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文献辑存 74册
¥
69800
¥
69800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焱
出版社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36833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
定价69800元
货号1321
上书时间2020-03-2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嘉慶]瑞安縣志十卷首一卷,(清)張德標修;(清)王殿金、黃徵義纂,,全11册
¥820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光緒]縉雲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何乃容、葛華修;(清)潘樹棠纂,,全14册
¥1026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同治]泰順分疆錄十二卷首一卷,(清)林鶚纂輯;(清)林用霖續編;(清)董憲曾參校,,全8册
¥562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瑞安縣新志各門小序不分卷,(民國)瑞安縣修志委員會撰;(民國)俞寰澄校抄,,全1册
¥24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瑞安鄉土史譚七卷,(清)楝園居士(洪炳文)編次,,全5册
¥358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瑞安詩徵七卷文徵十二卷,(民國)瑞安縣修志委員會編,,全14册
¥1044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光緒]青田縣志十八卷首一卷,(清)雷銑重修;(清)王棻總纂,,全19册
¥1413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瑞安舊志職官校記一卷,(現代)孫延釗撰,,全2册
¥148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鮑川大事記一卷,(民國)戴炳驄著,,全1册
¥795.0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人類的歷史免不了鬥爭,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甚至説:『戰爭是萬物之父』。這句名言與中國古人信仰的『和實生物』幾乎處于完全對立的境地,然而却同樣有見于人類歷史的某種共相。瀏覽歷史可以看到,凡原生的文明而能發展、壯大,并保其無疆之休者,無一不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古代中國的文明自然不能例外。從天造草昧到人文化成,其間爭戰不知凡幾,武備强弱與國家存亡息息相關,故而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激烈的軍事鬥爭,刺激了軍事技術的發展,也啓發了哲人對鬥爭哲學的思考。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劇烈變動,列國紛爭不已,中國文化史上第一批兵書,如《孫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馬法》《尉繚子》等相繼誕生。同時的思想家,如老子、墨子、荀子等,以哲人而處亂世,不能置身世外,皆有對戰爭活動的思考。如老子論奇正、墨子非攻、荀子議兵等,皆爲古代中國武備思想史上的重要遺産。
古代中國的王朝更迭,每當易代之際,無不經過劇烈的征戰。及天下一統,要維護王國的統一,應對侵略與叛亂,武備力量不能稍有懈弛。在兩千餘年的王朝歷史中,歷經無數的鬥爭,涌現出一係列的名將,如李廣、馬援、岳武穆、王陽明、戚繼光等。後人尊崇之,爲之傳記、圖像,這些資料也成爲中國古代武備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中國文明作爲一種原生文明,對武備力量的思考,頗具特色。漢字『武』,舊訓『止戈爲武』,這一思想最初見于《左傳》,後被許慎采入《説文解字》,幾乎成爲一種標準解釋。其中似乎有些理想主義的成分。或者是長久的禮樂傳統的遺澤,使得春秋時代的思想家在戰亂頻仍的年代裏仍然緊密地保守着對和平的嚮往。先秦思想的主流,無過儒、道、墨三家。墨子非攻且不論,老子以萬物爲芻狗,但仍然説:『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後用之。』這種傾向在儒家表現得最爲明白。孔子周游至衛國,衛靈公問陳,則曰:『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後世甚至以爲『儒者不言兵』。宋代學者張載少喜談兵,欲結客取洮西之地,嘗謁范仲淹,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于兵?』這種傾向固然無損于儒家的教義,但我們回顧歷史,以漢唐而較宋明,不得不説這是一種偏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嘗慨然于儒者之不武,對此有激烈的批評。
中國古代的武備文獻,形式多樣,《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録兵書五十三家,分爲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四類。宋代鄭樵《通志·藝文略》則分爲五類:兵書、軍律、營陣、兵陰陽、邊策。近人陸達節《歷代兵書目録》則分爲:兵法、陣法、兵占、兵器、兵技、軍制、名將事略等項。據此可見傳世武備文獻的大略。
歷代的武備文獻,據有關目録,有四千餘種,存世者五百餘種。傳統武備文獻的發掘整理,一直是古文獻學中的重要領域。除了對經典文本如《孫子兵法》《武經七書》等校勘注釋之外,匯集歷代有關文獻的叢書也有《歷代兵書集成》等大型文獻。編者長期從事域外漢籍的編輯整理,因而留心武備文獻的收集。先後收得有關文本多種,因而彙爲一編,影印行世。本編的選目不限于傳統的所謂兵書,其中也包括名將傳、邊關志、平亂記等。全編共收録有關文本六十餘種,皆爲流傳域外的中國古典文獻。全編出版以後,希望可以推動有關的古典研究,并有助于當代的文化建設。
二〇一八年八月一日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
孫武子兵法本義 二卷 明 鄭霛 註 明正統金陵李氏刊一
孫武子十三篇講義 二卷 明 楊魁 著 明嘉靖刊本一一一
孫子合符 二卷 明 鄭元極 著 明刊本二八九
第二册
孫子集註 十三卷 明 黄邦彦 校正 明萬曆十七年刊一
第三册—第四册
孫子十家註 十三卷 清 孫星衍 校訂 日本嘉永六年刊一
孫子 日本 櫻田迪 校正 日本嘉永四年刊二三三
魏武帝註孫子 二卷 日本 岡白駒 校正 日本寶歷十四年刊二九三
第五册
趙註孫子 五卷 明 趙本學 註 日本文久三年刊一
第六册—第七册
握機經經傳圖説考略 十八卷 明 曹胤儒 編 明刊本一
六韜 六卷 日本天保四年翻平津館叢書本二一三
第八册
魏武帝註孫子 三卷 日本天保四年翻平津館叢書本一
黄石公素書 宋 張商英 註 日本寬永刊本五五
吴子 二卷 明 劉寅 註 明天啓六年刊一一七
何博士備論 宋 何去非 著 日本萬延元年刊三○九
第九册
虎鈐經 二十卷 宋 許洞 著 清刊本一
第十册—第十二册
百戰百勝七書衍義 宋 謝枋得 編 日本江户鈔本一
武學上舍施氏七書講義 四十二卷 金 施子美 著 日本文久三年刊一六七
第十三册
武經七書 十四卷 明嘉靖刊本一
第十四册—第十五册
武經七書類註 十五卷 明 黄華暘 註 明崇禎十年刊一
第十六册
武經標題正義 九卷 明 趙光裕 註 明萬曆刊本一
增附武經七書評釋節要 三卷 明 陳元素 校訂 日本寬文八年刊三五三
第十七册—第十八册
武經開宗 十卷 明 黄獻臣 輯著 明崇禎刊本一
第十九册
武經七書題炬 十一卷 清 尤大臣 纂輯 清順治刊本一
第二十册—第二十二册
武經七書講義全彙合參 十卷 清 朱墉 輯著 清康熙刊本一
第二十三册
武經入學第一明解 七卷 清 陳裕 纂訂一
第二十四册
陣法全書 明 潘游龍 輯 明刊本一
師律提綱 明 陳璠 著 日本寬政鈔本三二七
第二十五册—第二十八册
兵録 十四卷 明 何汝賓 著 清鈔本一
第二十九册—第三十一册
兩浙海防類考續編 十卷 明 范淶 著 明萬曆三十年刊一
第三十二册—第三十三册
類輯練兵諸書 十八卷 明 戚繼光 著 日本江户鈔本一
第三十四册—第三十五册
練兵實紀 九卷 雜集 六卷 明 戚繼光 著 明刊本一
第三十六册
練兵實紀 九卷 明 戚繼光 著 日本弘化元年刊一
第三十七册—第三十八册
戚將軍練兵日記 十二卷 明 姚錫禧 編 日本江户鈔本一
第三十九册—第四十二册
全邊略記 十二卷 明 方孔炤 著 明崇禎元年刊一
第四十三册—第四十五册
武備制勝 三十一卷 明 茅元儀 輯 清道光二十三年刊一
第四十六册—第四十九册
武備集要 明刊本一
註釋評點古今名將傳 十七卷 明 陳元素 評點 明天啓三年刊二八一
第五十册—第五十一册
旁批詳註總斷廣名將譜 二十卷 明 黄道周 註 明崇禎十六年刊一
第五十二册—第五十四册
左氏兵法測要 二十卷 明 宋微璧 述 明崇禎刊本一
第五十五册—第六十册
左氏兵略 三十二卷 明 陳禹謨 輯 明刊本一
第六十一册
洗海近事 二卷 明 俞大猷 著 日本江户鈔本一
第六十一二册—第六十三册
洴澼百金方 十四卷 清 惠麓酒民 編 日本江户鈔本一
第六十四册
武備輯要 六卷 清 許乃濟 校訂 清道光十二年刊一
皇朝武功紀盛 四卷 清 趙翼 著 清湛貽堂版二〇七
第六十五册—第六十七册
聖武記 十四卷 清 魏源 撰 清道光古微堂本一
第六十八册—第六十九册
三省邊防備覽 十八卷 清 嚴如熤 著 清道光十年刊一
第七十册—第七十一册
苗防備覽 二十二卷 清 嚴如熤 著 清嘉慶刊本一
第七十二册—第七十四册
湘軍記 二十卷 清 王定國 著 清光緒十五年江南書局刊一
七省沿海全圖 清道光刊本一二九
李衛公望江南 二卷一八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