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情操论(名家名译)(精)(英)亚当·斯密|译者:尹丽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情操论(名家名译)(精)(英)亚当·斯密|译者:尹丽丽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9.07 3.5折 26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译者:尹丽丽

出版社中国文联

ISBN9787519020491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1088416383005999110

上书时间2024-12-14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众所周知,亚当·斯密是18世纪欧洲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一书,建立了“富国裕民”式的古典经济学体系,被称为“经济学之父”。但同时,斯密也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伦理学家,其主要伦理思想体现在《道德情操论》中,而书是先于《国富论》出版的。

  1723年6月5日,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卡柯尔迪,父亲是当地海关的监督,在斯密还没出生时就去世了,母亲是一大地主的女儿。斯密童年时孱弱多病,又无兄弟姐妹,一生同母亲相依为命,以钻研学术为最高理想,未曾结过婚。

  斯密童年时就对书籍非常痴爱,在卡柯尔迪上小学时以超人的记忆力而引人注目。l73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格拉斯哥大学,主修拉丁语、希腊语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年,斯密毕业后被推荐到牛津大学深造。在那里,他致力于钻研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古典著作,认真研究了《人性论》等古今伟大思想家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1748年秋,斯密成为爱丁堡大学的讲师,主要讲授经济学。1751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第二年,改任该校的道德哲学教授,直到1764年辞去教职为止。这13年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有用和最幸福”的时期。

  1759年4月,斯密出版了他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他以“同情”为情感基础,论述人类的仁慈、正义等美德的产生根源及其特征,阐明具有利己本性的个人是怎样控制他的感情或行为的,尤其是自私的感情或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确定行为准则的社会。

  《道德情操论》出版后,斯密并没有就此搁浅,而是继续深入研究伦理道德理论。此后,他不断听取了一些研究哲学的朋友们的意见,对《道德情操论》作了很多修改,于1761年出了第二版。在这一版中,他提出了有关公正的旁观者的理论,认为良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

  1763年冬,斯密辞去了大学教授职务,作为巴克勒公爵的家庭教师,随其进行了为期近3年的欧洲大陆旅行。在这期间,斯密的生活比较悠闲,于是他根据访问法国、瑞士一些城市时收集的资料,开始撰写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回到伦敦后,斯密又利用刚刚建立的英国博物馆所藏的丰富资料,对《国富论》中所要论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一直到1776年3月,这部经济学巨著才最终问世。在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斯密在创作《国富论》时,也没有完全放下对伦理道德理论的研究。1767年,他又修订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第三版,将《论语言的起源》一文附于书中。1774年,当《国富论》处于定稿阶段时,斯密修订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的第四版,作了一些有关词汇现代化的修改。1781年,斯密又对该书中不完美的细节作了完善性修改,出版了第五版。

  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他的母校格拉斯哥大学增添了很大的光彩。为此,格拉斯哥大学师生在1787年11月和1788年11月两次推选斯密担任该校名誉校长,给了他极高的荣誉。

  在斯密一生的最后几年里,他的主要工作是对《道德情操论》第六版进行修订,这是他长期思考研究的结果,也是最具实质性的一次修订。其中,增写了第一卷第三篇第三章《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重新改写了第三卷的第二、三节内容,发展了“良心的旁观者理论”;增写了整个第六卷“有关美德的品质”,论述了个人的品质可能对别人的幸福产生的影响以及自我克制等问题;重新改写了第七卷第一章“论在道德情感理论中需要,讨论的问题”,集中论述和诠释了其它有关学派的学说。

  由于斯密意识到这次修订是对《道德情操论》的最终审订,为了使其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他做得非常细致,修订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790年斯密逝世前几个月,此版本才告出版。本次对《道德情操论》的翻译,所根据的就是1790年发行的第六版。

  《道德情操论》以“行为的适当”为第一卷,并且将这一观点贯穿于整部著作中,这事实上暗示了斯密把行为的“适当”作为普通人都应该和可以达到的美德标准。斯密从人性出发,提出人是激情的动物,其中除了自私外,还有同情。他认为道德的基本核心是同情,同情是一种人们通过情感迁移和换位思考,对他人的行为与情感的正当性的认同。紧接着他转入对仁慈与正义这两种美德的阐述。斯密认为,仁慈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它源自于对他人适当性行为和情感的肯定认同,当我们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我们就会对他产生一种仁慈的情感行为。它强调的是当事人的情感与自我情感的和谐一致,对他人的怜悯和帮助源自于我们对他人的仁慈,人类如果能够通过一种爱的纽带联结起来就会组合成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会。

  在斯密看来,经济社会的自我控制主要包括审慎和正义。前者对自我的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者是社会存在的根基,也是社会中的每个人实现和保持幸福的前提。审慎是一种智慧和远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伤害和促进自身未来的幸福。但仅有个人的审慎,还不能确保个人幸福的长久。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必须存在于社会中,个人的幸福只能依靠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要实现稳定与和谐,就需要避免公民之间相互伤害,这种伤害包括对人身、财产和自由的伤害,这就需要正义的力量来调节。

  然而,令很多学者迷惑不解的是,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的行为归结于人性中同情的原则,在《国富论》中却把人的行为归结于自私原则。从表面上看来,这两本书之间存在着某种难以解释的逻辑上的断裂和矛盾。但是,如果我们细细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两种态度在本质上是密切联系的。

  《道德情操论》主要是阐述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主要阐述经济发展问题。如果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伦理学与经济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对《道德情操论》中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这无疑有他的道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著作,虽在内容范围、论述语气和话题重点上存有不同,但就围绕“自利行为的动机”这一中心话题来说,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国富论》中,斯密认为实现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他把从利己出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称之为“经济人”。而在《道德情操论》中,他把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称为“自爱”。他指出,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有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等;人们自爱的本性是与同情心相伴随的,然而,人在本能上又是自私的,总是在自爱心的引导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妨碍了同情心的充分发挥,这也就是社会存在丑恶和残酷现象的原因。

  同时,斯密也肯定了利己主义的社会作用。他认为,“自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它绝不能跟“自私”相混淆,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爱”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就从这种“经济人”活动的利己主义出发,探讨了人类沉迷于“对财富的追求”的原因。他认为,“经济人”天生具有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这种欲望和能力驱使他去开展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财富,从而也使他对发明、改良和革新等行为产生“迷恋”。正是这种“迷恋”激起了人们辛勤工作的热情,鼓励着人类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斯密对人们追求利益的这种论述,在他的《国富论》中是作为一种常识加以接受和发挥的。

  在斯密看来,为追求财富而奋力工作是出于实现和维持他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人需要别人的同情,但别人的同情更倾向于同情自己的欢乐而不是悲伤,所以在旁观者面前,每个人都想要夸耀自己的财富,而尽力掩饰贫穷。由此可见,斯密实际上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来研究人们追求财富的动因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之间的联系也就在这里,斯密把人类经济活动的动因归于道德的和情感的因素,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是合理的、完美的。因此,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格化的“经济人”描绘成一个个富有“同情心”美德的人,这也是他思想中的局限和狭隘所在。

  总之,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斯密把人的同情心作为核心,对西方伦理学传统中的各种“美德观”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批判,以此为基础,开出了解决新兴经济社会与传统美德观之间矛盾的药方,也为他在《国富论》中全面论述其经济学思想奠定了伦理学基础。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如何平衡财富与道德伦理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企业家,“不仅仅要懂得经营企业,身上更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因此,本书对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一读。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既有直译,也有意译,以求得文句的通畅和原义的清楚表达。因此之故,译文既没有完全拘泥于原文,也没有先辈严复先生那种“我注四经,四经注我”的意译。也许,这种尝试更能表达我们对原著者与读者的尊重,如果它能在原著者和读者之间达成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之桥,则我们将无憾于亚当·斯密,无憾于读者了。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又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上,从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对《道德情操论》先后进行了6次修订,正是在修改过程中完成了《国富论》,甚至《国富论》首页上还强调“《道德情操论》的作者”。
尹丽丽,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JonesLangLaSalle公司。对欧美文学研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出版译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小王子》《昆虫记》《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目录
第一卷 论行为的适当

第一篇 适当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濡以沫的快乐

第三章 论我们的感情与别人是否一致并帮助我们判断其恰当性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和可敬的美德

第二篇 合适得体的各类激情

引言

第一章 论源于身体的种种激情

第二章 论源于思维定式的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顺境和逆境

第一章 虽然我们同情悲伤一般要强于同情快乐但它仍然远逊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及社会等级的区分

第三章 论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引言

第一章 奖赏任何理应受到感谢的行为,惩罚任何理应得到怨恨的行为

第二章 论合乎情理的感激或怨恨的对象

第三章 如果我们不赞成行善者的义举,就难以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反之,如果我们同意施暴者的动机,就根本不会同情受害者的愤怒

第四章 简要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第五章 试析人们对优点和缺点的判断力

第二篇 正义与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对正义和悔恨的感觉以及客观的自我情感评价

第三章 论天赋社会结构的效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优点。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引言

第一章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命运影响所及的范围

第三章 论情感变化无常的根本原因

第三卷 个体评判自身情感及行为的标准,兼论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尊崇值得赞扬的品质,摒弃该受谴责的品质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欺欺人的天性及普遍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上帝的法则: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 论如何诠释责任感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动机

第四卷 效用性对赞许感的意义

第一章 论效用的意义以及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性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这一种美在何种程度上被看成原初的赞同原则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我们的影响

第一章 习惯和风气对我们关于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有关美德的品质

第一篇 个人的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

引言

第二篇 论个人品质对别人幸福的影响

引言

第一章 我们的天性根据何种次序来关注个人

第二章 我们的天性和善心对社群的关注次序

第三章 兼济天下万物的善行

第三篇 论自我克制

结论

第七卷 关于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篇 论道德情感

第二篇 关于美德本质的解说

引言

第一章 试论将美德置于合宜性之中的道德学说体系

第二章 试论将美德置于谨慎之中的哲学体系

第三章 试论将美德置于仁慈之中的体系

第四章 试论将美德等同于放荡不羁的哲学道德体系

第三篇 对赞同原则的三种不同解释

引言

第一章 论从自爱推断出赞同原则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论把理性视为赞同原则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论把情感视为赞同原则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四篇 论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内容摘要
在《道德情操论(名家名译)(精)》中,作者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
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道德情操论》的问世,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
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编推荐
  《道德情操论(名家名译)》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了六个版本。书中主要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

  斯密反对神学家用宗教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是把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这种道德情操永远植根于人的心灵深处,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