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
买书,就上二手书海官方企业店,清仓处理,真实库存,特价旧书,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ps:下午三点之前的订单当天发货,之后明天发货,特殊情况除外。
¥
7.39
1.1折
¥
66
八五品
库存158件
作者孙英春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wk-059021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正版二手,几十万种图书无法都提供实拍图,但均为7-9成新,无缺页、会有瑕疵或者少许磨损 、或多或少都会有划线、笔记、涂写等,不影响使用。均不保证有光盘、卡片等,辅导习题类笔记较多;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图片孔网自动匹配,图片与标题不符时以及图片为套装,与标题不符时的下单前请咨询客服,望周知!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英春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55261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2页
-
字数
530千字
-
丛书
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 【内容简介】
-
《跨文化传播学》以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基础概念、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基本命题为核心,阐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和前沿进展,呈现了一种较为完整的理解跨文化传播实践、开展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知识框架,涉及符号、文化差异、社会互动、认同建构、文化心理、技术发展、传播能力和全球伦理等层面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范式。
- 【作者简介】
-
孙英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暨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传播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特聘专家、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兼职教授。曾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中文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目录】
-
绪论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本土追问”
第一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视阈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学科诞生
一、 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
二、 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
一、 人类学的影响
二、 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启示
三、 符号学、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贡献
四、 哲学与文化研究的经验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问题视阈”
一、 文化的特征与体系
二、 传播的特征与功能
三、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四、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全球场域”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方法论
第一节 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
一、 文化传播与文化差异理论
二、 有关有效传播及认同的协商与管理理论
三、 聚焦于传播网络的跨群体、跨文化传播理论
四、 跨文化调整与适应理论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举例
一、 民族志:田野工作与文本写作
二、 跨文化比较
三、 话语分析
四、 扎根理论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取向
一、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
二、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辨
第三章 传播中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第一节 符号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一、 符号与符号学
二、 索绪尔、皮尔斯、巴特、卡西尔的符号思想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一、 语言与文化
二、 语言与传播
第三节 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一、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二、 身体语的组成
三、 沉默的意义
四、 文化中的时间
五、 文化中的空间
六、 服饰与颜色
第四章 差异与冲突:基于文化的观念与规范体系
第一节 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一、 针对文化差异的理论主张
二、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三、 人际冲突与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文化的观念体系
一、 世界观的差异
二、 价值观的中西差异
价值观差异的四个维度
个人主义在西方的演进
东西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价值观的变动
第三节 文化的规范体系
一、 习俗与禁忌
二、 礼仪与道德
三、 宗教
四、 制度与法律
第五章 社会互动与认同的建构
第一节 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
一、 社会互动、社会化与符号互动主义
二、 文化群体与社会分层
三、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参考群体与意见领袖
创新的扩散
四、 人际关系理论与中西传统
人际需要VS.社会交换
个人本位VS.群体取向
第二节 认同的定义与建构
一、 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认同的特征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二、 社会性别的角色与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一、 文化认同的稳定与流变
二、 民族、族群及其认同建构
民族认同、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族群认同与认同发展研究
移民、族裔散居与跨界族群
三、 国家认同的定位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危机与思路
第六章 文化的认知体系与文化心理研究“路线图”
第一节 认知的基础:感知与思维方式
一、 影响感知的文化因素
二、 思维方式的中西差异
三、 国民性格: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第二节 态度的两种类型
一、 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二、 定势与偏见
定势
偏见
归因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面对本土场域的文化心理研究知识谱系
一、 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的互动
二、 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
三、 本土心理学的兴起
第七章 文化适应、传播能力与技术的影响
第一节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一、 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二、 文化适应、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个体与群体的文化适应
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第二节 传播能力与组织的实践
一、 传播能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
二、 对话与倾听:一种理想模式
三、 组织的跨文化传播
组织与组织传播研究
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谈判
跨文化广告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的技术空间
一、 技术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本质
关于技术发展的文化差异
跨国传媒的文化影响
二、 新媒体传播与虚拟社会
三、 “数字鸿沟”与网络伦理
第八章 文化多样性、文化对话与文化现代化的当代选择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相对主义
一、 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政策
二、 文化相对主义:从学术话语到共有观念
文化中心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
对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
第二节 文化对话、文化合作与“文化共同体”
一、 文化对话、文化合作与文化遗产保护
二、 中韩日文化传统的同质性
三、 面向未来的“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第三节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本土的“焦虑”与选择
一、 传统与现代性
现代化理论的转向
传统与中国
二、 本土与全球社会
文化“同质化”?
文化现代化的观念与制度安排
第九章 文化权力、国家形象与全球伦理
第一节 文化的权力关系与后殖民主义话语
一、 文化的权力关系与秩序
文化帝国主义话语的当代意义
文化霸权与“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
文化外交及对软实力理论的“反思”
二、 后殖民主义的“话语场”
从萨义德到霍米·巴巴
对后殖民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一、 中国形象的衍变
二、 文化形象的定位
三、 文化形象的对外传播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的伦理空间
一、 走向全球伦理
二、 全球伦理的三个层次
三、 本土文化的伦理主张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二手,几十万种图书无法都提供实拍图,但均为7-9成新,无缺页、会有瑕疵或者少许磨损 、或多或少都会有划线、笔记、涂写等,不影响使用。均不保证有光盘、卡片等,辅导习题类笔记较多;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图片孔网自动匹配,图片与标题不符时以及图片为套装,与标题不符时的下单前请咨询客服,望周知!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