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苏经解版本汇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苏经解版本汇萃

42000 42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生杨 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2000元

上书时间2019-07-10

采薇阁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三苏经解版本汇萃

书号: 978-7-5402-5355-4
主编:金生杨 编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册数:45册   开本:16开  

金生杨,男, 1974 年生,四川人。博士,教授,西华师范大学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主要致力于宋史、经学、文献学领域的研究。出版专著三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主要成果有《〈苏氏易传〉研究》、《汉唐巴蜀易学研究》、《王安石〈易解〉与程朱理学》、《眉山苏氏家族与学术》、《论魏了翁的易学思想》等。
三苏的经学活动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刘勰则说:『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 就名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苏父子而言,也不离于此。他们以文艺名,而以儒学为重,在政治、儒学、文学上都力图有所建树。其穷其达,在其经学活动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三苏的经学作品,是其一生政治、文艺、思想等知识、经验、理念的总结。所以到晚年之时,他们更看重自己的经学著作。可以说,苏氏的经学活动客观地折射出他们的人生理念和政治实践。在苏轼家族成员中,父辈的苏洵于经学有开拓之功;苏辙与苏轼相仿佛,不仅是手足兄弟,而且义兼师友 ,在治经上相互激励,互相促进。三苏子孙不仅得其经学沾溉,而且也有所发扬,客观地补充说明了三苏经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治经独传于家学
在父亲苏洵的诱导下,苏轼携手其弟苏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经学活动,确立了苏氏经学一派,其子孙则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继承发扬。从整个苏氏家族来看,经学活动是苏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苏洵的经学活动
苏轼自称:『轼才不迨人,少而自信。治经独传于家学,为文不愿于世知』。
(二)苏轼、苏辙的经学活动

一.早年治经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代就开始在苏洵的教导下从事经学学习与研治活动。他们诵读儒家经典,手抄经史 ,并在此基础上撰着经典解说和经学论文。二十岁时,苏轼学通经史,而苏辙以父兄为师。少年时研治经学的情景时时勾起苏氏兄弟的回忆,成为他们诗文作品中的真实内容。苏辙说:『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粃糠』。 在易学上,二苏早有所得。苏籀说:『二公少年皆读《易》,为之解说。各仕它邦,既而东坡独得文王、伏羲超然之旨,公乃送所解予坡。今《蒙卦》犹是公解』。 苏轼二十一岁应进士试,作有《御试重巽申命论》,而苏辙二十三岁应试制举时也有《易论》一篇。嘉佑四年,在赴京赶考途中,三苏父子同游九顶山治易洞。苏轼赋诗云:『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 曹学佺称磨崖石刻为:『圣作《易》,晦其数。刘传吴,识《易》祖』。 在苏轼签判凤翔、苏辙留京期间,苏辙更侍父读《易》。苏轼当时就说『《易》可忘忧家有师』,『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
苏轼以『治《春秋》』为『儒者本务』 ,而苏辙自称『少而治《春秋》』 ,『吾为《春秋集传》,乃平生事业』 。苏轼晚年曾梦见儿时治《春秋》的情景,说:『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按课程计算,自己应当快要完成《春秋》的阅读了,而实际上如今才读到《春秋》十二公之第二、三公,所以苏轼至梦醒时还心有余悸。由此反映出,
苏轼将其『《易》《书》《论语》三书』,『尽以付』钱济明保存 ,但同样留予子孙保存研习。释道潜《东坡先生挽词》之三说:『准《易》著书人不见,微言分付有诸郎。』 苏辙《喜侄迈还家》曾提及苏迈保存有《易传》:『林下酒尊还漫设,床头《易传》近看无。』 苏简藏有《苏氏易传》善本,绍兴年间(),南昌莫将尝得之以校孙朝阴等眉山士人家所藏本 。苏籀也曾亲眼见过《苏氏易传》的真迹。他说:『伯祖东坡先生尝为《易传》,以真书发扬伏羲、西伯之旨,岭南草书,老笔精劲,自云不愧二王。』 而真正继承苏轼,对《周易》有深入研究的是其孙苏符。他『幼力学,负大志,……闭户读书,守家学自珍』,『问学深于六经,盖其说独得于传注之先。奏事殿中,非经不言。……平居以经学自娱,……玩《易》爻象,达死生之变。属纩之际,言如平生』 。程颐《伊川易传》注解《坤》『黄裳元吉』时戒以女娲、武则天等女祸,称为非常之变。苏符认为:『伊川在元佑时以罪逐,故为此说,以诋垂箔之政。』 他还认真分析孔子对『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的解释,认为圣人之旨微眇难知,说:『孔子系此辞,殊可怪也。曰:「隼者,禽也。」谁道兽来?「射之者,人也。」谁道鬼来?如此,安用释为?三复其言,乃知圣人有微旨。盖「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释之曰:「隼者,禽也,而射之者,人也」。而词中本先已参之,孔子乃增一句云:「弓矢者,器也」。此何理哉?惟射隼者弓矢,今词中乃不见弓矢,是所谓「藏器于身」也。圣人之旨岂不微哉!』 在高宗面前,苏符对以经学,甚合圣旨:『礼部尚书苏符又对,因论《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之理。……甲子,上语宰执,且曰:「符颇明经旨,自世俗观之,此论似迂阔,而理有必然者」』。 
苏轼对诸子侄说『《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 ,劝诱他们学习经史。苏辙也将自己的著作留传后人,称:『《春秋》似是平生事,屋壁深藏付后贤』。 在归隐颍昌时,苏辙敕命诸子録兄弟二人所著书。孙汝听记载道:『及归颍昌,时方诏天下焚灭元佑学术。辙敕诸子録所为《诗》《春秋传》《古史》,子瞻《易》《书传》《论语说》,以待后之君子』。 苏辙晚年还为子、侄、孙辈讲解儒家经典。大观元年,苏辙讲《论语》,苏籀、苏简、苏筠等侍听。大观二年,苏辙又讲罢《春秋》,并亲书《道德经》。其《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苏辙季子苏逊在他采纳大量儒家经典记载编纂《古史》时,与之多有交流,并为之作注。苏辙说:『时季子逊侍予,紬绎往牒,知予去取之意,举为之注,后世可考焉』。 苏籀也曾校读《古史》,并作诗《校雠古史二首》 。《孟子》也应当是苏辙为子孙讲解的内容之一。苏籀《栾城遗言》记载道:『公解《孟子》二十余章,读至「浩然之气」一段,顾籀曰:「五百年无此作矣」』。
苏迟『儒术之妙,似其先人』 。苏籀年十四,侍祖父苏辙于颖昌,首尾九年,未尝暂去侍侧 。他从苏辙学《春秋》、习《诗》《礼》,讲《论语》,明《孟子》。苏籀尤明《春秋》学,颇通晓经传义例,尝谓『自窃好《春秋左氏》之学,以为周、孔之常道也』 。他还上书高宗,『乞取近世儒臣所著经说,集而成编,以补唐之《正义》阙遗』。高宗因此谕秦桧道:『此论甚当。若取其说之善者颁诸学官,使学者有所宗一,则师王安石、程颐之说者,不至纷纭矣』。 苏轼曾孙苏岘『学传圣统,文绍儒宗』 ,于经学亦有所造诣。
苏轼孙苏符、苏籍、曾孙苏岘,苏辙之子苏迟、苏逊等还继承了三苏的礼学成就。苏符、苏籍曾奉诏讨论普安郡王进封典礼 。苏岘精于礼,颇承家学,朝廷命制称:『尔四世祖精于礼学,作《太常因革书》百篇行于世,礼官有讨论,资以折衷而无聚讼之患。尔不坠家学,近臣称之。往游曲台,思赞其长』。 苏迟在南宋初任太常少卿,于礼制多有建白,《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十八据《中兴礼书》收録其论礼文六篇,讨论合祭天地祖宗、大礼、明堂、忌日服色等礼仪制度。苏过称:『吾弟平生得《诗》《礼》,大吾门户惟子期』。 
苏轼族孙苏元老字子廷,幼孤力学,擅长《春秋》。苏轼谪居海上,元老多次同他书信往来。苏轼、苏辙均喜欢他。黄庭坚甚至以为『此苏氏之秀』。时人称『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 。

应该说,三苏对自己的经学成就最看重的不是以批判王安石新学为主的经世内容,也不是有意与洛学抗衡的独述己见,而是探讨经书本旨,传承圣人之道的经学内涵。所以他们在吹捧中,尤以此为重,故《易传》使『千载之微言,焕言可知』,《书传》能『推明上古之絶学』,《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春秋集解》『千岁之絶学傥在于是』,《诗集传》『得圣贤遗意』。总之,诸经书『皆古人所未至』。

综合考察以苏轼为主的苏氏经学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三苏以诗、文、词、书法、绘画作为自己的兴趣所在,乃其平生『快事』,但他们的追求则首在出仕做官,追求功名,其次就是注解经书,传承圣人之道。当宦海失意后,他们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了经书的注解之上,所以认为诗文成就不足道,只有对经书的注解才算没有虚度平生。这种舍其兴趣而苦注经书的做法,苏轼甚至自嘲以不会取快活。他对滕达道就如是说:『往往自笑不会取快活,真是措大余业』。 事实上,苏氏的经学活动与其政治、文艺活动密切相关。他们把政治的失意写在了经解之中,又通过经解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批驳政敌。他们还将自己的文艺理念也融入到经解之中来,通过进一步的提炼,浓缩为经学思想的一部分。这一点,只要对比苏氏的经解著作与其诗文就可得出结论。同时,正是苏氏的经学活动,奠定了苏氏蜀学最为坚实的哲学、经学理论基础,足以与新学、洛学鼎足而立。苏氏的经学活动乃是其家族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围绕苏氏又形成了蜀学经学学派。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中得到大致的印象,只是还缺乏进一步的梳理罢了。

编者识

总目録
【 易 】
第一册
苏氏易解(一)序—卷四 宋 苏轼 撰 明万历二十二年陈所蕴冰玉堂刻本一
第二册
苏氏易解(二)卷五—卷八 宋 苏轼 撰 明万历二十二年陈所蕴冰玉堂刻本一

第三册
东坡先生易传 九卷 宋 苏轼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焦竑序毕三才刻两苏经解本一
第四册
周易 八卷 附王辅嗣论易 一卷 宋 苏轼 撰 明万历年间乌程闵齐伋刊朱墨套印本一
第五册
大易疏解 九卷 宋 苏轼 撰 明崇祯九年钱受益定顾宾阅本一
第六册
苏氏易传 九卷 宋 苏轼 撰 明崇祯间毛晋汲古阁刊《津逮秘书》本一
第七册
东坡先生易解 九卷 宋 苏轼 撰 明钞本一
第八册
东坡易传 九卷 宋 苏轼 撰 清乾隆年间《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钞本一
第九册
苏氏易传 九卷 宋 苏轼 撰 清嘉庆十年张海鹏昭旷阁刻《学津讨原》本一
第十册
苏氏易解 九卷 宋 苏轼 撰 日本息耕堂文政十二年刻本一
第十一册
苏氏易传 宋 苏轼 撰 清道光十五年刘学峻刊《青照堂丛书》刊本一

【  书 】
第十二册
东坡先生书传 二十卷 宋 苏轼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焦序毕三才刻两苏经解本一
第十三册
东坡书传 二十卷 宋 苏轼 撰 明 杨慎等 注 明吴兴凌蒙初刊朱墨套印本一
第十四册
东坡先生书传 二十卷 宋 苏轼 撰 明末刊本一
第十五册
东坡书传 二十卷 宋 苏轼 撰 清顺治乙未十二年傅山手写本一

第十六册
东坡书传(一)卷一—卷十 宋 苏轼 撰 清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一
第十七册
东坡书传(二)卷十一—卷二十 宋 苏轼 撰 清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一
第十八册
东坡书传 二十卷 宋 苏轼 撰 清嘉庆十年张海鹏昭旷阁刻《学津讨原》本一

【  诗 】
第十九册
诗集传(一)卷一—卷十 宋 苏辙 撰 宋淳熙七年苏诩筠州公使库刻本一
第二十册
诗集传(二)卷十一—卷二十 宋 苏辙 撰 宋淳熙七年苏诩筠州公使库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颍滨先生诗集传 十九卷 存六卷 宋 苏辙 撰 旧刻本一
颍滨先生诗集传(一)卷一—卷四 宋 苏辙 撰 明刊本二〇五
第二十二册
颍滨先生诗集传(二)卷五—卷十九 宋 苏辙 撰 明刊本一
第二十三册
苏氏诗集传(一)卷一—卷十 宋 苏辙 撰 文渊阁四库全书钞本一
第二十四册
苏氏诗集传(二)卷十一—卷十九 宋 苏辙 撰 文渊阁四库全书钞本一

【  礼 】
第二十五册
太常因革礼(一)序—卷二十四 宋 欧阳修 苏洵等 奉勅编 旧钞本一                           
第二十六册
太常因革礼(二)卷二十五—卷七十三 宋 欧阳修 苏洵等 奉勅编 旧钞本一
第二十七册
太常因革礼(三)卷七十四—卷一百 宋 欧阳修 苏洵等 奉勅编 旧钞本一
第二十八册
太常因革礼(一)卷一—卷四十二 宋 欧阳修 苏洵等 奉勅编 清宛委别藏本一
第二十九册
太常因革礼(二)卷四十三—卷一百 宋 欧阳修 苏洵等 奉勅编 清宛委别藏本一
第三十册
太常因革礼(一)序—卷四十九 宋 欧阳修 苏洵等 奉勅编 
                       清广雅书局光绪二十年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太常因革礼(二)卷五十—卷一百 宋 欧阳修 苏洵等 奉勅编 
                      清广雅书局光绪二十年刻本一
太常因革礼校识 二卷 清 廖廷相 撰 清广雅书局光绪二十年刻本四三九                
谥法 四卷 宋 苏洵 撰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五一
谥法 四卷 宋 苏洵 撰 清守山阁丛书本六五七

【 春秋 】
第三十二册
春秋名号归一图 二卷 附春秋二十国 年表一卷 附春秋图说 一卷 冯继先 编 
                      宋刻本一
春秋列国东坡图说 题 宋 苏轼 撰 明嘉靖刻《春秋四传》本二一一
春秋图说 一卷 佚名 撰 清钞本二三三
第三十三册
颍滨先生春秋集解 十二卷 宋 苏辙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焦序毕三才刻两苏经解本一

第三十四册
颍滨先生春秋集解 十二卷 宋 苏辙 撰 明 董可威等 校 明刊本一
第三十五册
苏氏春秋集解 十二卷 宋 苏辙 撰 清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钞本一
第三十六册
春秋集解 十二卷 宋 苏辙 撰 清同治七年刻《经苑》本一

【 论孟 】
第三十七册
论语拾遗 一卷 宋 苏辙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焦序毕三才刻两苏经解本一
论语拾遗 一卷 宋 苏辙 撰 明刊本二一
论语拾遗 一卷 宋 苏辙 撰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三
孟子 二卷 宋 苏洵 评点 明嘉靖二十年余氏自新斋梓本七七
第三十八册
孟子 二卷 宋 苏洵 评点 明万历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一
载咏楼重镌朱批孟子 二卷 宋 苏洵 批点 清康熙三十三年载咏楼刻本二七一
第三十九册
苏批孟子 二卷 宋 苏洵原本 清 赵大浣 增补 嘉庆十七年序三让堂刻本一
校补苏氏批孟子 二卷
                       宋 苏洵 批点 日本 樱塘井上揆 纂评 日本 赖山阳 尾藤二洲 盐谷宕 阴评
                     日本明治十二年刻本二五五

第四十册
增补苏批孟子 二卷 宋 苏洵 原本 清 赵大浣 增补 日本 藤泽恒 校疏
                  日本明治十三年刻本一
孟子解 二十四章 宋 苏辙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焦序毕三才刻两苏经解本二六七
孟子解 一卷 宋 苏辙 撰 明刊本二九五

【 三苏经说 】
第四十一册
重广分门三苏先生文粹 经说十卷 宋 苏洵 苏轼 苏辙 撰 宋刻本一
东莱标注三苏文集 经说八卷 老泉先生文集 卷一—三 东坡先生文集 卷一—四 
                         颍滨先生文集纲目 卷一 宋 苏洵 苏轼 苏辙 撰 宋刻本一六三

三苏先生文粹 经说十四卷 卷一—二 十二—十八 四十四—四十七 宋 苏洵 苏轼  苏辙 撰 
                   宋婺州吴宅桂堂刻王宅桂堂修补印本刻本二七一
三苏先生文集 经说十四卷 卷一—二 十二—十八 四十四—四十七
                   宋 苏洵 苏轼 苏辙 撰 刻本《三苏先生文集》本四六一
大宋眉山苏氏家传心学文集大全 经说存二卷 宋 苏洵 苏轼 苏辙 撰 
                                           明刻本六五七

【 小学 】
第四十二册
石鼓文音释 三卷 附録一卷 明 杨慎 撰 明正德十六年刻本一
石鼓文音释 三卷 明 杨慎 撰 清《函海》本一○七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 宋 邱雍 丁度等 撰 宋 孙谔 苏轼 详定 
                            宋绍定三年藏书阁刻本一八七

第四十三册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 附韵略条式 一卷 宋 邱雍 丁度等 撰 宋 孙谔 苏轼 详定 
                           《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宋绍定三年重刊本一

【 附録 道德经 】
第四十四册
道德真经注 四卷 宋 苏辙 注 明正统道藏本一
颍滨先生道德经解 二卷 宋 苏辙 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焦序毕三才刻两苏经解本三三

道德经 四卷 考异一卷 颍滨先生道德经解 宋 苏辙 撰 明 李贽序 明 凌以栋 批点
          明凌氏自刊朱墨套印本一五九
第四十五册
道德真经注 四卷 宋 苏辙 注 存诚书馆钞本一
老子解 二卷 宋 苏辙 注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二○五
广成子解 一卷 宋 苏轼 撰 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四〇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