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志堂经解(康熙初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志堂经解(康熙初刻本)

160000 160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纳兰性德 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60000元

上书时间2019-07-10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通志堂经解(康熙初刻本)

书号: 978-7-5402-5332-5
主编:(清)纳兰性德 编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册数:170册   开本:16开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


 出版説明
  《通志堂經解》是匯集宋元時期儒家經典解釋文獻的大型叢書,由清初學者徐乾學主持刊刻。通志堂爲納蘭成德的堂號,成德爲大學士明珠之子,嘗從學於徐氏。此書署名成德,實際上則由『同志群相助成』,一般都認爲徐乾學是刊刻此書的實際組織者,所以本書又有《徐氏九經解》《崑山經解》等名稱。
儒家的經典傳統,肇自先秦,『六經』的名目,早見于《莊子》等書。兩漢以後,儒家學説成爲古代意識形態的正統,學者後先疏附,經書由傳統的『六經』,逐漸增至九經、十二經,十三經。説經之書,傳注箋解,義疏本義之類,更是層出不窮。漢唐經説,主要保留在宋人刊刻的《十三經注疏》中。《通志堂經解》收録宋元經説,到清代後期,有阮元《皇清經解》、王先謙《皇清經解續編》,收録清人説經之書。《通志堂經解》上承古註疏,下啓清經解,在經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江南昆山人。清康熙九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歷官編修、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刑部尚書等。曾參與康熙朝多種敕纂文獻的編輯,如《明史》《大清會典》《大清一統志》等,又奉命纂集《鑒古輯覽》《古文淵鑒》等書。徐乾學居高位,喜交游,與并世勝流,如閻若璩、朱彝尊、萬斯同、顧祖禹、黄虞稷、黄宗羲等交往甚密。四庫館臣稱其『師友淵源,具有所自,故學問頗有根據』。
  《通志堂經解》的編輯工作,始于康熙十二年,歷時七年,康熙十九年()刊刻成書。全編輯録宋元經説一百四十種、一千八百六十卷。《經解》的底本,除徐氏著名的傳是樓藏書外,還有常熟毛氏汲古閣、宁波范氏天一閣等多種來源。時至今日,不少宋元經解早已散逸,通志堂本已成爲多種古代經學文獻現存最古或最完全的版本,并爲後來多種叢書所取裁,是後世刊刻古籍重要的底本來源。在版刻方面,全書字畫古雅,是清初歐體寫刻的典范,歷來爲鑒賞家所推崇,清王士禛謂其『仿佛宋槧本』,誠非過譽。
  現存《通志堂經解》的版本有兩種,一爲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初刻本,一爲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重刻本。初刻本至乾隆時,已頗不易得,乾隆末年曾下旨補刊。同治十二年,兩廣鹽運使巴陵鐘謙鈞據康熙本覆刻,重刻歷時一年,寫刻、校勘皆不及初刻之精。《通志堂經解》在經學、文獻學等方面至今尚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全本的康熙初刻本尤不易得,今影印流通,以饗學林。

編者識

總目録
【 易 類 】
第一册
子夏易傳 十一卷 春秋 卜子夏 撰 康熙十二年刻本一 
易數鉤隱圖 三卷 附遺論九事 一卷 宋 劉牧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四一一 
第二册
横渠易説 三卷 宋 張載 撰 清康熙刻本一 
易學 一卷 宋 王湜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三一一

第三册
紫巖易傳 十卷 宋 張浚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四册
漢上易傳(一)序—卷六 宋 朱震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五册
漢上易傳(二)卷七—卷十一 附周易卦圖 三卷 附周易叢説 一卷 宋 朱震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六册
易璇璣 三卷 宋 吴沆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周易義海撮要(一)序—卷四 宋 李衡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九一
第七册
周易義海撮要(二)卷五—卷十二 宋 李衡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八册
易小傳(一)序—卷五上 宋 沈該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九册
易小傳(二)卷五下—卷六下 宋 沈該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復齋易説 六卷 宋 趙彥肅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四七 
古周易 一卷 宋 吕祖謙 撰 清康熙刻本三三一
第十册
童溪易傳(一)序—卷十六 宋 王宗傳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十一册
童溪易傳(二)卷十七—卷三十 宋 王宗傳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十二册
易裨傳 一卷 外篇一卷 宋 林至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易圖説 三卷 宋 吴仁傑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八一 
易學啟蒙通釋 二卷 圖一卷 宋 胡方平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六五
第十三册
周易玩辭 十六卷 宋 項安世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十四册
東谷易翼傳 二卷 宋 鄭汝諧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三易備遺(一)序—卷三 宋 朱元昇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三三二 
第十五册
三易備遺(二)卷四—卷十 宋 朱元昇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丙子學易編 一卷 宋 李心傳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二八九 
易學啟蒙小傳 一卷 附易學啟蒙古經傳 一卷 宋 稅與權 撰 清康熙刻本三六一 
水村易鏡 一卷 宋 林光世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四四一
第十六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説(一)序—卷七 宋 朱鑑 輯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十七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説(二)卷八—卷十五 宋 朱鑑 輯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十八册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説(三)卷十六—卷二十三 宋 朱鑑 輯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十九册
大易緝説(一)序—卷五 元 王申子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二十册
大易緝説(二)卷六—卷十 元 王申子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周易傳義(一)附録序—卷三  宋 董楷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周易傳義(二)附録卷四—卷六 宋 董楷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周易傳義(三)附録卷七—卷九  宋 董楷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周易傳義(四)附録卷十—卷十四  附易圖説 一卷 宋 董楷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周易輯聞(一)序—卷四 宋 趙汝楳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周易輯聞(二)卷五—卷六 附易雅 一卷 附筮宗 一卷 宋 趙汝楳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學易記(一)序—卷四 首一卷 元 李簡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學易記(二)卷五—卷九 元 李簡 撰 清康熙刻本一
讀易私言 一卷 元 許衡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三九三
第二十九册
俞氏易集説(一) 宋 俞琰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三十册
俞氏易集説(二) 宋 俞琰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易附録纂註 十五卷 元 胡一桂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周易發明啟蒙翼傳 三卷 外篇一卷 元 胡一桂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三十三册
周易本義通釋 二卷 附輯録雲峯文集易義 一卷 元 胡炳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周易本義通釋 十卷 元 胡炳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三十五册
易纂言 十二卷 首一卷 元 吴澄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周易本義集成 十二卷 首一卷 元 熊良輔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録纂注(一)序—卷五 首一卷 元 董真卿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録纂注(二)卷六—卷十四 附一卷 元 董真卿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易圖通變 五卷 宋 雷思齊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易象圖説 內篇三卷 外篇三卷 元 張理 撰 清康熙刻本九九 
大易象數鉤深圖 三卷 元 張理 撰 清康熙刻本二九三 
第四十册
周易參義 十二卷 元 梁寅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一)序—卷十一 清 納蘭成德 編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二)卷十二—卷二十五 清 納蘭成德 編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三)卷二十六—卷三十八 清 納蘭成德 編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四)卷三十九—卷五十六 清 納蘭成德 編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五)卷五十七—卷七十四 清 納蘭成德 編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六)卷七十五—卷八十 清 納蘭成德 編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 書 類 】
第四十七册
書古文訓 十六卷 宋 薛季宣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四十八册
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一)序—卷八 宋 林之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二)卷九—卷十六 宋 林之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五十册
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三)卷十七—卷二十四 宋 林之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四)卷二十五—卷三十一 宋 林之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三山拙齋林先生尚書全解(五)卷三十二—卷四十 宋 林之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程尚書禹貢論 二卷 後論一卷 附山川地理圖 二卷 宋 程大昌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尚書説 七卷 宋 黄度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三○九 
第五十四册
增修東萊書説(一)序—卷十四 首一卷 宋 吕祖謙 撰 宋 時瀾 輯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增修東萊書説(二)卷十五—卷三十五 宋 吕祖謙 撰 宋 時瀾 輯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五十六册
書疑 九卷 宋 王柏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書集傳或問 二卷 宋 陳大猷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七九 
杏溪傅氏禹貢集解 二卷 宋 傅寅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四三五 
第五十七册
尚書詳解 十三卷 宋 胡士行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尚書表注 二卷 宋 金履祥 撰 清康熙刻本四二七 
第五十八册
書蔡氏傳旁通 六卷 元 陳師凱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五十九册
書蔡氏傳輯録纂註 六卷 首一卷 元 董鼎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六十册
書纂言 四卷 元 吴澄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尚書纂傳 四十六卷 元 王天與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六十二册
尚書句解 十三卷 元 朱祖羲 撰 清康熙刻本一 
書集傳纂疏(一)序—卷一 首一卷 元 陳櫟 撰 清康熙刻本二六九 
第六十三册
書集傳纂疏(二)卷二—卷六 元 陳櫟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六十四册
尚書通考(一)序—卷七 元 黄鎮成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六十五册
尚書通考(二)卷八—卷十 元 黄鎮成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王耕野先生讀書管見 二卷 元 王充耘 撰 清康熙刻本一一一 
定正洪範集説 一卷 首一卷 元 胡一中 撰 清康熙刻本三一一 
【 詩  類 】
第六十六册    
毛詩指説 一卷 唐 成伯璵 撰 清康熙刻本一 
詩本義 十五卷 附鄭氏詩譜補亡 一卷 宋 歐陽修 撰 清康熙刻本三五 
第六十七册
李迃仲黄實夫毛詩集解(一)卷一—卷六 首一卷 宋 李樗 黄櫄 講義 宋 吕祖謙 釋音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六十八册
李迃仲黄實夫毛詩集解(二)卷七—卷十六 宋 李樗 黄櫄 講義 宋 吕祖謙 釋音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李迃仲黄實夫毛詩集解(三)卷十七—卷二十六 宋 李樗 黄櫄 講義 宋 吕祖謙 釋音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七十册
李迃仲黄實夫毛詩集解(四)卷二十七—卷三十四 宋 李樗 黄櫄 講義 宋 吕祖謙 釋音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七十一册
李迃仲黄實夫毛詩集解(五)卷三十五—卷四十二 宋 李樗 黄櫄 講義 宋 吕祖謙 釋音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毛詩名物解 二十卷 宋 蔡卞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詩説 一卷 宋 張耒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二三一 
詩疑 二卷 宋 王柏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二四五 
詩傳遺説 六卷 宋 朱鑑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三二一 
第七十三册
逸齋詩補傳(一)序—卷十六 篇目一卷 宋 范處義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逸齋詩補傳(二)卷十七—卷三十 宋 范處義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詩集傳名物鈔(一)序—卷四 元 許謙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詩集傳名物鈔(二)卷五—卷八 元 許謙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詩經疑問 七卷 附編一卷 元 朱倬 撰 附編 宋 趙惪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詩解頤 四卷 明 朱善 撰 清康熙刻本一四五 
【 春秋類 】
第七十八册  
春秋尊王發微 十二卷 附録一卷 宋 孫復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春秋皇綱論 五卷 宋 王晳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春秋劉氏傳 十五卷 宋 劉敞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一一 
第八十册
春秋權衡 十七卷 宋 劉敞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劉氏春秋意林 二卷 宋 劉敞 撰 清康熙刻本一 
春秋年表 一卷 後蜀 馮繼先 撰 清康熙刻本一六九 
春秋名號歸一圖 二卷 後蜀 馮繼先 撰 清康熙刻本一九五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一)序—卷四 宋 孫覺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二九三 
第八十二册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 (二)卷五—卷十五 宋 孫覺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八十三册
春秋臣傳 三十卷 宋 王當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西疇居士春秋本例 二十卷 宋 崔子方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木訥先生春秋經筌 十六卷 宋 趙鵬飛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八十六册
木訥先生春秋經筌 十六卷 宋 趙鵬飛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木訥先生春秋經筌 十六卷 宋 趙鵬飛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石林先生春秋傳 二十卷 宋 葉夢得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止齋先生春秋後傳 十二卷 宋 陳傅良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九十册
春秋集解(一)序—卷十 宋 吕祖謙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九十一册
春秋集解(二)卷十一—卷十八 宋 吕祖謙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春秋集解(三)卷十九—卷三十 宋 吕祖謙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九十三册
春秋左氏傳説 二十卷 宋 吕祖謙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九十四册
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 五卷 附録一卷 宋 章沖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九十五册
春秋提綱 十卷 宋 陳則通 撰 清康熙刻本一 
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 三卷 宋 李琪 撰 清康熙刻本二五一 
第九十六册
春秋通説 十三卷 宋 黄仲炎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九十七册
春秋集註 十一卷 綱領一卷 宋 張洽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九十八册
春秋或問 二十卷 宋 吕大圭 撰 清康熙刻本一 
春秋五論 一卷 宋 吕大圭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六八一
第九十九册
則堂先生春秋集傳詳説(一)序—卷九 綱領一卷 宋 家鉉翁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〇〇册
則堂先生春秋集傳詳説(二)卷十—卷十七 宋 家鉉翁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一册
則堂先生春秋集傳詳説(三)卷十八—卷三十 宋 家鉉翁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册
春秋類對賦 一卷 宋 徐晉卿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春秋諸國統記 六卷 元 齊履謙 撰 清康熙刻本六九
春秋本義(一)卷一—卷六 首一卷 元 程端學 撰 清康熙刻本二五七
第一○三册
春秋本義(二)卷七—卷十七 元 程端學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四册
春秋本義(三)卷十八—卷三十 元 程端學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五册
春秋或問 十卷 元 程端學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六册
春秋集傳 十五卷 元 趙汸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七册
春秋屬辭(一)序—卷七 元 趙汸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八册
春秋屬辭(二)卷八—卷十五 元 趙汸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九册
春秋師説 三卷 附録二卷 元 趙汸 撰 清康熙刻本一 
春秋左氏傳補注 十卷 元 趙汸 撰 清康熙刻本二二三
第一一○册
春秋諸傳會通(一)序—卷十三 首一卷 元 李廉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一一册
春秋諸傳會通(二)卷十四—卷二十四 元 李廉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一二册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 十二卷 首一卷 元 俞皋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一三册
清全齋讀春秋編 十二卷 元 陳深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春秋春王正月考 一卷 辨疑一卷 明 張以寧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三九三    

【 三禮類 】
第一一四册
新定三禮圖 二十卷 宋 聶崇義 集注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東巗周禮訂義(一)序—卷九 首一卷 宋 王與之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二七五
第一一五册
東巗周禮訂義(二)卷十—卷二十五 宋 王與之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一六册
東巗周禮訂義(三)卷二十六—卷四十三 宋 王與之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一七册
東巗周禮訂義(四)卷四十四—卷五十三 宋 王與之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一八册
東巗周禮訂義(五)卷五十四—卷六十九 宋 王與之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一九册
東巗周禮訂義(六)卷七十—卷八十 宋 王與之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二○册
鬳齋考工記解 二卷 宋 林希逸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儀禮圖(一)卷一—卷七 宋 楊復 撰 清康熙刻本三四三
第一二一册
儀禮圖(二)卷八—卷十七  附儀禮本經(一)序—卷七 宋 楊復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二册
儀禮圖(三) 附旁通圖 一卷 附儀禮本經(二)卷八—卷十七 宋 楊復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二三册
禮記集説(一)序—卷十一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二四册
禮記集説(二)卷十二—卷二十二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二五册
禮記集説(三)卷二十三—卷三十三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二六册
禮記集説(四)卷三十四—卷四十五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二七册
禮記集説(五)卷四十六—卷五十九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二八册
禮記集説(六)卷六十—卷七十一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二九册
禮記集説(七)卷七十二—卷八十三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〇册
禮記集説(八)卷八十四—卷九十五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一册
禮記集説(九)卷九十六—卷一百零七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二册
禮記集説(十)卷一百零八—卷一百一十九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三册
禮記集説(十一)卷一百二十—卷一百二十八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四册
禮記集説(十二)卷一百二十九—卷一百三十七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五册
禮記集説(十三)卷一百三十八—卷一百四十九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六册
禮記集説(十四)卷一百五十—卷一百六十 宋 衛湜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三七册
禮經會元 四卷 宋 葉時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三八册
太平經國之書 十一卷 首一卷 宋 鄭伯謙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夏小正戴氏傳 四卷 宋 傅崧卿 注 清康熙刻本二三五 
儀禮集説(一)序—卷四 元 敖繼公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二六五
第一三九册
儀禮集説(二)卷五—卷七 元 敖繼公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四〇册
儀禮集説(三)卷八—卷十一 元 敖繼公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四一册
儀禮集説(四)卷十二—卷十七 元 敖繼公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四二册
儀禮逸經傳 一卷 元 吴澄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經禮補逸 九卷 附録一卷 元 汪克寬 撰 清康熙刻本九七
第一四三册
禮記陳氏集説補正(一)卷一—卷十五 清 納蘭成德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四四册
禮記陳氏集説補正(二)卷十六—卷三十八 清 納蘭成德 撰 清康熙刻本一    
【 孝經類 】
第一四五册
孝經注解 一卷 唐 李隆基 注 宋 司馬光 指解 宋 范祖禹 説 清康熙刻本一 
孝經大義 一卷 元 董鼎 撰 清康熙刻本五七 
孝經 一卷 元 吴澄 校定 清康熙刻本一○七 
晦菴先生所定古文孝經句解 一卷 宋 朱申 撰 清康熙刻本一五七   
【 四書類 】

南軒先生論語解 十卷 宋 張栻 撰 清康熙刻本一九五
第一四六册
論語集説 十卷 宋 蔡節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第一四七册
南軒先生孟子説 七卷 宋 張栻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四八册
孟子集疏 十四卷 宋 蔡模 撰 康熙十五年刻本一 
孟子音義 二卷 宋 孫奭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四四九
第一四九册
四書纂疏(一)序 宋 趙順孫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五〇册
四書纂疏(二) 宋 趙順孫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五一册
四書纂疏(三) 宋 趙順孫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五二册
四書纂疏(四) 宋 趙順孫 撰 康熙十六年刻本一
第一五三册
四書集編(一)序—卷六 宋 真德秀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五四册
四書集編(二)卷七—卷十四 宋 真德秀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五五册
四書通(一) 元 胡炳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五六册
四書通(二) 元 胡炳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五七册
四書通(三) 元 胡炳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五八册
四書通(四) 元 胡炳文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四書通證 六卷 元 張存中 撰 清康熙刻本一七七
第一五九册
四書纂箋(一) 元 詹道傳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六〇册
四書纂箋(二) 元 詹道傳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六一册
四書纂箋(三) 元 詹道傳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六二册
四書通旨 六卷 元 朱公遷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六三册
四書辨疑(一)卷一—卷十二 元 陳天祥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册
四書辨疑(二)卷十三—卷十五 元 陳天祥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學庸集説啟蒙 一卷 元 景星 撰 清康熙刻本八五    
【 群經總義類 】
第一六五册
經典釋文(一)卷一—卷十 唐 陸德明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六六册
經典釋文(二)卷十一—卷二十 唐 陸德明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六七册
經典釋文(三)卷二十一—卷三十 唐 陸德明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一六八册
公是先生七經小傳 三卷 宋 劉敞 撰 清康熙刻本一 
六經奧論 六卷 首一卷  題 宋 鄭樵 撰 清康熙刻本一二五
第一六九册
六經正誤 六卷 宋 毛居正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熊先生經説 七卷 元 熊朋來 撰 清康熙刻本三四一
第一七○册
十一經問對 五卷 元 何異孫 撰 清康熙刻本一 
五經蠡測 六卷 明 蔣悌生 撰 清康熙刻本二五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