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子翼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1-11-26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浙江省政府照料受伤将士办事处工作报告,[浙江省政府照料受伤将士办事处编],全1册,H:50010-13jh001388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崖山恨,赵循伯编著,全1册,H:50010-13jh001381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最新实验工业制造法,吴美让编辑,全1册,H:50010-13jh001378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辛稼轩年谱,郑骞著,全1册,H:50010-13jh001369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新译国际私法,(日)中村进午著,全1册,H:50010-13jh001364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言文对照北京纪闻,(日)冈本正文编译,全1册,H:50010-13jh001348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希特拉,马鸣译,全1册,H:50010-13jh001321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英国与远东,邵鼎勋编著,全1册,H:50010-13jh001299
¥398.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筑城要则, ,全1册,H:50010-13jh001295
¥398.0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易堂九子,是清初隱居在江西寧都翠微峰上的九位士人,他們是:寧都人李騰蛟、邱維屏、魏際瑞、魏禧、彭任、曾燦、魏禮,南昌人彭士望、林時益。明末易鼎,他們抱亡國之恨,歸隱山林,講學著述,潛光復之志,抒黍離之悲,以文章氣節名天下,以其所居號﹃易堂﹄,故稱﹃易堂九子﹄。
易堂九子是具有民族氣節的愛國團體。九子少時均有﹃任天下于一身,托一身于天下﹄大志,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嶄然見風節于朝廷﹄。他們刻苦勤學,在縣試、府試乃至院試中都有優異的成績。正在他們順利通往追求理想之路的時候,崇禎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明朝覆亡。隨即早已覬覦中原的清兵入關,長驅直入北京城,建立了大清王朝。時局巨變粉碎了九子的夢想,魏際瑞、魏禧、魏禮三兄弟日日在縣衙痛哭,其後變賣家産,和曾燦之父以及賦閑在家的朝廷官員曾應遴謀起兵勤王,然而南明小朝廷下旨全國不可起兵勤王,魏禧兄弟乃罷。毛澤東曾評論魏禧此舉説:﹃魏禧破産不爲家,有似張良爲人。﹄彭士望則輾轉九江、揚州、贛州等地,幫助袁繼咸、史可法、楊廷麟抗清。曾燦和其兄曾畹則協助其父曾應遴率兵前往贛州救援楊廷麟,未至而城破。順治二年,彭士望攜林時益舉家遷往寧都投靠魏禧,魏禧與父兄帶領諸子買下翠微峰,築易堂隱居,從此開始了長達六十二年的堅守。魏禧雖處巖穴,﹃猶將任天下之責﹄,寫下了《制科策》《救荒策》《奄宦策》《限田策》等一系列攸關國計民生的策論文,對科舉、官吏、農田等制度提出了改革主張。康熙元年前後,魏禧、魏禮、彭士望、林時益等多次出遊,足跡遍天下,但不入公門,不結交清廷官員,多次拒絶了官府的聘請。康熙七年,康熙帝詔令恢復明皇室子孫的姓氏、田廬,林時益不爲所動。康熙十七年,清廷設博學鴻詞科,徵召魏禧赴試,魏禧以病堅辭,郡縣官吏强行抬至南昌,魏禧懷藥于身,准備以死抗爭,江西巡撫佟國正親驗其疾,魏禧蒙被臥稱疾篤,乃放歸。彭士望崇敬以死抗清的志士,常以不死爲恨。康熙二十二年,江西學使高璜寫信約彭士望到贛州相見,想饋贈彭士望,並爲他三個兒子進學提供方便,彭士望在病榻上口授覆信,拒絶了高學使的好意,表現出凜然傲骨。李騰蛟終身著明服、行明禮,終生不改初心。彭任不入城市四十年,江西巡撫聘請他任白鹿洞書院主講,彭任堅辭不就。九子雖是隱居贛南山區的布衣士人,却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情懷,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民族氣節。
易堂九子是開一代文風之先的文學團體。九子才華横溢,能文能詩。在文學上,他們各有專長,曾燦、魏禮、林時益都是著名詩人;魏際瑞除了寫詩,還喜填詞;邱維屏、魏禧擅長古文,魏禧的散文被譽爲是﹃三百年來少有﹄,時人將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稱爲﹃國朝三家﹄,後世稱之爲﹃清初散文三大家﹄。他們有自己的文學主張,在散文創作方面,魏禧提出了著名的﹃積理練識﹄理論,認爲要深入生活,博覽群書,從生活和書本中醞釀積蓄文章立意,發前人之所無,而成有用于世之文。在詩歌創作方面,他們提出了情本論、品格論、感興論、聲韻論。他們的文風和文學理論一改明末頹廢之風,給清初散文帶來了清新之氣。梁啓超認爲以魏禧爲首的﹃易堂九子﹄是江西自王安石、歐陽修之後﹃蓄道德能文章﹄者。
易堂九子是宣導求真務實、經世致用思想的學術團體。以魏禧爲首的易堂九子深刻反思明亡原因及歷代盛衰規律,認爲其敗亡的根源在于﹃虛﹄﹃僞﹄之風,﹃天下之害,由于人無真氣,柱朽棟橈,而大廈傾焉﹄,故爲學要有用于世,爲文要有補于時,爲人要以真氣行天下。魏禧及易堂諸子身體力行,著名學者方以智造訪易堂,與諸子相處近三個月,發出了﹃易堂真氣,天下罕二﹄的感歎。值得注意的是,魏禧及易堂諸子提出的經世致用思想與同一時期的顧炎武、王夫之等不謀而合。對于學問,他們一絲不苟,態度謹嚴,經常一起探討,也常因觀點不同發生激烈爭執,而事後略無芥蒂。
九子在學術方面各有所長,魏禧專意古文實學,尤嗜好《左傳》,他根據《左傳》寫出了《左傳經世》二十三卷、《左傳韜鈐》二卷、《春秋戰論》十篇、《春秋列國論》十篇等著作,以及軍事著作《兵法》一卷、《兵謀》一卷、《兵跡》十二卷,這些著作爲魏禧在政治、歷史、軍事、經學等方面贏得了一席之地。彭士望同樣潛心于經學和史學,他評點《春秋五傳》四十一卷,評點《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魏際瑞通音韻之學,並對詞有一定研究,著有《詩經原本》《正韻竊取》《切字訓》等。邱維屏、李騰蛟精通易學,邱著《周易剿説》,李著《周易剩言》,邱維屏在易學方面被方以智贊爲﹃神人﹄,韓城太守翟世琪七聘邱維屏爲其講《易》。彭任對經學、理學、醫學有研究,著述種類很多。林時益是制茶專家,他製作的﹃林岕﹄茶遠銷閩粵及江浙皖。以魏禧爲首的寧都易堂九子,以謝文洊爲首的南豐程山七子,以宋之盛爲首的星子髻山七隱,被稱爲﹃江西三山學派﹄,易堂爲其首。
易堂九子是嚴守師道、精心造士的教育團體。九子認爲明朝敗亡的一個原因是師道敗壞,魏禧説:﹃師道喪而君臣父子失其位,至于天地崩壞,日月晦蝕,胥天下爲禽獸,豈不可哀哉!﹄因此他們十分重視引導後學,而教育爲其根本,認爲﹃欲火之不息,在于積薪。欲志不滅,在于得人﹄,﹃蓋任天下難事,當天下之變,非少年血氣雄剛不足勝任﹄。于是易堂諸子承擔起了重振師道,培育人才的重任。魏禧于翠微山下的水莊設館教學,李騰蛟主持三巘學館,邱維屏主持翠微學館,合稱﹃易堂三學館﹄。九子有先進的教育思想,魏禧制訂了﹃三館教式﹄,要求學生﹃立志﹄﹃肅規﹄﹃勤課﹄﹃廣益﹄,李騰蛟設置彰善糾過的﹃彰糾録﹄,鼓勵學生指出老師及同學的缺點。他們自編教材,魏禧編了《童鑒》《左傳經世》,邱維屏編了《今文選》。他們除了在寧都設館教學外,還應請到其他地方任教,如魏禧在新城任教五年,彭士望在寧化任教三年。九子的門人遍及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等地,載入各地志書的有三十多人,文學家、地理學家梁份,顏李學派代表人物王源均是易堂的高足。
易堂九子著述頗豐,由于清廷的禁毀,九子的著作散佚頗多,現將這次影印出版的九子著作及其版本簡述于下。
魏際瑞、魏禧、魏禮俱有文名,世人合稱其爲﹃寧都三魏﹄,他們的詩文基本上收入在《寧都三魏全集》中。《寧都三魏全集》含集首一卷,魏禧著《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日録》三卷,《詩集》八卷;魏際瑞著《魏伯子文集》十卷,魏禮著《魏季子文集》十六卷,《寧都三魏全集》由林時益輯,三魏後人接續編輯整理。康熙二十九年易堂刊本面世,稱﹃易堂藏板﹄,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重刻,稱﹃易堂原板﹄,光緒年間奎文堂重刻,稱﹃奎文堂板﹄。﹃寧都三魏﹄合著《易義選參》二卷,由三魏姐夫邱維屏輯選,有同治十三年刻本。
魏禧的《兵跡》十二卷,爲魏禧言兵的重要著作,也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軍事著作,見《豫章叢書》子部一。另有《左傳經世鈔》二十三卷,該書是魏禧從經世致用的角度評注《左傳》,爲彭家屏參訂的清乾隆刻本。
魏際瑞有《四此堂稿》十卷,爲魏際瑞客浙江范承謨幕府時所作的奏記、告諭及公移等,爲康熙十四年易堂刊本。
邱維屏撰有《邱邦士文集》十八卷,實爲十七卷,第十八卷﹃雜劇﹄缺,其中文集十六卷,詩一卷,爲康熙五十七年刻本,道光十七年春邱維屏族孫邱潾重刊。
彭士望存世詩文見《恥躬堂詩文合鈔》,含《文鈔》十卷,《詩鈔》十六卷,系其七世孫彭玉雯于道光四年編輯刊刻而成,此次影印爲咸豐二年重刻本。
林時益的詩由其子林東孫和李騰蛟之子李元慈編輯整理而成《朱中尉詩集》,共五卷,胡思敬輯入《豫章叢書》。
曾燦著作多爲詩集,存世的有《曾青藜初集》《曾止山文集》《壬癸集》《甲子詩》《三度嶺南詩》,以及其子曾尚倪、曾尚侃編輯整理的《六松堂集》。《六松堂集》凡十四卷,其中詩十卷,文四卷,幾乎收録了曾燦存留的所有詩文。該集有兩個版本,一是胡思敬《豫章叢書》本,一是清鈔本。兩種版本在編排和所選詩文上幾乎相同,不同之處是清鈔本選入了十幾位文人爲曾燦詩文集寫的序言。曾燦另編有清初詩集《過日集》二十卷,後附《名媛集》一卷,以及曾燦和兄曾畹、弟曾炤合著的《金石堂集》十五卷,爲康熙十二年刊本。
李騰蛟著有《半廬文稿》,含文稿二卷,詩一卷,胡思敬收入《豫章叢書》。
彭任著有《草亭文集》,含文集、詩集,不分卷。該集康熙年間刊行,乾隆初再刻,道光乙酉重刻,這次影印爲道光乙酉重刻本。
編者謹識
二〇二〇年九月
總目録
第一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一)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二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二)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三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三)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四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四)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五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五)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六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六)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七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七)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八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八)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九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九)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十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十)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十一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十一)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十二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十二)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十三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十三)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十四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十四)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十五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十五) 清 林時益 輯 清康熙易堂刻本一
第十六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一)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十七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二)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十八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三)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十九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四)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二十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五)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六)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七)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八)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九) 清 林時益 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寧都三魏全集 七十三卷 集首 一卷(十) 清 林時益 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