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刻古籍版本聚珍
  • 写刻古籍版本聚珍
  • 写刻古籍版本聚珍
  • 写刻古籍版本聚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写刻古籍版本聚珍

480000 480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向辉 胡慧雪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5534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80000元

上书时间2021-01-12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出版説明
中國是發明雕版印刷術最早的國家,所謂雕版印刷,即指先寫樣上版再用木板雕刻。《中國雕版源流考》記『世言書籍之有雕版,行於唐世,擴於五代,精於宋人』。從宋代開始,雕版印刷術已經成熟和普及,隨著書籍刊刻的盛行,鐫刻技法及所用字體的不斷豐富,將手書者的手寫字體直接刻版印刷被廣泛采用,而雕刻書籍所使用的字形體勢,皆有其遞嬗規律。今傳古刻,可分兩類,其一爲具有書寫性的手寫印書字,另一爲槧方板滯的匠體字。
兩宋版刻書跡字體大都受唐代著名書畫家的書法風格影響,字體書風主要爲歐體、顏體、柳體三種,無論官坊,所刻之書,筆法嚴整。至於元代,以趙體字爲主,字畫圓活秀勁。而明中業刻書字體日益整齊規劃,形成呆板僵硬的『宋體字』,横輕直重,粗細分明,脱離了普通書寫字體,成爲印刷體形式的匠體字。《履園叢話》在《刻書》一則中載『刻書以宋刻爲上,至元時翻宋尚佳者。有明中葉,寫書匠改爲方筆,非顏非歐,已不成字』。與此相對在藝術文學類書籍中出現了字跡流暢秀美,筆致婉潤波磔的寫刻體,與匠體字跡并存,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這種寫刻本和碑帖一樣,是刻工良匠與知識分子相互承接,是雕刻藝術和書法藝術的珠聯璧合。
寫刻本一般寫作俱佳,紙墨精良,具有一定藝術效果。明萬曆時期,書籍鐫刻秀美,版畫精妙,是雕版印刷的繁榮時期。其中明萬曆滋蘭堂寫刻本《程氏墨苑》一書中除『程幼博集』爲匠體字外,餘下全書皆爲寫刻的手寫體,從卷一至卷十四,諸如詩、歌、銘、贊等序跋文五百二十餘篇,大部爲撰文者親筆手書并鈐印落款,鐫刻上板,其書體各異,字跡自由,是彙集了明萬曆時期書法資料的精粹圖録。而清代版刻中亦存在大量的精美寫刻本,林佶效仿先賢,爲其師手書付雕,亦傳爲書林佳話,林佶工於楷法,亦善篆隸,『上自王公,下至琉球、高麗,無不購求』,其林佶四寫(王士禎的《漁洋精華録》《古夫於亭稿》,汪瑻的《尧峰文鈔》,陳廷敬的《午亭文編》)是清康熙間的寫刻珍品。
寫刻本在我國印刷事業發展的長河中,兼具時代審美風氣和個人書法興味,是爲滿足文人學者審美需要,而精益求精的具有美學趣味的産物。北宋刻本《文選》有趙孟頫跋文云『霜月如雪,夜讀阮嗣宗《詠懷詩》,九咽皆作清冷氣。而是書玉楮銀鈎,若與燈月相映,助我清吟之興不淺』,可見版刻書跡之美雅。寫刻本中的書跡或出於當時名人書家之手,其字形體勢與書法藝術有密切聯繫,於研究書法史和考察書人與作品之間的關聯性提供書跡資料。此外在古籍版本學中,對於古籍版本的鑒别,版刻字體是作爲鑒别版本體系中和版本史相結合的一個標尺依據,也是總結版刻書籍字體演化歷史的基礎。有鑒於此,今經多方收集整理寫刻本三百餘種,因《全唐詩》及《通志堂經解》爲廣爲人知的大型寫刻本,本編遂未予收録,所收之書涉及經典考據、史論、詩文集、金石碑銘考訂等多種類型,今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全編影印出版,望有助於版本學、書法史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的進行。囿於學識,疏舛之處,敬祈教正。
二〇一九年十月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
周書斠補 四卷 清 孫詒讓 撰 清光緒二十二年寫刻本一
毛詩振雅(一)序至卷二 明 張元芳 魏浣初 撰 明版築居寫刻本一七七
第二册
毛詩振雅(二)卷三至卷六 明 張元芳 魏浣初 撰 明版築居寫刻本一
第三册
禹貢錐指(一)序至卷四 清 胡渭 著 清康熙三十年寫刻本一
第四册
禹貢錐指(二)卷五至卷九 清 胡渭 著 清康熙三十年寫刻本一
第五册
禹貢錐指(三)卷十至卷十三 清 胡渭 著 清康熙三十年寫刻本一
第六册
禹貢錐指(四)卷十四至卷二十 清 胡渭 著 清康熙三十年寫刻本一
第七册
古今韻略(一)卷一至卷三 清 邵長蘅 撰 清康熙三十五年寫刻本一
第八册
古今韻略(二)卷四至卷五 清 邵長蘅 撰 清康熙三十五年寫刻本一
汗簡 七卷 宋 郭忠恕 撰 清康熙四十二年隅草堂寫刻本二四一
第九册
隸辨(一)序至卷三 清 顧藹吉 撰 清乾隆八年寫刻本一
第十册
隸辨(二)卷四至卷六 清 顧藹吉 撰 清乾隆八年寫刻本一
第十一册
隸辨(三)卷七至卷八 清 顧藹吉 撰 清乾隆八年寫刻本一
第十二册
尚書古文疏證(一)序至卷五上 清 閻若璩 撰 清乾隆十年眷西堂寫刻本一
第十三册
尚書古文疏證(二)卷五下至卷六 清 閻若璩 撰 清乾隆十年眷西堂寫刻本一
第十四册
尚書古文疏證(三)卷七至卷八 清 閻若璩 撰 清乾隆十年眷西堂寫刻本一
周官禄田考 三卷 清  撰 清乾隆十五年寫刻本三五五
第十五册
五禮通考(一)序至卷七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十六册
五禮通考(二)卷八至卷十八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十七册
五禮通考(三)卷十九至卷二十六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十八册
五禮通考(四)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六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十九册
五禮通考(五)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五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册
五禮通考(六)卷四十六至卷五十四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五禮通考(七)卷五十五至卷六十一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五禮通考(八)卷六十二至卷六十九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五禮通考(九)卷七十至卷七十六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五禮通考(十)卷七十七至卷八十三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五禮通考(十一)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一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五禮通考(十二)卷九十二至卷一○○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五禮通考(十三)卷一○一至卷一○九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五禮通考(十四)卷一一○至卷一一八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五禮通考(十五)卷一一九至卷一二六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册
五禮通考(十六)卷一二七至卷一三六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五禮通考(十七)卷一三七至卷一四四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五禮通考(十八)卷一四五至卷一五三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三册
五禮通考(十九)卷一五四至卷一六一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五禮通考(二十)卷一六二至卷一七一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五册
五禮通考(二十一)卷一七二至卷一八○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五禮通考(二十二)卷一八一至卷一八九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五禮通考(二十三)卷一九○至卷一九七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五禮通考(二十四)卷一九八至卷二○四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五禮通考(二十五)卷二○五至卷二一三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册
五禮通考(二十六)卷二一四至卷二二一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五禮通考(二十七)卷二二二至卷二三○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五禮通考(二十八)卷二三一至卷二三七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五禮通考(二十九)卷二三八至卷二四二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五禮通考(三十)卷二四三至卷二四七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五禮通考(三十一)卷二四八至卷二五三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五禮通考(三十二)卷二五四至卷二六二 清 秦惠田 編 清乾隆二十八年味經窩寫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説文字原集註 十六卷 附説文字原表一卷 字原表説一卷 清 蔣和 撰 
                              清乾隆五十二年进呈寫刻本一
第四十八册
尚書集注音疏(一)卷一至卷四 清 江聲 著 清乾隆五十八年近市居寫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尚書集注音疏(二)卷五至卷八 清 江聲 著 清乾隆五十八年近市居寫刻本一
第五十册
尚書集注音疏(三)卷九至卷十二 尚書補遺一卷 尚書續補遺一卷 尚書集注音疏述一卷 
                               尚書經師系表一卷 清 江聲 著 清乾隆五十八年近市居寫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經玩(一)二十卷 清 沈淑 撰 清乾隆寫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經玩(二)二十卷 清 沈淑 撰 清乾隆寫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誦芬草堂手録正蒙四書(一)十九卷 清 劉式潤 輯 清嘉慶五年寫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誦芬草堂手録正蒙四書(二)十九卷 清 劉式潤 輯 清嘉慶五年寫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任釣臺先生遺書 四卷 清 任啓運 撰 清嘉慶敬修堂寫刻本一
六藝綱目 二卷 元 舒天民 述 清咸豐三年海源閣寫刻本二六七
第五十六册
周易舊注 二卷 清 徐鼒 述 清光緒十二年寫刻本一
古文審 八卷 首一卷 清 劉心源 撰 清光緒十七年龍江楼寫刻本一七一
第五十七册
明堂大道録 八卷 附褅説二卷 清 惠棟 撰 清寫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御纂周易折中(一)序至卷六 缺卷一至二 清 李光地 纂 清寫刻本一
第五十九册
御纂周易折中(二)卷七至卷十二 清 李光地 纂 清寫刻本一
第六十册
御纂周易折中(三)卷十三至卷二十二 卷十六至十七 清 李光地 纂 清寫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論語徵 十卷 日本 物茂卿 撰 日本寫刻本一
第六十二册
皇明祖訓 一卷 明 朱元璋 撰 明洪武寫刻本一
孝順事實 十卷 明 朱棣 撰 明永樂十八年寫刻本九五
第六十三册
歷代臣鑒 二十六卷 明 朱瞻基 撰 明宣德元年寫刻本一
第六十四册
歷代君鑒(一)序至卷二十八 明 朱祁鈺 撰 明景泰四年寫刻本一
第六十五册
歷代君鑒(二)卷二十九至卷五十 明 朱祁鈺 撰 明景泰四年寫刻本一
第六十六册
貞觀政要 十卷 元 戈直 撰 明成化元年勤有堂寫刻本一
第六十七册
少微通鑒節要(一)外紀四卷 節要卷一至卷五 宋 江贄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六十八册
少微通鑒節要(二)節要卷六至卷十七 宋 江贄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少微通鑒節要(三)節要卷十八至卷二十八 宋 江贄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册
少微通鑒節要(四)節要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八 宋 江贄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一册
少微通鑒節要(五)節要卷三十九至卷四十八 缺卷四十五 宋 江贄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少微通鑒節要(六)節要卷四十九至卷五十 宋 江贄 撰 
                               資治通鑒節要續編卷一至卷三 明 張光啟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三册
少微通鑒節要(七)資治通鑒節要續編卷四至卷八 明 張光啟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少微通鑒節要(八)資治通鑒節要續編卷九至卷十三 明 張光啟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少微通鑒節要(九)資治通鑒節要續編卷十四至卷十八 明 張光啟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少微通鑒節要(十)資治通鑒節要續編卷十九至卷二十二 明 張光啟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少微通鑒節要(十一)資治通鑒節要續編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六 明 張光啟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八册
少微通鑒節要(十二)資治通鑒節要續編卷二十七至卷三十 明 張光啟 撰 
                               明正德九年寫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太玄月令經 不分卷 明 朱權 輯 明隆慶五年寫刻本一
古今廉鑒 八卷 明 喬懋敬 撰 明萬曆九年寫刻本一二七
第八十册
人鏡陽秋 二十二卷 缺卷一至三 卷七至九 卷十三 卷十九至二十二 明 汪廷訥 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環翠堂寫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歷代小史摘編 六卷 明 唐世延 輯 明萬曆三十一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二册
未焚草 二卷 明 王元翰 著 明萬曆三十九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三册
弇州史(一)前集序至卷七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弇州史(二)前集卷八至卷十六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弇州史(三)前集卷十七至卷二十六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六册
弇州史(四)前集卷二十七至卷三十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弇州史(五)後集卷一至卷八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弇州史(六)後集卷九至卷十五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弇州史(七)後集卷十六至卷二十六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九十册
弇州史(八)後集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四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九十一册
弇州史(九)後集卷三十五至卷四十三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弇州史(十)後集卷四十四至卷五十二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九十三册
弇州史(十一)後集卷五十三至卷六十五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九十四册
弇州史(十二)後集卷六十六至卷七十 明 王世貞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寫刻本一
第九十五册
兩朝憲章録 二十卷 存卷一至十一 明 吴瑞登 撰 明寫刻本一
第九十六册
歷代帝王法帖釋文考異 十卷 明 顧從義 撰 明寫刻本一
歲時廣記 四卷 首一卷 宋 陳元靚 撰 明寫刻本二一五
第九十七册
孫文定公奏疏(一)卷一至卷六 清 孫嘉淦 撰 清康熙敦和堂寫刻本一
第九十八册
孫文定公奏疏(二)卷七至卷十二 清 孫嘉淦 撰 清康熙敦和堂寫刻本一
第九十九册
行水金鑒(一)序至卷九 清 傅澤洪 著 清雍正三年寫刻本一
第一○○册
行水金鑒(二)卷十至卷二十四 清 傅澤洪 著 清雍正三年寫刻本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