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存明代西南方志集成
  • 现存明代西南方志集成
  • 现存明代西南方志集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存明代西南方志集成

135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生杨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1-11-26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明代是中國地方志發展從兩宋的定型向清代方志學的確立轉向的一個過渡時期。
明代修志十分興盛,有“天下藩郡州邑,莫不有志”之說 。西南地區屬於欠發達地區,民族問題較多,但修志數量相當可觀。據巴兆祥先生的初步不完全統計,明代修志約三千四百七十種,其中四川八十五種(含重慶)、貴州六十六種、雲南八十種,次於浙江、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湖北、福建、廣東、陝西、湖南等三位數的第一方陣省份,而居於二位數的第二方陣之首 。若就省志的修纂而言,四川五修、雲南九修、貴州十修,雲、貴居於全國前列,四川居中靠前,而雲、貴、川現存通志數量排名全國之首,殊為奇觀,實為研究明代西南地方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史料。遺憾的是,雲南、貴州與廣西、寧夏一道,所有明修縣志均已亡佚。
目前,学界對西南地區的明代方志已做了一定的梳理,如林平、張紀亮《明代方志考》(四川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一年),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四川歷代舊志提要》(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何金文《四川方志考》(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圖書館學會一九八五年),歸然主編、貴州地方志提要編輯委員會編《貴州地方志提要》(貴州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三年),方國瑜《明修雲南方志書目》(《教育與科學》一九三八年第四期),李碩編著《雲南地方志考》(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圖書館學會一九八八年)等著作,明代方志存佚及主要內容等情況已基本清晰。明代方志存世有限,僅約千餘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蜀中明志已“寥若晨星”。今天要方便有效地閱讀和使用這些方志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特別是其中不少方志作為善本、珍本古籍,深藏海內外各圖書機構,更是使用不易。《天一閣藏歷代方志匯刊》全力搜集,得明代方志二百八十六種,其中川渝雲貴十二種,是為最集中最全面的明代方志彙編本。但此專就天一閣藏本而論,漏略尚多。要全面深入地梳理明代西南方志,並藉此開展相關的研究,仍需進一步彙編出版。
明代西南方志既有全國性的時代特色,又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明代西南地區通志修纂起步早,勤且密,存世者多,保存的史料豐富。通志的纂修,學者最初以為始於明初,隨著考證的深入,遂確定始於元代,如遼陽行省有《遼陽圖志》,雲南行省有《雲南志略》,只是不以通志命名且數量較少而已。行省制淵源於金,而全面施行於元,以此而論,通志始於元本不足奇。若就區域總志之實而論,通志的起源就更早。在宋代,路一級地方修志已然盛行。宋代四川地方官就曾六次修纂《成都志》,奠定了明代四川總志的堅實基礎 。楊慎《全蜀藝文志序》稱:“先君子在館閣日,嘗取袁說友所著《成都文類》、李光所編《固陵文類》,及成都丙丁兩《記》、《輿地紀勝》一書,上下旁搜,左右采獲,欲纂成《蜀文獻志》而未果也。” 謝瑜嘉靖二十年《重修四川總志序》則稱:“昔常璩作《華陽國志》,為古今地志之冠。繼是有趙清獻《成都古今記》,光掩耆舊。續有《丙記》《丁記》。而裒記為志,乃成於前清戎侍御熊君。” 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明軍平定雲南,置布政使司,“上命儒臣考校圖籍及前代所有志書,更定而刪正之”,次年六月成《雲南志》六十一卷,是為明代最早的通志,開有明一代風氣之先。二十九年(一三九六),王景常再修《雲南志》,間隔時代之斷,修纂之勤,亦罕有其匹。
其次,具有鮮明的邊域特色,在經略、民族等方面記載詳密,對研究明代西南社會極為重要。《明史·兵制》稱:“明以武功定,自京師至郡縣,皆立衛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在西南地區,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設有衛所,既管軍事,又兼營屬地,成為明代實封的行政區劃 。衛所、都司長官創修衛所志,主要記載兵事、武備。現存明代西南方志中提到的就有《瀘州衛志》《烏撒烏志》《普安衛志》《普定衛志》《興隆衛志》《清平衛志》《興隆衛志》等。明代是西南地區民族融合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尤其是萬曆年間的平播之役,影響極為深遠。明承元制,在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土司制度,由土司進行管理。在雲南、貴州、四川均設有土司,這些地區的土司多主修土司志,如雲南有《東里軍民宣慰使司志》《幹崖宣撫司志》《騰衝司志》,貴州有《清平長官司志》,四川有《平茶洞長官司志》《酉陽宣撫司志》等。遺憾的是,這些土司志皆佚失無存。不過,在現存通志、府志中仍保存大量有關記載,占比頗高。
再次,藝文頗盛,編纂得力。正如學者所論 ,明代部分方志濫收詩文,“張皇形勝,藻飾藝文,徒以備方冊之玩” 。在這一點上,明代西南地區,尤其是四川,表現特別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傳統。這裏有個關鍵性人物——新都楊慎。他參與嘉靖《四川總志》的修纂,負責藝文部分,最終成《全蜀藝文志》六十四卷。全志八十卷,藝文志占大半,僅餘十六卷以記載四川沿革、疆域、城池、財賦、水利、人物等。南宋袁說友編《成都志》,惟藝文部分以《成都文類》五十卷單傳於世。楊慎所編,篇幅更多,在地方通志中,可謂鶴立雞群。《全蜀藝文志》繼承《成都文類》,既合於志書流傳,又獨立為地方文獻總集,單獨流傳。其後萬曆七年編《四川總志》三十四卷,其藝文部分刪補《全蜀藝文志》成十二卷。萬曆四十七年編《四川總志》,直接效法楊慎,藝文部分除修訂《全蜀藝文志》,再加刊印外,又再加補續成《補續全蜀藝文志》五十四卷。《補續全蜀藝文志》大多單獨流傳,而除卻藝文的《四川總志》僅二十四卷而已。相較於巴蜀藝文之盛,貴州、雲南卻未有此態。不過,楊慎的好友李元陽編《雲南通志》,於藝文亦特別重視。清紀昀稱:“元明以後,體例相沿,列傳侔於家牒,藝文溢於總集,末大於本,而輿圖反若附錄,其間假借誇飾以侈風土者,抑又甚焉。” 清謝啟昆亦批評明人“不知藝文體裁,猥以詩文充之,卷帙繁蕪,殊乖雅正” 。不過,明《全蜀文藝文志》《補續全蜀藝文志》與宋《成都文類》一道,正好集成清以前蜀中詩文,而清代三修通志,刪補其作,而反有不迨。明代方志藝文雖然有收錄偽濫之弊,“然蒐羅故實,例主全收,非同編錄總集,有所去取,善惡並載” ,亦未足為病。“大體談蜀中掌故者終以《全蜀藝文志》及是書(《蜀中廣記》)為取材之淵藪也” 。

凡例
一、本編旨在全面梳理和彙集現存明代西南區域的方志,為學術研究、地方發展、文化傳承與創新服務。
二、本編搜羅範圍不限於一地一館,而是廣及海內外,盡可能將現存明代西南方志收羅入編。
三、現存西南方志分散於大陸、台灣、日本、美國等地藏館,雖然時代進步,交流漸廣,但仍受多方條件限制,本編仍未能應收儘收。據可靠資料和信息,未能收錄入本編的明代西南方志有正德《四川志》、嘉靖《順慶府志》、嘉靖《青神縣志》、萬曆《滇史》等。
三、本編分為川渝、貴州、雲南三大類,再分總志、雜志、府州縣志,分別編排。
四、本編采用原版影印,不加刪潤添加,盡力維持原貌。為方便版本研究,比較應用,對個別有多種版本的方志,不避重複之嫌,兼采其重要版本。

總目録

【 川渝篇】

第一册
四川總志(一)卷一—卷八 明 劉大謨 修 明嘉靖刻本一
第二册
四川總志(二)卷九—卷十四 明 劉大謨 修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三册
四川總志(三)卷十五—卷十六 明 劉大謨 修 明嘉靖刻本一
第四册
四川總志(四)卷十七—卷三十五 明 劉大謨 修 明嘉靖刻本一
第五册
四川總志(五)卷三十六—卷四十六 明 劉大謨 修 明嘉靖刻本一
第六册
四川總志(六)卷四十七—卷六十四 明 劉大謨 修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七册
四川總志(一)卷一—卷六 明 虞懷忠 修 明 郭棐 纂 
                              明萬曆刻本一

第八册
四川總志(二)卷七—卷十一 明 虞懷忠 修 明 郭棐 纂 
                              明萬曆刻本一
第九册
四川總志(三)卷十二—卷十六 明 虞懷忠 修 明 郭棐 纂 
                              明萬曆刻本一
第十册
四川總志(四)卷十七—卷二十四 明 虞懷忠 修 明 郭棐 纂 
                              明萬曆刻本一
第十一册
四川總志(五)卷二十五—卷二十八 明 虞懷忠 修 明 郭棐 纂 
                              明萬曆刻本一
第十二册
四川總志(六)卷二十九—卷三十四 明 虞懷忠 修 明 郭棐 纂 
                              明萬曆刻本一
第十三册
四川總志(一)卷一—卷五 明 吴之皞 明 杜應芳 纂修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四册
四川總志(二)卷六—卷九 明 吴之皞 明 杜應芳 纂修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五册
四川總志(三)卷十—卷十二 明 吴之皞 明 杜應芳 纂修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六册
四川總志(四)卷十三—卷十五 明 吴之皞 明 杜應芳 纂修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七册
四川總志(五)卷十六—卷二十 明 吴之皞 明 杜應芳 纂修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八册
四川總志(六)卷二十一—卷二十四明 吴之皞 明 杜應芳 纂修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九册
四川總志(七)卷二十五—卷二十七明 吴之皞 明 杜應芳 纂修 
                              明萬曆四十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册
全蜀藝文志(一)卷一—卷十 明 楊慎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全蜀藝文志(二)卷十一—卷二十五 明 楊慎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全蜀藝文志(三)卷二十六—卷三十二  明 楊慎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全蜀藝文志(四)卷三十三—卷三十八 明 楊慎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全蜀藝文志(五)卷三十九—卷四十八 明 楊慎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全蜀藝文志(六)卷四十九—卷六十四 明 楊慎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全蜀藝文志(一)卷一—卷十三 首一卷 明 楊慎 輯 清嘉慶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全蜀藝文志(二)卷十四—卷二十三 明 楊慎 輯 清嘉慶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全蜀藝文志(三)卷二十四—卷三十三 明 楊慎 輯 清嘉慶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全蜀藝文志(四)卷三十四—卷三十八 明 楊慎 輯 清嘉慶刻本一
第三十册
全蜀藝文志(五)卷三十九—卷四十七 明 楊慎 輯 清嘉慶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全蜀藝文志(六)卷四十八—卷六十四 明 楊慎 輯 清嘉慶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補續全蜀藝文志(一)卷一—卷十三 明 杜應芳 明 胡承詔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三册
補續全蜀藝文志(二)卷十四—卷二十三 明 杜應芳 明 胡承詔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補續全蜀藝文志(三)卷二十四—卷三十二 明 杜應芳 明 胡承詔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五册
補續全蜀藝文志(四)卷三十三—卷三十七 明 杜應芳 明 胡承詔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補續全蜀藝文志(五)卷三十八—卷四十八 明 杜應芳 明 胡承詔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補續全蜀藝文志(六)卷四十九—卷五十六 明 杜應芳 明 胡承詔 輯 
                                            明萬曆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蜀中廣記(一)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蜀中廣記(二)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册
蜀中廣記(三)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蜀中廣記(四)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蜀中廣記(五)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蜀中廣記(六)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蜀中廣記(七)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蜀中廣記(八)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蜀中廣記(九)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蜀中廣記(十)一百八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十八册
四川名勝志(一)卷一—卷十一 明 曹學佺 撰 明萬曆年間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四川名勝志(二)卷十二—卷二十一 明 曹學佺 撰 明萬曆年間刻本一
第五十册
四川名勝志(三)卷二十二—卷三十五 明 曹學佺 撰 明萬曆年間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大明一統名勝志·四川名勝志(一)卷一—卷十 明 曹學佺 撰 
                                                                         明崇禎三年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大明一統名勝志·四川名勝志(二)卷十一—卷二十四 明 曹學佺 撰 
                                                                         明崇禎三年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大明一統名勝志·四川名勝志(三)卷二十五—卷三十五 明 曹學佺 撰 
                                                                         明崇禎三年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蜀中名勝記(一)卷一—卷八 明 曹學佺 撰 清刻《粵雅堂叢書》本一
第五十五册
蜀中名勝記(二)卷九—卷十八 明 曹學佺 撰 清刻《粵雅堂叢書》本一

第五十六册
蜀中名勝記(三)卷十九—卷三十 明 曹學佺 撰 清刻《粵雅堂叢書》本一
第五十七册
蜀中名勝記(一)卷一—卷九 明 曹學佺 撰 清宣統二年成都茹古書局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蜀中名勝記(二)卷十—卷二十一 明 曹學佺 撰 清宣統二年成都茹古書局刻本一
第五十九册
蜀中名勝記(三)卷二十二—卷三十 明 曹學佺 撰 
                                  清宣統二年成都茹古書局刻本一
第六十册
蜀中方物記 十二卷 明 曹學佺 撰 清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蜀中邊防記 十卷 明 曹學佺 撰 清抄本一
第六十二册
蜀中著作記 十卷存五卷 明 曹學佺 撰 明末刻本一
蜀中著作記 七卷 明 曹學佺 撰 民國圖書館學季刊連載本二二一
四川郡縣釋名 二卷 明 郭子章 撰 明萬曆四十三年刻本三五三
第六十三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