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聊的魅力(英)阿兰·德波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聊的魅力(英)阿兰·德波顿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9.87 3.8折 26 八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63009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1858356781957894144

上书时间2024-12-21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我的作品在中国——新版文集总序阿兰·德波顿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的首度中国之行。抵达北京时是2004年5月的一个清晨,我的几位中国编辑亲自前往机场迎接,随身带着我所有作品的中文版。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我的编辑向我解释,对于将我的作品引进中国市场她真是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心。她说,要想让中国读者接受一个全新的欧洲作家的作品真的很难,除非是那些教你如何取得商业成功或是如何操作电脑软件的书。不过,我的中国编辑也充满信心。因为中国读书界自有一群严肃的读者,他们渴望读到内容深刻、发人深省的优秀作品。结果,我的中国之行就演变成一连串的图书推广活动:接受采访、在媒体上露面以及在书店里朗读和签售。虽说大家事先都有过各式各样的疑虑,不过好消息还是接踵而至:我的作品确实在中国卖出去了。 
  《拥抱逝水年华》——一本描写以晦涩著称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书竟然卖了两万册!写书的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人搞不懂为什么他的大著地球人没有人手一册;另一种人则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竟然有人肯巴巴地花钱买他的书而且认真读过。我属于后一个阵营,所以对于我的书竟然能在中国赢得这么多读者,我深怀感激。我有个网站(WWW.alaindebotton.tom),我每天都能看到中国读者的留言,他们想跟我交流几句,想表达他们对我作品的喜爱。 
  写作是桩难上加难的营生,可是拥有这么热心的中国读者,感觉确实容易了很多。 
  反观我已经出版的几本书,我有时仍不免有些犯嘀咕:我到底属于哪一类作家——究竟是什么将这些只言片语连缀到一起,成为一本完整的书。从一开始写作,我就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明确知道我想成为哪一类作家之前我只知道我不可能成为哪一类作家。我知道我不是诗人,我也知道我不是个真正的小说家(我讲不来故事,我“发明”不了人物)。而且我知道我也做不来学者,因为我不想墨守那一整套学术规范。 
  后来,我终于发现了自觉正好适合自己的定位:随笔作家。据我个人的理解,所谓随笔作家,就是既能抓住人类生存的各种重大主题,又能以如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的作家。如果一位随笔作家来写一本有关爱的书,他也许会对爱的历史和心理稍作探究,不过他最终必须得用一种个人化的调子来写,使读者读起来就像跟朋友娓娓谈心。这种朋友般的阅读感受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我希望我的书读起来就像跟朋友谈心,不想拿大学问的帽子来充门面、唬人。 
  初习写作,我还认识到我喜欢写得尽可能简单朴素。 
  这当然也挺冒险的,因为虽说你是刻意写得朴素,可难免也会冒乏味和幼稚之讥。不过我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要想附庸风雅、假充聪明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你只需故作高深,让人弄不懂你就成。如果有本书我看不懂,也许就意味着作者比我更聪明——这是我们作为读者都未能免俗的一种普遍的受虐欲心理。我则宁肯抵挡住这种诱惑,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来写作,因为我讨论的主题本身就是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恋爱、旅行、身份焦虑、美与丑以及分离与死亡的经验等等。 
  除了要写让人看得懂的书之外,我还立志要写在某些方面能对人有所助益的书。有一种观念认为好书就不该(没义务)对人有任何用处,为艺术而艺术嘛——并非为了实际的进步或是事业的成功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我也认同这种观念。为了完全改变自己而去啃那些严肃的书籍确实愚不可及,不过,我也认为,抱定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目的去读书,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恋爱和阅读之间或许真有某种重要的关联,两者提供的乐趣差堪比拟,我们感到的某种关联感或许就是基于这个根源。有些书跟我们交流的方式与我们的爱人同等热烈,而且更加诚实可靠。这些书能有效地防止我们因自觉并不完全属于人类大家族而滋生的伤感情绪:我们觉得孑然孤立,谁都不理解我们。我们身上那些更加隐秘的侧面——诸如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愠怒、我们的罪恶感——有时竟然在某一书页上跟我们撞个正着,一种自我认同感于是油然而生。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种我们原以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有所会心的情境,一时间,我们就像两个早早地去赴约吃饭的爱人,兴奋不已地发现两人间竟有这么多的共同点(陶醉之下,只能嚼几口眼前的开胃小食,哪有心思再去吃什么正餐),我们也会把书暂时放下,带点乖张地微笑着盯着书脊不放,仿佛在说,“何等幸运,邂逅此君。”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 
  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不过,书的价值还不止于描绘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感情的描绘远胜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我读书时总抱着非常个人的理由:为了帮我更好地生活而读书。我十五六岁时开始认真地读书,当时最喜欢读的就是爱情故事。我把书中的人物都想象成我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活人:我读得如饥似渴,又感同身受。这足可以解释文学何以能够为失恋的人儿带来舒解和慰藉。在文艺作品中认出我们自己,可以使我们换一种达观的态度看待我们自身的困境,因为我们可以学着站在普世的高度看问题,这正是作家们为了创作而采取的立场。 
  学着读书——写作又何尝不是——也就等于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个性并非如我们乐于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我们自以为只归我们独有的很多东西其实根本没那么私密——当然并不是说它们就是客观超然的,像你在快餐店里招呼侍应生那么不带感情色彩,而是说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我自己在读书时总是很自私:我不想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读书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更有自知之明、更多才多艺的人。我几乎从来都不为了“取乐”而读书。 
  我希望这能有助于解释我为什么写了这些书——写这些书是期望它们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的处境。中国竟然也有些读者愿意跟随我探索的旅程,幸何如哉!



  冯涛泽 



导语摘要
 阿兰·德波顿的《无聊的魅力(阿兰·德波顿文集)(精)》是一本关于爱情、幸福与无聊的散文书,欧美畅销文学书作家德波顿延续他一贯的幽默、风趣的笔调,在他的眼中,爱情是可以撒谎的;一个单身男人作着白日梦、一个男人还会一个人拿着一个德累斯特望远镜去动物园;苏黎世这样一个干净整齐的城市对很多人意味着无聊……本书简单、易读、无聊但有无穷的魅力。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deBotton),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拉丁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赡、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又意象丰沛、妙笔生花

 

  23岁以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初试啼声即大放异彩;此后的《爱上浪漫》和《亲吻与诉说》继续激活我们的阅读体验,开掘传统小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5岁就入围法国费米娜奖

 

  27岁完成惊世之作《拥抱逝水年华》

 

  31岁出版《哲学的慰藉》,拿古典的欧洲智慧为现代人疗伤

 

  33岁带着满腹诗书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开讲《旅行的艺术》

 

  35岁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身份的焦虑》的途径

 

  37岁的他撰写的《幸福的建筑》成为英国热播电视节目《完美之家》的创意源泉

 

  41岁的他,继续将睿智的眼光投向工作领域,……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工作?思考《工作颂歌》,成为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最适宜当前形势的作品

 

  41岁的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由此引发《机场里的小旅行》

 

  2012年,他43岁时,“哲学向左,宗教向右”,以他一贯的在哲学和宗教之间旁征博引,自由进退的优雅笔触,带来一本具有最抚慰人心的,号召大家从宗教中偷点什么东西为己所用的供广大无神论者阅读的作品——《写给无神论者》。

 

  201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最新推出《无聊的魅力》,于纤悉之事、颦笑之间,尝试寻找幸福的主旨。



目录

新版文集总序 
 1.忧伤的快乐 
2.机场散心 
3.为爱撒谎 
4.工作与幸福 
5.成人参观动物园的启迪 
6. 单身男人的白日梦 
 7.无聊地方的魅力 
 8.写作如何再现生活 
 9.论漫画之精妙 
译后记 



内容摘要

 阿兰·德波顿,英国畅销书作家。擅长以小喻大,举日常琐事,说生活哲理。以简御繁,随意点染,引人举一反三。其文委婉飘逸,简练雅洁,深得英伦古典散文之趣旨。
 《无聊的魅力》为随笔集,语言洗练、笔调沉蕴,于纤悉之事、颦笑之间,尝试寻找幸福的主旨。忧伤何以成为快乐,机场何以成为风景,无聊何以变得充满魅力,在一切意想不到的地方收获幸福,是德波顿一贯的追求。德波顿以其丰沛的意象、横溢的才情,将感性与理性、随想与哲思熔于一炉。读者或可借助英伦才子的生花妙笔,调整心态,转换视野,舒缓生活的压力,体悟人生的真谛。



主编推荐

  2013年度最新推出的全球畅销书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作品,丰沛意象、横溢才情,将随想与哲思熔于一炉。
  《阿兰·德波顿文集:无聊的魅力》为随笔集,语言洗练、笔调沉蕴,堪比《蒙田随笔》、《培根随笔》。
  内附插图30幅,全书分浅棕色和黑色双色印刷,精美雅致。
  企鹅出版集团成立70周年之际,选择了70位最重要作家,推出了70本作品,本书是其中一本。



精彩内容
 2.瑞士之外出生的漂亮女孩尤其反对前往苏黎世。
这些女孩更钟情于洛杉矶或悉尼。即使她们想寻找一
个与众不同和居家的地方,她们也会选择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或丹麦的哥本哈根。
我总是试图吸引苏黎世的女孩。我总是认为,一
个喜欢苏黎世的女孩,必然会喜欢我最核心的内在世界。
但这点很难。我还记得与萨莎的一次旅行。她是个艺术家,很有魅力,狡猾无比。我们激烈地争辩,且往往
在深夜时分。有时候争吵这样展开:她:你不喜欢聪明的女人,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同意我的观点。
他:我的确喜欢聪明的女人,但可惜的是,你却不是她们中的一员。
我们两个都没有从这种争吵中得到好处。这也能提醒一个人(如果他需要这种提醒的话),恋人往往对彼此粗暴无礼,这种态度在公开的战争之外很难见到。
一个周末,我和萨莎飞往苏黎世。我试图证明苏黎世如何富有异国情调。有轨电车很异国情调,“米格
罗”超市、公寓楼的亮灰色水泥、巨大坚实的窗户和小牛腿肉薄片均是如此。谈到“异国情调”,我们总是想到骆驼和金字塔。但或许任何不同的、让我们渴望的事物都配得上这个词语。我在此发现的最异国情调的事物,就是每件东西都非常出色地令人乏味。没有人被乱枪打死,大街非常安静,一切非常整齐,正如大家所说(虽然你并没有看到有人真的会这样去做),一切通常都很干净,你完全可以把午饭倒在人行道上去吃。
但萨莎感到无聊透顶。她想回到伦敦东部的哈克尼
区。她无法忍受这种整洁的状态。穿越一个公园的时候,她告诉我她想在墙上乱涂一些脏话——就是想激励一
下这个地方。她假意尖叫了几声,一个老太太从报纸上抬起了头。她的百无聊赖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古斯塔夫-福楼拜,他在法国鲁昂长大,鲁昂或许有点像苏黎世,只是没有湖泊。“我好无聊,我好无聊,我好无聊,”福楼
拜年轻时在日记中写道。他反复提到,生活在法国,特别是生活在鲁昂是多么无聊乏味。“今天极度无聊,”在一个糟糕的星期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他说。“乡村是多么美丽,生活在那里的人多么高雅、多么惬意。他们的谈话关乎税收和道路建设。邻居是个多么美妙的称谓。如
果真要表达出他全部的社会重要性,他应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NEIGHBOUR。”萨莎觉得福楼拜很乏味(她尝试过阅读《情感教育》,读到中途便感到厌倦了),但她和福楼拜至少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一致:在一个无聊的地方生活是何等地无聊。
然而,就像妈妈往往在学校假期即将结束时告诉你的一样,往往是那些无聊的人才会感到无聊——我开
始对萨莎的无聊失去耐心。我需要一个内心有趣的人,她不会去要求一个城市必须“有趣”;我需要一个充满激
情的人,当她的城市没“意思”的时候,她会毫不在意;我需要一个洞悉人类灵魂黑暗悲剧一面的人,她能够
欣赏苏黎世周末的宁静。萨莎和我很快就不是恋人了。
3.但苏黎世对我的吸引依旧。苏黎世最吸引我的,是在那里过“普通”日子所蕴含的内容。在伦敦过普通日子通常不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提议:“普通”的医院、学校、住房或饭店几乎经常令人不寒而栗。当然也有好的设施,但仅仅面向富贵阶层。伦敦不是一个资产阶级城市。它是一个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P108-1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