刊》本三三五
羅霄山人醉語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同聲月刊》本三六九
琴風餘譚 〔清〕文廷式 著 民國間《同聲月刊》本四○三
奏議 〔清〕文廷式 撰 稿本四二九
第十三册
知過軒詩鈔 〔清〕文廷式 著 稿本一
文道希先生遺詩 〔清〕文廷式 撰 葉恭綽 輯 一九二九年葉恭綽鉛印本一七七
雲起軒詞鈔 〔清〕文廷式 撰 清光緒三十三年南陵徐氏校刊本三三五
雲起軒詞 〔清〕文廷式 撰 一九三七年開明書店《清名家詞》本四三三
第十四册
重校集評雲起軒詞 〔清〕文廷式 著 龍沐勛 校録 一九四三年同聲月刊社出版一
重校集評雲起軒詞補遺 〔清〕文廷式 著 龍沐勛 校録 
                                                    一九四三年同聲月刊社出版四七
文芸閣先生詞話 龍沐勛 辑 一九四三年同聲月刊社出版六三
雲起軒詞評校補編 龍沐勛 校録 一九四三年同聲月刊社出版八一
國朝諸人著述目録補編 〔清〕文廷式 撰 稿本八九
知過軒隨録(一) 不分卷 〔清〕文廷式 輯 清稿本一七三
第十五册
知過軒隨録(二) 不分卷 〔清〕文廷式 輯 清稿本一
知過軒隨録 〔清〕文廷式 輯 民國間《甲寅雜誌》本三六五
黃帝政教考 〔清〕文廷式 纂 一九四二年南皮張氏舍利函齋鈔本三七五
第十六册
元代畫塑記 〔清〕文廷式 輯 民國間《廣倉學宭叢書甲類》本一
元高麗紀事 〔清〕文廷式 輯 民國間《廣倉學宭叢書甲類》本四三
大元氈罽工物記 〔清〕文廷式 輯 民國間《廣倉學宭叢書甲類》本一一一
大元倉庫記 〔清〕文廷式 輯 民國間《廣倉學宭叢書甲類》本一三五
大元官制雜記 〔清〕文廷式 輯 民國間《廣倉學宭叢書甲類》本一七七
中興政要 〔清〕文廷式 輯 清末《振綺堂叢書》本二○三
壽昌乘 〔清〕文廷式 輯 清光緒三十三年武昌柯氏息園刊本二五七
永樂大典輯佚書 〔清〕文廷式 輯 稿本三三七
陳蘭甫先生語録 〔清〕文廷式 輯  一九三四年四維朔望彙刊本三八七
文芸閣先生年譜 錢萼孫 輯 民國間《同聲月刊》本三八九
文芸閣先生年譜續 錢萼孫 輯 民國間《同聲月刊》本四一九
文芸閣先生年譜補正 錢萼孫 輯 民國間《同聲月刊》本四四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