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通信(第5版十二五本科) 978756064376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移动通信(第5版十二五本科) 9787560643762

正版现货,除尘消毒极速发货,7-9成新保存完好,多重检查,如有问题会及时留言告知(出版超过10年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哦)有特别要求可联系客服确认

3.6 1.0折 35 八五品

库存3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章坚武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大

ISBN9787560643762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533972

上书时间2024-06-16

多多图书旗舰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概述
1.1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1.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4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1.5多址方式
1.5.1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方式
1.5.2不同多址方式的频谱效率
1.6其他常用技术
1.6.1均衡技术
1.6.2分集技术
1.6.3信道编码技术
1.7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7.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7.2从2G向3G发展
1.7.3WiMAX(**微波互联接入)
1.7.4从3G向4G发展
1.7.5我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8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及现状
1.8.1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关键技术
1.8.2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的进展状况
1.8.3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研发状况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移动通信网
2.1引言
2.2移动通信体制
2.2.1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2.2.2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2.3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
2.3.1话音信道
2.3.2控制信道
2.4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配置
2.5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2.5.1同频道干扰
2.5.2邻频道干扰
2.5.3互调干扰
2.5.4阻塞干扰
2.5.5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2.6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
2.6.1等频距分配法
2.6.2信道分配策略
2.6.3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
2.7多信道共用技术
2.7.1话务量与呼损
2.7.2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
2.8移动性管理
2.8.1位置管理
2.8.2切换管理
2.9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2.9.1功率控制
2.9.2接入控制
2.9.3负载(拥塞)控制
2.9.4信道分配
2.9.5分组调度
2.10信道自动选择方式
2.10.1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2.10.2循环定位方式
2.10.3循环不定位方式
2.10.4循环分散定位方式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3.1.1直射波
3.1.2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3.1.3绕射衰耗
3.1.4反射波
3.1.5多径衰落
3.1.6阴影衰落
3.2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
3.2.1EgliJohnJ.场强计算
3.2.2奥村(Okumura)模型
3.2.3Okumura-Hata模型
3.2.4COST-231Hata模型
3.2.5Walfisch-Bertoni模型
3.2.6COST231-WI模型
3.2.7SPM模型
3.2.8微蜂窝系统的覆盖区预测模式
3.3传输模型的校正——路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数字调制技术
4.1引言
4.1.1影响数字调制的因素
4.1.2数字调制的性能指标
4.1.3当今蜂窝系统、PCS(个人通信系统)和无绳电话采用的主要调制方式
4.2线性调制技术
4.2.1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4.2.2差分相移键控(DPSK)
4.2.3正交相移键控QPSK(4PSK)
4.2.4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
4.2.5π/4-QPSK
4.3恒包络调制技术
4.3.1*小频移键控(MSK)
4.3.2高斯滤波*小频移键控(GMSK)
4.4“线性”和“恒包络”相结合的调制技术
4.4.1M维相移键控(MPSK)
4.4.2M维正交振幅调制(QAM)
4.4.3M维频移键控(MFSK)
4.5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4.5.1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
4.5.2子载波调制
4.5.3正交频分复用的DFT实现
4.5.4OFDM的特点
4.5.5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4.6扩频调制技术
4.6.1PN码序列
4.6.2直接序列扩频(DS-SS)
4.6.3跳频扩频(FH-SS)
4.6.4直扩的性能
4.6.5跳频扩频的性能
4.7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的调制性能分析
4.7.1在慢速平稳衰落信道中的数字调制性能
4.7.2在频率选择性移动通信信道中的数字调制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与GPRS
5.1引言
5.2GSM的电信业务
5.2.1承载业务
5.2.2电信业务
5.2.3补充业务
5.3GSM结构
5.3.1移动台(MS)
5.3.2基站(BS)及基站收发信机(BTS)
5.3.3基站控制器(BSC)
5.3.4发送编码器和速率适配器单元(TRAU)
5.3.5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5.3.6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5.3.7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
5.3.8鉴权中心(AuC)
5.3.9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5.3.10操作和维护中心(OMC)
5.4GSM较模拟网的优势
5.4.1GSM系统在抗瑞利衰落及干扰方面的优势
5.4.2GSM系统与TACS系统的性能比较
5.5GSM网络接口
5.5.1空中接口(Um)
5.5.2A-bis接口
5.5.3A接口
5.5.4PSTN接口
5.5.5移动应用部分(MAP)
5.6GSM的编号、鉴权与加密
5.6.1编号和路由
5.6.2鉴权与加密
5.7GSM无线信道
5.7.1频域分析
5.7.2时域分析
5.7.3话音编码(SpeechCoding)
5.7.4信道编码(ChannelCoding)
5.7.5交织(Interleaving)
5.7.6调制
5.7.7信道组成(ChannelOrganization)
5.7.8不连续发送和话音激活检测
5.7.9定时前置和功率控制
5.7.10移动台接入
5.8GSM呼叫方案
5.8.1移动台开机后的工作
5.8.2小区选择
5.8.3位置登记和位置*新
5.8.4建立通信链路
5.8.5起初信息过程
5.8.6鉴权
5.8.7加密
5.8.8位置*新过程
5.8.9通信链路的释放
5.8.10移动台主叫
5.8.11移动台被呼
5.8.12切换
5.9GSM的跳频技术
5.9.1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
5.9.2跳频系统的特点
5.10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5.10.1GPRS标准制定的过程与阶段
5.10.2GPRS网络的网络结构
5.10.3GPRS网络的分层结构
5.10.4增强型GPRS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引言
6.1.1CDMA技术的标准化
6.1.2CDMA系统的特点
6.2CDMA空中接口协议层
6.3CDMA前向信道
6.3.1前向业务信道
6.3.2前向广播信道
6.4CDMA反向信道
6.4.1接入信道
6.4.2反向业务信道
6.5功率控制
6.5.1反向开环功率控制
6.5.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
6.5.3前向功率控制
6.6Rake接收机
6.7CDMA系统的容量
6.7.1干扰对CDMA容量的影响
6.7.2提高CDMA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技术——智能天线技术
6.8CDMA登记
6.8.1漫游的决定因素
6.8.2开机登记
6.8.3关机登记
6.8.4时钟周期登记
6.8.5基于距离的登记
6.8.6基于区域的登记
6.8.7基于参数改变的登记
6.9CDMA切换过程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7.1概述236
7.1.1IMT-2000和我国3G的三大标准
7.1.23G的三大标准的演进路径
7.1.33G业务
7.1.4**3G业务发展情况
7.2WCDMA
7.2.1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7.2.2WCDMA空中接口的物理信道结构
7.2.3HSDPA和HSUPA
7.3cdma2000
7.3.1cdma2000的特点
7.3.2cdma2000系统的网络结构
7.3.3cdma2000空中接口
7.4TD-SCDMA
7.4.1TD-SCDMA发展历程
7.4.2TD-SCDMA关键技术和技术优势
7.4.3TD-SCDMA网络结构
7.53G三种主流标准的方案性能比较
第8章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8.1LTE提出的历史背景
8.2LTE的需求
8.3LTE的关键技术
8.3.1多载波技术
8.3.2多天线技术
8.3.3无线接口的分组交换技术
8.4LTE协议综述
8.4.1LTE系统架构
8.4.2LTE协议栈
8.4.3LTE帧结构
8.4.4无线传输方案
8.5TD-LTE的应用情况
8.6LTE-FDD的应用情况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缩略词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