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树枏文献辑刊
  • 王树枏文献辑刊
  • 王树枏文献辑刊
  • 王树枏文献辑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树枏文献辑刊

99800 998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爱霞 辑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61698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800元

上书时间2021-01-12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出版説明
王樹枏,字晋卿,號陶廬,中年自署文莫室主人,晚年自署綿山老牧,直隸新城人。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丙戌科進士,生于一八五一年,卒于一九三六年,終年八十五歲。清末民國間學者、文學家。其先祖于明永樂初年自小興州遷直隸雄縣,萬曆時又遷新城。王樹枏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家學深厚,自清道咸以來,其家多以科名顯,為當地著姓。其祖父王振綱,字重三,號竹溪,清道光十八年進士,因養親不仕,在家講學授徒,歷任易縣、涿縣、新城書院主講,弟子數千人。曾國藩任直隸總督時,聘其為保定蓮池書院山長,此後八年于此兢業講學直至終老。其父王銓,字子衡,號松舫,乙卯科舉人,選授東安縣教諭,封光禄大夫。
王樹枏自小聰慧好學,十六歲參加縣試中秀才,隨後入保定蓮池書院學習,受業于黄彭年。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李鴻章督直隸,在保定開辦畿輔通志館,黄彭年任總纂。在黄彭年的推薦下,王樹枏被聘為通志修纂,頭角初露。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王樹枏入京參加科舉考試,得會試五十四名,殿試中三甲四十八名,被欽點為户部廣西司主事,後主動申請改派為地方知縣,歷任青神、資陽、銅梁、中衛等縣縣令和甘肅平慶、蘭州諸道官員,關心民生,政績卓著,後因錯案被御史彈劾去職。受兩江總督張之洞邀請,至金陵,主辦洋務等事務,與洋務派一些主要人物交往密切。後又應陝甘總督陶模聘請,到蘭州督署任職,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才能,并很快成為陶模的得力助手。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年),被授新疆布政使,創修《新疆圖志》。任職期間,興修水利、整理財政、振興教育,聲績大著,但因遭他人嫉恨而被參劾,遂棄官回鄉。辛亥革命後,曾任省議會議員、衆議員、約法會議委員、參政院參政等職。一九一四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館,王樹枏被聘為總纂。後又代徐世昌纂修《大清畿輔先哲傳》《畿輔列女傳》《大清畿輔書徵》《將吏法言》等,并參與了徐世昌主編的《晚晴簃詩匯》的編纂。一九二八年,王樹枏應張學良的聘請,出任萃升書院主講。暮歲居京,仍專心著述,孜孜不倦,還整理了張之洞的奏議、函電、文集等,编纂成《張文襄公全集》,計二百餘卷。此外,王樹枏熱心于修纂地方志,為後世留下了諸多重要的文化遺產。一九三六年農曆正月十五,王樹枏無疾而終,葬于北京西山。
王樹枏一生著述甚豐,據謝道弘《陶廬全書書目考》統計,約有五十三種,計六百八十餘卷,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經史文學大家。王樹枏涉獵廣泛,其著作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各方面,其學術成就呼應當時時代,地位卓然。張舜徽在《清人文集别録》中説,先生乃﹃當時北方之雄﹄。近年來學界對王樹枏的研究逐漸興起,對其文學、政績、生平均有關照,特别是在西部邊疆史地的研究中,王樹枏總纂的《新疆圖志》史學價值頗高。本輯刊即是對王樹枏先生一生著述的整理編輯。
王樹枏是受過良好傳統文化教育的知識分子,對經學有系統的學習研究和個人認知,撰寫了一大批經學學術研究著作,包括《尚書商誼》《費氏古易訂文》《校正孔氏大戴禮記補註》《爾雅郭注佚存補訂》等。受桐城派文風影響,古文功底深厚的王樹枏也有大量詩文傳世,包括《陶廬文集》《文莫室詩集》《文莫室駢文》《陶廬詩續集》等。同時,王樹枏還給社會衆多人物撰寫過具有文學性和史料性雙重價值的碑銘、墓表、壽文等。甲午戰爭前後,面對國家危機的加深,王樹枏在學術上的重心由經學轉向史學,以﹃中體西用﹄﹃經世致用﹄為宗旨,開始了對歐洲史的編修、纂寫和記録,如《歐洲列國戰事本末》《 歐洲族類源流略》《希臘學案》《希臘春秋》《彼得興俄記》等。這些介紹西學、西政的歷史著作大多收録到了先生的《陶廬叢刻》之中。此外,王樹枏还自覺地投入到國史、地方史志的撰述和鄉邦文獻的整理中,包括主持《新疆圖志》《冀縣志》《河北通志稿》《新城縣志》《奉天通志》的修纂,參與《清史稿》《畿輔通志》《畿輔叢書》《大清畿輔先哲傳》《畿輔列女傳》《大清畿輔書徵》等的整理和纂寫,記録史實并撰寫了《武漢戰紀》《德宗遺事》等。其中《清史稿》《畿輔叢書》《張文襄公全集》等虽是由王樹枏參與整理或纂寫其中的一部分,但因這幾種大型史料文獻著作已有多種版本單獨刊行,所以本輯刊不再收録。而由王樹枏總纂的《新疆圖志》,從創設通志局到親定體例,再到親手纂寫其中的《新疆國界圖志》《新疆山脉圖志》《新疆訪古録》《新疆禮俗志》等卷,王樹枏都貢獻最大,出力最多,故將其收入此輯刊中。王樹枏的詩文别集多集中收在《陶廬叢刻》中,因而不再收單獨刊行版本。本輯刊最终收録王樹枏十五種著述,按經、史、叢、雜的順序排定,同類之下再按刊刻時間的先後排序,希望對日後王樹枏先生的研究有所助益。當然,囿于學識,整理工作中或有不妥之處,希望讀者隨時賜正。
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第二册
爾雅説詩 二十二卷(一)—(二) 清 王樹枏 撰 一九三五年新城王氏刊本  
第三册­
爾雅説詩 二十二卷(三) 清 王樹枏 撰 一九三五年新城王氏刊本
左傳附註 不分卷 清 王樹枏 撰 舊抄本  
第四册­
左氏春秋僞傳辨 八卷 清 王樹枏 撰 手稿本  
第五册­
法源寺志稿 八卷(存卷四卷五) 清 王樹枏 黄維翰 同纂 稿本 
新疆圖志 一百一十六卷 首一卷(一) 清 袁大化 修 王樹枏 王學曾等 纂 
                     清宣統三年木活字本  
第六册­—第二十二册
新疆圖志 一百一十六卷 首一卷(二)—(十八) 清 袁大化 修 王樹枏 王學曾等 纂 
                     清宣統三年木活字本  
第二十三册­—第二十八册
東三省鹽法新志 四十卷 首一卷(闕卷六卷七) 清 翟文選 总裁 王樹枏等 纂 
                                   一九二八年版 
第二十九册—第三十一册­
冀縣志 二十卷 清 王樹枏等 纂修 一九二九年鉛印本  
第三十二册
德宗遺事 一卷 清 王照 口述 王樹枏 記 一九三三年鉛印本  
奉天通志 二百六十卷 首一卷(一) 清 翟文選等 修 王樹枏等 纂 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第三十三册—第七十六册
奉天通志 二百六十卷 首一卷(二)—(四十五) 清 翟文選等 修 王樹枏等 纂 
                     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第七十七册—第七十八册
新城縣志 二十四卷 清 侯安瀾 修 王樹枏 纂 一九三五年北平文華齋鉛印本  
第七十九册—第八十五册
河北通志稿 四十六卷 附目録一卷 河北省通志館 修 清 王樹枏等 纂 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第八十六册—第一〇七册
陶廬叢刻 三十三種 一百九十六卷 清 王樹枏 撰 清光緒至民國間新城王氏刻本  
尚書商誼 三卷
費氏古易訂文 十二卷 
校正孔氏大戴禮記補註 十三卷 
爾雅郭注佚存補訂 二十卷 
廣雅補疏 四卷 
學記箋證 四卷 
墨子三家斠注補正 二卷 
歐洲列國戰事本末 二十二卷 
歐洲族類源流略 五卷 
彼得興俄記 一卷 
武漢戰紀 一卷 
天元草 五卷 
離騷注 一卷 
閑閑老人詩集 十卷 目録二卷 金 趙秉文 撰  
閑閑老人年譜 二卷 
陶廬箋牘 四卷 
陶廬文集 二十卷 
陶廬外篇 一卷 
文莫室駢文 一卷 
文莫室詩集 八卷 
陶廬詩續集 十二卷 
希臘學案 四卷 
新疆山脈圖志 六卷 
新疆國界圖志 八卷 
希臘春秋 八卷 
周易釋貞 二卷 
新疆禮俗志 一卷 
新疆小正 一卷 
新疆訪古録 二卷 
説文建首字義 四卷 
説文建首字讀 一卷 
詩十月之交日食天元細草 二卷 
故舊文存 四卷 

第一〇八册—第一〇九册
莊子大同説 二十二卷(一)—(二) 清 王樹枏 撰 著者朱絲欄手稿本  
第一一〇册
莊子大同説 二十二卷(三) 清 王樹枏 撰 著者朱絲欄手稿本
王樹枏日記殘稿 不分卷 清 王樹枏 撰 清稿本  
第一一一册—第一一六册
大清畿輔先哲傳 四十卷 附列女傳六卷 清 王樹枏等 纂 一九一七年天津徐氏刊本
第一一七册
陶廬老人自訂年譜 二卷 清 王樹枏 編 一九三五年抄本  
陶廬百篇 四卷 清 王樹枏 撰 吉林成氏十三古槐館一九三六年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