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望春区月塘一村业余剧团证章——五十年代徽章校徽证章奖章勋章纪念章类。 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望春街道、集士港镇一带。鄞州区下辖:下应,钟公庙,中河,首南街道,潘火街道,百丈街道,东胜街道,明楼街道,白鹤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曕岐镇,咸祥镇,塘溪镇,东钱湖镇,东吴镇,五乡镇,邱隘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1951年在姜山镇陈家祠堂举行第一次农村剧团大会演,农村剧团发展到260个。
¥
750
九品
仅1件
年代新中国 (1949-1955)
材质铜
尺寸2.9 × 3.1 × 0.11 cm
上书时间2022-04-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品相自定
- 商品描述
-
【望春区】
1950年5月,中共鄞县望春区委、鄞县望春区公所成立,辖隐仙、凤岙、高桥、塘北、秀水、湖山、岳山、月塘、望春、丰成10个乡。
1956年6月,望春区撤销。
同年12月,恢复建立中共望春区委(未设区公所)。辖凤岙、高桥、白岳、望春、建设5个乡和古林镇。
1958年10月,望春区撤销,分别建立上游、卫星和红色人民公社,各自设立公社党委和管理委员会。上游辖芦港、石塘、湖山、集士港、繁荣、清道、塘北、高桥、岐阳9个管理区。卫星辖古林、太平、布政、礼家桥、塘碶、塘西、栎社、横涨8个管理区。红色辖凤岙、横街、桃源、东方红、云洲、朱敏6个管理区。
1959年1月分别改称望春,古林,凤岙人民公社。
1961年9月,重新建区划社后,建立了望春区,辖凤岙、高桥、白岳、岐阳、集士港、望春、云洲、爱中8个公社。
1964年11月,望春区公所撤销。
“文革”开始后,中共望春区委被停止职能活动。
1968年9月建立望春区革命领导小组,行使行政职能。
1970年12月,恢复中共望春区委。
1981年3月,恢复望春区公所,辖凤岙(横街)、高桥、白岳、岐阳、集士港、望春、布政、古林、云洲、爱中10个公社(乡、镇)。
【白岳乡】
1949年6月,鄞县罂湖乡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5月,罂湖乡划分为湖山、岳山、月塘3个乡。
1956年6月,湖山乡与岳山乡及月塘乡的一部分合并,建立鄞县白岳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望春(上游)人民公社成立,白岳乡划分为湖山管理区和石塘管理区。
1960年9月,湖山管理区与石塘管理区合并,建立白岳管理区。
1961年6月,白岳管理区改建为白岳人民公社。
“文革”开始后,白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被停止职能活动。
1968年4月成立白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10月改称白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6月,改名为白岳乡人民政府。
1992年5月,白岳乡撤销,并入集士港镇人民政府。
【西陆村】
西陆村地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镇政府以北4.5公里,北纬29 °53;,东经121°25;,集高公路沿线,东邻本镇翁家桥村,西南邻本镇岳童村,北邻高桥镇石塘村,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有六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401户,人口1037人,其中非农43人,以村委会原驻地村得名。
民国末期为罂湖乡十八保,1949年5月以后改建村,1950年5月为月塘乡第三村,在合作化初期曾建立永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升级为联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隶白岳乡。
【鄞县戏剧演出概述(建国后)】
建国初,鄞县县级机关及小教(小学教师)训练班分别演出歌剧《赤叶河》和话剧《思想问题》。密岩、樟村的业余剧团,演出老解放区传入的《白毛女》,各地相继仿效。
群众性戏剧创作活动亦应运而生。各地业余剧团自编的《渔夫恨》、《血染大皎》、《光复汉城》等剧本数以百计。多以忆苦思甜为主题,群众称之为“翻身戏”。
1953年,推荐10名文艺骨干参加省群众艺术学校学习。回来后,在全县巡回示范演出推广《货担下乡》等现代小戏。尔后,大型现代戏和传统剧《田螺姑娘》、《两兄弟》、《亮眼哥》、《半把剪刀》等先后登上舞台。
1958年,各大公社一度普遍建立半脱产文工团。
1966年,“文革”骤起,百戏俱废,唯“样板戏”一花独放。
1970年9月,鄞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简称文宣队)成立。农村文宣队普遍建立,以排演京剧样板戏为主。
1978年,县文宣队改组为“鄞县越剧团”,群众业余文宣队发展为厂团合一亦工亦艺的业余剧团。
1979年至1985年,全县23个厂团合一的业余剧团,共演出大型传统戏68本,大型现代戏12本,传统折子戏14出。为鄞县戏剧活动鼎盛时期。
1985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县越剧团演出现代越剧《母子奇遇》和姜山甬剧团演出的张中强创作的甬剧小戏《哭笑不得》,共获l 4项奖。
1988年,县文化馆干部刘德良编四幕电视剧《代理检察长》,在中央、各省市电视台播出,获全国检察系统及省、市创作奖。陈国钧等人合作的《红玫瑰、白玫瑰》获省级奖。
八十年代后期歌舞兴起,戏剧在内容、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面临新的探索和创新。
【鄞县首次农村剧团大会演】
建国后,农村剧团迅速发展。1951年2月在姜山镇陈家祠堂举行全县第一次农村剧团大会演。每区推荐一、二个剧团参加演出,演员及代表共700多人。演期五天,评比结果:横溪区栎斜剧团演出的自编小戏《汉城光复》、樟水区崔岙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戏《王秀鸾》获演出奖,并推荐蜜岩剧团的《嫁衣恨》参加宁波专区农村剧团大会演,获一等奖。通过会演,是年农村剧团发展到260个,以后每年一次的农村文艺会演相沿成习。
【编写真人真事剧本】
宁波青年文工团由周大风率领,配合土改,在宝幢镇搜集恶霸地主叶仁钊迫害农民许连根、破坏土改的真人真事,创作十三幕越剧《许连根》。1950年12月11日在鄞县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演出,反响强烈。此后,樟村朱汤剧团根据李敏烈士事迹,编写《浙东刘胡兰》。鄞江剧团自编《血染鄞江》。一时,《穷人恨》、《沦陷恨》、《新嫁衣恨》、《太平桥的怒吼》等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新戏纷纷上台,往往台上演戏,台下流泪。
【全县物资交流大会演剧活动】
农历十月初十为鄞江桥它山庙传统庙会。1952年,全县物资交流大会,假此举行,会期三天。县文化馆借机开展戏剧曲艺、展览、图书、广播等文艺宣传活动。参加戏剧演出的有鄞江、首建、殷隘,陈家团、高桥、前虞tai(土耷)、洞桥、下应、邱隘等18个农村剧团。在它山庙、光溪,下朱家等三个广场搭台。上午街头宣传,下午、晚上各剧团轮流演戏。演出剧目有大型现代戏《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红霞》、《桥头烽火》、《害人一guan道》及传统戏《梁祝》、《大闹天宫》等,观众近十万人次。
【推荐文艺骨干进省群众文艺学校学习】
1953年5月,省群众文艺学校举办农村文艺骨干学习班,为期三个月。首期招收宁波专区的文艺骨干,本县推荐参加的10名学员为:首建乡农村剧团的张中强(编导)、张元堂(演员)、陈伏英(演员)、张宏海(乐手),姜山镇东升农村剧团陈爱梅(演员),姜山镇陈家团农村剧团潘积翠(演员),天童乡农村剧团王敏忠、陈祥德(演员),东吴乡农村剧团张祥友(演员),邱隘乡农村剧团邱根莲(演员)。
学习期间,张中强创作了以反映农民卖粮的爱国热忱为内容的小戏《货担下乡》,作为学习成果,向全省文化干部汇报演出,并由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浙江文艺》、《当代日报》、《宁波大众》等报刊先后转载。
1954年春,县文化馆组织以归来的学员为主的文艺演出队,排演现代小戏《货担下乡》、小调剧《卖花线》、传统小戏《小姑贤》、越剧现代小戏《美满姻缘》等,分赴姜山、邱隘、望春等区巡回辅导演出。省艺校苏禾老师随队指导。
【挖掘整理宁波滩簧传统剧目】
1955年,县文化馆组织民间滩簧班作传统剧目内部汇报演出。参演的旧滩簧班有龙观乡后隆、白岳乡鲍家,下应乡柴家、西林乡西楼村等。演出经过整理改编的《庵堂相会》等甬剧小戏,参加1956年农村剧团会演。东吴剧团演出的《双磨豆腐》,下应剧团演出的《卖草囤》、《秋香送茶》、鹤山剧团演出的《扒垃圾》、横溪剧团演出的《卖青炭》,受到奖励。《双磨豆腐》、《卖青炭》还参加1957年春节县文艺演出队巡回演出。
【现代大戏演出活动】
1962年县召开农村剧团会议,部署解决农村演出的混乱现象,提出农村剧团应以演现代戏为主。会议期间,现场观摩推广甲村公社石桥剧团演出大型甬剧《借妻》。尔后,农村剧团(俱乐部)的戏剧活动重趋活跃。在1963—1965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鄞江、姜山、栎社、邱隘、五乡等几十个农村剧团,先后演出《血泪荡》、《箭杆河边》、《红灯记》、《红珊瑚》、《芦荡火种》、《王鲲》、《三世仇》、《夺印》、《杨立贝》、《亮眼哥》、《姜喜喜》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大型现代戏,在剧本表演、化妆、道具等方面具有明显提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