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规划教材: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规划教材: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第2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6.5 2.5折 26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鄂大伟 编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1523520

上书时间2024-05-05

暖冬图书专营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鄂大伟 编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2
  • ISBN 9787561523520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5页
  • 字数 40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规划教材: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第2版)》的第一版于2005年正式出版,四年过去了,信息技术继续快速发展,信息社会的进程突飞猛进,一些新的领域和技术正在开拓应用,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个人、社会的深刻影响。为了使教材内容能够跟上信息技术的进步,作者在原书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改动,力图反映这些最新的技术成果。
本教材第二版较之第一版,虽内容有较大变化,但整体结构仍以信息技术为主线而展开,并沿袭了原版所固有的风格。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将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专业领域问题打下基础。
在信息化社会里,个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被社会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着眼于学生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大学计算机教育必将朝着这一目标而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及其教材建设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已从原来的单纯讲授软件操作与使用为主,转变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及信息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并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特色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
近两年,笔者参与了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些工作,以及本届教指委起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基本要求’,文件中指出:当前,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必须进一步同其他各个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迫切要求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成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并且不断强调面向应用和重视实践的功能。所谓信息素养更多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理解、发现、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认知能力。这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为今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是作者今后的努力目标。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1章信息、信息技术与计算科学
1.1探索信息的真谛
1.1.1什么是信息
1.1.2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
1.1.3香农对信息的定义
1.1.4信息的度量
1.1.5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
1.2信息科学
1.2.1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定义
1.2.2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1.3信息技术
1.3.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定义
1.3.2扩展人类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信息技术
1.3.3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1.3.4信息技术主要支撑技术一一微电子技术
1.4计算与计算科学
1.4.1探索计算之源
1.4.2计算模型与图灵机
1.4.3计算思维
1.4.4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领域
1.5计算机的信息表示与编码
1.5.1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5.2信息的编码
1.5.3数制的基及其表示
1.5.4计算机的逻辑运算与逻辑门电路

第2章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
2.1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
2.1.1现代计算机的“史前”时代(-1946)
2.1.2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1.3第一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2.1.4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1.5巨型计算机
2.2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2.1微型计算机系统
2.2.2微处理器——给你一颗奔腾的“芯”
2.2.3计算机总线
2.2.4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及标准
2.2.5主存储器系统
2.2.6外部存储器
2.2.7计算机输入设备
2.2.8计算机输出设备

第3章计算机软件系统
3.1软件的性质及发展史
3.1.1对计算机软件的理解
3.1.2软件的性质
3.1.3软件技术的进化史
3.1.4软件系统的分层结构
3.2操作系统
3.2.1操作系统的任务及功能
3.2.2处理机(CPU)管理
3.2.3存储管理
3.2.4设备管理
3.2.5文件管理
3.2.6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
3.2.7操作系统的分类
3.2.8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软件
3.3应用软件

第4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4.1多媒体的概念
4.1.1媒体的分类
4.1.2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4.1.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4.2光盘存储系统
4.2.1光盘及其特点
4.2.2光盘的标准与类型
4.2.3光盘系统记录与读取信息的原理
4.3多媒体音频信号处理
4.3.1音频信号的形式
4.3.2音频的数字化过程
4.3.3音频卡
4.3.4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
4.4多媒体图像信息处理
4.4.1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概念
4.4.2图像的数字化过程
4.4.3图像的压缩与编码
4.4.4图像文件格式
*4.5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简介
4.5.1计算机图形处理的概述
4.5.2计算机图形处理包括的内容
4.5.3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5.4矢量图和位图的比较
4.6多媒体视频信息处理
4.6.1视频的定义
4.6.2视频的分类
4.6.3电视信号制式
4.6.4YUV与RGB彩色模型
4.6.5视频的数字化过程
4.6.6视频卡
4.6.7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

第5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5.1引言
5.1.1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5.1.2简单的数据库示例
5.2关系模型及关系数据库系统
5.2.1数据模型
5.2.2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使用的术语
5.2.3实体间的联系及实体一联系方法
5.2.4关系模型
5.2.5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5.2.6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
*5.2.7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技术新发展
5.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5.3.1SQL概述
5.3.2SQL数据定义与索引语句
5.3.3SQL查询语句
5.3.4SQL数据统计语句
5.3.5SQL记录更新语句
5.4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5.4.1数据库设计概述
5.4.2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5.4.3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第6章软件设计基础
6.1算法与程序
6.1.1算法的基本概念
6.1.2算法的表示
6.1.3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6.1.4算法的评价
6.1.5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
6.2数据结构
6.2.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6.2.2线性结构
6.2.3非线性结构
6.3程序设计方法
6.3.1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6.3.2结构化程序设计
6.3.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6.4软件工程
6.4.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6.4.2软件开发方法
6.4.3软件测试
6.4.4软件维护

第7章信息的传输:通信与网络技术
7.1缩短世界的距离——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历史回顾
7.2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
7.2.1通信系统模型
7.2.2数字通信系统中带宽的概念
7.2.3信道容量与香农定理(ShannonTheroy)
7.2.4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7.2.5多路复用技术
7.3计算机网络
7.3.1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7.3.2网络的功能
7.3.3网络的基本组成
7.3.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3.5网络传输介质
7.3.6网络通信协议
7.4计算机局域网
7.4.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7.4.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7.4.3局域网的工作模式
7.4.4局域网互联技术
7.5Internet基础
7.5.1Internet的发展
……
第8章信息系统安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