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诗文集汇编·宋代编
¥
130000
¥
130000
全新
仅1件
作者汪梦川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5220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0000元
上书时间2021-01-12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友十花樓詩存一卷,(清)曾瑛撰,,全1册
¥27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小石詩鈔六卷補編一卷詩餘一卷鍼鸝山館詩草一卷,(清)曾諧著;(清)葉璋編次,,全4册
¥27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味義根齋詩稿一卷二集一卷,(清)董正揚撰,,全3册
¥228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六吉齋詩鈔五卷,(清)鮑作雨著,,全1册
¥103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庚申集一卷;仙樵吟稿一卷,(清)張元品著/(清)吳觀周撰,,全1册
¥6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脂雪軒詩鈔五卷,(清)胡玠著,,全2册
¥15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墨緣室合刊(秋容閣詩稿一卷;脂學樓初稿一卷),詳見子目,,全2册
¥15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蓀湖山房詩草一卷,(清)王書升撰,,全1册
¥54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太霞山館詩鈔不分卷,(清)董斿著,,全1册
¥930.0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历代名臣诗文集汇编·宋代编
书号: 978-7-5402-5522-0
主编:汪梦川 编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册数:143册 开本:16开
中图法分类号:I212.01
出版説明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夫子的這句話,明確地指出了君臣之關係,臣,是相對于君的概念。在中國古代,臣,即是爲服務君主、皇權而存在的。在這樣的政治制度下,我國自夏、商、周以來,至秦、漢,再至唐、宋,衍元、明、清,懷揣政治抱負,兼具不俗政治手腕的名臣將相層出不窮。
歷代之政治氛圍不同,君臣相處之道其實也不同。有宋一代,可説是中國古代士大夫地位最高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大臣中,有名望、有才學的亦尤其多。宋朝建國之初,統治者即『杯酒釋兵權』,並『偃武修文』,極大提高了文人的地位。科舉制度,雖始于隋朝,然而在隋唐時期,京官大臣仍主要出自名門望族,直到宋朝,科舉進一步完善,選拔制度亦進一步嚴格公平,廣對天下寒士,非世家門楣出身的士人登上政治舞台。科舉的莊嚴性激發了士大夫對國家的認同感,宋朝統治者對于士大夫較爲寬容的態度更加加深了他們對天下的責任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顧炎武《宋朝家法》)的政治環境,使得宋朝大臣愈發敢于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宋臣入朝,不肯單爲做官而來,必君主接受他們的原則,與之『共治天下』,否則即使待遇優渥亦不爲所動,其中最顯見的即王安石之『以道進退』(葉夢得《石林燕語》)與司馬光之『新法不罷,義不可起』(邵伯温《邵氏聞見録》)。熙寧三年,神宗正式接受了『共定國是』的觀念,則象征著皇權方面對這一基本準則的認可。在此環境下,不僅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等人有著全心力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理想,『士以天下爲己任』亦已成爲宋代士大夫的普遍意識。
是以,廉潔如寇準,『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宋史》)如司馬光,操守堅正如范祖禹都在這一時期出現,而以文名名天下的蘇軾,亦何嘗不是『忠言讜論,正朝大節』(《御製蘇文忠公集序》)。及至南宋,辛棄疾、陳亮、文天祥等如今耳熟能詳之士亦層出不窮。他們大義凜然,才學與氣節互不相掩,以成有宋一代的名臣風範。
學而優則仕,另一方面,士大夫們的政治抱負與才學見識自然也會訴諸筆端。比之夏商秦漢甚至前唐,宋代士大夫的詩文集文獻流傳尤廣,當朝即頗有刻印,繼而明清兩代刻印更甚。本書收録六十餘家名臣詩文集,這些士大夫們的政治態度、處事風格、學識見解及文學造詣從中可見一斑。另外,這亦是了解兩宋政治與文化的最直接途徑之一。宋代名臣之詩文集後世翻刻頗多,尤其乾隆朝修編《四庫全書》,多予收録,但乾隆修《四庫》,本就帶有極深的政治目的,恐其删改對清廷統治不利的内容,故此次影印名臣詩文集,盡量選取其他版本,搜尋未果之集方採四庫本,以便讀者之取捨。不周之處,亦望讀者賜教。
總目録
第一册
咸平集(一) 序—卷十五 宋 田錫 撰 清鈔本一
第二册
咸平集(二) 卷十六—卷三十 宋 田錫 撰 清鈔本一
第三册
王黄州小畜集(一) 序—卷十八 宋 王禹偁 撰
民國涵芬樓四部叢刊影清經鉏堂鈔本一
第四册
王黄州小畜集(二) 卷十九—卷三十 王禹偁 撰
民國涵芬樓四部叢刊影清經鉏堂鈔本一
寇忠愍詩集 三卷 宋 寇準 撰 民國宜秋館刻本四○七
第五册
武夷新集(一) 序—卷九 宋 楊億 撰 明陳璋等校刊本一
第六册
武夷新集(二) 卷十—卷二十 宋 楊億 撰 明陳璋等校刊本一
第七册
范文正公集(一) 序—卷六 年譜一卷 年譜補遺一卷 宋 范仲淹 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一
第八册
范文正公集(二) 卷七—卷十七 宋 范仲淹 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一
第九册
范文正公集(三) 卷十八—卷二十四 附録一卷 宋 范仲淹 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一
第十册
晏元獻集 一卷 補編三卷 宋 晏殊 撰 民國宜秋館宋人集本一
文恭集(一) 序—卷十 宋 胡宿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二三
第十一册
文恭集(二) 卷十一—卷二十四 宋 胡宿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
第十二册
文恭集(三) 卷二十五—卷四十 宋 胡宿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
第十三册
宋元憲集(一) 序—卷十八 宋 宋庠 撰 民國湖北先正遺書影印清武英殿聚珍本一
第十四册
宋元憲集(二) 卷十九—卷三十六 宋 宋庠 撰
民國湖北先正遺書影印清武英殿聚珍本一
第十五册
武溪集 二十一卷 宋 余靖 撰 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一
第十六册
河南先生文集 二十卷 宋 尹洙 撰 明鈔本一
第十七册
石徂徠集 二卷 宋 石介 撰 福州正誼書院刻本一
文潞公文集(一) 序—卷六 宋 文彥博 撰 明嘉靖五年刻本三○三
第十八册
文潞公文集(二) 卷七—卷四十 宋 文彥博 撰 明嘉靖五年刻本一
第十九册
歐陽文忠公集(一) 序—卷十二 年譜一卷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册
歐陽文忠公集(二) 卷十三—卷三十二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歐陽文忠公集(三) 卷三十三—卷五十一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歐陽文忠公集(四) 卷五十二—卷六十八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歐陽文忠公集(五) 卷六十九—卷八十七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歐陽文忠公集(六) 卷八十八—卷一○○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歐陽文忠公集(七) 卷一○一—卷一一六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歐陽文忠公集(八) 卷一一七—卷一三三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歐陽文忠公集(九) 卷一三四—卷一四五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歐陽文忠公集(十) 卷一四六—卷一五三 附録五卷 宋 歐陽修 撰 明正德七年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樂全先生文集(一) 序—卷十四 宋 張方平 撰 清鈔本一
第三十册
樂全先生文集(二) 卷十五—卷二十五 宋 張方平 撰 清鈔本一
第三十一册
樂全先生文集(三) 卷二十六—卷三十五 宋 張方平 撰 清鈔本一
第三十二册
樂全先生文集(四) 卷三十六—卷四十 行狀一卷 宋 張方平 撰 清鈔本一
第三十三册
安陽集(一) 序—卷二十三 宋 韓琦 撰 明正德九年張士隆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安陽集(二) 卷二十四—卷四十六 宋 韓琦 撰 明正德九年張士隆刻本一
第三十五册
安陽集(三) 卷四十七—卷五十 別録三卷 遺事一卷 忠獻韓魏王家傳十卷 宋 韓琦 撰
明正德九年張士隆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趙清獻公文集(一) 卷一—卷七 宋 趙抃 撰 宋景定元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三十七册
趙清獻公文集(二) 卷八—卷十六 宋 趙抃 撰 宋景定元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三十八册
伊川擊壤集 二十卷 集外詩一卷 宋 邵雍 撰 明成化十六年畢亨刻劉尚文重修本一
第三十九册
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 十卷 宋 周敦頤 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一
第四十册
南陽集(一) 卷一—卷十四 宋 韓維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四十一册
南陽集(二) 卷十五—卷三十 附錄一卷 行狀一卷 宋 韓維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四十二册
温國文正公文集(一) 序—卷七 宋 司馬光 撰 宋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温國文正公文集(二) 卷八—卷二十四 宋 司馬光 撰 宋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温國文正公文集(三) 卷二十五—卷四十四 宋 司馬光 撰 宋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温國文正公文集(四) 卷四十五—卷六十二 宋 司馬光 撰 宋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温國文正公文集(五) 卷六十三—卷八十 宋 司馬光 撰 宋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公是集(一) 序—卷十四 宋 劉敞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
第四十八册
公是集(二) 卷十五—卷二十八 宋 劉敞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
第四十九册
公是集(三) 卷二十九—卷四十二 宋 劉敞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
第五十册
公是集(四) 卷四十三—卷五十四 宋 劉敞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
第五十一册
南豐先生元豐類稿(一) 序—卷十二 宋 曾鞏 撰 明萬曆刻清順治十五年補修本一
第五十二册
南豐先生元豐類稿(二) 卷十三—卷三十 宋 曾鞏 撰
明萬曆刻清順治十五年補修本一
第五十三册
南豐先生元豐類稿(三) 卷三十一—卷五十 續附一卷 宋 曾鞏 撰
明萬曆刻清順治十五年補修本一
第五十四册
張横渠集 十二卷 宋 張載 撰 清康熙正誼堂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蘇魏公文集(一) 序—卷十一 宋 蘇頌 撰 清鈔本一
第五十六册
蘇魏公文集(二) 卷十二—卷二十七 宋 蘇頌 撰 清鈔本一
第五十七册
蘇魏公文集(三) 卷二十八—卷四十二 阙卷三十三 宋 蘇頌 撰 清鈔本一
第五十八册
蘇魏公文集(四)卷四十三—卷五十六 宋 蘇頌 撰 清鈔本一
第五十九册
蘇魏公文集(五) 卷五十七—卷七十二 阙卷六十三 宋 蘇頌 撰 清鈔本一
第六十册
臨川先生文集(一) 卷一—卷二十四 宋 王安石 撰 宋紹興二十一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六十一册
臨川先生文集(二) 卷二十五—卷四十五 宋 王安石 撰
宋紹興二十一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六十二册
臨川先生文集(三) 卷四十六—卷六十二 宋 王安石 撰
宋紹興二十一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六十三册
臨川先生文集(四) 卷六十三—卷八十一 宋 王安石 撰
宋紹興二十一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第六十四册
臨川先生文集(五) 卷八十二—卷一○○ 宋 王安石 撰
宋紹興二十一年刻元明遞修本一
臨川集拾遺 王安石 撰 鈔本四五三
第六十五册
范忠宣公集(一) 序—卷四 宋 范純仁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六十六册
范忠宣公集(二) 卷五—卷十 宋 范純仁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六十七册
劉忠肅集 二十卷 宋 劉摯 撰 清畿輔叢書本一
第六十八册
二程文集 十二卷 宋 程顥 程頤 撰 清康熙正誼堂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欒城集 二十一卷 宋 蘇轍 撰 宋刻遞修本一
第七十册
東坡七集(一) 序—卷六 宋 蘇軾 撰 清末重刊明成化本一
第七十一册
東坡七集(二) 卷七—卷十八 宋 蘇軾 撰 清末重刊明成化本一
第七十二册
東坡七集(三) 卷十九—卷三十一 宋 蘇軾 撰 清末重刊明成化本一
第七十三册
東坡七集(四) 卷三十二—卷四十 宋 蘇軾 撰 清末重刊明成化本一
嘉祐集 十五卷 宋 蘇洵 撰 清鈔本三○三
第七十四册
范太史集(一) 卷一—卷十三 宋 范祖禹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七十五册
范太史集(二) 卷十四—卷二十八 宋 范祖禹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七十六册
范太史集(三) 卷二十九—卷四十 宋 范祖禹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七十七册
范太史集(四) 卷四十一—卷五十五 宋 范祖禹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七十八册
鄱陽先生文集 十二卷 宋 彭汝礪 撰 清初鈔本一
第七十九册
豫章黄先生文集(一) 序—卷十八 宋 黄庭堅 撰
明弘治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第八十册
豫章黄先生文集(二) 卷十九—卷三十 外集卷一—卷三 宋 黄庭堅 撰
明弘治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第八十一册
豫章黄先生文集(三) 外集卷四—卷十四 宋 黄庭堅 撰
明弘治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第八十二册
豫章黄先生文集(四) 別集卷一—卷十七 宋 黄庭堅 撰
明弘治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第八十三册
豫章黄先生文集(五) 別集卷十八—卷二十 簡尺二卷 宋 黄庭堅 撰
明弘治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曲阜集 四卷 宋 曾肇 撰 民國間豫章叢書《四宋人集》本二八五
第八十四册
盡言集 十三卷 宋 劉安世 撰 明隆慶五年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龜山先生集(一) 序—卷十二 宋 楊時 撰 明萬曆十九年刻本一
第八十六册
龜山先生集(二) 卷十三—卷二十七 宋 楊時 撰 明萬曆十九年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龜山先生集(三) 卷二十八—卷四十二 宋 楊時 撰 明萬曆十九年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石林居士建康集 八卷 宋 葉夢得 撰 清初鈔本一
第八十九册
浮溪集(一) 序—卷十八 宋 汪藻 撰 民國涵芬樓四部叢刊影清武英殿聚珍本一
第九十册
浮溪集(二) 卷十九—卷三十二 宋 汪藻 撰 民國涵芬樓四部叢刊影清武英殿聚珍本一
第九十一册
華陽集(一) 序—卷二十五 宋 張綱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華陽集(二) 卷二十六—卷四十 宋 張綱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一
胡少師總集 六卷 首一卷 附録一卷 宋 胡舜陟 撰 清道光十九年金紫家祠刻本三四一
第九十三册
東萊先生詩集 二十卷 宋 吕本中 撰 清鈔本一
第九十四册
毘陵集 十六卷 宋 張守 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重刊本一
第九十五册
忠正德文集 十卷 宋 趙鼎 撰 清道光十一年吴傑刻本一
潘默成公文集 八卷 宋 潘良貴 撰 清康熙三十六年黄珍刻本五三五
第九十六册
沈忠敏公龜溪集 十二卷 宋 沈與求 撰 明萬曆二十八年刻本一
第九十七册
鄱陽集 四卷 宋 洪皓 撰 清鈔本一
傅忠肅公文集 三卷 宋 傅察 撰 清鈔本一二三
第九十八册
横浦先生文集(一) 卷一—卷十五 宋 張九成 撰 宋刻本一
第九十九册
横浦先生文集(二) 卷十六—卷二十 宋 張九成 撰 宋刻本一
李忠愍公集 一卷 宋 李若水 撰 清光緒畿輔叢書本一六七
陳文正公文集 十三卷 宋 陳康伯 撰 清康熙二十九年刻本二一五
第一○○册
致堂胡先生斐然集(一) 序—卷十 宋 胡寅 撰 清經鉏堂鈔本一
第一○一册
致堂胡先生斐然集(二) 卷十一—卷二十 宋 胡寅 撰 清經鉏堂鈔本一
第一○二册
致堂胡先生斐然集(三) 卷二十一—卷三十 宋 胡寅 撰 清經鉏堂鈔本一
第一○三册
胡澹庵先生文集(一) 序—卷十一 宋 胡銓 撰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四册
胡澹庵先生文集(二) 卷十二—卷二十一 宋 胡銓 撰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五册
胡澹庵先生文集(三) 卷二十二—卷三十二 宋 胡銓 撰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一
第一○六册
梅溪王先生文集(一) 宋 王十朋 撰 明正統五年刻天順六年重修本一
第一○七册
梅溪王先生文集(二) 宋 王十朋 撰 明正統五年刻天順六年重修本一
第一○八册
梅溪王先生文集(三) 宋 王十朋 撰 明正統五年刻天順六年重修本一
第一○九册
梅溪王先生文集(四) 宋 王十朋 撰 明正統五年刻天順六年重修本一
第一一○册
海陵集(一) 序—卷十六 宋 周麟之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一一册
海陵集(二) 卷十七—卷二十三 宋 周麟之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石湖居士集(一) 卷一—卷十二 宋 范成大 撰 清順治九年鈔本二三七
第一一二册
石湖居士集(二) 卷十三—卷三十四 宋 范成大 撰 清順治九年鈔本一
第一一三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 序—卷六 目録二卷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一四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二) 卷七—卷十六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一五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三) 卷十七—卷二十三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一六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 卷二十四—卷二十八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一七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五) 卷二十九—卷三十四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一八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六) 卷三十五—卷三十九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一九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七) 卷四十—卷四十五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八) 卷四十六—卷五十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一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九) 卷五十一—卷五十七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二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 卷五十八—卷六十四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三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一) 卷六十五—卷七十三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四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二) 卷七十四—卷八十二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五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三) 卷八十三—卷八十八 別集序—卷四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六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十四) 別集卷五—卷十 續集十一卷 宋 朱熹 撰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一
第一二七册
南軒先生文集(一) 序—卷十 宋 張栻 撰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一二八册
南軒先生文集(二) 卷十一—卷二十六 宋 張栻 撰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一二九册
南軒先生文集(三) 卷二十七—卷四十四 宋 張栻 撰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一三○册
東萊集(一) 序—卷五 宋 吕祖謙 撰 清退補齋金華叢書本一
第一三一册
東萊集(二) 卷六—卷十二 宋 吕祖謙 撰 清退補齋金華叢書本一
第一三二册
東萊集(三) 卷十三—卷二十 宋 吕祖謙 撰 清退補齋金華叢書本一
第一三三册
象山先生全集(一) 序—卷十二 宋 陸九淵 撰 明嘉靖四十年刻本一
第一三四册
象山先生全集(二) 卷十三—卷三十 宋 陸九淵 撰 明嘉靖四十年刻本一
第一三五册
象山先生全集(三) 卷三十一—卷三十六 宋 陸九淵 撰 明嘉靖四十年刻本一
第一三六册
龍川先生文集(一) 序—卷十六 宋 陳亮 撰 明刻本一
第一三七册
龍川先生文集(二) 卷十七—卷三十 宋 陳亮 撰 明刻本一
第一三八册
崔清獻公集 五卷 附録一卷 宋 崔與之 撰 清道光刻本一
真西山文集 八卷 宋 真德秀 撰 清康熙正誼堂刻本一三五
第一三九册
李忠簡公文溪集 二十卷 宋 李昴英 撰 清鈔本一
第一四○册
疊山集 十六卷 宋 謝枋得 撰 明嘉靖十六年刻本一
宋文文山先生全集(一) 序—卷一 宋 文天祥 撰 明崇禎二年刻本二九一
第一四一册
宋文文山先生全集(二) 卷二—卷六 宋 文天祥 撰 明崇禎二年刻本一
第一四二册
宋文文山先生全集(三) 卷七—卷十一 宋 文天祥 撰 明崇禎二年刻本一
第一四三册
宋文文山先生全集(四) 卷十二—卷十六 宋 文天祥 撰 明崇禎二年刻本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