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技术与标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技术与标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9.1 2.1折 89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宇红 编著;王晓云;刘光毅;丁海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121362125

上书时间2024-05-10

暖冬图书专营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宇红 编著;王晓云;刘光毅;丁海煜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0
  • 版次 1
  • ISBN 9787121362125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0页
【内容简介】
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需求,5G将重点支持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4个主要技术场景。5G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新型帧结构、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等核心技术,通过5G演进空口和5G新空口两条技术路线,实现更快的用户体验速率,并保证在多种场景下的一致性服务。本书分别从5G愿景与需求、频谱规划、网络架构和接口、物理层及高层技术与标准协议、射频技术与标准等方面详细介绍5G技术与标准,以帮助读者更为清晰和切实地了解5G这一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书作者团队是中国移动研究院5G技术研发团队,是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一线核心成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是5G标准的参与和主导技术团队。本书适合5G及互联网技术研究人员、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从业人员、通信专业研究生等阅读。
【作者简介】
王晓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总经理。长期从事移动通信发展策略、体制标准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先后担任IMT-Advanced(4G)及IMT-2020(5G)推进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技术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副总师;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是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刘光毅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7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领军人才(Fellow),现任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5G项目总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咨询委员会无线专家组副组长、GTI (Global TD-LTE Initiative)全球产业联盟频率工作组主席和5G eMBB Program协调人、中国通信学会测试仪器仪表专委会专家;带领团队全程参与4G (TD-LTE)和5G的技术研究、标准化和产业化推进工作;是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多次荣获CCSA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丁海煜 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3G(TD-SCDMA)、4G(TD-LTE)、物联网(NB-IoT)、5G等移动通信系统相关研究;主持国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科技重大专项“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3G/LTE业务质量评测与分析系统研发”和“5G产品研发规模试验”项目;是TD-SCDMA、TD-LTE和5G新技术创新和规模试验等重大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近年来获得中国通信学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颁发的奖项11项;在移动通信网络组网和规划、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和测试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共申请专利56件,发表论文43篇。 黄宇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先后负责了中国移动GSM900/1800双频网络、GPRS、CMNeT网、IP专网、WLAN、3G、4G(TD-LTE)相关的技术研究、策略研究、标准制定和试验测试等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关,以及LTE后续演进及5G的新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现任国际组织NGMN董事会成员,并负责全球TD-LTE发展倡议(GTI)工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1项,是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共申请专利170件;获得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目录/Contents

第 1章 背景与概述 / 001

1.1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 001

1.2 5G发展驱动力 / 002

1.3 全球5G发展规划 / 004

1.4 我国5G发展规划 / 005

1.5 小结 / 006

本章参考文献 / 007

第 2章 5G愿景与需求 / 008

2.1 5G愿景 / 008

2.2 5G需求 / 009

2.3 小结 / 022

本章参考文献 / 023

第3章 5G频谱规划 / 024

3.1 5G频谱需求分析 / 024

3.2 5G低、中、高频段使用策略 / 025

3.3 全球5G频谱规划进展 / 026

3.4 我国5G频谱规划 / 034

3.5 5G频谱规划建议 / 038

本章参考文献 / 038

第4章 5G之变 / 039

4.1 场景之变 / 039

4.2 网络结构之变 / 040

4.3 核心网之变 / 042

4.4 空口之变 / 046

4.5 小结 / 050

本章参考文献 / 051

第5章 5G标准的发展历程 / 052

5.1 标准立项规划争论 / 052

5.2 OTSA的应对和5G的加速 / 054

5.3 多架构的引入 / 055

5.4 CU/DU分离与底层切分 / 057

5.5 Polar码和LDPC码的博弈过程 / 059

5.6 子载波间隔的选择 / 061

5.7 5G灵活帧结构 / 064

5.8 5G非正交多址技术 / 065

5.9 NSA的单发双连接 / 067

5.10 SRB3的产生 / 068

5.11 共存与SUL / 069

5.12 网络切片 / 070

5.13 Rel-15的三次冻结 / 071

本章参考文献 / 073

第6章 5G网络架构和接口 / 075

6.1 5G网络架构 / 076

6.2 网络功能划分 / 079

6.3 网络接口协议栈 / 081

6.4 空口协议栈 / 084

6.5 小结 / 089

本章参考文献 / 089

第7章 5G物理层技术与标准协议 / 091

7.1 双工方式 / 091

7.2 调制与信道编码 / 092

7.3 帧结构 / 109

7.4 参考信号设计 / 118

7.5 多天线技术 / 128

7.6 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设计 / 140

7.7 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 157

7.8 控制信道设计 / 167

7.9 业务信道设计 / 179

7.10 调度和HARQ流程设计 / 198

7.11 上行功率控制 / 205

7.12 小结 / 209

本章参考文献 / 210

第8章 5G空口高层技术与标准协议 / 212

8.1 引言 / 214

8.2 PLMN选择、小区选择和重选 / 214

8.3 系统信息 / 216

8.4 位置注册与更新 / 220

8.5 寻呼 / 221

8.6 接入控制技术 / 225

8.7 随机接入过程 / 227

8.8 无线链路管理 / 232

8.9 移动性管理 / 237

8.10 QoS管理 / 245

8.11 网络切片技术 / 247

8.12 用户面关键技术 / 251

8.13 多连接与多网融合 / 256

8.14 5G语音技术 / 265

8.15 网络互操作与业务连续性 / 269

8.16 移动边缘计算 / 285

8.17 小结 / 289

本章参考文献 / 289

第9章 5G射频技术与标准 / 293

9.1 5G射频通用指标 / 293

9.2 5G终端射频指标 / 299

9.3 5G基站射频指标 / 304

9.4 5G RRM测量方案 / 311

本章参考文献 / 318

附录A 缩略语使用说明 / 320

附录B 缩略语 / 32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