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税法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税法学

12 4.4折 27.1 九五品

库存5件

重庆大渡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松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75400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1

印刷时间2012-06

印数6千册

装帧平装

页数335页

定价27.1元

货号17-1-25

上书时间2017-09-09

云开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税法学》力求从法学的角度,用法学的方法去研究、阐述税收问题,反映税法的最新变化。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探讨了税务行政执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内容简介】:
    《税法学》是财经专业本、专科教学及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税收法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涵盖税法基本理论与税法实务,具体包括税法的性质、作用、原则、法律关系和税收征管法、处罚法、许可法、刑法、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法等相关内容。
    《税法学》定位突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强调针对性。因为本书主要面向财经专业的学生,所以不对税法理论作全面、系统的介绍,也不涉及财政法,主要讨论税法,与财经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比较吻合。同时,考虑财经专业将税收实体法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中国税制,所以《税法学》也不介绍这部分内容。这样就形成一个较为精炼、合理的体系。第二,突出实务性。《税法学》只对最基本的税法理论作介绍,不做更多的展开;在结构安排上,除介绍相关税法的基本规定外,在大多数章节之后还将留出一定篇幅,专门归纳、讨论一些在税法适用中遇到的问题与争议,便于学有余力的读者思考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同时在某些章节适当安排一些案例,帮助读者更准确、更具体地把握税法规定的内涵,便于开展案例教学。第三,力求反映税法的最新变化。与法律、法规层面的税法相比,我国税法的操作性主要靠规章和规范性行政命令来落实,这部分内容数量大、变化快,容易被忽略,把握其发展变化,才能摸准我国税法的脉络。所以,《税法学》努力跟踪这种变化,及时、准确反映最新的税法规定。此外,《税法学》还力求反映税收法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
【目录】:
第一章 税法概述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第二节 税法的特征
第三节 税法的作用
第四节 税法的地位
第五节 税法的分类

第二章 税法的原则
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则
第二节 税法适用原则

第三章 税法的渊源、效力与解释
第一节 税法的渊源
第二节 税法的效力
第三节 税法的解释

第四章 税收法律关系
第一节 税收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第五章 税法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税法
第二节 新中国税法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税法

第六章 税收立法
第一节 税收立法概述
第二节 税收立法权的分配
第三节 税法的结构与立法技术
第四节 税收立法程序

第七章 税收执法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 税收确定程序
第二节 税务征收程序
第三节 税务检查程序
第四节 税务行政处罚程序
第五节 税务行政许可程序

第八章 税收执法主要权力
第一节 税收保全
第二节 纳税担保
第三节 税收行政强制执行
第四节 税收代位权与撤销权
第五节 《税收征管法》规范的其他执法权力

第九章 税收法律责任
第一节 税收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税收违法与犯罪行为
第三节 税收违法与犯罪的法律制裁

第十章 税务行政复议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复议概述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复议要素
第三节 税务行政复议程序

第十一章 税务行政诉讼
第一节 税务行政诉讼概述
第二节 税务行政诉讼要素
第三节 税务行政诉讼程序

第十二章 税收行政赔偿
第一节 税收行政赔偿概述
第二节 税收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税务行政赔偿的主体
第四节 税收行政赔偿的范围
第五节 税收行政赔偿的程序与行政追偿制度
第六节 税务赔偿的方式与标准
参考书目
后记
【文摘】:
    第一章  税法概述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二、税收与法的关系
    法是税收的存在形式,自税收产生以来,税与法即没有分离过。税收之所以必须采用法的形式,是由税收和法的本质与特性决定的。
    第一,从税收的本质来看,它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国家向纳税人征税,是将一部分社会产品或一部分既得利益从纳税人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然而,在这种经济利益的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与结构都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必须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由国家与纳税人双方共同遵守,违反这种约定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出现争议要有公平的解决方式。否则,这种分配关系就无法维持下去。这样,将征税仅仅视为一种经济利益的转移就不够了。而借助法律,通过规定税收权利义务的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行为模式。如果作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纳税人超越法律规定行使权利或者不遵从法定义务,法律将以强制手段予以追究,出现纠纷或争议也可以用诉讼这种规范的法律形式予以解决,从而保证法律调整机制的实现。严格地讲,只有法律才是真正以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为其调整机制的。税收不采用法的形式,税收分配关系则无从调整,税也就不成其为税了。
    第二,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其中无偿性是其核心,强制性是其基本保障。原因在于税收是国家对原本不属于自己所有的收益或财产进行分配,因而要求有很高的强制权力作征税保障,这种权力只能是国家政治权力,法律使这种政治权力得以体现和落实。首先,法律依据的是国家强制力,与税收凭借的国家政治权力是一致的,这是最高的权力,其他权力必须服从;其次,构成法律的一系列原则、规则、概念为人们提供了全面、具体、明确的行为模式,借助法律可以使税收强制性的目标指向更为明确;再次,法律有一整套完备、有效的实施保障系统,可以使税收的强制性落到实处,得到长期、稳定的保证;最后,税收凭借的是政治权力,但税收权力并非是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意行使的,能够对税收权力起到规范、制约作用的,只有法律。此外,法律所提供的行为规则,规范、统一、稳定,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这些都为实现税收的稳定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三,从税收职能来看,调节经济是其重要方面。这种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不是盲目的,一方面调节目标必须明确,另一方面也需要纳税人对税收调节有切实的感受,相应调整自身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税收调节达到预期目的。税收采用法律形式,就可以借助法律的评价作用,按照法律提供的行为标准,判定纳税人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税收调节经济的要求,对违法者强制地改变其经济行为,使之符合税收调节的需要。借助法律的预测、指引作用,纳税人能预知自己在各种情况下应尽的纳税义务、法律责任以及经济后果,从而对自己的经营活动作出最有利的选择,主动适应税收调节的要求。总之,税收采用法律形式,才能保证发挥其调节作用应有的力度与灵敏度,使税收调节收到实效。监督管理是税收的另一重要职能,保证监督管理的公正性是税收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有一套事先确定的标准作为税收监督管理的规则。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