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荆川文献辑刊
¥
99800
¥
99800
全新
仅1件
作者司马周 主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
ISBN9787540253219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99800元
上书时间2019-07-1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友十花樓詩存一卷,(清)曾瑛撰,,全1册
¥27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小石詩鈔六卷補編一卷詩餘一卷鍼鸝山館詩草一卷,(清)曾諧著;(清)葉璋編次,,全4册
¥27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味義根齋詩稿一卷二集一卷,(清)董正揚撰,,全3册
¥228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六吉齋詩鈔五卷,(清)鮑作雨著,,全1册
¥103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庚申集一卷;仙樵吟稿一卷,(清)張元品著/(清)吳觀周撰,,全1册
¥6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脂雪軒詩鈔五卷,(清)胡玠著,,全2册
¥15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墨緣室合刊(秋容閣詩稿一卷;脂學樓初稿一卷),詳見子目,,全2册
¥1515.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蓀湖山房詩草一卷,(清)王書升撰,,全1册
¥540.00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太霞山館詩鈔不分卷,(清)董斿著,,全1册
¥930.0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唐荆川文献辑刊
书号: 978-7-5402-5321-9
主编:司马周 编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册数:106册 开本:16开
司马周,1976年生,湖南汨罗人,南京师大文学博士、苏州大学博士后,教授,人文学院院长。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
出版说明
唐顺之(一五〇七年一一月九日—一五六〇年四月二五日),字应德,一字义修,雅意荆溪山水,因号荆川。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
唐顺之出生于常州青果巷易书堂的一个名门官宦之家,其祖父唐贵是进士出身,任户部给事中,其父唐宝亦是进士出身,任河南信阳与湖南永州府知府。顺之少有才名,﹃弱冠举高第,以才名登翰苑,文章声震天下﹄(王升:《唐顺之传》),嘉靖八年(一五二九年)会试第一,殿试位列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因与权臣张璁不投,由翰林院调任兵部主事,后称病归里。复职改官吏部。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年),诏选朝官为翰林,顺之改任编修,校对历朝实録。又复以疾告退,得罪张璁。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年)方得复职,但不久因与友人一起请求朝见太子,得罪皇帝,被削籍回到常州宜兴。专心研究六经、百子史氏、国朝故典律例等,还学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兵法战阵,以及兵家小技。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因赵文华故,起为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丧,免守制,召为员外郎,升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破倭寇于崇明岛。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年),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在通州(今南通)海船上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唐顺之学问渊博,于书无所不读,于艺无所不究,﹃留心经济,自天文、地理、乐律、兵法以至勾股、壬奇之术,无不精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荆川集提要》),﹃文行为学者所宗﹄(李贽:《佥都御史唐公传》),故人称﹃荆川先生﹄(李时春:《荆川公唐公墓志铭》)或﹃荆川唐子﹄(李开先:《康王王唐四子补传》)。着有《荆川集》等。
对于唐顺之晚岁复出,学术界多有讨论,未有定论。吾以为,唐顺之晚岁复出,其友人多数劝阻。李开先曾致书唐顺之直言:﹃此一起官,颇纷物议,出非其时,托非其人。若能了得一两事,急急归山,心迹庶可少白于天下。不然,将平日所守而尽丧之矣。﹄(李开先:《荆川唐都御史传》)罗洪先在《祭唐荆川文》中也不无感慨:﹃尝闻自哂,出则群咻。﹄但唐顺之最终没有顾及时论非议,冒着交结严党、名节自毁的风险,﹃知之而蹈﹄,毅然决然地出山抗倭御虏。无论是军事策略、还是军事实践,亦或军事文学都在中国军事史上浓墨重彩地绘了一笔,直至生命的终结。唐顺之在军事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边疆形势的恶化分不开,这是很主要的一个外驱力。唐顺之曾在文章中描写当时的紧张局势:﹃蠢兹岛寇,窃敢弄兵上厪,庙堂亦为旰食。裸身突发,毒我东南者十年。﹄(唐顺之:《谢赐银币表》)
唐顺之四〇岁以后曾潜心学道,私淑王龙溪(王畿)之学。王畿论学主张天机自然,其影响于诗文是主张直抒胸臆。受此影响,唐顺之后期文学主张有所变化。在《答茅鹿门知县第二书》中有两段文字体现了其本色论的内涵:
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杀,以文字絶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文莫犹人,躬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古今只眼者,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絶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絶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絶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
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以老家必不肯剿儒家之说,纵横家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一焉者是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唐顺之所说的﹃本色﹄,指的是﹃真精神﹄、﹃千古不可磨灭之见﹄。他所说的﹃真精神﹄就是文章应该反映的是作者的真,真感受,真性情,真文字,与假是相对的。所言的﹃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指文从言谈论调必须有真见解、真功用、真影响,在后世各代源源流长,影响深远,方可千古不灭,万世流芳,这才是他所说的﹃上乘文字﹄(《又与洪方洲书》)。他从表达情感、思想内容两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强调。相对文章做法而言,唐顺之更强调文章的内容,他认为内容与形式之间,内容处于絶对地位,只要内容有独见有价值,文章自然有价值。由此作文的关键不在于形式技巧,而在于培养其独立的识见。同时,他认为如果文章仅仅只是形式工整,但立意不高的话,就会落得个﹃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的局面。
从现存的文献来看,无论是影印本还是整理本,目前主要是单行本,尚未有一套完整的唐顺之全集,这大大限制了学者的研究步伐。有鉴于此,近年来,我精心搜集和比对相关版本,择其善本而影印,把散佚在各种类书、丛书以及单行本中唐顺之的集子汇总在一起,虽未整理和点校,但一套完整的文集可方便学术界研究使用,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完善这项工作。
本次文集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诸多友朋的鼎力相助,更要感谢江苏理工学院校领导的有力支持,如果没有朋友或单位的支持,或许这套丛书不会出版的如此顺利!我任教于荆川故里常州,临其故地,诵其诗书,常怀其人,深感其志,能够亲手完成这套丛书的搜集、整理、出版,亦可告慰唐公矣!
司马周 陋轩斋
于﹃春昼花明日暖,夏天柳暗风凉﹄之时
总目録
第一册
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一)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嘉靖三十二年浙江叶氏宝山堂刊本一
第二册
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二)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嘉靖三十二年浙江叶氏宝山堂刊本一
第三册
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一) 十二卷 续集六卷 奉使集二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一
第四册
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二) 十二卷 续集六卷 奉使集二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一
第五册
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三) 十二卷 续集六卷 奉使集二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一
第六册
重刊校正唐荆川先生文集(四) 十二卷 续集六卷 奉使集二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一
第七册
唐荆川文粹 四卷 补刻 一卷 (明) 唐顺之 着 (日本) 村瀬诲辅 编
日本天保八年浪华书林冈田羣玉堂刊本一
第八册
唐荆川先生传稿 不分卷 (明) 唐顺之 撰 (清) 吕留良评点清康熙刊本一
第九册
历代史纂左编(一)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一册
历代史纂左编(三)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二册
历代史纂左编(四)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三册
历代史纂左编(五)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四册
历代史纂左编(六)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五册
历代史纂左编(七)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六册
历代史纂左编(八)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七册
历代史纂左编(九)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八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十九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一)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二)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一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三)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二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四)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三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五)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四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六)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五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七)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六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八)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七册
历代史纂左编(十九)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八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二十九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一)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二)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一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三)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二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四)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三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五)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四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六)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五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七)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六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八)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七册
历代史纂左编(二十九)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八册
历代史纂左编(三十) 一百四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三十九册
荆川先生右编(一)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册
荆川先生右编(二)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一册
荆川先生右编(三)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二册
荆川先生右编(四)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三册
荆川先生右编(五)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四册
荆川先生右编(六)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五册
荆川先生右编(七)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六册
荆川先生右编(八)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七册
荆川先生右编(九)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八册
荆川先生右编(十)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四十九册
荆川先生右编(十一)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五十册
荆川先生右编(十二)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五十一册
荆川先生右编(十三) 四十卷 右编补十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姚文蔚 补编 明万历刊本一
第五十二
唐荆川先生纂辑武编(一)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万历曼山馆刊本一
第五十三册
唐荆川先生纂辑武编(二)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万历曼山馆刊本一
第五十四册
唐荆川先生纂辑武编(三)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万历曼山馆刊本一
第五十五册
唐荆川先生纂辑武编(四)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纂 明万历曼山馆刊本一
第五十六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一)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五十七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二)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五十八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三)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五十九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四)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五)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一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六)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二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七)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三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八)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四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九)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五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十)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六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十一)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七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十二)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八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十三)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六十九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十四)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七十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十五)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七十一册
新刋唐荆川先生稗编(十六) 一百二十卷 目録三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九年文霞阁刊本一
第七十二册
唐荆川先生编纂左氏始末(一)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次 明嘉靖四十一年唐氏家塾刊本一
第七十三册
唐荆川先生编纂左氏始末(二)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编次 明嘉靖四十一年唐氏家塾刊本一
第七十四册
重刻唐荆川精选史记(一) 十二卷 精选汉书六卷 (明) 唐顺之 辑 明万历十二年刊本一
第七十五册
重刻唐荆川精选史记(二) 十二卷 精选汉书六卷 (明) 唐顺之 辑 明万历十二年刊本一
第七十六册
重刻唐荆川精选史记(三) 十二卷 精选汉书六卷 (明) 唐顺之 辑 明万历十二年刊本一
第七十七册
重刊翰林校正少微通鉴大全(一) 二十卷 (明) 唐顺之 删定 明刊本一
第七十八册
重刊翰林校正少微通鉴大全(二) 二十卷 (明) 唐顺之 删定 明刊本一
第七十九册
重刊翰林校正少微通鉴大全(三) 二十卷 (明) 唐顺之 删定 明刊本一
第八十册
重刊翰林校正资治通鉴大全(一) 二十卷 (明) 唐顺之 删定 明书林杨璧卿刊本一
第八十一册
重刊翰林校正资治通鉴大全(二) 二十卷 (明) 唐顺之 删定 明书林杨璧卿刊本一
第八十二册
重刊翰林校正资治通鉴大全(三) 二十卷 (明) 唐顺之 删定 明书林杨璧卿刊本一
第八十三册
唐荆川先生编纂诸儒语要(一) 十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三十九年刊本一
第八十四册
唐荆川先生编纂诸儒语要(二) 十卷 (明) 唐顺之 撰 明万历三十九年刊本一
第八十五册
唐荆川先生编纂诸儒语要(一) 十卷 (明) 唐顺之 辑 明万历三十年刊本一
第八十六册
唐荆川先生编纂诸儒语要(二) 十卷 (明) 唐顺之 辑 明万历三十年刊本一
第八十七册
唐荆川选辑朱文公全集(一) 十五卷 (宋) 朱熹 撰 (明) 唐顺之 辑 明刊本一
第八十八册
唐荆川选辑朱文公全集(二) 十五卷 (宋) 朱熹 撰 (明) 唐顺之 辑 明刊本一
第八十九册
唐荆川选辑朱文公全集(三) 十五卷 (宋) 朱熹 撰 (明) 唐顺之 辑 明刊本一
第九十册
文编(一)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一册
文编(二)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二册
文编(三)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三册
文编(四)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四册
文编(五)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五册
文编(六)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六册
文编(七)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七册
文编(八)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八册
文编(九)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九十九册
文编(十) 六十四卷 (明) 唐顺之 选批 明嘉靖刊本一
第一〇〇册
六家文略(一)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纂 明万历蔡望卿刊本一
第一〇一册
六家文略(二)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纂 明万历蔡望卿刊本一
第一〇二册
六家文略(三) 十二卷 (明) 唐顺之 纂 明万历蔡望卿刊本一
第一〇三册
苏文 六卷 (宋) 苏轼 撰 (明) 茅坤 唐顺之等 评 明刊本一
第一〇四册
董中峰先生文选 十一卷 又一卷 (明) 董玘撰 (明) 唐顺之 辑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一
第一〇五册
唐会元精选批点唐宋名贤策论文粹(一) 八卷 (明) 唐顺之 辑 并批点
明嘉靖四年书林桐源胡氏刊本一
第一〇六册
唐会元精选批点唐宋名贤策论文粹(二) 八卷 (明) 唐顺之 辑 并批点
明嘉靖四年书林桐源胡氏刊本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