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文献汇刊
  • 中国书法文献汇刊
  • 中国书法文献汇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书法文献汇刊

120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琳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1-11-26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伏羲觀象于天,取法于地,作八卦而字畫萌。倉頡仰觀奎星圓曲,俯查鳥跡龜文。窮天地之變,泄造化之機,而文字立』。(《書法必稽》)文字不僅是記載語言的符號,也是一種書寫符號。自漢字起源之時,書法便與其共生。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鐘鼎文,到秦漢的篆、隸、楷、行、草已初步奠定了書法的雛形。而魏晋南北朝至清代時期則使書法藝術逐級推升,日趨完善。在中國歷史上,漢字書法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作爲雅俗共賞、流芳萬邦的藝術,書法承繼了深厚的中華歷史文化,浸潤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思想和藝術情懷,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獨特藝術形式。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藴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與思維方式,是中華文明延續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
在漫長而悠久的歷史嬗變過程中,縱觀中國書法史,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精神風貌,反映出各個時代不同的藝術精神。漢字作爲中國書法的載體,與書法共生,漢字的發展變化影響著書法的演變。漢字起源于先民的記事刻畫符號,在書法的萌芽時期,從殷商甲骨文、周代金文、戰國石鼓文、隸書、小篆字体的逐步演變,至東漢魏晋時期,漢字逐漸定型于草書、楷書、行書等諸體。魏晋南北朝時,中國書法進入發展時期,行書、楷書、草書日趨完善,出現了鐘繇及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等對後世書法影響極大的書法家。而唐代書法上遠接六朝,下啓宋代書法風氣,是古代書法史的轉折點。初唐書法以初唐四大家的歐體楷書爲代表,至唐代中葉書壇名家輩出,如張旭、懷素和顏真卿等,皆爲一時大家。晚唐書法則以柳公權爲首,是繼顏真卿之後的又一楷書大家。至于宋代,以蘇軾、黄庭堅、米芾、蔡襄,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元代書法以趙孟頫書風爲主體,影響後世甚深。而明代刻帖風行,帖學大盛,主要書家集中于江南吴越一帶,如明代中期的吴門書派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陳淳等人。清人梁巘有論:『晋尚韻,唐尚法,宋尚一,元明尚態』。清代則前期爲明末帖學的繼承,乾嘉以後碑學興盛。書法被譽爲『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數千年來,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作品,形成了大量書法文獻,對書學與書法傳播都産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在書家、書跡、書論的史料搜集、整理方面,傳世之作甚爲豐瞻。秦漢以後,書學逐漸成爲專門學問,研究書法的文章也漸有問世,總結手書經驗,著録書家名作,考證碑帖遷流,皆而有之。如《書譜》《書斷》《書法雅言》《藝舟雙楫》《法書考》《書法鈎玄》等系統論述書學的專著,于窺見歷代書論概况有所助益。書屬之類,久爲藝林所珍貴,在書法帖學研究上,歷代書法研究者爲世人留下了諸如《法帖譜系》《法帖譜系》《歷代帝王法帖釋文考異》《十七帖述》等論著,對研究中國書法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中國書法文獻在歷史傳承中,在人類文化史上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中國書法經數千年的傳播發展,早已成爲具有普世人文與普世美學價值的藝術。作爲中華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的書法藝術,是古代文獻的組成部分,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書法文獻是對中國古代書法的研究論述,與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繁榮相適應,整理研究書法文獻對保護中華文化、促進文化傳承,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書法歷史悠久,文獻資料豐富,内容廣泛,于書籍史研究有諸多助益。在學術研究方面,書法文獻中的史料價值、文學價值、書法價值及文字學價值爲科學研究提供文獻參考。有鑒于此,今收集歷代書法文獻二百餘種,以《中國古籍總目》書畫之屬的書部的分類爲依據,分爲書論、史傳、著録、題跋、譜帖五個部分,望有助于了解研究歷代的書法史、文字學的發展情况,供所需者共賞。                                                                 

                                                                    編者謹識
                                                           二〇二一年一月



總目録
第一册 
四體書勢 一卷 晋 衛恆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一
筆勢論畧 一卷 晋 王羲之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一五 
筆陣圖 一卷 晋 衛鑠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二三  
書評  一卷 梁 袁昂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三一 
書評 一卷 梁 蕭衍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三五 
冰陽筆訣  十卷 唐 李冰陽 著 明讀書坊居家必備本四一 
法書要録 十卷 唐 張彦遠 輯 明刻本四七
第二册 
書譜 一卷 唐 孫過庭 撰 宋刻百川學海本一 
唐孫過庭書譜 一卷 唐 孫過庭 撰 姜堯章續書譜一卷 宋 姜夔 撰 
                                 續書斷二卷 宋 朱長文 撰 明刻本一七 
字格 一卷 唐 竇臮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一二七 
述書賦 二卷 唐 竇臮 撰 唐 竇蒙 注 清榕園叢書本一三三 
筆髓論 一卷 唐 虞世南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二二一 
書斷 四卷 唐 張懷瓘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二二九 
九品書 一卷 唐 韋續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二九九 
書品優劣 一卷 唐 韋續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三一三 
書法 一卷 唐 歐陽詢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三一九 
五十六種書法 一卷 唐 韋續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三三五 
續書品 一卷 唐 韋續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三五一 
書評 一卷 唐 韋續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三五七 
墨藪 二卷 唐 韋續 撰 明刻本三六五
第三册 
書斷列傳 三卷 書斷雜編一卷 唐 張懷瓘 撰 宋刻百川學海本一 
張長史十二意筆法 一卷 唐 顏真卿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六三 
金壺記 三卷 宋 釋適之 撰 日本昭和四年靜嘉堂影宋抄本七一 
金壺記 三卷 宋 釋適之 撰 清惠氏紅豆齋抄本一七九 
墨池編 (一) 卷一至卷三 宋 朱長文 輯 明 李苘 續輯 明 薛晨 注校
                                明隆慶二年李苘永和堂刻本二八七
第四册 
墨池編 (二) 卷四至卷十四 宋 朱長文 輯 明 李苘 續輯 明 薛晨 注校 
                                明隆慶二年李苘永和堂刻本一

第五册
墨池編 (三) 卷十五至卷二十 續編三卷 宋 朱長文 輯 明 李苘 續輯 明 注校 
                                明隆慶二年李苘永和堂刻本一
第六册 
書苑菁華 二十卷 宋 陳思 輯 明抄本一
第七册 
二王帖 三卷 評釋三卷 宋 許開 輯 清雍正五年洋溢堂刻本一 
御覽書苑菁華 二十卷 缺卷七 卷八 卷十八 卷二十  宋 陳思 輯 
                                清乾隆四十九年汪氏振綺堂刻本二五一

第八册 
絳帖平 六卷 宋 姜夔 撰 清乾隆三十一年東嘯軒抄本一 
續書譜 一卷 宋 姜尭章 撰 宋刻百川學海本一九三 
續書譜 一卷 宋 姜尭章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 二一五 
法書苑 一卷 宋 周越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二四一 
海岳名言 一卷 宋 米芾 撰 宋刻百川學海本二五一 
海岳名言 一卷 宋 米芾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二五九 
高宗皇帝御製翰墨志 一卷 宋 趙構 撰 宋刻百川學海本二七一 
翰墨志 一卷 宋 趙構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二八七 
古今集論字學新書 七卷 元 劉惟志 輯 明徐氏鐵硯齋抄本三〇五 
書法鈎玄 四卷 元 蘇霖 撰 明嘉靖三十六年嚴嵩刻本五〇五

第九册 
法書考 八卷 元 盛熙明 撰 清康熙四十五年揚州詩局楝亭藏書十二種本一 
翰林要訣 一卷 元 陳繹曾 撰 明刻本一七九 
衍極 五卷 元 鄭杓 撰 元 劉有釋 定 清光緒歸安陸氏十萬卷樓叢書本二〇五 
書經補遺 五卷 元 呂宗傑 撰 清宛委别藏本五五九 
雪庵字要 一卷 元 李玄暉 撰 明抄本六三五
第十册 
衍極 一卷 元 鄭杓 撰 清順治三年李氏宛委山堂刻説郛本一 
草訣歌 一卷 明 郭諶 撰 清光緒二十二年刻本二五 
筆道通會 二卷 明 朱象衡等 撰 明刻本四七 
書訣 一卷 明 豐坊 撰 明抄本一二七 
書法必稽 一卷 明 胡正言 撰 明末胡氏十竹亝刻本二〇九 
一覽知書 二卷 明 董其昌 撰 明刻套印本三三七
第十一册 
墨妙纂 六卷 明 鄢茂材 撰 明萬曆間刻本一 
游鶴堂墨藪 二卷 明 周之士 撰 明萬曆間齊興周氏游鶴堂刻本二六五 
書學會編 四卷 明 黄瑜 編 明天順元年黄氏肇慶刻本四一一
第十二册 
陳眉公先生手評書法離鈎 十卷 明 潘之淙 撰 明 潘之淇 校 
                                                        明天啓七年刻本一 
草韻辨體 (一) 卷一至卷三 明 郭諶 撰 明崇禎六年刻本二六五
第十三册
草韻辨體 (二) 四至卷五 附歷代名書姓氏一卷 明 郭諶 撰 明崇禎六年刻本一  
潞藩新刻述古書法纂 (一) 卷一至卷七 明 朱常淓 撰 明崇禎九年刻本二四七
第十四册
潞藩新刻述古書法纂 (二) 卷八至卷十 明 朱常淓 撰 明崇禎九年刻本一 
墨池璅録 四卷 明 楊慎 撰 明嘉靖刻本一九五 
倪氏雜記筆法 一卷 明 倪後瞻 撰 清宣統三年鉛印花近樓叢書本二六三 
青鏤管夢 一卷 明 項德純 撰 明崇禎廣快書本二九七 
書法粹言 一卷 明 汪挺 撰 清道光十一年晃氏學海類編活字印本三六七
第十五册 
重刻書法雅言 一卷 無稱子傳一卷 明 項穆 撰 清有竹齋抄本一 
書法雅言 一卷 無稱子傳一卷 明 項穆 撰 上海神州國光社印美術叢書本一一三 
法書通釋 二卷 明 張紳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荊川書林夷門廣牘本一六九 
寒山帚談 二卷 附寒山金石林甲乙表一卷 附録二卷 明 趙宦光 撰 
                       上海神州國光社印美術叢書本二七九
第十六册 
王氏書苑 (一) 卷一至卷七 明 王世貞 輯 明 詹景鳳 編 
                                     明萬曆十九年刻本一
第十七册
王氏書苑 (二) 卷八至卷十 明 王世貞 輯 補益八卷 明 詹景鳳 編 
                                     明萬曆十九年刻本一
第十八册
古今法書苑 (一) 卷一至卷八 明 王世貞 輯 明刻本一

第十九册
古今法書苑 (二) 卷九至卷二十 明 王世貞 輯 明刻本一
第二十册 
書法離鈎 十卷 明 潘之淙 撰 清光緒二十二年惜陰軒叢書本一 
四友齋書論 一卷 明 何良俊 撰 上海神州國光社印美術叢書本二一三 
筆玄要旨 一卷 明 徐渭 撰 明 諸夏 評 明 朱象衡 輯補 
                        清淵雅堂刻本二三三 
春雨雜述 一卷 明 解縉 撰 明末刻廣百川學海本三六九 
大書長語 二卷 費高士傳一卷 明 費瀛 撰 明隆慶刻本三八七 
童學書程 一卷 明 豐坊 撰 清光緒十年碧琳琅館叢書本四六九 
書品 一卷 明 楊慎 撰 清 李調元 校定 
              清道光五年綿州李氏萬卷樓刊李朝姜夔補刊函海本五一九
第二十一册 
書輯 三卷 明 陸深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儼山外集本一 
書録 一卷 明 項元汴 撰 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學海類編木活字印本一〇七 
草書備考 不分卷 清 秦彬 撰 清乾隆十三年手稿本一一七
分隸偶存 二卷 清 萬經 撰 清乾隆三十四年萬氏辨志堂刻本四三九
第二十二册 
宣和書譜 二十卷 不著撰者 明嘉靖刻本一 
學書篇 不分卷 不著撰者 明抄本三八五 
書法小學 四卷 不著撰者 明刻本四八九
第二十三册 
書筏 一卷 清 笪重光 撰 清道光十三年至二十九年吴江沈氏世楷堂昭代叢書本一 
書法論 一卷 清 蔣衡 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蔣氏游藝祕録本一一 
續書法論 一卷 清 蔣驥 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蔣氏游藝祕録本二七 
九宫新式 一卷 清 蔣驥 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蔣氏游藝祕録本四三 
學書雜論 一卷 清 蔣和 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蔣氏游藝祕録本五五 
書法精言 四卷 清 王錫侯 撰 清乾隆間刻本六七 
隸法彙纂 十卷 清 項懷述 編 日本明治十四年小樷山房刻本二六一
第二十四册 
稷山論書詩 不分卷 清 陶濬宣 撰 清寶文齋稿本一 
樂毅論書勢表 一卷 清 翁方綱 撰 清蘇齋遺稿本一一一 
樂毅論考 不分卷 清 翁方綱 撰 清稿本 一三七 
論書絶句 一卷 清 王芑孫 撰 清稿本一八三 
芳堅館書髓 一卷 清 郭尙先 撰 清 郭籛齡 輯 清抄本一九三 
大瓢偶筆 (一) 卷一 清 楊賓 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筠石山房刻本二七九
第二十五册
大瓢偶筆 (二) 卷二至卷八 清 楊賓 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筠石山房刻本一 
評書帖 一卷 清 梁瓛 撰 上海神州國光社印美術叢書本四〇三
第二十六册 
六藝之一録 (一) 卷一至卷五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二十七册
六藝之一録 (二) 卷六至卷十二上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二十八册
六藝之一録 (三) 卷十二下至卷十七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二十九册
六藝之一録 (四) 卷十八至卷二十四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三十册
六藝之一録 (五) 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二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三十一册
六藝之一録 (六) 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九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三十二册
六藝之一録 (七) 卷四十至卷四十五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三十三册
六藝之一録 (八) 卷四十六至卷五十一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三十四册
六藝之一録 (九) 卷五十二至卷五十七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三十五册
六藝之一録 (十) 卷五十八至卷六十六 清 倪濤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三十六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