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历代著作集成
  • 山西历代著作集成
  • 山西历代著作集成
  • 山西历代著作集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西历代著作集成

480000 480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宏哲, 刘士义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6913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80000元

上书时间2021-01-12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出版説明
山西古稱山右、河東、三晋,其地域北抵大漠,南控中原,東依太行,西襟黄河。其形势枕山帶水,河汾沃土,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黄土高原地貌塑造了山西獨特的地理風貌,北方遊牧與中原農耕文化的交織,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三晋文化。宋代石介有詩云:『黄河爲血脈,太行爲筋膂。地靈育聖賢,土厚含文武』,正説出了三晋河山之于人靈地傑的陶冶之功。奔騰咆哮的黄河水哺育了勤勞、善良而樸實的三晋百姓,而雄峻巍峨的太行山又賦予山西人民以剛毅、堅韌與卓拔的英雄氣概。三晋學術傳統源遠深厚,河汾英傑,鴻儒輩出。其境内宗教錯雜,學術激蕩,相容並包,綿延流長。既爲中華傳統文化之基石,又有多元民族之交融。具體而言,三晋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三晋文化以華夏文化爲核心。據上古文獻及近世考古所正,可知晋南爲堯舜禹時期的主要活動區域,爲中華民族之發源地。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法家在務實、開拓的三晋文化中得以孕育。儒法兩家在東周至秦漢的歷史中不斷革新和貫通,最終形成了中國傳統政治的基本形態。其次,三晋文化是多元融合的文化。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相交流碰撞,漢民族與少數民族文化相融。少數民族的内遷與多民族的融合爲華夏文明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樣的文化哺育了世代學人,並留下了豐厚的文化著作,這便是三晋文化據以保存與傳承的蓬萊昆山。
迄今,有關山西地方文獻的整理及研究著作,學術界已有衆多的優秀成果。劉緯毅主編的《山西文獻總目提要》,收録書目資訊五千餘種,記録了山西文獻的存佚和典藏情况。山西大學文學院編輯之《山西文學大係》對山西文學遺産進行了系统的整理。李冰如所著《河東著述考》是對山西文人著述考察的重要成果。然而,相較于書山文海似的文獻寶藏,山西省的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間。有鑒于此,本編對山西歷代著作進行搜集、整理與彙刊,並題爲《山西歷代著作集成》(後簡稱《集成》 。其書收録上自魏晋、下迄明清的山西學人著作三百餘種,基本囊括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人物及著作。
先秦至魏晋間,兵燹火焚,典籍多有亡佚。本次所收如趙人荀况之著作,其爲儒學大師,兼采法家思想,爲秦汉中央集權制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穆天子傳》記録周穆王故事,筆法樸拙,記史又極富浪漫,于文學與史學均有極高之價值。降及魏晋,九品中正,門閥清要文化傳家,聞喜裴氏乃是其中佼佼者。裴松之、裴骃、裴子野素有『史學三裴』之稱,《三國志注》即是其代作。生活于兩晋之交的郭璞,學問深博,是中古時代注釋古籍最多的學者,所注《山海經》《穆天子傳》《爾雅》等書均有重要價值。
隋唐之際,儒學復興,詩文繁盛。作爲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河東郡成爲文界渊薮,人才輩出。河汾王通,以著書講學爲業,本著『服先人之義,稽仲尼之心。天人之事,帝王之道,昭昭乎』之精神,扛起了振興儒學的旗幟。宋人石介評價,『若孟軻氏、揚雄氏、王通氏、韓愈氏,祖述孔子而師尊之,其智足以爲賢』。柳宗元『援佛入儒』,爲後來的宋明理學的形成提供了哲學範式。在燦爛的唐詩高峰中,河東文人星河璀璨,初唐的王績、宋之問、王勃均獨樹一幟;盛唐的王維、王昌齡等人亦各領風騷;中唐的柳宗元、白居易、呂温等人詩文並濟,平實近人;晚唐的温庭筠、司空圖等人亦才華秀出,文采斐然。
遼宋金元時期,時局動蕩,戰亂頻仍,士人多懷憂世之心,文學亦以豪放悲壯爲主,邊塞、家國、詠史之作衆多。山西爲北宋與北方民族政權交戰的主戰場。降自南宋偏安一隅,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山西學人的思索較之前代更爲沉重一些。代表人物如汾州文彦博、夏縣司馬光、應州劉祁、秀容元好問、陵川郝經、代州薩都剌等人。他們在文學、史學、經學、金石雜學等方面建樹頗豐,其詩作多藴涵著動蕩的時代思潮與家國情懷。
迄至明清,山西名臣大儒輩出,山右理學之邦名實相符。明初以河汾薛瑄爲核心的河東學派成爲北方理學高地,其弟子遍布秦、楚、吴、越大地,開啓了明初理學的風向。其後理學大家辛全、孔天胤、範鄗鼎等人延續理學道統。徐世昌主編的《清儒學案》指出:『三晋理學,最稱敬軒,復元辛氏,實衍其緒。婁山祖父,皆遊辛門,淵源既有所自,復能顓精壹意,講學不倦,巍然爲清代山右儒宗』(《清儒學案》卷二十八《婁山學案》) 。清代專事考據訓詁的乾嘉樸學影響深廣,多有集大成的學術成就及學人出現。後期受時代和西學的影響以及學人自主地反思,經世致用的思想受到更多學人推崇。如傅山、閻若璩、宋鑒、祁寯、張穆諸人均爲一代之俊彦。總觀歷代人文氣象,山西文化典籍繁若星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集成》的整理,總分爲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集部又按總集、别集、戲曲類簡分。編排順序首以時代先後編次,次以書籍刻印時間排列,一人之著作盡量排列一處,同一著作有不同版本亦收録其中。當然,限于條件,《集成》目前搜輯的山西歷代著作仍然不夠完整全面,增輯完善的工作還有待後續推進,並祈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二〇一九年八月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
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解 十三卷 漢 揚雄 撰 晋 郭璞 注 
                                                                宋慶元六年潯陽郡齋刻本一
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解 十三卷 漢 揚雄 撰 晋 郭璞 解
                                                             明正德四年刻本一九七
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解 十三卷 漢 揚雄 撰 晋 郭璞 解 
                                                                明萬歷程榮刻本漢魏叢書本三六五

第二册
爾雅注 三卷 晋 郭璞 撰 明嘉靖四年張景華黄卿刻本一
爾雅註疏(一) 卷一—卷三 晋 郭璞 注 唐 陸德明 音義 宋 邢昺 疏 
                                明萬歷十六年北京國子監刻本一五五
第三册
爾雅註疏(二) 卷四—卷十一 晋 郭璞 注 唐 陸德明 音義 宋 邢昺 疏 
                                明萬歷十六年北京國子監刻本一
第四册
周易洞林 一卷 晋 郭璞 撰 清嘉慶三年漢魏遺書鈔本一
爾雅音圖 三卷 晋 郭璞 撰 清嘉慶六年藝學軒影宋本一七
爾雅郭注 三卷 晋 郭璞 注 清嘉慶十一年思適齋刊本三一五
第五册
爾雅 三卷 音釋三卷 校訛一卷 晋 郭璞 注 日本天保十五年羽澤石經山房景宋本一
易洞林 三卷 補遺一卷 晋 郭璞 撰 清 馬國翰 輯 
                清光緒九年長沙嫏嬛館補校玉函山房輯佚書刻本一三五
關氏易傳 一卷 北魏 關郎 撰 唐 趙蕤 注 清汲古閣刊本一六九
新纂門目五臣音注揚子法言 十卷 漢 揚雄 撰 唐 李軌 柳宗元 注
                                                          宋 司馬光 等重添注 明嘉靖間顧氏世德堂刊本二二一
第六册
壽山堂易説 不分卷(一) 唐 無極呂子 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一
第七册
壽山堂易説 不分卷(二) 唐 無極呂子 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一
樂書要録 存三卷 唐 武則天 敕撰 清光緒間崇文書局刊本三七五
切韻指掌圖 一卷 宋 司馬光 撰 宋刻本四八三
第八册
類篇(一) 卷一—卷十 宋 司馬光等 撰 清揚州詩局重刊本一
第九册
類篇(二) 卷十一—卷二十一 宋 司馬光等 撰 清揚州詩局重刊本一
第十册
類篇(三) 卷二十二—卷三十一 宋 司馬光等 撰 清揚州詩局重刊本一
第十一册
類篇(四) 卷三十二—四十五 宋 司馬光等 撰 清揚州詩局重刊本一
第十二册
春秋尊王發微 十二卷 附録一卷 北宋 孫復 撰 清康熙十二年通志堂刻本一
書儀 十卷 宋 司馬光 撰 清雍正二年仿宋刊本三七三
第十三册
易説 六卷 宋 司馬光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春秋皇綱論 五卷 宋 王晳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三六五
石鼓文正誤 四卷 明 陶滋 撰 明嘉靖刻本四九一
第十四册
四書窮鈔六補定本(一) 卷一—卷四 明 王國瑚 撰 清順治八年刻本一
第十五册
四書窮鈔六補定本(二) 卷五—卷八 明 王國瑚 撰 清順治八年刻本一
第十六册
四書窮鈔六補定本(三) 卷九—卷十二 明 王國瑚 撰 清順治八年刻本一

第十七册
四書窮鈔六補定本(四) 卷十三—卷十六 明 王國瑚 撰 清順治八年刻本一
第十八册
春秋纂 不分卷 明 朱之俊 撰 清順治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九册
四書説 五卷 明 辛全 撰 清彙印本 一
第二十册
春秋義(一) 首一卷 卷一—卷九 清 孫嘉淦 撰 清雍正三年刻本 一
第二十一册
春秋義(二) 卷十—卷十五 清 孫嘉淦 撰 清雍正三年刻本 一 
成均課講學庸 二卷 清 崔紀 撰 清雍正刻四書温講雜集本二七九  
第二十二册
御纂春秋直解 (一) 卷一—卷七 清 梁錫璵 撰 清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御纂春秋直解(二) 卷八—卷十二 清 梁錫璵 撰 清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春秋大成(一) 卷一—卷七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馮氏介軒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春秋大成(二) 卷八—卷十五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馮氏介軒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春秋大成(三) 卷十六—卷二十三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馮氏介軒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春秋大成(四) 卷二十四—卷三十一 清 馮如京 撰 清順治十一年馮氏介軒刻本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