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夜的烛光张晓风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夜的烛光张晓风 编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9.7 3.9折 25 八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晓风 编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40687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1528998893185517056

上书时间2025-01-04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晓风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市井琐事中自有骨气奇高,不使感性沦为软性;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水域。晓风散文中,人物林林总总,职业、地位、年龄都迥然不通,既有可以相与出尘的名士大儒,也有只有居家过日子的柴米夫妻。晓风在他们的身上捕捉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撒播的灵光与风采,传递的是民族文化再生的信念。
本书收录了她的经典佳作,包括:《我的脸是给妈妈Kiss用的》、《高处何所有》、《远方的路况》、《女人,和她指甲刀》、《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等。

目录
辑一 如果我看不懂

一朵

妈妈,我爱你的脚

漂亮的疤

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谁都不凶

我的脸是给妈妈Kiss用的

谁都害过人

我没有跌跤

我们是吸尘器

我现在知道左右了

本来,我想先跌

出去才能回来

命甜

只叫我天天端盘子

如果我看不懂

我并不要赢别人

它一定很想我

我喜欢通通

辑二 那夜的烛光

高处何所有

青蚨

血沥骨

西湖十景

比讲理更多

时间

一握头发

那夜的烛光

想你的时候

娇女篇



行行重行行

荣花女

辑三 人生的什么和什么

可爱

远方的路况

“黄梅占”和稼轩词

致友人谢赠一寄S

老教授所悬的赏

这些石头,不要钱

不知道他回去了没有?

传说中的宝石

盒子

饮者

一只丑陋的狗



半盘豆腐

某个不曾遭岁月蚀掉的画面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教堂和福州肉松

属于一枚咸鸭蛋的单纯

嘘!我们才不要去管它什么毕业不毕业的鬼话

“就是茶”

花盆的身世

牵绊

洗杯



有个叫“时间”的家伙走过

人生的什么和什么

正如她的身体属于她的族人

发了芽的番薯

谁是花主?

我家的子虚氏

七个数字,也可以如泰山压顶

我不知道该拿那从心所欲而又逾矩的大花

紫薇怎么办?

一张纸上,如果写的是我的文章

走着走着,在春天

题库中的陆游

让野生动物野

戈壁酸梅汤和低调幸福

没有人叫我阿山

晚安克劳斯先生

易朽

受苦者的肢体

垃圾桶里的凤梨酥盒子

顾二娘和欧基芙

一则关于朝颜的传说

为什么不设“十大杰出病人奖”?

你我间的心情,哪能那么容易说得清道得明

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

我知道你是谁

我的幽光实验

我有一个梦

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去

辑四 误入桃源

女人,和她指甲刀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喂!外太空人,有闲再来坐

同巷人

我是拥有一枚柿子的柿长

粉红色的挑发针

不朽的失眠

光采男子

我家独制的太阳水

被忧伤的眼神凝视过的丝茧

唐代最幼小的女诗人

请来与我同座,那弹琵琶

的女子

只要让我看到一双诚恳无

欺的眼睛

乌鲁木齐女孩

成圣的女子

“浮生若梦啊!”他说

包子

女子层

那一锅肉

秋光的涨幅

谁说我不懂法文?

请不要对我说欢迎

六桥

“它怕什么?”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奖金六元

黄金葛和它的罐子

小鸟报恩记

二陈集上新搬来的那一家

小蛇事件

当下

常玉,和他的小土钵

岁月·飞鸟-钱夹

酒井先生的笑容

肖狗与沙虱

自作主张的水仙花

误入桃源

五点半,赴汤蹈火的时刻

闻歌

内容摘要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叹人生的虚无,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其字里行间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伟之气、侠士之风,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

 张晓风的文章里,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待毯那端默默坚守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到汉代的史传、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将琐碎平凡的生活,品出美丽、典雅、温柔。

 这本散文中的作品均是不可不读的佳作。《那夜的烛光》包括了《我的脸是给妈妈Kiss用的》、《高处何所有》、《远方的路况》、《女人,和她指甲刀》、《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等经典作品。

主编推荐
张晓风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市井琐事中自有骨气奇高,不使感性沦为软性;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水域。晓风散文中,人物林林总总,职业、地位、年龄都迥然不通,既有可以相与出尘的名士大儒,也有只有居家过日子的柴米夫妻。晓风在他们的身上捕捉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撒播的灵光与风采,传递的是民族文化再生的信念。

精彩内容
 受苦者的肢体隔了六十年,用录影带来看当年的卓别林闹剧,依然要流
泪,感觉上居然好像是旧片重看。其实此片虽是旧片,我却明明是第一次看啊!
那些眼泪错觉上也像是重流的,-仿佛六十年前流过,今日又再流一次。但六十年前我根本不存在啊!
感谢默片,如果电影一开头就能克服技术上的种种困难,演出今天这种有声电影,我们就没有卓别林这个人了,这损失真不知有多么大呢!
因为唐朝没有飞机,所以才有唐三藏一步一步行过万里去取经的故事。
因为秦朝没有电脑,伏生便把经书输入自己心中,那最深最安全的资料库。
因为没有语言,默片便用肢体为警句,不断用肢体来摧挫敲打我们迟钝的心。
古希腊的剧场和中国剧场有一件事很类似,两者的戏基本上都是演给神明看的。人看戏,算是沾光。希腊人因而不容舞台上有血腥场面,剧情中如果有人要悬梁上吊或自剜双目,可以,但一律安排在后台,观众只能靠报信人的口头叙述来知情。
中国舞台尺度比较宽,中国神明似乎并不反对看杀人场面,但所有杀人的动作都虚晃一招,点到为止。平剧里被杀的人只须把头一偏,自行走到后台了事。
然而电影来了,影片把人的生活纤毫毕露的展现出来。电影院恍若入夜后的岩穴,伸手不见五指。在这里,人人都恢复为一个单独的原始人,去单独听人述说一则族人的传奇,看人不再是庙宇举行宗教节庆演出之际“万头攒动’’中的“观众之一”。他是被“人工夜幕”的黑暗紧紧裹住的单独的自己。
卓别林在这时候出现,幽黑的剧院中,他让我们的眼睛清清楚楚看到受苦者的肢体。以前舞台上不要给我们看的受苦细节,他竟拿来给我们看了。例如好端端坐着,却因地板太烂,椅腿插陷进去,他跌得鼻青脸肿。例如站在大工厂的机器前,他把自己卡进机带里去,只好跟着电力运转。又例如他重复做着上螺丝钉的动作,下了班两手仍然惯性地扭动不止。又例如
在军队里,他一副“活老百姓”相,班长每教他“向后转”,他总把两腿扭成一根麻花,而“向后转”的动作却无法完成。
他在受苦,他的肢体在人世间遭尽挨磨。没有语言、没有修辞,只有一个愣愣的小人物顶在那里,顶在那里用他的肢体——那是他仅有的资产,因为金钱和智慧显然他都不拥有——受苦受难。看卓别林,我们一面笑,一面流泪,因为我们都蓦然想起另一个同样也在受苦的人,另外那个受苦者的屈辱和醉辛,你猜对了,就是那个叫“我”的受苦者。
垃圾桶里的凤梨酥盒子那一次旅行,为的是去看东方白笔下的露意湖。飞机飞到加拿大的盖尔格瑞城,余下的路便须自己开车了。于是先去订旅馆、租车。
在盖城,刚好碰上牛仔节,十几万人的嘉年华会,这场热闹不赶白不赶,我们也巴巴的买了票,打算去看牛仔怎么骑劣马,怎么丢绳子套小牛……场子极大,加拿大反正什么都大,每个人都穿红着绿,有人头戴阔边牛仔帽,有人腰系极夸张的牛仔皮带,有人足登牛仔鞋……全城一片喜气,人人不但打扮得像牛仔,而且,像刚在竞技场上赢到大额奖品的牛仔。
我觉得光在场外走走,就已经很精彩了,虽然,也不过就是节庆气氛罢了。但看见小孩子人手一个气球,大人都抱着冰淇淋和爆米花,倒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你要问我自己呢?我大概只能置身事外,当然,如果我家今年有匹小马来参选,我一
定整个心弦都绷紧了。但此刻,我只是无可无不可的到处逛逛,一面点头说:不错,不错……路旁每隔二十公尺就有个大汽油桶,供人丢址圾。这种场子如果没有垃圾桶是不堪想象的。我跑过去要看它一眼,丈夫觉得我的行为很诡异,我却振振有词,说:“看垃圾桶也是门学问呢!垃圾桶里是大有文章的呀!”于是我跑到桶前进行我自己所谓的“伟大观察”,不料才一
看,便忽然愣住了,接着大叫一声——非常的“无学问状”。
“什么事?”女儿问。
“啊!怪!你们看,你们看,这里丢着一盒凤梨酥的盒子,这盒子,照我看,是我们台湾来的人丢的!”“场子里十几二十万人,有个从台湾来的人在里面并不稀
罕啊!”丈夫说。
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觉得稀罕,就是觉得快乐,游园的感
觉也不同了,而且,一直很没出息的念着:“这个爱吃凤梨酥的人是谁呀?他们是旅行路过此地呢?
还是长年住在北美?他们的凤梨酥是直接带来的?还是在唐人街买的?他们是几个人?是不是也带着孩子——孩子才是最爱吃凤梨酥的呀!”我又想起自己少年时代曾多么喜爱这样酸酸甜甜的酥饼,如果有同学从台中来而敢于不带凤梨酥分享大家,我们一定把她怨个半死的。后来因为怕胖,总有二十年不去碰它了,但此刻,在加拿大的草原城里,我却切切的想起凤梨酥的好滋味来。
我以为自己看老外和看老华是一样的,我以为我早已养成众生平等观,及至身陷在碧眼金发的漩涡里,猛然看到一个遭人抛弃的纸盒,才老实承认自己对自己族人的依恋有多么深。
顾二娘和欧基芙“这块砚台和别的砚台不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导览小姐停下来,让我们看看灯光下那幽玄生辉的石头,“这砚台,制作的人叫顾二娘,女人做砚台,很少见的。”我们都驻足省视那砚台,经她一说,果真看来有点女性趣味,想起吴文英的词“有当时,纤手凝香”,这砚台,也恍惚仍凝聚着三百年前那女子的芬芳手泽。
然而,它又简朴清雅而不见繁缛,石材也选得好,沉黑柔腻。论其色,不像矿物,而像最最深情的眉睫的颜色。
我对古玩不内行,以前也没想过“砚台皆系男人手制”的事。听解说小姐之言才猛然惊醒,原来“琢砚”的精工,本是男人专利——一切技艺性的传承本不包括女子,但这顾二娘怎么会有这手手艺的呢?
“她丈夫早死,没孩子,侄子又小,只好她接手来做。”对,因为接手,所以有了手艺。
顾二娘的侄子后来长大了,技艺已成,便入了宫,奇怪的是顾家有几代琢砚高手,但留名砚史的反而是这位媳妇。大概高手必须入宫,入宫以后,就失去了草莽性格,处处要揣摩王侯的品味,反而绑手绑脚,不及这顾二娘,于悠闲自在中,深得石趣。
令人低回的是“她丈夫死了”那句话,让我猛然想起前些年谢世的美国女画家欧基芙(GeorgiaO’Keeffe),她早年跟着摄影家丈夫住纽约,后来,丈夫死了,她搬到新墨西哥州的圣塔菲古城。面对西南部的漠漠砂碛,她重新定位属于美国本土的风景,一直画到九十九岁才死,生命力真是旺盛惊人。
顾二娘和欧基芙用传统社会眼光去看都是“苦命女子”。
但事实却不然,她们的生命遭此一劫反而一空依傍而独立自主起来。
顾二娘是出生于十七世纪末的人,欧基芙则出生于十九世纪末,顾二娘一生雕琢砚台,欧基芙则跑去画荒原上鲜花和枯骨交错的生生死死。她们原来都可能穷愁一世,但她们却都活得光鲜耀目,熠熠逼人。
我再三看橱柜中那精致的砚台,沉实细腻,阅过三百年间的兴亡,而依然安娴贞定,不禁为那一小方的美丽而目驰神授。
原来巴掌大的一凹石砚里亦自有它自家的宇宙大化,风雷沼
泽,亦自有其春柳舒碧,蒹葭含霜。啊!这令人思之不尽的顾二娘。
P159-16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