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渔洋文献辑刊
  • 王渔洋文献辑刊
  • 王渔洋文献辑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渔洋文献辑刊

42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圣华, 徐舒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1-11-26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明清易代,清人入主中原後,當時的士人內心是非常複雜的。他們或曾仕明廷,或生於明末,難免會帶有著遺民意識,這種心態也反應在士人的詩詞中。除了不畏死亡的陳子龍諸人,即使有著故國意識的遺民,迫于高壓的政治環境,在詩中也只能化作長長的喟歎,而對于後一類士人來説,他們的傷亂之感則更加低沉纏綿,詩歌表現出﹃溫柔敦厚﹄的格調,在清初詩壇上威望極高的王士禛,便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士人。
王士禛(一六三四—一七一一),一名士禎,字子真,又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清順治十五年進士,授揚州推官,行取禮部員外郎,改翰林院侍講,官至刑部尚書。王士禛的高祖王重光、曾祖王之垣、祖王象晉都曾是明代頗為顯赫的官員,其父王與敕以詩文名,順治初曾被拔貢舉薦,未赴廷試,以遺民終老。可以看出,王士禛的家庭與前明朝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王士禛對前明也有微妙的感情,但﹃立功﹄的抱負,終究推使他走上科舉之路。仕新朝這一行為對于王士禛來説是頗為矛盾的,因此反映在他的詩歌中,也能看出這一時期他的痛苦,其《秋柳》一詩就是典型代表。順治十七年春,王士禛赴揚州任推官,這一時期他的詩歌明淨秀麗,甩下了仕途包袱,是其創作歷程中的一個飛躍,此時他的詩歌是以﹃唐音﹄為標幟。當王士禛揚州任滿回京後,為求﹃生新﹄,他開始向﹃宋調﹄的方向傾斜。宗宋期間,王士禛的詩歌經歷了從酣暢雄奇歸平淡的過程,與其甚獲捧譽的唐音詩歌相比,他的宗宋詩歌在詩壇上毀譽參半,學宋易有的流弊,王士禛也沒有成功跳脫,故而其宗宋的探索並不成功,并于晚年返回到宗唐道路。王士禛提倡﹃神韻説﹄,其詩歌也努力向這一理論靠近,其《江上》、《曉雨復登燕子磯絶頂》等詩都頗得其﹃神韻﹄風采。王士禛一生創作詩五千餘首,生前即結集刊刻,單刻詩集有二十餘種,在其臨終前,欲將畢生所著詩文刪繁就簡,彙為一編行世。康熙四十九年,王氏門人程哲、程鳴兄弟將其平生著作彙刻,名為《帶經堂集》,收有《漁洋詩集》、《漁洋續詩集》、《漁洋文集》、《蠶尾詩集》、《蠶尾續詩集》、《蠶尾文集》、《蠶尾續文集》,共九十二卷,此書係最系統的王漁洋詩文集,但由于清代文字獄的關係,此書存在抽換和刪削的情況。因此,與此前刊刻的集子相參看就顯得相當重要,故而本書在收錄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帶經堂集》外,又收錄在王士禛其他版本詩文集。王士禛在詩歌創作之外,又有自成體系的詩學理念,其詩話著作就有《漁洋詩話》、《然燈記聞》、《漁洋詩問》、《五代詩話》、《律詩定體》等書,流傳甚廣,影響頗大。王士禛在詞上的成就遠不如其詩,其于中年棄詞,但其實王氏有著較成熟的詞學觀,並流傳有《衍波詞》二卷,這自然也是王士禛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王漁洋的雜記著作也頗值得重視,《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古夫于亭雜錄》等雜記涉及面廣,是王士禛多年的積累,其中關于詩學的內容亦稱豐富。
奠定其清初詩壇盟主地位的,不僅僅是王士禛的詩歌創作,其詩歌選本所產生的影響也是極大的。據考證,王士禛所選詩集多達十九種,所評選詩集則有十一種,其中《唐賢三昧集》、《十種唐詩選》、《古詩選》、《唐人萬首絶句選》、《二家詩選》等都是相當有名的選本。王士禛所輯詩歌選本,雖然更偏重唐詩,但其實內容廣及從漢魏至清初,表現出其極為廣闊的涉獵視野。在他的詩歌選本中,可以看到兼容並蓄的借鑒態度,其詩歌選本的發展歷程,也與其詩歌創作一起,佐證著他由唐越宋、由宋返唐的詩學歷程。詩選是成就王士禛詩壇地位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正是因為王士禛極高的品味,使得人們認可他獨到的眼光,故使這些選本得以廣泛而長遠地流傳。
王士禛的著作,如《池北偶談》、《帶經堂詩話》、《古夫于亭雜錄》等都有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出版社整理,齊魯書社也曾出版過《王士禛全集》。這些文獻的整理,可以滿足我們了解王士禛。但是,對于王漁洋這樣一個成就斐然的文人而言,早期所出版的文獻,是不可忽視的資料。且王士禛的文獻在在當時刊刻就有不同的面貌,另有一些文獻還未被整理,將這些文獻影印出版,揭示其本來面貌,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各版本文獻的參看對有關王士禛的相關研究來説不可或缺。本書蒐集王士禛文獻五十餘種,包含其著作、輯選詩文集及其批點校訂文獻,希望對相應領域的學者有所助益,編輯過程中的疏漏之處,望讀者不吝指正。


總目録

第一册
漁洋山人精華録 十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一
第二册
漁洋山人精華録箋注 十二卷 (一) 
                                              清 王士禛 傳 清 金榮 箋注 清 徐淮 纂輯 
                                              清乾隆鳳翽堂刊本一

第三册
漁洋山人精華録箋注 十二卷 (二) 
                                              清 王士禛 傳 清 金榮 箋注 清 徐淮 纂輯 
                                              清乾隆鳳翽堂刊本一
第四册
漁洋山人精華録箋注 十二卷 (三) 
                                              清 王士禛 傳 清 金榮 箋注 清 徐淮 纂輯 
                                              清乾隆鳳翽堂刊本一
第五册
蠶尾集 十卷 續集二卷 後集二卷 (一)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四年沂詠堂刊本一

第六册
蠶尾集 十卷 續集二卷 後集二卷 (二)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四年沂詠堂刊本一
帶經堂集 九十二卷 (一)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二九五
第七册
帶經堂集 九十二卷 (二)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一
第八册
帶經堂集 九十二卷 (三)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一
第九册
帶經堂集 九十二卷 (四)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一

第十册
帶經堂集 九十二卷 (五)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一
第十一册
帶經堂集 九十二卷 (六)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一
第十二册
帶經堂集 九十二卷 (七)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九年七略書堂刊本一
第十三册
漁洋山人文略 十四卷 (一)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三十四年刊本一
第十四册
漁洋山人文略 十四卷 (二)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三十四年刊本一
第十五册
漁洋山人詩集 二十二卷 續集十六卷 (一)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四年沂詠堂刊本一
第十六册
漁洋山人詩集 二十二卷 續集十六卷 (二)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四年沂詠堂刊本一
第十七册
漁洋山人詩集 二十二卷 續集十六卷 (三)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四年沂詠堂刊本一
第十八册
七言詩歌行鈔 十五卷 (一) 清 王士禛 選 清刊本一
第十九册
七言詩歌行鈔 十五卷 (二) 清 王士禛 選 清刊本一
帶經堂詩話 三十卷 首一卷 (一) 清 王士禛 選 清乾隆五十四年刊本一五五
第二十册
帶經堂詩話 三十卷 首一卷 (二) 清 王士禛 選 清乾隆五十四年刊本一
第二十一册
帶經堂詩話 三十卷 首一卷 (三) 清 王士禛 選 清乾隆五十四年刊本一
第二十二册
衍波詞 二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光緒十五年榆園刊本一
阮亭詩餘略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 丘常石 清 徐夜 評 清康熙刊本六三
遊西山詩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金陵鄧法刊本一〇三
退尋草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刊本一二七
王文簡公七古平仄論 不分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乾隆五十七年序刊本一四三
南海集 二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二五一
雍益集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三六五
載書圖詩 一卷 附增行詩一卷 附賜沐紀程一卷 附池北書庫記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四四三
第二十三册
唐賢三昧集 三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二十七年序刊本一
池北偶談 二十六卷 (一) 清 王士禛 著 清康熙三十年文粹堂刊本二三五
第二十四册
池北偶談 二十六卷 (二) 清 王士禛 著 清康熙三十年文粹堂刊本一
第二十五册
池北偶談 二十六卷 (三) 清 王士禛 著 清康熙三十年文粹堂刊本一
第二十六册
池北偶談 二十六卷 (一) 清 王士禛 著 清康熙三十九年臨汀郡署刊本一
第二十七册
池北偶談 二十六卷 (二) 清 王士禛 著 清康熙三十九年臨汀郡署刊本一
第二十八册
香祖筆記 十二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四十四年刊本一
第二十九册
居易録 三十四卷 (一) 清 王士禛 著 清刊本一
第三十册
居易録 三十四卷 (二) 清 王士禛 著 清刊本一
第三十一册
居易録 三十四卷 (三) 清 王士禛 著 清刊本一
第三十二册
古夫于亭雜録 六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光緒三年嘯園刊本一
分甘餘話 四卷 清 王士禛 漫筆 清康熙四十八年刊本二四七
第三十三册
皇華紀聞 四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二十九年序刊本一
南來志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二三五
北歸志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二九一
廣州遊覽小志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三三一
蜀道驛程記 二卷 後記二卷 (一)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三十年序刊本三四五
第三十四册
蜀道驛程記 二卷 後記二卷 (二)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三十年序刊本一
隴蜀餘聞 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康熙三十年序刊本一四一
長白山録 一卷 附補遺一卷 清 王士禛 撰 清刊本一九九
浯溪考 二卷 清 王士禛 撰 康熙四十年序刊本二六九
國朝謚法考 不分卷 清 王士禛 編輯 清康熙三十四年刊本三五九
第三十五册
唐人萬首絶句選 七卷 宋 洪邁 元本 清 王士禛 選本 清刊本一
十種唐詩選 十七卷 存十一卷 清 王士禛 删纂 清蘿延齋刊本三〇九
  河嶽英靈集 一卷 唐 殷璠 輯三二九
  中興間氣集 一卷 唐 高仲武 輯四二一
  國秀集選 一卷 唐 芮挺章 輯四五三
  篋中集選 一卷 唐 元結 輯四九七
  搜玉集選 一卷 唐 佚名 輯五〇九
第三十六册
  御覽詩集選 一卷 唐 令狐楚 輯一
  極玄集選 一卷 唐 姚合 輯五一
  又玄集選 一卷 唐 韋莊 輯八一
  才調集選 三卷 唐 韋穀 輯九十九
唐文粹詩選 六卷 清 王士禛 删纂 清康熙三十一年刊本二三三
第三十七册
華泉先生集選 四卷 明 邊貢 撰 清 王士禛 選 清刊本一
睡足軒詩選 一卷 附詩 明 邊習 撰 清 徐夜 王士禛 選 清刊本一一一
蕭亭詩選 六卷 清 張實居 撰 清 王士禛 批點 清刊本一三七
但吟草 四卷 恭紀詩一卷 清 蕭惟豫 著 清 王士禛 評 清康熙五十年刊本三八一
第三十八册
倚聲初集 二十卷 詞話四卷 (一) 清 鄒祗謨 王士禛 選 清刊本一
第三十九册
倚聲初集 二十卷 詞話四卷 (二) 清 鄒祗謨 王士禛 選 清刊本一
第四十册
徐詩 二卷 清 徐夜 撰  清 王士禛 批點 清刊本一
蓮洋集 十二卷 補遺一卷 附録一卷 (一) 
                  清 吴雯 著 清 王士禛 評定 清乾隆十七年序夢雀草堂刊本一一七
第四十一册
蓮洋集 十二卷 補遺一卷 附録一卷 (二) 清 吴雯 著 清 王士禛 評定 
                  清乾隆十七年序夢雀草堂刊本一
第四十二册
蓮洋集 十二卷 補遺一卷 附録一卷 (一) 清 吴雯 著 清 王士禛 評定 
                   清乾隆五十五年序夢雀草堂刊本一
第四十三册
蓮洋集 十二卷 補遺一卷 附録一卷 (二) 清 吴雯 著 清 王士禛 評定 
                   清乾隆五十五年序夢雀草堂刊本一
考功集選 四卷 清 王士禄 撰  清 王士禛 批點 清刊本四五三
第四十四册
抱山集選 一卷 清 王士禧 著 清 王士禛 批點 清刊本一
古鉢集選 一卷 清 王士祜 撰  清 王士禛 批點 清刊本四七
新安二布衣詩 八卷 清 王士禛 選 清康熙四十三年汪洪度刊本七五
  吴非熊集 四卷 明 吴非熊 著八七
  程孟陽集 四卷 明 程孟陽 著九五
二家詩選 清 王士禛 選 清刊本四六五
  廸功集選 一卷 明 徐禎卿 著四六九
  蘇門集選 一卷 明 高叔嗣 著五二九
歷仕録 不分卷 明 王之垣 述  明 王士禛 較 清康熙四十一年王氏家塾刊本五七三
隴首集 王與胤 著 清王士禛 較 清康熙二年序刊本六二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