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4.1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康瑞军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806924037

上书时间2024-05-06

暖冬图书专营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康瑞军 著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6924037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6页
  • 字数 2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宋代音乐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宫廷的音乐活动,往往并非音乐家自主式的表演,也不完全是统治者个人的即席安排,而是特定宫廷礼乐文化背景中,各项音乐设施、法令和成例化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所讨论的宋代宫廷音乐制度,即是在上述范畴中展开。文章重点关注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构成与功能,尤其对晚唐五代直至宋末这一长时段内宫廷音乐制度的阶段性沿革与实际效力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总体上,《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试图从制度文化的视角揭示唐宋之间宫廷音乐活动变迁的内在依据和轨迹,从而为诸如“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宫廷与民间音乐文化的交流等问题,提供新的参照。具体而言,《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主要从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即: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乐籍制度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和雇制度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以及宋代宫廷音乐演出体制与特征。以此为论证次序与框架,《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先后指出,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有相当一部分继承自唐末五代,在其三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有明显区别的_一个阶段。乐籍制度和和雇制度都是宋代宫廷调遣乐人的重要措施,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时段有所不同。乐籍制度主要在北宋前、中期发挥了传统意义上组织乐人供奉礼乐的作用,和雇制度主要在北宋中后期尤其是南宋初以来,对宫廷音乐活动的开展施加显著影响,这一制度直接导致了宫廷与民间音乐文化大范围的互动与对流。此外,宋代宫廷各类音乐活动都是在特定演出体制中开展的,宫廷雅乐、燕乐和鼓吹乐活动不仅在各自所依托的仪节程式上各有特点,它们被统治阶层赋予的用乐理念,相互之间也有明显区别。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在结论部分提出,以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和南宋初期为分界,宋代宫廷音乐活动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大致上,北宋前期的宫廷音乐更注重音乐的程式性,内容正统、严谨,以礼仪宣教为主要用乐目的。北宋后期元丰以来,宫廷音乐活动中逐渐出现更多娱乐性成分,礼的因素已不如北宋初期那么重要。南宋以来,随着宫廷用乐规模和频率的缩减,礼仪程式性对宫廷音乐的影响力大为削弱,各式各样的民间俗乐通过和雇乐人的活动长期传播于宫廷音乐活动中。自此,宫廷音乐中娱乐的成分得到显著加强。整体而言,宋代宫廷音乐为近古以来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开创了新的局面。
【作者简介】
康瑞军,1975年生于山西保德。文学(音乐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2000、2004年分别于山西大学、上海音乐学院获硕士(导师高兴教授)、博士(导师洛秦教授)学位。2003至2004年度任教于山东烟台师范学院音乐系。目前已公开发表《和雇制度及其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音乐艺术》2007年第2期)、《历代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现状述评》(《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3期)、《论唐末仗内教坊的实质及其历史意义》(《黄钟》2008年第3期)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关于制度
2.关于音乐制度
3.研究范围界定
三、研究现状述评
1.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
2.乐籍制度
3.和雇制度
4.音乐演出体制
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结构
第一章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
第一节唐宋之际的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沿革
一、音乐机构规模的缩减与教坊职能的集中
二、宫廷乐官设置的变化及其整体作为
第二节整饬完备:宋初至元丰改制时的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
一、太常系礼乐机构的政教礼仪色彩
二、教坊系音乐机构职能的扩展
三、禁军系音乐机构地位与职能的凸显
第三节精简有度:元丰改制至绍兴时期的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
一、音乐机构精简的措施与表现
二、各音乐机构职能的集中
三、教乐所的出现:音乐机构属性的转折点
第四节取具临时:绍兴以后的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
一、太常寺规模的缩减
二、教坊及教乐所的主导性作用
三、禁军音乐机构职能的短暂扩张
第五节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的历史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乐籍制度及其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
第一节乐人来源及构成
第二节乐人的教习与管理
一、宫廷乐人强制性的教习与管理
二、军营乐人灵活的教习与严格的管理
三、州府乐人丰富多样的教习与管理
第三节乐籍制度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
第四节教坊大使丁仙现
本章小结

第三章和雇制度及其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
第一节和雇的由来
一、和雇之名实
二、和雇乐人的出现
第二节和雇乐人的构成与社会地位
一、和雇乐人的构成
二、和雇乐人的社会地位
第三节和雇制度在宋代宫廷音乐生活中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宋代宫廷音乐的演出体制及特征
第一节宋代雅乐的演出体制及特征
一、宋初雅乐活动的演出体制及特征
二、政和以来宫廷雅乐活动的演出体制及特征
第二节宋代宫廷燕乐的盏制渊源及变迁
一、宋代宫廷燕乐盏制渊源
二、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程式的变迁
第三节宋代鼓吹乐应用程式及其变迁
一、宋初卤簿鼓吹应用程式
二、北宋政和年间的卤簿鼓吹应用程式
三、南宋乾道六年以来的卤簿鼓吹应用程式
第四节宋代宫廷音乐演出体制的历史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宋代宫廷音乐机构及乐官制度的阶段沿革特征与历史意义
(一)阶段沿革特征
(二)历史意义
二、乐籍制度及其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
三、和雇制度及其在宋代宫廷音乐中的作用
四、宋代宫廷音乐演出体制与特征
(一)宋代宫廷音乐的演出体制
(二)宋代宫廷音乐演出体制的特征
五、总论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1.古籍文献(以朝代为序)
2.现当代论著(以拼音为序)
3.现当代论文(以拼音为序)
(二)外文参考文献
(三)译著
附录二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术语一览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