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传播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媒体传播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0.4 2.2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办公、罗青 编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5701597

上书时间2024-05-21

暖冬图书专营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办公、罗青 编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0
  • 版次 1
  • ISBN 9787565701597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5页
  • 字数 323千字
【内容简介】
2004年一位19岁的哈佛大学学生在他的宿舍里开通了一项社交网络服务,七年以后这项改名为Facebook的服务新增了5.5亿用户,成为“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人口位列全球第三的“虚拟王国”。不仅如此,数字技术、卫星技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超越时空自由流通,基于云计算和开放共享的网络融合正在逐步走向集图文、影音、视频为一体的富媒体,这在口语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都是无法比拟的。本书《新媒体传播》勾勒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背景、趋势、产业结构、评价体系以及国际媒介集团的新媒体实践案例,从传播创新的角度总结了新媒体全球传播的发展规律。
【作者简介】
马为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兼国际在线网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和百佳优秀广播电影理论工作者。198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1981年至1983年在科威特大学文学院学习。曾任国际台阿拉伯语翻译、播音员、记者。1990年至1994年任国际台驻中东记者;1998年负责创办国际在线网站。主编《互联网的新时代》一书。罗青,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台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兼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秘书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瑞士卢加诺大学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欧盟伊拉斯谟传播学客座教授。曾担任欧洲委员会视听传媒研究中心、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联盟主持人。作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新闻评论员,曾先后应邀出席布鲁塞尔欧广联公共传播年会、雅典奥林匹克传播论坛、剑桥大学体育传播论坛等国际传媒合作会议。研究领域:国际传播、传媒公共政策及产业机制、新媒体传播、体育传播。
【目录】
总序
导论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从地球村理想到全球传播的实现

第一章新媒体传播的界定及特征
第一节新媒体的概念
第二节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第三节新媒体的分类
第四节新媒体传播形态

第二章新媒体传播的主体构成
第一节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新媒体传播
第二节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传播
第三节新媒体机构的自传播

第三章新媒体的跨域传播
第一节传播媒介的多媒体化
第二节传播的多终端时代
第三节从单媒体到多媒体,从单终端到多终端
第四节新媒体的内容跨域

第四章新媒体传播与通信的媒体化
第一节互联网产业及媒体化应用
第二节移动互联网产业及媒体化应用
第三节云计算背景下的通信媒体化

第五章电视的新媒体形态
第一节有线数字电视
第二节地面数字电视
第三节卫星数字电视
第四节IPTV
第五节手机电视
第六节网络电视

第六章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业态
第一节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
第二节三网融合下的产业边界消融
第三节三网融合催生新媒体形态

第七章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产业与效果评估
第一节数字内容产业的成型
第二节数字媒体的内容形态
第三节移动数字媒体的内容形态
第四节互动电视的跨媒体内容平台
第五节新媒体内容价值评估体系

第八章传媒集团的新媒体传播实践
第一节西方传媒集团的新媒体传播实践
第二节国际通讯社的新媒体传播实践
第三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新媒体传播实践

第九章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创新
第一节传统传播模式的延伸和颠覆
第二节全新传播特征的成型
第三节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建构
第四节新媒体传播的辩证思考

第十章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互动传播
第二节富媒体特征
第三节非线性传播规制
第四节新媒体创新营销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